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西藏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06
ISBN:9787506308175
作者:马丽华
页数:669页

内容概要

马丽华,一九五三年四月出生于山东济南
市,一九七六年在山东省临沂师专中文系毕业
后进藏,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一
九九○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后任专
职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
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
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
风》及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

书籍目录

目录
自序
藏北游历
第一章 西部开始的地方
――神山圣湖之尊:念青唐古拉与纳木措――破译
六字真言――一扇向所有人都敞开的门――金山羊
的叹息――魔国的土地和子民――”即将消失的驮运
路――
第二章” 文部远风景
――从当穹湖到当惹湖――圣湖今古传奇――与
本教――文部与文部老人――浑沌一团的古昔文化
之谜:象雄――大草原奇光异彩――灵魂的幻
想――
第三章 北上无人区
――双湖很遥远――野生动物家族――草原逐狼
――加林山先民艺术――嘎尔措乡做一番新尝试
――双湖人生――无人区五日
第四章 藏北:一片不可耕的土地
――他以他祖先的姿势坐在那里――贵族与贱民:
马和山羊――藏北大风雪――高大陆历尽沧桑――
可以说青藏高原是地球人类的摇篮吗――无情的预
第五章 日益不原始的漠风
――草原小城那曲镇,大草原的异己风格――那曲
人――牧区婚仪――原始智慧:历算、藏医及巫医
――一年一度赛马会――英雄末路的安多红马――
草原艺术与美学――红漆木板下的大草原――
第六章 东四县风采
――高山深谷间人声的召唤――比如传奇――冰天
雪地朝圣者――老嘉黎多雨雪的秋季――我们的藏
北姐妹――索县之战――强盗崇拜――糜费惊人的
火葬――原始宗教之魂――感恩节:永远的自然崇
拜――
第七章 冰雪大江源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海拔六千米处的游牧
人――雀莫山故事――多玛部落的红糖――遇险唐
古拉――藏北启示:苦难感与命运感,超越苦难――
注释
西行阿里
第一章 扎达――土林环绕的地方
――初见土林:独具的情境与情怀――古格城堡山
风大作,陀林圣地暴雨将临――不见象雄,不闻象
雄――古格十三发现―一古格名人千古传奇:益西
沃,阿底峡,仁钦桑布,甘丹才旺――反躬自问:
干吗要关心这段历史,究竟关心它的什么――暮色
窑洞,如过往古人不闭的眼睛 瞩望岁月 千年沧
桑――
第二章 普兰――雪山环绕的地方
――从扎达到普兰的惊险之旅――咋达布热圣地以
何为装饰――神湖玛旁雍措,鬼湖拉昂措――边境
小城普兰的古商道、国际市场和尼泊尔商人――古
宫九层引超拉姆飞升处;洛桑王子及其二千五百个
“妃穴”――友善的印度香客和印度苦行者――边多
的普兰歌舞,次旦的普兰彩石――那些编织起普兰
社会历史生活的细而密的经纬――
第三章 永远愉快的科加
――美丽山村:孔雀河畔的科加,天光山色俱缤纷
――我们的南希――走进科加的日常生活:科加人
特别的婚俗,科加人托付今生来世的方式,科加人
的节庆(男人节)与歌舞,科加人性格是否更加开
朗更加浪漫富有诗美――我们在科加的乡居生活
――传统的变易 随意与可塑――请把你的微笑留
下――
第四章 在神山冈仁波钦的一次精神之旅
――印度教、耆那教、本教、佛教共同信仰的世界
中心,冈仁波钦,一座东方的万神殿 奥林匹斯山、
文化之山――精神之旅:与自己的相遇――两百年
间哪些西方人来过,来做什么――韩兴刚梦中千佛
――历史与现实:我之关怀与焦虑的隐衷――神山
的启示与加持――它给予的一瞥成为无限――
第五章 荒原小城狮泉河镇
