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ISBN:9787214026910
作者:(日)川端康成
页数:140页

内容概要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作者简介

《古都》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际遇。姐姐千重子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抚养,即遭遗弃,幸而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所收养,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而妹妹苗子,虽未见弃于父母,却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儿,孑立伶仃,长大后自食其力,到山里种植北山杉。姐姐千重子优美,文雅,善于感受,赋有少女细腻的心理:春花秋虫,是她联想到大自然的永恒,生命的无限;高耸的北山杉,使她感悟到为人正直之道而苗子,这仿佛是挺拔俊秀的北山杉,当雷雨袭来时,在杉林里无可遮蔽的情况下,她便毫不顾惜自己,以身体庇护姐姐。为了不影响姐姐的幸福,她宁可远遁深山僻壤,表现出动人的姐妹之情和美好的情操。
作者以大枫树上的两株紫花地丁,来比喻孪生姐妹的命运:咫尺天涯,虽相见有期,却终难聚合。姐妹二人几度相逢,却因境遇不同,实难一起生活。苗子自感身世凄凉,千重子也有人生孤寂之感。由于姐妹俩无力抗拒的命运,加之少女们多愁善感的情怀,是小说不仅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还蒙有一层诗意的感伤。
小说的主题,虽说是写两姐妹的命运,但从全书的结构和作者的旨趣来看,作品刻意表现的,显然是京都的风物人情。京都历史悠久,千余年来,常为建都之地。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四时风物,足可代表日本山河的妩媚秀丽。各种节令和风俗,体现日本人民自古以来与大自然搏斗的魄力与传统。一处处的名胜古迹与佛舍浮屠,更反映了民族的智慧与情趣。所以,京都堪称是日本传统文化的荟萃之地,是日本人民“精神上的故乡”。不论川端康成写作《古都》的本意如何,就其艺术效果而论,确是表现了京都的自然美和传统美。作者让读者跟着千重子去寻访京都的名胜古迹,欣赏平安神宫的樱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园杉,青莲院的楠木,领略一年一度盛大的祇园会,时代祭,伐竹祭,鞍马山的大字篝火...小说好似京都的风俗画卷,使人能体味到日本民族的情趣,日本民族的美。所以,从这部作品,很能看出川端康成的创作特色,即:以现代人的感受,用叹惋的笔调,描写日本民族的传统美。
川端康成曾以继承日本的美学传统自诩。正像我国在艺术上历来讲究意境一样,日本自古以来便注重“幽玄”之美,含蓄之趣,读完觉得余情绵绵,韵味深长。川端康成作品里,简约含蓄的语言,意在言外的象征,自由飞动的联想,的确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这一美学传统。
川端康成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某些表现手法,借助这种外来技巧,来抒写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纤细而敏锐地感受,从而创造出川端康成独特的,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艺术风采。


