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将主宰多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28
ISBN:9787508628295
作者:[美] 伊恩·莫里斯
页数:496页

内容概要

The Economists 2010年度推荐,FT中文网年度荐书,2011年奥威尔写作奖提名
伊恩·莫里斯是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目前,他已出版十部学术性著作,包括最近的《远古帝国的兴衰》。同时,他还指导了希腊和意大利的考古挖掘。他现在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鲁斯山。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溯源:东方和西方之前的漫长岁月
第二章
西方领先的世纪
第三章
测量过去,验证未来
第二部分
第四章
后来居上:东方领先的世纪
第五章
东方的周朝、秦朝,西方的亚述帝国和罗马帝国
第六章
金戈铁马:东西方帝国与外来入侵者的斗争
第七章
大唐盛世:世界开始向东方倾斜
第八章
走向世界:元、明两个朝代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九章
西方的赶超:大清王朝为什么出不了牛顿和伽利略
第十章
西方的时代: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
第三部分
第十一章
 为什么是西方统治世界
第十二章
 竞争、毁灭,还是融合:世界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大约在1750年左右,英国企业家率先使用蒸汽和煤炭,从此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厂、铁路和炮艇的出现推动了西方国家在19世纪的崛起;20世纪,计算机和核武器的出现使其获得了全球霸权的地位。现在,在21世纪之初,很多人担心,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的经济强国,将会结束西方的领先地位。为了了解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回溯过去。为什么西方在过去的200年里得以统治全球,并且它的统治将持续多久?
在这本书中,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全球著名的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描述了人类历史的模式,为以上两个问题提供了惊人的新答案。
作者认为,并不是由于种族或者文化的差异,甚至是伟大人物的努力使得西方得以统治世界,而是因为地理因素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个因素影响着他们处理资源、疾病、移民和气候危机。
在这本书中,作者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为5万年,几乎每一页都有新的观念。本书将各个学科的最新发现联系起来——包括古代历史和神经科学——不仅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也预示了在未来的几百年来,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也是一本重要的书——挑战、刺激并愉悦着人们的思想。如果有人认为我们不需要从历史吸取教训,不妨看看这本书。
——《经济学人》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得到的最能够解释历史的理论。伊恩·莫里斯用他的智慧,技巧地展现了他对古代历史的见解,从而解答了最大的历史问题,即西方究竟为何得以统治世界?我爱极了这本书。
——尼尔·弗格森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金融历史学家
这是融合三本书的内容为一体的著作:一个真实的而又令人激动的小说;对一万年前重要人物所发生的每一件重要事件的详细而又充满娱乐性的历史记述;以及对未来的一个有根据的推断。这是一个阅读,学习和享受的过程!
——贾里德·戴蒙德 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
如果你准备在今年,甚至是在10年内阅读一本有关历史方面的书,那么本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佛罗里达联合时报》