――阿里及其三围名称由来传说――从噶尔昆沙到
狮泉河,阿里首府的变迁与沿革――最偏远的又是
最尖端的:阿里的太阳房和光电站――四十年前的
一桩往事――狮泉河镇经商者――并非故乡风景中
生长出来的狮镇文化,来不及从容不迫――为万里
之外的儿子做生日――一切都很值得――
第六章 日土――湖泊环绕的地方
――让我们欣赏日土名胜:班公湖,鸟岛,金丝野
牦牛,一些城堡遗址――多种文化交汇之地:作为
国境、区域、民族、宗教边缘结合部,精神领域也
处于边缘过渡的日土――条条大路通罗马:“丁穹拉
康”洞窟壁画和“齐吾普”岩画群向探访“麝香―
丝绸之路”的人们提示线索――东望敦煌――我向
今日阿里进一言――
第七章 昨天的太阳,永恒的太阳
――大自然的寻常日子:阿里启示――三重的功德
圆满――有关西藏五大自然板块和文化板块的划分
与描述,概括阿里时空――一项努力:我写阿里的
初衷――人类学家:人类文化的保护者,世界和平
进步的布道者――在这儿思考人类未来的根本问题
是合适的――阿里的太阳 属于昨天属于明天 是
永恒的太阳――
注释
灵魂像风
第一章 查古村的岁时祭把
――田野上古老仪式在勉为其难地进行――农妇尊
珠旺姆和她的一家――农事歌谣――寻访土地女
神,神话消失――乘坐牛皮船去拉萨经商的年轻人
――到牧民家里去――查古村出身的知识分子群佩
――边巴回到查古村 边巴再也不回查古村――
第二章 山环水绕的雪绒山谷
――雪绒河畔的异人奇事――为大地聚脂的仪式萨
居朋巴――直贡噶举主寺直贡堤寺的昨日辉煌和随
遇而安――幽闭了十一年的苦行僧人扎西热丹――
天葬台来历和天葬――空行母化身丹增曲珍――直
鲁噶举:一次转移灵魂的盛大活动――灵魂像
风――
第三章 边缘风景:活佛克珠的戏剧人生
――克珠的多重身份和多重心态――克珠的智慧语
言――克珠的戏剧人生――克珠家乡的文化风景
线:猴年望果节,防雹喇嘛驱雹,央古老人招福,降
神男巫降神,为信徒摸顶的嘎旺仪式――五妙欲:克
珠的世俗烦恼――灵魂在永无止息的岁月之流
中――
第四章 布满神灵的乡野
一一进入拉萨河畔的两条山谷:桑朴和色朴――乡
土神,你从何来,来做什么――白人白马,旺莫朱
赞,曲水丹巴次仁,众赞之王赞玛热――神灵降临
了:我所认识的三位降神者――藏地三界神――远
古遗风:西藏的神秘属性――咱塘村敬神施鬼的圆
满火供――一
第五章 雅鲁藏布流经的地方
一一历史之旅:走向西藏文明之源,藏南谷地――
青朴修行地的修行者众生――拉加里,百神之王
――事死如事生:关于守墓的活死人――昌果沟上
下几千年――赞域制陶人――有关猴子变人的民间
传说一一嘎萨拉姆的意味――山南文物的保护神
――西藏文化史之树的年轮――
第六章 朝圣者的灵魂
――雪天雪地里遇见从囊谦来的磕长头的人――灵
魂的歌吟――一路同行,荒原上扎起了四顶帐篷
――捡牛粪够烧一天的就成――罗布桑布家史身世
传奇――旅程日志――布达拉官金顶是否有光芒闪
耀――还愿大昭寺一一
第七章 何处是你灵魂的故乡
――西藏传统人生:生死流转与时代变迁――赞美
显得迟疑,心绪不再宁静,我所欣赏的和难于认同
的――莎拉的诗:将那沉默的壮丽,化为我们永恒
的轮回――心灵的流浪:何处是你灵魂的故乡――
不再豪迈 不再壮烈,一个结不住的尾――
附录
《西行阿里》序
《灵魂像风》序
《藏北游历》后记
《灵魂像风》后记
《走过西藏》一九九七年再版后记


 走过西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后记中有藏族学者评价,大概意思是说:这本书是介于人类学与文学之间,因此吸引双方面的读者,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看完这本书却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作为一个在西藏生活了很多年的“西藏人”,作者写起西藏来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隔膜。如果当作散文来看,这本书写得还凑合;当作猎奇来看,则会有点失望;如果当作人类学来看,就基本没有太多的价值了。作者的优势在于,她生活在西藏的那个年代,是在旅游业把西藏掀得翻天覆地之前。