地圖的歷史

出版社:馬可孛羅文化
出版日期:2014-1-29
ISBN:9789866319969
作者:賽門.加菲爾(Simon Garfield)
页数:448页

内容概要

賽門.加菲爾Simon Garfield
生於英國,是一位記者同時也是作家。他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早年曾為BBC寫過紀錄片劇本,也替英國獨立報、觀察家報等媒體撰文。他從很小的時候就很著迷於地圖。除了《地圖的歷史》之外,還有《工業的黑暗》(The Dark Side of the Industry)、《淡紫色──改變世界的顏色》(2002,商周出版)等多本頗具盛名的著作,2010的作品《字體故事:西文字體的美麗傳奇》(Just My Type)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更以《純真的盡頭:AIDS在英國》榮獲毛姆獎。

书籍目录

'推薦序|天堂般美好的科學 謝哲青
推薦序|地圖指引的是夢想 張國立
序|致地圖之愛 戴瓦.梭貝爾(Dava Sobel)
引言|自己形成的地圖
第一章|天才知道的事
古希臘人──埃拉托斯特尼與托勒密──最初如何測量出世界的大小與形狀,並找出我們所在的位置。
第二章|出賣世界的人
英國最珍貴的地圖寶藏──中世紀世界地圖──為了整修漏水屋頂而被送到拍賣會的那一天。
【地圖大小事】時值一二五○年,你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嗎?
第三章|成形中的世界
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世界──極地現身。
【地圖大小事】這裡有龍
第四章|威尼斯、中國與訪月之旅
義大利人如何成為世界第一的製圖者,然後是德國人、荷蘭人。一名威尼斯修士如何發現東方之謎,最後落腳於月球。
第五章|神祕的文蘭島
古斯堪地那維亞人是否在哥倫布之前就抵達美洲並繪製成圖?或者這是最耐人尋味的地圖偽作最美好的時刻?
第六章|歡迎來到亞美利戈
托勒密於歐洲再現,美洲錯以他人為名。
【地圖大小事】加州是個島
第七章|麥卡托地圖好在哪裡?
世界於一五六九年時的模樣──時至今日,即使是聯合國也仍然偏好波斯特爾正方位等距投影。
【地圖大小事】保持沉默:德瑞克的銀之旅
第八章|世界盡在一書
地圖集於十七世紀的荷蘭蔚為風潮,《泰晤士報》也採行了地圖集,之後成為政治宣傳工具。
【地圖大小事】獅子、老鷹與傑利蠑螈
第九章|繪製一幅城市地圖(沒有摺來疊去)
倫敦也有地圖風潮,是街道圖的先鋒者,而約翰.歐杰拜在《大不列顛地圖集》裡畫出了每一條主要道路。
第十章|英國地形測量局六則漸趨協調的故事
詹姆士黨叛亂促使英國創立地形測量局,廣及印度。不過野餐區的代表符號是什麼?
【地圖大小事】十九世紀的謀殺案地圖
第十一章|傳奇的空山山脈
一座無法通行的山脈綿延再綿延,直到一位法國軍官發現它根本不存在。
【地圖大小事】班傑明.莫雷爾的騙局真相
第十二章|霍亂與遏止它的地圖
地圖在尋找疾病成因中所扮演的角色。
【地圖大小事】與柏克及威爾斯一起穿越澳洲
第十三章|金銀島:「X」表示寶藏在這裡
文學與生活中的藏寶圖。
第十四章|世界上最糟糕的旅程,前往最後畫上地圖的地方
探險家們如何不靠地圖找到南極,然後以自己的家人、朋友與敵人為之命名。
【地圖大小事】查爾斯.布思認為你品行不端
第十五章|皮女士與A到Z地圖
以走過倫敦兩萬三千條街道而聞名的女士,實際走過的路也許要少得多。
【地圖大小事】最大的地圖:貝克的倫敦地鐵路線圖
第十六章|我們全都拿在手裡的地圖:旅遊指南簡史
穆雷與貝德克爾的精美摺頁圖讓位給另一個製圖黑暗時期。
【地圖大小事】巴利無法摺疊的地圖大小事
第十七章|北非諜影、哈利波特,以及珍妮佛.安妮斯頓住的地方
布偶能靠地圖完美往來於各地,而我們能悄悄跟蹤大明星。
【地圖大小事】一場刺激逐兔的化裝舞會
第十八章|如何製作巨型地球儀
從零開始……當你原本是保齡球館老闆。
【地圖大小事】邱吉爾的地圖室
第十九章|最大的地圖商,最大的地圖賊
地圖有多麼誘人──吸引的都是什麼樣的業者和小偷?
【地圖大小事】女人看不懂地圖。噢,真的嗎?
第二十章|把車開進湖裡:衛星導航系統如何將世界裝進盒子裡
我們學著去看史上最無聊的飛行電影──憑藉全球定位系統,荷蘭人再次掌握世界地圖霸權。
【地圖大小事】火星運河
第二十一章|過關前進直往無界天際
地圖是遊戲,從拼圖到《戰國風雲》,以及電玩可能是製圖之未來的理由。
第二十二章|繪製大腦圖
計程車司機對神經科學的貢獻。
尾聲|即時且不間斷,無處不在的自我地圖
網際網路如何改變一切。
謝詞