 西方将主宰多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在本书中文版上市之前,国内外媒体已经有不少注意到这部鸿篇巨制,FT中文网年度推荐时,专栏作家魏城为其写了以下这篇评论:---------------------------------------------------------------------------------霸权轮回:该轮到中国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魏城谁也说不清中国,谁也看不透中国,但谁都在解读中国,谁都在预测中国。1978年,当邓小平开始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时,不仅西方人,就连中国人自己,也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30多年过去,中国经济这列火车,虽然磕磕绊绊,虽然经历了许多危机,但居然没有翻车,反而越驶越快,让铁轨两边的旁观者看傻了眼,也让车上向外赏景的乘客闪昏了眼。预测中国何时超过美国,如今已经成了西方经济分析师类似赛马赌注般的嗜好,每次预测都会缩短好多年。最新的预测是美国大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上个月的估算:按照购买力平价,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2年超过美国。2012年?这么近?不是拐个弯就能到的吗?不是伸出手就能摸的吗?但那些花花哨哨的理论呢?那些婆婆妈妈的告诫呢?不是说没有文化的彻底改造、没有政治的配套改革,中国经济这列超载的火车迟早要出轨吗?不是说没有科学精神的牢牢扎根、没有企业文化的深厚培育,中国经济这架过时的飞机不可能真正地起飞吗?但为什么如今这列火车仍在摇摇晃晃地疯跑、这架飞机仍在颤颤悠悠地高飞呢?难道早已成为笑谈的大跃进口号“超英赶美”,如今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难道中国真的时来运转,暴发户真的就要赶上老贵族了?海内外的学者也跟着凑热闹。美国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去年出了新书《中国大趋势》,忽悠得中国人眼湿心热;英国的前马克思主义学者马丁•雅克也在今年专门推出了中英文的《当中国统治世界》,煽乎得中国人鸟飞雀跃。《为何西方统治世界——暂时》便是当代无数试图解释东西差异、试图解读中国崛起的专著中最新的一本。初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刚刚读完《当中国统治世界》,当时的我,对这类谈论谁在统治世界、谁将统治世界的书有些“反胃”,但看到该书封底推荐此书的人中,有许多我喜欢的学者,诸如美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出于好奇,我开始阅读这本长达750页的历史书。还好,这本书并非预测中国经济何时超越美国的赶时髦的应急之作;还好,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并无艰涩的学术术语堆砌。该书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英文书名是“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目前尚无中文译本,为方便中国读者,我暂且给它起了一个不那么文雅的中文书名:《为何西方统治世界——暂时》。在造成大半个伦敦城瘫痪的12月初的一场大雪中,我终于读完了这本的最后一章。首先要解释一下,这本书说的“西方”是广义的,除了现代欧洲人或欧洲后裔所居住的国家之外,还包括古代的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旧世界西半部的所有文明。但此书所说的“东方”却是狭义的,主要指中国,最多再加上日本和朝鲜,但似乎不包括蒙古和东南亚诸国,更不包括印巴次大陆和中亚诸国。虽然此书主旨并非预测中国何时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全书主题自始自终没有离开中国。引言之初,作者虚构了一个故事:19世纪中叶,中国炮舰开入英国泰晤士河,清朝要员在伦敦干预操控英国内政,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则被迫离开妻子,出使中国,如同人质,长期被困紫禁宫,留起了辫子,潜心研习儒学。但历史真相却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炮舰开进中国长江,阿尔伯特亲王未去中国,反而是一条北京犬被洗劫颐和园的英国军人带回家乡,送给维多利亚女王作为宠物,被女王赐名为Looty。这位出生在英国的作者接着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19世纪的历史结局不是阿尔伯特亲王去中国,而是Looty来英国?从此,这个问题便像个幽灵,不时地出没于全书不同的章节中。但作者的答案听上去却简洁明快:地理。用如此简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本750页的历史书,似乎有些不太公平。虽然莫里斯特别强调地理因素在东西方文明差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他的理论似乎并非简单的地理决定论。最近他在BBC新闻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官方媒体“人民网”也马上翻译转载,引发许多中英网民跟帖,此文中有一段话,也许能够更好地概括莫里斯的理论:“世界上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为什么有些群体固守狩猎与采集的生活方式,而其他群体却能建立帝国和经历工业革命呢?其原因与人种、信仰、态度或伟人无关,只与地理有关。地理决定了社会如何发展,但是社会如何发展同时也确定了地理的含义。”