但是,她大部分时候都是在书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她对西藏的热爱不可否认,可是,还是有点太煽情或者说太过忽悠了——严肃点儿说,也就是把西藏理想化和浪漫化了。而且,无论是藏北,还是阿里,都写得乱糟糟的,没什么系统。个别篇幅不错,但整体而言就稍差了。而且我挺受不了的是,她和摄制组为了拍摄西藏文化系列方面的纪录片,为了拍得漂亮一些,还要求当地的活动改地点。其实,人家对地点的选择,不也是西藏真实风俗的一面吗?而对于当地资源的开发(掠夺?),当地人不同意,而后来去找活佛。活佛同意了,她就认为是开通,那如果活佛当初不同意呢?还有,她把西藏人朴实的环保行为,认为是“消极的环保主义”,而她如何定义这“消极”呢?“消极”就一定是不好的吗?其实马丽华对西藏的态度,是带着“大汉族主义”或者“汉族精英主义”的。写藏族,还是西藏作家自己写得好,比如阿来。阿来的《空山》3部曲,还有早年出名的《尘埃落定》,都很好——尽管是小说,却比一些散文、报告文学、甚至纪录片,来得更为真实。当然,没去过西藏的可以看看,它还是能唤起大家对西藏无限的向往的。或者说,它其实很适合并不打算真正了解西藏和藏族人的读者——读书,有时候只是图个自娱自乐罢了。
  •     前言:子曰:不语怪力乱神。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可我还是写下了这个关于前生的故事。你相信有前生来世吗?今天,在杭州的西湖天竺寺外,留有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传说中的“三生石”。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一块顽石向媲美。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人对前生和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定三生”,就是这样来的。从席慕容的笔下,我们可以知道她的许多个前世。是在沙边写诗的女子,是爱人皓腕下错过的红莲,是从紫色山脉下走下来的红衣牧羊女,是一棵开花的树。那么,我的前生会是什么呢?我想我应该是一棵麦子,一棵饱满坚实的青稞麦,却向往着飞翔。我应该长在布达拉宫后面的坡地上。暮色里我会抬头看它。看那锋利的尖顶,穿透了尘世。金色的塔顶和黄昏时氤氲的雾霭相纠缠,泛出令人眩晕的光芒。天地就像是掉进了蓝宝石的染缸里。天有多高,云有多近,地有多远。在这样的天地中行走,巨人也成了侏儒;在这样的天地中行走,侏儒也成了巨人。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株微不足道的麦子,而是一棵参天大树,根可以伸到很深很深的土壤里,听见远古冰川河流的呼唤。每个早晨,我都可以从稀薄的空气中嗅出明亮的黄色横空出世时炸开了一样的味道。黄色时霸道的,带有浅薄的敌意和轻蔑。红色的味道就是我在黄昏里常常沉迷的味道。我喜欢的正是夕阳。我看着那颗红色的头颅缠绕着红黄的云絮。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把自己挂在西边的天空上,和洁白宁静的雪山相应,一道血腥的风景。宫殿很高很大,它挡住了我视线。每个早晨和黄昏,它都会给我所在的这方土地铺上一层浓重的阴影,令我窒息的黑色。但我知道,这黑色的阴影,象征着它无法拒绝阳光的触摸。正如我无法拒绝风在我和其他麦子之间鼓荡,听自己抽芽拔节的声音。尽管,每日里太阳首先在直插云霄的宫顶燃起,把金顶铜幢烧成火炬一般炽热。生命落在这片阳光下,就像铁锤敲在铜幢上迸溅出火星。但这座依红山而起的拉萨最高的历史最悠久的宫殿建筑,与它脚下生息繁衍的世俗欢乐相比,俨然如不问人间是今夕何夕的天宫。我是一棵高原上的麦子,我崇拜的是太阳有密度的实心的光。可是这无法妨碍月光依然是美丽的意象。当太阳还没有划破黎明的沉寂,一群手持酥油灯的信徒僧侣们,他们排成行,从我面前经过,走向寺院的门庭,展开一条印有经文的宽大的黄布卷,开始祷念。这些在数小时内反复以同一系列规范的动作,口念同一则经文来顶礼膜拜的信徒让我肃然起敬,让我开始思考信仰的力量。他们相信,这些经文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轮回转世,洗清身上的罪恶。