 古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课文里面有一篇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大抵是说半夜起床邂逅花的故事,然后川端康成以花为审美对象,不断将花人格化,甚至超越人格化,引申到对于终极问题的追问......凌晨三四点遭遇未眠的花多么需要契机啊,所需要的不光是外在的时间空间的契机,更多的是一种对于美得渴望和发现。川端康成的书只读过《雪国》和《古都》,和《花未眠》一样,小说里面没有声音,显得那么寂静。还记得读《雪国》在上海的时候给以前的姑娘言说女主角在火车站上遭遇男主角时的描绘,火车窗外的景色所带来的光影,不断的打在女主角脸上。这段描绘是如此的冗长,也是那么的美。我经常想起从北方坐火车回南方,华北的平原自然没有什么丘陵林树之类,当驶出河南,大概到了湖北之后,铁轨旁边的山坡便若有若无的遮住阳光,光和影在车厢内开始了追逐的游戏,变幻莫测的可爱,有时进入一段隧道,便是一段黑暗,等出了隧道,这个游戏就又开始了。光和影出现的地方,有的时候是一张沧桑的脸,有的时候是一张笑脸,有的时候是一张漂亮的脸,有的时候是一张狰狞的脸......我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我想起来了,今年中秋的时候,我跟爷爷奶奶在房间里面看电视,窗帘是开着的,因为奶奶说就算我们不赏月也要让月亮照着我们,突然奶奶说你们快看,月亮上面悬着一个十字架,我抬头看过去果然有,似乎是两道垂直的光芒形成的,而且特别美丽。这大抵就是神迹吧,我也不明了怎么形成的,奶奶很感动,眼睛里面闪着泪光,开始唱赞美诗,我一言不发,爷爷一直觉得这很神奇,一个小时之后,这才慢慢散去。为什么月亮上面有十字架呢?这是神给予我们的启示?抑或只是光受云层的遮蔽形成的?我不明了,不明了。川端康成在《雪国》的结尾说,男主角有一些内心的东西融化了,我也有一些内心的东西融化了。在《古都》的结尾,苗子离开了千重子,千重子叫苗子以后还来家里,千重子摇头离开。她们恰恰就是千重子所喜欢的紫花地丁无法在一起。千重子和苗子之间充满了理想主义道德色彩的爱,但是她们还是无法在一起,至于为什么,不需要明了,因为有些人,有些景,本是邂逅,又何必强求依偎?《雪国》里面毫无声响,我自然可以认为是因为有太多雪将这些声音给藏匿了,给消逝了......《古都》里面呢?声音为何也听不到,是因为千重子小姐的理想主义人格么?那样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太多的声音就变得聒噪了吧。我读不懂川端康成,我知道川端康成最后也是自杀的。他的故事不给你结局,但是最后故事的主人公都远去,或许川端康成想说的是,离开就离开,不要问因果,他似乎从这种悲情里面享受到一种美,从静态的景物,静态的叙事之中享受到一种美,这种美脆弱的支撑着他,以至于他跟我们叙述这种美得时候都不做声。我还想起来,同样在火车上,大概是路过许昌,两三年前,一个天主教教堂伴随着光与影进入我的视野,雨后,一道彩虹挂在教堂上面,我感动的轻轻说了声,阿门。
  •     用清新唯美的文字,波澜不惊的文字描写出了一个纯洁的主人公和充满神韵的景致.没有明显的情节,仿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读完后仿佛净化了心灵,净化了周围一切存在的事物.丝毫没有像读完"千只鹤"时产生的困惑和罪恶感.喜欢这样简单美丽的故事..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整个小说格局显露出的日本人执着的季节感,和作品人物的心情相交织。整个作品还是非常优美纯净的。
  •     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有点《边城》的感觉
  •     淡淡的紫色小花,生命里隐藏着牵扯
  •     翻译的很好
  •     这个版本的《古都》错别字非常多。而且译者把某些中国北方的语言特点代入文字,看起来很别扭。
  •     悲伤的气氛氤氲在周遭 很难走出来
  •     止于陈述的表达。
  •     一个字都没提及过忧伤,却被字里行间伤了一地。
  •     京都 太美
  •     唉…真的细腻的让人赞叹…语言散漫的可以,却被一根线缠缠绵绵的凝聚在一个中心,若即若离,美不胜收,故事性不强,所有的美感,在序幕刚刚拉开时戛然而止,留下无限的空间,美的像一颗光点,凝聚着,可以照到很远,而本身却停留在刹那间…
  •     情怀。
  •     花是活的。它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活得绚丽夺目。。。
  •     川端康成写的很美的一本书!淡淡哀愁,细微的感情变化,两姐妹的情感。
  •     古都里缠缠绵绵的情愫
  •     高中时学校图书馆里的。封面实在不大好。
  •     描绘得太美
  •     虽然不喜欢这样的叙事风格 但还是感叹川端能将文字像画画般得表达 非常的美
  •     我真没看出什么好。/。/。。。。
  •     看之前还以为是短篇小说集,结果是一本薄薄的中篇,很有京都风味的一本小说,故事情节也如和风一般淡雅
  •     在学校的阅览室借的书,已经不是一般的喜欢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