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味》书评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15313399
作者:敢于胡乱,朱晓剑 主编
页数:240页

云味天机

说起云南味道,或者说云南菜特色点,不少人的理解,简单粗暴就是一个“辣”字。记得有次在南京一家“云南小酒馆”吃饭,汽锅鸡里居然放了泡椒和花椒,简直生可忍熟不可忍。无独有偶甚至有众,去过的一些异地云南餐馆,店面视觉上虽然积极向大西南民族风靠拢,菜端上来却总是失望压过期望,要么理解有所偏差,自行改创个走板荒腔;要么囿于地理和时限,再有杀伤力的稀罕食材,从高原飞到平阳等于强弩之末,难逃鲜花成菜渣,草芽变茭瓜的厄运。云南地区各种气候带交汇,地貌极其复杂,再加上植被丰富民族多样,拿“辣”字来说,生辣糊辣油辣果辣结合海陆空动植菌,可衍生出一百种表现形式,一千种层次变化。不过在我看来,云味之美,鲜字当先,从花到菜,从米线到饵块,哪样不是吃个新鲜热乎好滋味。虽然腌腊系列也有异彩,但作为支流可以暂且不表。鲜味最典型代表野生菌,讲求的就是朝菌夕吃。日本小说《老师的提包》里有一段采蘑菇的情节相当打动我,一行人带着铝锅和便携煤气炉到森林深处,采一捧栎树菌,打来山泉,席地煮汤吃个不亦乐乎。现采现吃,实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但朝菌夕吃甚至午吃,在当地还是可以实现的。按敢于胡乱的说法,“刚下山不久的菌子,俗称下山菌,是新鲜的代名词。下山菌接地气、带露水、含松风、蕴灵秀,滋味难以形容……”。及时享用,才是用天地灵气祭五脏庙的正确方法。既要求鲜,注定有时为了极致美食体验,必须到深山林箐远村秘境走一遭。人称乱师的敢于胡乱——“师”这个称谓,在云南当地颇有丰富内涵和特定语境,只可意会言传困难——就是这么一位山地老英雄,踏遍青山,览尽云味,从美食探源到倚马万言,从理论认识到现场操作,样样轻车熟路,高兴了还会就着酱油写几个狂草,堪称全能型云南杂家,内功深不可测。我本滇人,求学于宁并就地驻扎,一不小心成了资深游子。南京位于南北交界之地,口味博杂也算丰富,然而根据乱师推崇的胃蛋白酶理论,自身胃蛋白酶早在很多年前就埋好了基因密码,最合味的或说最合胃的还是老家那一口腌菜。游子身处异乡,也要处心积虑以有限条件复制记忆中的家乡味。自从投奔乱系吃喝专业云南美食方向,经常照着乱师做的菜进行山寨,刻鹄类鹜,也不惧方家笑话。后来经乱师指点,不管是搭配提示,整改建议,保鲜教育还是洋芋七十二变,顿时有如神助,用他评语是“勉强可以混个下真迹一等”。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真觉得自己像聊斋《宦娘》里学琴的女鬼,起初“其声梗涩,似将效已而未能者,至六七夜,居然成曲”。可惜啊,若是翻看《云之味》,遇到乱师诸如此类描述,“三年多成色的老火腿,脂肪层薄而雪白玉润,游丝深入红润老成的肌肉部分,如大理石纹般明显,肌理自然优美。薄片一切,细油密出,生嚼浓香……”,用深夜厨房辛苦打造的思乡防线顷刻土崩瓦解,口水与泪水一起小河淌水,只能哽咽喟叹,游子抗得过人生辗转十年,抗不过胃蛋白酶抬头一秒。想起有次和乱师在昆明某家餐馆吃饭,我只顾埋头夹菜,他以啤酒当饭边神侃,其间还三进后厨,分析厨师原籍和操作特点,其实我怀疑他是想接过锅铲亲自上阵。这大概就是普通馋鬼和资深馋鬼的区别,普通馋鬼不求甚解吃嘛嘛香不成体系,资深馋鬼格物致知讲求道理理论还要联系实际。至于是什么门道什么至理,建议熟读乱师三百篇,方可窥云味天机,得食趣真意。