当月亮升起,天彻底黑下来的时候,每个罪恶的人身上沾染的尘垢就纷纷落下,凝结成黑色的痂,那就是人的影子。此刻,月光就为他们镀上了一层茸茸的银白色,圣洁而遥远。白天的时候,有小喇嘛坐在阴凉处,抄写经文。他们的神情稚嫩却也专虔诚。我曾经听到一个小喇嘛问老喇嘛,为什么摩尼轮和转经筒总是转着呢?因为那代表着轮回。什么是轮回,只有人才能轮回吗?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代表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代表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的本性是不变的,但岸在变,风景就随之不同了。这种对轮回的譬喻,真是优美极了。我相信轮回。我希望来世我能像幡旗那样随风飘扬。每当风拂过幡旗,幡旗上的经文就被诵读了一遍,飘向远方去了。可是我的根在土地里,离开他,我就会死去。但是风告诉我,其实我可以飞,我需要的只是等待。有的时候,寺院里需要尚未成熟的麦子,用来奉供神灵。我身边不断有麦子被连根拔起,离开土地。我希望,有一天也有人可以带我去那个酥油灯点点,香料烟熏缭绕的华丽内殿。于是,我昂起头,希望有人可以发现我。风却在我耳边对我轻声说,不要盲目,等待是正确的。是风,把我的腰吹弯了,我痛苦的低下头。祭祀僧就在我面前一次次默然无视地走过。高原上绝少有雨。听老人说,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但雨仍然像金子一样珍贵。在我的记忆中,我脚下的土地有过两次雨。还是在清晨。看晨烟在零星的雨滴和潮湿的薄雾下失去了方向的飘散,一切建筑和流动的斑点都影影约约,在朦胧的晨曦中,所有流动的生物都如冥顽的精灵。我的麦穗就是我的睫毛,沾着雨,逐渐沉重。长期干燥的土地就像是一张张饥渴的嘴唇,雨水,顺着我长长的睫毛落下,瞬间就被这些干裂的嘴唇吮吸了。风,携着寒意拂过。我在游离的雨丝中微微的晕眩里体味成长的感觉,如醉如痴。秋天,我已经是一棵饱满坚实的麦子。等待我的是收割,然后酿造成美酒,成为祭祀的前奏。收割的队伍终于到了,带头的是一位老人。老人的眼角已经被风沙磨钝,而他身后的年轻的伙计的眼睛却是晶亮的。老人从腰间取下镰刀,从三个方向各割下三把青稞,撸下麦穗,朝天空大地江河抛洒,祭奠三界神祗,宣告开始收割。我把头昂得高高的,生怕被人遗忘,落在收割后的土壤里慢慢腐烂。老人微笑的挥舞着镰刀,他对自己说,今年的麦子长得真是漂亮啊。当锋利的刀刃割破我的皮肤,斩断我纤细的腰肢时,刺骨的疼痛霎时布满了全身。有白色的液体流出来,那是我在疼痛中流下的喜悦的眼泪。我和酒曲拌在了一起,被放进一个密不透光的坛子里。坛子被封上的时候,我陷入了无边的漫漫长夜中。黑暗中的日子是寂寞难耐的。嗅不到我熟悉的阳光的味道,看不到明亮的黄色和红色。我只听得到自己逐渐发酵沉淀的声音。这一切就像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会发芽。黑暗中,我信心满满的等待着,期待坛子再次的打开,期待飞翔。有一天,我忽然觉得眼前一下子亮堂了起来,白晃晃的很是刺眼,我什么都看不见,只觉得眼前一片空白。渐渐渐渐的,我才开始回味,这久违了的明亮和清新的空气。从他们赞赏的目光里,我知道,我已经不再是一棵美丽的麦子, 我成了清洌的青稞酒,陈年的美酒。我被倒进了一只只洁白如玉的瓷杯里,风对我说,我马上就可以乘着他的翅膀飞翔。活佛跪拜后,就轮到几个德高望重的喇嘛,按着次序一一叩首。我从瓷杯中努力向外张望,只觉得供桌上的烛火特别亮,香料燃烧的香气特别好闻,在加上各式贡品混杂在一起的味道,充满了平安和幸福的保证。活佛用手指沾了些青稞酒,朝天空大地各弹了几滴,以告慰各界神灵。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一瞬间轻了好多,风托着我,然后,我就飞了起来。飞翔的时候,我看到灰蒙蒙的天幕下,一大片灰蒙蒙的人丛中,那一双双殷切期待的眼睛。那里有火光在耀动――那是一颗颗历经千秋岁月的灵魂,在过往和未来的岁月中永无止息的期盼着的流露,茫然而本质。我内心缓缓升起一个意念――我虽非神,但我已知他们的曾经、正在和将来。