具体到他在引言中提出的那个问题,他的答案是:地理因素使欧洲人比中国人更轻易地跨越了长度只有太平洋一半的大西洋,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地理因素与社会发展互相推动,使英国最早实现了工业革命,最早实行了议会民主,最早发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奥秘,最早成为了全球海上霸权,进而可以跨越半个地球,把炮舰开到中国长江。老生常谈?多少有些。如果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在为英国为何打败中国、西方为何领先东方寻找原因,那也没有什么新鲜之处,因为在这本书出版前,此类专著早已汗牛充栋。这本书的新鲜之处在于,它更多的是对西方人的一种警示:不要以为西方会永远领先,东方很快就会赶上来,换句话说,就书名而言,它的重点不在“为何西方统治世界”,而在“暂时”。不过,莫里斯字典里的“暂时”一词,也是数百年,他的“长期”一词,则是一万六千年。中国有个典故:坐井观天,印度也有个典故:盲人摸象,两者讲的都是空间上的错觉,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另外一种错觉:时间上的错觉。我们看不清藏匿在更久远厚重的历史尘埃中的长期走势,常常把“暂时”的文明消长看成是某种固有的、不变的、锁定的现象。莫里斯试图克服这种“时间上的错觉”,他在这本书中努力穿越16000年的历史隧道,以更长远的眼光来把握历史的走势,独创了“社会发展指数”:用四个量化指标(1、能源获取;2、城市人口;3、信息技术;4、战争能力)来衡量不同时间点和空间点上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并描绘了相应的曲线图。初看这幅走势图,我也吃了一惊。原来16000年的历史竟然可以如此“一目了然”!莫里斯深知他的曲线图一定不会十分精确,一定会引起争议,但他仍然认为,对历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来说,即使是有争议的量化标准,也要胜过那种毫无量化指标的、模糊的、文学化的定性描述。根据莫里斯的曲线图,我们似乎终于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走出时间的“孤井”,摸一摸历史的“全象”了。这个曲线图至少显示出两大历史走势:一、在这16000年中,无论东西方,社会发展在90%以上的时间内基本是水平线式的渐进发展,只是到了近几百年,才突然变成了垂直线式的突进发展;二、在这16000年中,西方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领先东方,但大约在公元541年左右,东方的社会发展分数超过了西方,结束了长达14000年的西方领先时期。而此后的一千多年中,中国的社会发展指数一直领先于西方,而西方只是在最近几百年才领先于中国。莫里斯说,这个曲线图至少削弱了两个理论的根基:一是认为西方社会发展程度一直比东方高的“长期锁定论”,二是认为东方社会发展水平一直比西方高、西方在近现代超越东方不过是一种偶然事件的“短期意外论”。所以,在莫里斯看来,西方才是“暴发户”,中国才是“老贵族”;中国人一直追求的“超英赶美”目标,也不过是回归数百年前的“正位”。在西方,分析文明盛衰消长的专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书还有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大卫•兰德斯的《富国穷国》和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这几本书我都有幸仔细阅读过,获益匪浅,但看完这些书,我仍然有一些不满足的感觉,仍然有一些疑问未获解答。至少《枪炮、病菌与钢铁》与莫里斯的这本新书都或多或少地淡化了文化因素的作用,这是不是因为他们担心被人指责为歧视弱势文化或政治不正确,而不适当地低估了文化因素的作用?或者因为他们没有在东方文化环境中生活过,所以缺乏对东方文化保守性、压抑性的切肤之痛?而五四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把中国近现代落后的原因归咎于儒家文化,是否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在进一步仔细阅读和研究了莫里斯对文化因素作用的论述之后,我又感到,莫里斯所说的地理因素的决定作用,指的是地理因素的初始作用:文化毕竟是后生的现象,而最初导致文化形成的因素又是什么呢?在莫里斯看来,就是某一文明或文化所产生的地理环境。莫里斯有一句话,反复在他的这本新书中出现。这句话就是:“任何时代都会产生那个时代所需要的思想”,大概可以概括他对文化因素作用的理解。但文明兴衰是否由单一因素所决定?即使有相对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不是就是莫里斯所说的地理因素?人们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争论也一定会持续下去。除了强调地理因素的作用之外,莫里斯还反复以文明核心和文明边缘的不断转换来解释文明的消长兴衰,颇有新意。在他看来,人类最初有几大农业文明,都有其核心和边缘,其中尤以西方文明的核心转换特别频繁、剧烈——原来处于边缘的国家或地区,后来转变为新的核心:“在旧世界的几个农业核心中,最西端的农业核心位于西南亚,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方文明的基础。到了公元前500年,它已扩张到欧洲,其重心移至地中海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到了公元1500年,它又进一步扩张,其重心移至西欧。