寻味云南

到云南旅游的人,到底该逛哪些风景,这事情固然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吃什么样的饮食。在这一点上,虽然有各种旅游攻略提供这样那样的资讯,总体来说,却依然不够丰富,或者说缺乏切身体验,而使这种寻味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敢于胡乱的《云之味》不啻于是寻味云南的最佳读本,有贴身体验,更具有现场感。敢于胡乱是美食家,也是专栏作家,他对云南美食的探寻,著名影评人内陆飞鱼说他以FBI探员一般的侦探精神与云南各类美食近距离观察,也颇为形象。也因他走遍云南的各个角落,被业界人士尊为“乱师”,记得有次在云南游玩,朋友不时给“乱师”打电话以确认即将吃到的馆子是最具有云南风味的,他好像是漫不经心地指点几句,我们就直奔一个地儿,果然吃到的菜跟别处不太一样(怕有广告的嫌疑,餐馆名字隐去)。这样的经历,在我固然新鲜,不少到云南旅游的网友,跟着“乱师”吃云南,大都获益匪浅。无疑,这一种地道而又低调的寻味美食风格,让“乱师”的饮食评论更像是大浪淘沙一般,极易见诸那地道的饮食风情,比如他说,夏秋的菌子春天的花,每年春风乍起,云南地不分南北东西人无论民族,便进入轰轰烈烈的全民吃花旺季,菜市场、餐馆和家庭厨房等一切涉及饮食的场所,随处都可以发现花的踪迹(《春来无处不吃花》)。又说,20世纪90年代头回跑丽江,好像吃过几碗鸡豆凉粉,但有关鸡豆粉的一切,却一点印象也没有留下,倒是摊子后面那位大妈,无意中留在了柯达胶卷底片上,偶然清理的时候,翻出来琢磨了半天,才依稀回忆起一点当年场景来(《丽江鸡豆粉》)。像这样的文字在书中真是随处可见,就像云南的美食俯拾即是,仿佛随意找一地儿,就能吃到非同一般的饮食。敢于胡乱对云南美食的钟情,是一种行走,也是一种修行。那菌子那鱼那花那饵那焖饭,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敢于胡乱在写到它们的时候,真好像看见他在餐馆坐下,端上来的饮食却是从未见过的,两眼射出来的精光在菜上面扫描,真就大致知道菜的做法,食材的来源,这一种功夫大概只有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的吧。而这些菜再回到他的笔下,又有了另一种现场风格:曲径通幽处,邂逅真滋味。说到底是云南的食材太丰富,不论怎样调味都能做出一手好菜。在这一点上,敢于胡乱也走在前列,他不仅是美食家,不仅会写会吃,也会做。在昆明的朋友,凡是吃过他做的菜的,都会赞一声“板扎”。敢于胡乱所走的路径不像蔡澜那般,也跟沈宏非的馋宗主义有着差异,他写的饮食可亲可感,有意思的是,他有一个博客,名为吃好喝好玩好,而这才是饮食哲学的最高境界。关于敢于胡乱的江湖传言很多,但到底都未曾得到一一证实,但他对云南美食的发现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身体力行地去挖掘它的美好。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这也不妨作为敢于胡乱的美食写作的另一种解读。其实,不管我们将《云之味》赋予怎样的意义,都无法掩盖它内容的丰富,以及由此带来的寻味云南的风潮。那么,跟着敢于胡乱去寻味云南,或许会发现云南的另一种美,不同于大多数人经验的美。

