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

出版日期:2014-9-1
ISBN:978710805096X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页数:518页

内容概要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

书籍目录

写在《存在与时间》中译本
前面熊伟
中译本修订版前言
1953年第七版序言
导论 概述存在意义的问题
第一章 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第一节 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
第三节 存在问题在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
第四节 存在问题在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地位
第二章 厘清存在问题的双重任务;本书的方法及构架
第五节 此在的存在论分析——崭露用以解释一般存在意义的视野
第六节 解构存在论历史的任务
第七节 探索工作的现象学方法
a.现象的概念
b.逻各斯的概念
c.现象学的先行概念
第八节 本书纲目的构思
[第一部 依时间性阐释此在,解说时间之为存在问题的超越的视野]
第一篇 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
第一章 概说准备性的此在分析之任务
第九节 此在分析的课题
第十节 此在分析与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之间的界划
第十一节 生存论分析工作与原始此在的阐释。获得“自然的世界概念”之困难
第二章 一般的“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的基本建构
第十二节 依循“在之中”本身制订方向,从而草描出“在世界之中存在”
第十三节 以一种另有基础的样式为例说明“在之中”。对世界的认识
第三章 世界之为世界
第十四节 一般世界之为世界的观念
A.对周围世界之为周围世界以及对一般世界之为世界的分析
第十五节 在周围世界中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
第十六节 在世内存在者身上呈报出来的周围世界的合世界性
第十七节 指引与标志
第十八节 因缘与意蕴,世界之为世界
B.同笛卡尔对世界的阐释相对照,崭露出对世界之为世界的分析
第十九节 “世界”之被规定为res extensa
第二十节 “世界”的这一存在论规定的基础
第二十一节 用诠释学方法讨论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
C.周围世界的周围性与此在的空间性
第二十二节 世内上到手头的东西的空间性
第二十三节 在世界之中存在的空间性
第二十四节 此在的空间性,空间
第四章 在世作为共在与自己存在。“常人”
第二十五节 此在为谁这一生存论问题的着手点
第二十六节 他人的共同此在与日常的共同存在
第二十七节 日常自己存在与常人
第五章 “在之中”之为“在之中”
第二十八节 专题分析“在之中”的任务
A.此的生存论建构
第二十九节 在此——作为现身情态
第三十节 现身的样式之——怕
第三十一节 在此——作为领会
第三十二节 领会与解释
第三十三节 命题——解释的衍生样式
……
第二篇 此在与时间性
附录