到了1900年,它再跨洋扩张,其重心移至北美。”但莫里斯认为,东方农业文明的核心,则基本上在中国境内的黄河和长江之间转换。根据莫里斯的说法,近现代全球化的出现,使得人类最初的几个农业文明核心全部转变成为西方工业文明核心的边缘,但昔日的几个边缘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参与全球化之后,也在变成新的核心:“在20世纪,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转而吸收亚洲的资源。随着集装箱货船和喷气式飞机把浩瀚的太平洋变成一个小水塘,那些处于落后边缘的国家或地区,先是日本,接着是亚洲小虎,最后是中国和印度,纷纷成为更新的全球核心。”在他看来,古今所有文明的核心与边缘的转换,其原因都是地理因素与社会发展的交互作用。当然,作为历史学家的莫里斯,也抵御不住偶尔兼职一下未来学家的诱惑——他在BBC新闻网发表的那篇文章中预测说,21世纪中国的崛起,可能会重新安排全球核心和边缘的分布:“当我们步入21世纪中叶之时,权力和财富将跨越太平洋,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可惜的是,历史学家比较擅长的研究领域似乎是过去,而非未来。在莫里斯这篇文章后,第一个跟帖的英国读者这样写道:“我岁数比较大,还记得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唱衰亚洲、预测非洲复兴的时候。”
  •     这个世界的存在就是矛盾,有因就有果,任何生物事物都在循环,包括历史等等都在不断循环,谁有能主宰谁呢?!!!物极必反,到了最苍生繁荣以后必定衰落,衰落到极点又会重新循环!http://www.xiaoshuoya.com/book/dazhuzai/
  •     依然是带有时代阶级的局限性,如果是东方的学者来写可能就是东方依然主宰的世界。可能我的观点也有局限性吧,但我觉得世界发展,包括地球的诞生、生命的出现均是一系列偶然事件发生的结果,无所谓西方还是东方主宰世界,均是偶然事件。能假如这样子那样子,但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无法再改变的,无论怎么假设都是毫无意义的。仅代表个人观点啊。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存疑。不过是另一种思路
  •     "只有历史学家能够将社会发展放在一起描述,只有历史学家能够解释人类之间的差别以及防止这些差别消灭我们。" 作者这种恢弘的历史观,似乎超越了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好史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胜在揭示不为人知的史料,第二种精于编织巧妙新颖的故事,第三种不靠猛料,也不靠段子,而着力总结发展规律。本书属于第三种,作者野心极大,试图架构东西方史都适用的一般规律,必然要冒很大风险,好在最后收得住。
  •     不知道为啥通篇的数据竟然没让我感觉到明朗,我只觉得作者用了巨大的篇幅然后讲述了一个道理,东方生的地方不够好,挨着太平洋,没后方,没发现,没跨海贸易,没技术推动力,然后就这样了……
  •     书脊有创意
  •     这当然是一部伟大的书,对工业革命之前东西方历史的叙述尤为详尽,可惜还是缺了点更加细致严谨的理论
  •     至少帮我理了一下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对照时间线。文笔不错。有点太地理决定论,因为只用几个指标度量,感觉深度也有限。
  •     时间跨度达万年,讲述了东西方之间的重要发展和联系,观点很独特,地理决定论
  •     高老师提到过的书,帮我这个历史小白系统、完整地梳理了世界史,基于地理决定论,“反对”西方主宰世界的长期注定论,挺有意思。其实写未来的部分更吸引人,因为2103年东方主宰世界是值得期待的,但也许在那之前我们已经毁灭了或者在那之后人类已经非人了…
  •     看得好辛苦还是没看完,地理渣,傻傻分不清。作者脑洞大开,还有东西方的划分迷一般的蠢。
  •     首先这是一本用社会学方法来研究历史的书,严格来说是一本社会学书籍。作者给出的四个社会学指标个人不敢苟同,但是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体系,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因为这至少能够给别人一些启示。书中除了翻译作品常见的人名地名偏差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奇怪的错误,比如132页的“卡叠什罗马军队”,卡叠什之战明明是埃及和赫梯之间的,关罗马什么事,而且时间上差了差不多一千年,若是翻译错误的话那就真是太让人失望了。还有164页“商鞅是公元前14世纪秦国的丞相”、201页“匈奴抓住汉朝皇帝”、286页“20世纪的理论家朱熹”等,我觉得一本书要想成为一本好书,首先一定要严谨,如果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错误,那么我真的不应该再去读翻译版了,因为我也有很多史实不太清楚,到时候被误导了就不好玩了。
  •     继《枪炮,细菌和钢铁》之后又一本考古学家的历史著作。现在觉得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和人类学家写的历史书都比历史学家写的有趣。