为《云之味》画插图

我想缘分是很奇妙的两个字。我自己第一次户外长线的独自旅行,就是在2004年去了云南一个月。当时第一站是昆明,第二站是大理,其后是丽江,白水台,中甸,松赞林寺,奔子栏,德钦,纳帕海,飞来寺,西当温泉,雨崩,泸沽湖,又沿着怒江峡谷去了六库,贡山,丙中洛,秋那桶。当时就好喜欢吃云南菜,各种。其后,2007年再度由越南老街入境河口,乘12小时班车回到昆明,也是第一次有昆明本地朋友带着吃各种云南美食。10年后第一本书插图,竟然,就是画云南美食。去年11月一个月的时间,除了反复看作者的文稿,网上搜集各种资料,并向云南好朋友求证形状颜色及场景。。。书出来后,云南的一个朋友一个人买了10本,另有两个朋友各买了三四本,说是一看就是云南本地人写的,特亲切,特喜欢。还有以前玩户外时候那些独自去过云南长途旅行的,也来买了。那些过去独自在路上的回忆,除却风景,是爱与美食的记忆。书中内页插图,请见:http://site.douban.com/118841/widget/notes/3400412/note/257763276/

味道—出版总序

  对一个标准的“吃货”来说,有什么事情比吃更重要的事情呢?至于吃什么,怎么吃,都是大有学问可言的。就旅行家而言,除了看看风景、人文景观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事,那就是寻觅不同区域的特色味道,到云南去,不尝尝菌子,算不上是旅行,去苏州不尝尝小吃,算不上到苏州,到四川,只吃火锅,就偏离了主题……诸如此类对味道不同的见解,正是美食家所要阐释的内涵。  旅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寻味的过程。寻味,即寻找那些有特色的味道,这味道有分为好几种,比如美味、涩味等等,又或者五味杂陈,但这其中总有那么一层意思让“吃货”们沉迷其中,“嗯,做菜的手法总是多种多样,一个豆腐,能千姿百态。”“不同的手艺,即使是同一种食材,也会花样不同。”诸如此类的品评对饮食,或许只是它的某一部分,在更宽泛的范围里,是有着一种寻味主义。它就像是时下流行的“间隔年”概念,这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说的跳脱常规的生活,放空现在,去体验另外一种人生。  这个寻味的过程,有时很耐人寻味,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新的饮食体验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味觉感受。美食不仅在于美味,更是因为其好吃,能叫醒味觉,就是叫醒我们对食物的本原热爱,亦即“散发香味,逐渐醇厚,味觉也开始清晰起来,馥郁中有根可查有章可循”。  “寻味书系”旨在发现不同区域的美味,但它不是美食攻略,也不是美食地图,但它会告诉你,在饮食这条路上,存在着诸多的可能性:优雅的饮食场所,热闹的吃喝现场……这些都是饮食的一部分。在这个发现之旅中,我们所能看到的风景也就大不相同。在博大精深的美食领域,我们大约只能窥见其中精华的一二,似乎也难以谈得上懂得其中的许多精妙。所以,在每次面对食材时,我们不以成见来判断它的好坏,而是回归到味觉的本初,如此才能发现它的美。  那么,就从这里出发,去寻味吧。