假如我是神,我会使他们如愿以偿。当我快被风吹散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个喇嘛曾经说过的话。他说,世间万物都有终了的一天。当皮囊死去的时候,灵魂就会无所依托。最好的办法是,在生命告终时,瞬间消失,了无痕迹。灵魂也随之化为清风云烟,归于虚无。高原的风把我撕碎了,无数的水滴,在阳光下竟如水晶般透明,在香烟浓雾中闪烁。我在疼痛中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向浩瀚的天空飞去。身后,香炉的桑烟仍在弥漫,随我一同飘向虚空,向老态龙钟的三界神传达着乡村世世代代的祝愿。虽然神们对这些愿望已经过于熟悉了。我的今生是一个普通人。她周岁25,在香港读书已有半年了。她生长在江苏的一个小城里,长江的入海口。虽处江北,小城却也有着江南鱼米之乡的温柔。可是当她第一次看到阳光下波浪起伏的麦田,一种莫名的激动就在血管中潜滋暗长起来。第一次看到雪山下的那片高原,竟产生了一种前世乡愁的眷恋。幻想有一天能生出翅膀飞翔。也许,前世那碗孟婆的汤被偷偷泼掉了一半,飞越忘川的时候,仍心存眷顾念念不忘。她一直都固执的觉得自己前生一定是一棵吃饱了阳光和经乐的高原青稞麦。于是,就有了这个关于前生今世的故事。很玄吗?其实,也不是那么玄乎。想想,有时候我们走在一条巷子里,突然看见有一家特别的熟悉;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却又说不出的亲切;有时候做了一个遥远的梦,梦境清晰如见;有时候一首诗、一个古人,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却完全说不出理由……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魂魄罢了。
  •     陳浩和我說的時候--我以為是寫梨花體的那什麼麗華,嚇了我一大跳--說的是靈魂如風,屬於這本合集裡的其中一部分。亞馬遜沒得賣,只能去某寶淘來了這本。馬麗華入藏很早,很多地方我也都曾經過,但其中提到一些更小的寺廟,村莊,卻從未涉足。當她在阿里大北線迷路的時候,想起以前被困在尼瑪,困在阿里北茫茫無人的日子,幸好遇到騎著摩托車路過的藏人,語言不通,卻還是帶我離開了那裡。還有在雙湖碰到的“嫩香腸”,那時候在雙湖呆了將近一周,原本中午商量著晚上吃烤全羊,自己搭火烤。可惜接近傍晚時候碰到了一輛出去的車,嫩香腸看著我說,火堆已經搭好了,別走了吧。我知道在那茫茫雪原難得碰到一個朋友時的欣喜,可旅途終究要散。如今手機換了又換,最後失去了聯繫。我只記得他是四川的,曾說過,等他離開那,叫我去他家玩。這是一份藏區的田野考察,裡面有許多類似的故事,想著自己終會再回西藏,可至今未再回去。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了解西藏的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传说~~
  •     看过电子版,买了实体书。带我认识另一个西藏
  •     在艰苦生活中依然有乐观的意志 以及藏民的善良 都是天赐的宝物呢
  •     走过西藏,走向天堂。
  •     不必读第二遍
  •     马丽华的书是我认识西藏的最早窗口,没有几十年的积淀是写不出这样的书的
  •     高原的眼角
  •     十多年后,又想起了附中时读过的这本书《走过西藏》,曾经伴我渡过大半个学期~ 那片曾飘在藏北无人区上空的白云,那纯净而靛蓝的天空~
  •     2013年赴TIBET之前,感受下那气氛……
  •     2002年5月的记忆。
  •     神往进藏(哈哈哈尔滨:)
  •     终究没有完整读完。T T但如倩倩推荐的一样,应该算是质量最高的西藏记录书了吧,可以作为人类学的书去读了都。完全不同于当下很多装逼气息极浓的西藏旅行书,
  •     我曾经写过那么长那么长的读书笔记,但是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作者。特别是看到她兴奋的拿着手枪开着吉普车追赶一只孤狼……那种描写……感觉她简直TM要在这残忍的行为中高潮了。真恶心!!