  •     地理決定。以诺斯 (Douglass C. North) 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史学家发现,公元 1500 年开始的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海洋贸易,特别是跨大西洋长距离贸易,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条件之一。这其中,制度差异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     这本书的作者很有意思,一跟中国对比,西方的概念立马不分基督教穆斯林了,不知道十字军骑士同意不同意,不知道拉登们还有整天被制裁的伊朗阿富汗们们同意不同意。
  •     写得不错,有一些启发
  •     真的看不下去啊啊啊不知道在写什么啊啊啊啊。。。我弃
  •     读完了,确实是一本脑洞大开的书。作者的论证过程飘忽不定,感觉不是很靠谱的样子。--旧注:翻译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所以出现很多奇怪的错误。比如红山文化的“翡翠”、在“重建运动”以后开罗藏经房的文书流出等等。翻译下的功夫也明显不够,比如许多逻辑不通的段落、更不用说对作者引用的中国文书的原文核对了这些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的。另一方面,作者引用中国的材料错误之多令人惊讶,虽然单从文字上看,似乎并不影响其立论。但是作者试图依赖其他人的研究成果,来试图做出定量分析,而依赖来源的可靠性令人生疑。
  •     当通史看很好,对未来展望的事情就算了。
  •     作者的结论太过简单粗暴——将西方领先原因归结于地理位置的差异。这就好比我们问科比为什么比林书豪打得好,他回答说:根本上而言,是由基因决定的。总的来说,作者通篇在论述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并且他认为这些经验时尤为重要的——然而我们每一个人本身就是经验的产物,并且我们知道,昨天发生的事情很难影响到我们明天的行为模式。其实,将西方和东方简单地进行对比是没有意义的。我更想知道的是,对于国家而言,什么样的制度是好的;对于个人而言,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以及,我们如何实现它。
  •     值得一读
  •     英文版值5星, 中译版小错大错都有仍应一看!详参我微博.自中国崛起威胁西方领先地位, 敏锐的西方学者立刻深入检讨这宗世界头等大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来龙去脉.这种敏锐分析的态度值得中毕学者学习.本书不再只是西方角度看世界,是平等东西兼看比较的世界史,全面从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天文地理考古去分析,文献资料丰富, 更包括东西方野史, 令人大开眼界, 娱乐性争议性和启发挑战性都高,肯定是一部不可错过的著作!最好是兼读英语版, 希望中文再版能修正错译.
  •     好大一部通识,不过拿着欧洲+北非+中东+后期美国 来和中国+日本+东南亚比太偏了吧
  •     名字感觉很意识形态,但其实是一本社会演化史论著,非常有趣。
  •     视角独到,用社会发展指数来分析东西方交错的历史发展进程(作者偏向地理决定论),并由此推想未来(虽然作者给未来的篇幅很短)。对东西主宰地位的辩论不再纠结注定论或偶然论而是用概率论,这点让以概率安身立命的作为精算师得我会心一笑。按作者观点,我们这一代人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段形成,经历着奇点和毁灭的最后角逐,这可能也就是圣经说的,最后的日子近了吧。
  •     读过的第一本正经的社会学书籍 除了中间部分大量的历史史实其它的都不觉得枯燥 有很严谨的方法论 虽然对全书观点还是存疑 但还是学到了很多
  •     实证思维的受害者,民哲届的战斗机……
  •     好玩。第三本跨学科历史,生物学+社会学+地理。社会发展指数的定义倒是挺认同,计算看着玄乎,一旦接受这种设定还蛮有趣的,结论的误差应该也不会太大。“当我说地理学解释了西方的主宰地位的时候,我的想法颇为不同。地理差异确实有长期的效果,但这些从不是根深蒂固的,并且,在社会发展某一阶段的地理优势,在另一阶段可能是毫不相关的,甚至可能转化为劣势。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说,虽然地理推动了社会发展,但是社会发展决定了地理的意义。”
  •     以后看到这类书名就可以直接过滤了,只能说未来属于深度跨界
  •     研究角度或许值得四星或五星,但内容实在低于预期。如果对全球历史感兴趣,我还是更推荐《全球通史》。本以为是一本从社科角度出发,探索文化制度差异从而愈演未来发展的书。但,还是期盼太高。
  •     很简略的看了一下。几乎是住在窠臼里的第三部分……………让西方传统无孔不入到这种这种程度,其实挺烦的。危机——回应的对接论点还是挺好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多少自然因素?过去,现在依然。
  •     除魅的书,有时候方向比对错更重要
  •     1.喜闻乐见的宏大叙事;2.看到18世纪就不忍了;3.心疼欧萌!