作者简介

從地圖看歷史──第一本全方位、最完整的地圖文明史
從亞歷山大圖書館到Google Maps,從石刻地圖到GPS定位系統,
地圖是如何反映歷史、影響文化,見證變遷和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古希臘人如何得知世界有多大?
托勒密後的黑暗中世紀,如何藉由印刷工藝「文藝復興」?
瓦爾德澤米勒地圖的十二板塊,說明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場騙局?
在平面上呈現弧形表面,麥卡托如何成為現代製圖之父?
當Google Maps掌握了定義和呈現世界的權力,我們的未來要往那裡去?
想像一個沒有地圖的世界,人們如何旅行?現在手機裡有地圖,電腦上有Google Maps, Facebook的出現更繪出一幅新的社群圖譜──數位革命對地圖的改變遠超過各時期所有地圖學的總合。讓我們回到一萬四千年前,穴居人首次在石頭上刻下地圖開始,是否地圖的產生──甚至啟動了人類大腦的擴張與發展?
關於地圖的事實代表一本世界演變史:西元前的扁平世界,中世紀的宗教奇想,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十六世紀晚期的三角測量、十八世紀的經度確立、二十世紀的飛航與空中觀測。到了今日,拜全球定位系統、衛星導航之賜──世界的中心不再是耶路撒冷或是帝國首都,我們開始Me-Mapping──從自己的位置規劃路線。走到哪裡,「你」就是地圖,就是世界旋轉的樞紐。地圖確實描述每個時代對世界的看法,掌握你我之所以為人的線索,並反映出發現與好奇,衝突與毀滅──也標記出權力的更迭。
地圖即故事,地圖即生命。地圖的力量能迷惑、能振奮、能煽動,能無聲傳遞迷人的故事,講述我們曾經經歷以及即將前往之處。作者以其獨特的眼界,解說地圖如何表達、又如何巧妙在時間長流中重塑了歷史。地圖在這本書中,不僅是用來觀察周遭世界的跳板,還反映出更具定位的自己。
(如果蘋果公司讀過這本書,應該就不會在地圖軟體上跌了這麼大一跤。)