作者简介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存在与时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现在夜不够深,我读书的时候很怕人声,只怕人声,甚至听有唱词的歌对我都是负担,同样,每次写一本我很喜欢的书的想法前我都会很神经质地筹划我可以精力充沛的尽量没有人声的一个时段和一副桌椅。除了在家的十天的整个二月我都在读《存在与时间》,像以前的假期一样,我过着实验性活法,不饿不吃不困不睡,每天读11小时对我来说几乎是极限,为了这11小时,我会在一天里把睡眠分割成两次,每次醒来都不舍得进食,因为我特别珍惜每一次睡醒后的精力,舍不得把它们用去消化食物,所以我每次醒来都要先喝两条咖啡,这是咖啡最有效果的时候,能使这一醒来后的精力延长且增强。读《存在与时间》,我保证我对每个句子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从不允许自己因为疲劳而做“浏览”这样的事,从不允许自己在不适合思考的环境下勉强读几行几段(这是我在家的十天索性不读《存在与时间》而去读《尤利西斯》的原因,不过这一中断也必然是遗憾),从不允许自己不做笔记。因为做笔记和对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思考这两个要求,我读得很慢,往往三四个小时我只能读10页,而海德格尔给我的回报,则是不可计数的思路与勇气!在两段整日阅读的日子里,我的精神状态非常活跃却也非常不稳定,时而豪情满怀,时而想浴火,时而悲难自禁,时而心智大开,时而傲于孤独,时而怯于生活,在这番之后,海德格尔留给我最多的是勇气。勇于常思及死,明白将来的意义就是死,畏死而不怕死。勇于努力拒常人于自己之外,明白并警惕着日常状态的操劳着沉沦于世界,常问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常问自己什么是重要的事,如果我没有去本真存在,没有去做重要的事,又是为什么。勇于将我的被抛境况承担下来,不因这被抛的境况而找任何借口,对自己的生存负责,不让自己的生活被他人接管。我不敢说我真切领会了海德格尔,我想我对《存在与时间》的文本的理解绝大多数仅只是存在者层次上的领会,如果海德格尔像维特根斯坦那样对别人对自己文本的理解的准确一样严苛,我一定会被痛骂。目前我只看过《存在与时间》与《时间与自由意志》(我竟这么巧先看了柏格森,因为就时间,海德格尔恰将柏格森作为一个重要的流俗时间阐释者,但我还是得说,柏格森的阐释很美妙),两本都写得能使人懂,仅将这两本与书中所引的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来说,明确一义得多,我原本就对另读解读类的书持抗拒态度,因而更感激海德格尔与柏格森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所下的苦功,更感激译者陈嘉映和吴士栋严格的译文。读《存在与时间》时,我总对先哲油然生出感激,是他们的苦苦求索将我们拉出蒙昧,离本真的自己更近,离终极的问题更近,离宇宙更近,离时间更近,他们虽已远去,却从未遗弃我们,他们没有遗弃我们,尽管我们大部分不值得他们的眷顾,在踽踽独行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些先哲陪伴,每每想到此,我都感到一股暖流,自我流出,流淌全身。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可以避开存在的意义这一问题而毫无畏惧地活下去,我自己曾经在每天起床和每天临睡的时候想起这个问题,毫无例外,我只能绝望地不去想它,现在我只告诉自己我要用力地去生存,而不仅仅是让肉体活着。我曾问一个大学室友,他是否想过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他在高中时曾因这个问题而失眠,两年前他去美国留学,开始常规性地学习圣经,他说他现在已经习惯了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的状态。我在左面墙上看着海德格尔1926年写作此书的黑林山,它就在弗赖堡北面,海德格尔住在黑林山的一座木屋里,没有人声,只有自然之声,思考的极境,维特根斯坦也特意跑去过挪威峡湾的木屋里工作。只是,《存在与时间》算是残篇,第三篇《时间与存在》没有写出,几年之后,海德格尔已经被纳粹深深影响了,从此,他再也没能写出这第三篇。在第二篇最后一页的三个问题中,《存在与时间》结束了:如何对时间性的这一到时样式加以阐释?从源始时间到存在的意义有路可循吗?时间本身是否公开自己即为存在的视野?从这三个问题,已经能感受到这第三篇的分量将有多重。 哲学如果令人激动,那一定是因为哲学原本就是生命的宣泄,佶屈聱牙不是哲学的样式,逻辑更不是哲学的根据,只因哲学是生命对困惑的不甘地挣脱,哲学才如此必须。一个人最珍贵的资源是手脑敏捷的精力,这在天这个单位下很稀少,能为一本书投入这空前大的精力,需要一种信任的人给你的确信,而海德格尔正是现在我读书方面最信任的尹珊珊老师时常提到的两位作者之一,另一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而目前我所读过的所有非哲学书中唯一在高高的山巅上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同样是在我最宝贵的假期整日整日地阅读它的。