  •     读着感觉不是很靠谱……飘忽不定的论据完全没有解释标题
  •     读的我心情焦灼,说白了就是个史实的笼统梳理
  •     地理决定论的提出并不新鲜,作者在将地理因素视为东西方文明发现脉络的决定性因素后,提出了社会发展指数作为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东西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可以说,社会发展指数的提出解决了不同文明之间数据指标衡量的难题。从能量获取,社会组织,战争能力和信息技术四个组成部分出发,对东西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数字化衡量。得出的结论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是以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相互赶超为主线的。
  •     一般,讲不零清,书名取得比较有吸引力
  •     为什么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而不是中国?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为什么中国出不了牛顿、伽利略?如其说是对历史的关心,不如说是对未来的关注。但是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却不容易。莫里斯是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他从大历史的视角,综合了人类学、社会学、未来学的跨学科的研究成果,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此类问题是不可能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围绕着东西方社会发展比较这一线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见解。
  •     看到很多人吐槽Ian Morris的地理决定论,但反正我是觉得地理决定论也没啥;另外,设定社会发展指数这事儿不管准确与否吧,其实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探讨过程中,他也基本上做到了就事论事,没有啥啥都要套用自己的社会发展指数,所以其实也算是朴实。感觉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对于东方历史这块儿Ian是不是看过很多野史哦~连朱元璋的脸蛋儿都要吐槽~真接地气儿- -~~
  •     《西方将主宰多久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买来本书是今年一月的时候,种种事情耽误二月中旬才开始读,到三月底才勉强读完。西方为何主宰世界?是长期注定还是短期偶然?Ian为我们指出,两者都不可以解释如今的现象。事实上,生物因素使世界向前发展,社会因素决定历史如何发展,而地理因素又注定了差异;自然环境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发展的变化改变了自然环境的意义。西方如今的统治,是一个建立于地理因素差异之上的可能性事件。在文章的末尾,Ian又解释了另外一个、使得初始问题黯然失色的疑问:未来会如何?我们应当避免末日,使得更多的问题国际化、非营利解决。是的,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从不会重复它本身,却会惊人的相似。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越是了解历史,越是可能预测未来。
  •     虽然作者是的确比较偏向地理因素在过去中西方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一点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大都是推断,但是作为世界史来看也是很有意思哒,每天看两张还可以好好消化消化,对理科生来说很开拓视野哦_(:з」∠)_
  •     看剑桥中国史可以发现,西方历史学倾向于社会与制度的研究,我接触到的中国历史则更看重历史事件的研究。前者对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后者更“好看”。
  •     量化考量社会的发展水平,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不断扩展直至东西方的划分被消除,好聪明的观点
  •     先看看..视野宽广,深度不够,极度不够!可以深挖的都草草带过,就为那五大要素。。。20页不到的内容要400多页开写。
  •     赞同
  •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主要有两个重要观点:一是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地理因素共同解释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其中生物因素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因素显示了社会如何发展,地理因素决定了哪里的社会发展得最快;第二虽然地理因素决定的社会发展的速率,但是社会发展也改变了地理因素的意义。此外,作者运用考古学资料建立了人类社会发展指数,从而分析了不同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天启四骑士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共同成为了这一历史趋势中的调节变量。严格意义上说这本书有点像通史,通史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顺序介绍发生了什么(虽然永远做不到),第二种是采取一个视角去解释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这本书显然是后者中的代表。在解释西方为什么主宰世界是,作者否定长期注定和短期偶然,认为应当采取长期可能,这一点我是比较认同的,虽然我时而非常赞同短期偶然的观点。
  •     1848年道光皇帝已经退位了……
  •     中信的书籍一向是以专题类集中,印刷精美文明,不过这一本貌似基因突变,复古风倒显得盗版感十足。不过西方的优势确实体现的到位,唯一的欣慰,就是西方的弊端如不更改,将再次沦落,尽管强大是建立在自身实力之上。
  •     开始是漫不经心的。。后来看了真心不错啊。
  •     Why the west rules for now? 开篇YY叶名琛那段太令人遐想了
  •     基于考古学的文明史猜想和推论,时间轴太长了,看得有点倦乏。不过作者有一套独特的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理论,值得去了解下,这方面还是有点意思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