 地圖的歷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還是個小夥子的時候,對地圖非常熱衷……我會盯著南美、非洲或是澳洲看上幾個小時,在地理大發現的榮光裏迷失自我。當時地球上還有許多空白的地方,我看著地圖上某一個特別吸引人的空白處(但他們對我來說都同樣吸引人),伸出手指指著然後說“我長大以後要去那裏”——這是約瑟夫·康拉德代表作《黑暗之心》中主人翁查理·馬洛的一段話。地圖絕然是個誘人的東西,因為人生有崖,在這有限的跨度內,地圖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捷徑,縱使我們的腳步走的再遠——更不論那些身處地理大發現時代的人們,世界對於他們來說遠較我們陌生,毋庸置疑他們對遠方的渴望也比我們來的強烈。那個時代的人們用富足的勇氣彌補了智識的不足。哥倫布們帶著一張殘缺的世界地圖,懷著地球是圓的想像就揚帆遠航了,其實他也不知道世界的盡頭在哪里,更不知道會否在平面世界的邊緣掉進無盡的深淵;他不知道是否有下一個補給站,更不知道下一場風暴何時到來,就莽撞、抑或是無畏地出發了……出走陌生的遠方,大概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而地圖與足跡,又如同雞生蛋、蛋生雞一般互為因緣,有跡,畫為圖,依圖,又踏為跡。閱前,加菲兒的《地圖的歷史》頗令我興奮,我以為借此書我就可以跨入地圖學的殿堂,進而掌握地圖學的獨門絕技,以後可以庖丁解牛般的認識這個有趣的世界。然而,初讀伊始便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此書的知識太陌生了。首先,地圖學並非自己想像那樣只是一個興趣領域,而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專業範疇。加菲兒此書雖冠以“歷史”的頭銜,然後他還是用麥卡托投影、恒向線這些不可回避的名詞告誡我們地圖學的專業,問題在於作者在這些專業術語上都寥寥帶過,他以為讀者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地圖學學生嗎?也許在專業人士看來,這些辭彙很基礎,但是作為一本非學術著作,個人覺得作者非常有必要順便給大家科普一下這些概念,這才是章節間應該穿插的地圖大小事——你不能簡單一句“這些線能標示出他們在汪洋大海以及沿著海岸前進的路線,每一條線從三十二個羅盤方位呈扇形散開”就完事兒了。或許正好相反,作者認為這些概念無關緊要,如若這樣,那就更令人失望了;其次,作為一本地圖學著作,本書的配圖不夠大氣,竟然不舍得用完整的頁面來呈現插圖,而且不用彩圖——諸多小幅的黑白地圖幾乎失去了配圖的價值,更勿論其一本西方著作,多是西方地圖,其中的字幕標示在這樣的用圖狀況下,大多數的圖例和文字也失去了識讀的價值;第三,大概限於作者的身份現實,此書“東方性”極為不足。書中除了第四章寥寥兩頁有述及十二世紀中國制的《華夷圖》和《禹跡圖》外,四百多頁的書中便再無一張東方地圖,而書中提及的地圖學者,托勒密、埃拉托斯特尼、阿納克西曼德、斯特拉博等等,清一色的西方人,作為一本地圖學之作,書中竟無中國的製圖學之父裴秀的蹤影,而僅有元代朱思本一人幸列其中——這也不知道是否是托了馬可波羅的福。東方性的不足在我看來是此書的最大硬傷,直接導致此書在非西方世界的可讀性大打折扣。一個對地圖學有興趣的讀者固然對異域充滿著好奇,但本土的親近性永遠是理解這個世界的最大依託,東方敘事的缺位,在概念上也會使“地圖的歷史”顯得不那麼準確。論罷不足,此書當然也有可讀之處,更有有趣的地方,其中兩處都與女性有關:一是書中提到了性別與識圖的關係:女人看不懂地圖這種偏見幾成“常識”,作者特意提到了皮斯夫婦那本有趣的書《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該書從非常生活化的角度討論了兩性間的一些差異和誤解,尤其是在情感誤差上的見解非常獨到,但在識圖一例上,採用了原始人類性別分工的解釋,因為男性需要狩獵,所以空間感勝於女性。此觀點在《地圖》一書中得到糾正,女人與男人一樣擅長看地圖,只是他們的閱讀方式略有不同。男人對廣泛的空間線索反應較佳,而女性則仰賴地標與固定位置的物件。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有關南極大陸的第十四章,“你看見它,那麼它就是你的了”——地圖常常就是這樣繪製出來的,然而多是被男人們首先看到的世界最後都冠上了女性的名字,南極大陸尤甚,這裏的故事因此在兇險的暴風雪之外多了一些浪漫。安娜角、瑪麗皇后地、伊莉莎白公主地、亞曆山德拉皇后山脈、阿德利地/企鵝、瑪麗伯德地……這些名字裏不乏探險家們的妻子之名。浪漫的地圖學,就像浪漫的刺青,雖然說不上是帶有風險的行為,也是一種恣意妄為的藝術。最後,作者也對數字化時代的地圖產生了憂慮,“我們旅行了數百哩,也許是到達一個國家的另一端,或者甚至是橫穿了一塊大陸,卻完全不曉得自己是怎麼穿越這些地方”——這就是我們當下穿越這個世界的情形,電子設備上的數位化地圖給我們帶來的不再是旅行,而是穿越,我們從此處到彼處,不再有探索的樂趣,不再有踏跡的質感,有的只是到達。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On the Map:地图带来想象力,地图带来世界的定义,地图带来文化的体验,地图之上是每一段鲜活的人生
  •     在中世纪的地图上寻找奇怪诡异的蛛丝马迹,遥想那些未知的远方,描绘身处的世界轮廓。不论准确与否,地图的想象力绝对是最迷人的一部分
  •     书写的挺好,就是很多图太小了,看不清。还有些地名从来没听过,更别说有地理位置的对应了,所以作者说的很激动时,我们却激动不起来。
  •     台版的翻译精准度到位了,可惜行文略略有点啰嗦,可能部分由于原文碎片化和戏虐的文风,部分由于过于追求口语化吧
  •     “So we now use the country itself, as its own map, and I assure you it does nearly as well.”——Lewis Carroll
  •     快递敲门的时候,我已经忘了一年前买下的这本书。幸好打开的那一刻,仍记得是什么吸引了我。
  •     包含了可以想到的地图的每一个面向。我最感兴趣的部分第一是中世地图,第二是地理大发现、探索非洲和极地探险时期是填补空白。后面半本相当于一系列的地图文化专栏,也颇有亮点。但我认为对于地图魅力何来,它如何具有一种似乎可以扭曲现实和使虚幻成真的力量,这部分不够深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