我很幸运,在两轮(24岁)完结前读完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和《存在与时间》,在心里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海德格尔,再幸运的话,我还有四轮(72岁)去尽力存在。我怀疑我在大学前接受过的几乎所有“品质”教育,我唯独接受勇敢这个词,我知道去尽力存在就是最大的勇敢。在读书的不到两年时间里,我思考过我过去那些年里我所有感到的不适的缘由,有的是为自己的阴暗的不安,有的则是拘执于不重要的事,然而有许多则是我重新发现并喜欢自己的地方,尽管那包括懦弱,包括敏感,是的,感到不适这样的情绪,便是一种契机,回到本真的自己。我知道人从不会因为变得讨喜于世界秩序和人情世故而更好地存在,我知道人只能自己评定自己的生命,我知道每个人从生到死本质上都是孤独的,没人能懂你自己,没人能帮你过得好,拼命地回到人们身边并不能赶走惧怕,拼命地让热闹塞进自己的五官也不能赶走惧怕,唯有自己去苦苦求索,也许正因为此,一个人才那么需要一个上帝。前天在路上,碰到两个传教的姑娘,我竟跑开了,我很以为耻,我竟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与她们聊聊圣经和基督教。我其实之前是很想接触虔诚的基督徒的。现在的平常日子里,我能容忍的与他人的交流都是说事,而碰到那些说的全是时髦话而自以为深刻的人,我避之堵耳朵唯恐不及。我在说话时,如果我发现我说了时髦话,我会羞愧,如果我引了书上或别人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我会脸红,我只有在第一次说出自己思考所得时才自信,而我在第一次捕捉到这思考时则是心跳加快的,边急切地让自己往下想边克制住自己把这一步想全。海德格尔强调问题的可控,强调问题之能成为问题,我很赞同,虽然我对《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的作为引子的问题摘抄的很少,但读它们的每一句都是一种享受,怎么能问的这么好?我在写东西的时候没有章法,东蹦西跳,并不是什么好鬼,而只是我缺乏控制问题和延续思考的能力,这从不能形成值得读的文字。接下来非常想读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译者也是陈嘉映。惭愧,已经很久都有这样的感觉了,写完就觉得写得不好。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未完的道路。
  •     本垃圾看不大懂
  •     啃得我好累,然而也的确是伟大的哲学
  •     书价涨太多了,太贵了。
  •     现在的心智还无法精读的书。不能评价。
  •     何以世上满是庸人,何以此世必须沉沦?对此世不操心的人,也没必要读这本书了吧 ?
  •     我不会是傻逼吧?我不会是智障吧?
  •     还是需要英译本对读才能看懂
  •     此在—操心—时间性的统一结构:领会首要地奠基于将来(先行与期备),现身情态首要地在曾在状态(重演与遗忘)中到时,沉沦在时间性上首要地植根于当前(当前化与当下即是)。
  •     此在:向死而存在
  •     藉助SEP上的文章 終於理出了大致線索 看是看明白了一點 但我就是不怎麼喜歡你
  •     用一切言辞赞美先生!
  •     heidegger如果懂中文看到这本书会气死,翻译太烂,不解释!原著当然是伟大得一塌糊涂!但是翻译。。。。
  •     古希腊文没有标送气音/不送气音,也没有重音符号,都要自己查自己标引起来好麻烦啊,老版后面的古希腊语-中文对照表也删掉了,专业书目再版真的不宜精简
  •     放在这等以后吧- -
  •     译者的态度非常让我敬畏
  •     看不懂
  •     希望我们无缘再相见..微笑
  •     翻译其实不差,只是许多地方可以商量。这学期并没有把他读完,已读的部分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无愧为思想界的无冕之王。
  •     《存在与时间》给了我不可计数的思路与勇气。做了272页的笔记,写完了8支笔。感谢海德格尔,感谢陈嘉映。女孩就叫杨小格,男孩就叫杨小德~
  •     一本古希腊语与法语一律没有重音标注的修订本(扶额……
  •     作为在世界之中的此在,永远操心地生存。
  •     放弃走入哲学
  •     向死而生。
  •     高一下买的,很值得一看。。表示看的很慢QAQ
  •     额
  •     陈嘉映老师的译本真的是不敢恭维,给阅读带来极大的障碍,两星算多了…真希望张汝伦老师或者李秋零老师能来翻译一下《存在与时间》…
  •     合译都是狗屎
  •     感谢赵敦华老师带着读,遗憾的是后来事情比较多没能深入去读。海德格尔的概念虽然又多又复杂,但是思路清晰反而比较容易理解。
  •     读得好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