  •     文中凡是對文革災難的一下子帶過,卻通篇渲染共黨帶來美好生活,所以對西藏文風再仔細的描述也不是客觀全面的。 要是因為出版的要求而不得不遷就,也就無可厚非了。可怕的是自覺的閹割。一個時代的人的局限性吧。從行文中也看出作者心境的些微變化,但大漢族主義的影子還是隨處可見的。
  •     就是好看
  •     很多很多年前看过,现在对西藏已经不再有强烈的向往了。
  •     读高中的时候,已经听过她的名字,也曾短暂拥有过一本《走过西藏》。当对西藏的怀想逐渐褪回原本的色彩之时,我读着马丽华这些写于不同时期的文字。虽然书中涌动的感情略显粗糙、虽然激动的思绪有时经不起推敲,我却牢牢记住好几个片断,无法忘怀。
  •     神圣
  •     九八年读了这本书,然后九九年去了西藏
  •     以前做过个梦,梦到我在雪山顶,我想这辈子,我会实现的.
  •     同事收的绝版书,可是很受不了马丽华毫无逻辑脉络的叙述方式,证明了西藏的风物故事怎么叙述都是好看的,什么时候才能去西藏住上一段时间
  •     多年前是我进藏前读烂的书.但现在回想起来,其描写有些言过其实,好象事情本来就没有那么神秘.
  •     神话的故乡.
  •     写西藏的游记,最真诚的一本
  •     是马丽华三部作品的合集,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当年就是她的书令我更加迷上了西藏,难忘。
  •     基本上马丽华的书市面上都找不到了,能读到还是在大学图书馆的旧书室里翻到了,了解西藏最好的选择,其严肃性文学性和学术性基本上完爆市面上其他国内作家的著作。不愧是在西藏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西藏。
  •     有一些个人的思考很精彩,文笔特别喜欢。
  •     最近想重看看马丽华的书,青春期读的,感谢作者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也开阔了意识。
  •     西藏文化启蒙教育书。 书中30%是感受,60%是神话,10%是现实描述。
  •     淘到的老书,很向往
  •     死活想不起作者的名字,只能找书。九十年代高中期间读的书,一边读一边激动得狠,本来就青春,对于异土更热血沸腾,然后十几年后终于去了藏区……然后青春就消逝了。
  •     非常好!超级喜欢的一本书!有一种自然的情怀!有一种,圣地朝拜的感觉!
  •     历经多久,我终于在马丽华的文字间走过了藏北、阿里、山南。走过了双湖、那曲、玛旁雍错。。。灵魂像风。
  •     已藏!
  •     虽然不喜欢作者流露出的姿态但还是值得读
  •     厚厚的一本书,书中有多个关于西藏各个圣山的传说,在作者心中的西藏一定跟现在很多想去的驴友心中的西藏不同。
  •     让我起敬意的一本书
  •     正在读,可能因为西藏历史文化本来瑰丽,书中有关描述也很是生动有趣。最后是把书还了。没读完。
  •     想去看看转经筒和纯净的天空。
  •     西藏,一直就是个形容词
  •     翻看,关注 佛教、修行、巫医、灵魂、执哇、轮回、降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