把土豆切成A片

真正的佳肴和真正的高手一样,都藏得够深。不久前某部有关吃东西的纪录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云之味》不是一本指导如何下厨的美食手册。关于这一点,此前我在某个论坛回帖上就振聋发聩地说过“这是一本御食心经,其重点不在于告诉你怎么做饭,而是告诉你如何寻找美食,更具体的说,是如何寻找云南美食并尽情享受”。长期混迹于云南各荒野山林的“敢于胡乱”,脑子和肚子里分别掌握着一张Imax规格的云南地图,这张地图囊括云南地理、气候、物产、民俗甚至各种路边餐馆的味道。这名在“三观”方面颇有些类似台湾老牌玩友舒国治的云南人,对云南食物的先验心得,或许来自天赋。我在多年前曾与本书作者一同前往哈巴雪山地区登山。众所周知,哈巴地处高寒,满目萧瑟,食材缺乏。一天晚上,冰冻三尺,仅有羊肉。正当众人准备弄一锅清汤羊肉,吃一嘴的羊膻味时,胡乱突然从冲锋衣口袋里掏出一把本地野花椒,这是一把你完全不清楚他在何时何地发现和摘下的植物。撸起袖子,亲自上阵,三下两不除二,这顿饭的规格立刻从人民旅社变成了希尔顿酒店。这大概是不擅烹调的哈巴人民吃过最美好的一顿羊肉。隔些日子,我在昆明翠湖边一道石板路尽头的小屋里拜访敢于胡乱,发现他正在摆弄一包刚刚从云南石屏得到的一种叫“那刀”的辣椒,这种辣椒据说仅分布在三分薄地之上,“可能是中国最好的辣椒”,在场面上的状态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那刀辣”,当晚匀出几克做了一顿什么鸡。据我所知,相当多的牛叉美食家只能动口而不能动手,事实上,就美食而言,如果只靠动口,大约只能满足洞口。若不能亲自参与食物的形态转换过程,而侈谈味道,则即便不是纸上谈兵,也是缺乏对动植物最起码的临终关怀。在这点上,作者的美食体验来得尤为完整,并且充满了一个吃货应有的绅士风度。必须要说的是,是云南本身造就了这种风度。云南号称动植物王国,除了雪峰顶部,几乎每寸土地都算得上郁郁葱葱,从食材的来源讲,坐拥中国最丰富原料的云南,居然成就不了一个拿得出手的“菜系”,简直是暴殄天物。不过,在作者眼里,什么菜系,都是名义。在云南,山、水、坝子,到处都是菜系。从花到根,从鱼到虫,从包谷到粑粑,寻常菜,也能让人流口水到脱水。跟随食物,已然完成了一次云南随意游历。这也使得《云之味》成书时间不低于十年。早期的版本曾有过一个名字叫做“行走的厨房”,这也正是作者在天涯社区点击率高居不下的博客名称,该博客在5年前点击率即突破百万,粉丝无数,其中包括大量青少年美妇。这多少让人倍感欣慰——原来当今中国青少年美妇,居然还能惦记做饭这码古时候的事。但仔细一想,也许是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的功劳呢?作者无数麻辣文字中,最令人泪如雨下的一点就是:他所描述的美食世界,几乎是一个与“现代文明”永远保持距离的大同世界——以老友身份而言,我承认他在吃饭界多少仍残存几分飘逸的魏晋风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很瘦,这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他奉行的“大肉主义”,从来没有为他多长过几斤赘肉。原因很可能在书中第一页到第二百四十页这部分能够找到。

带着《云之味》,行走云南

乱师的文章常读常新,按照书中的指南,可以行走云南,发现不同的美食。那些地方名物,真是让人垂诞三尺!2013,带着《云之味》,行走云南,跟着乱师,品尝云南的不同美食。以下,摘引书中的段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头回跑丽江,好像吃过一碗几碗鸡豆凉粉,但有关鸡豆粉的一切,却一点印象也没有留下,倒是摊子后面那位大妈,无意中留在了柯达胶卷底片上,偶然清理的时候,翻出来琢磨了半天,才依稀回忆起一点当年场景来。——《丽江鸡豆粉》夏秋的菌子春天的花,每年春风乍起,云南地不分南北东西人无论民族,便进入轰轰烈烈的全民吃花旺季,菜市场、餐馆和家庭厨房等一切涉及饮食的场所,随处都可以发现花的踪迹。——《春来无处不吃花》看看这样的纪录吧,在云南寻找美食,可方便的多了。

云南民间美食的野生叙事

沈宏非、殳俏、欧阳应霁、舒国治、陈月卿……一拨老老少少中港台的美食专栏作家,伸长了可爱松软的舌头,占据着全国报刊的版面,在高级餐馆、酒店、贵族厅堂、一体式厨房里晃荡着他们的红酒、牛排、咖喱,小资小调精英胃口,却远离普罗大众乡土烟火。没见过谁谁谁跑到深山峡谷、荒野村落去寻找美食,爬雪山过湿地不辞蚊虫、跳蚤追杀,也要“淘”到美味,让大号小号所有的味觉器官High到荼蘼。在云南70、80后写字人里享有山地老英雄美誉的敢于胡乱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写美食的非主流野生人士。  会吃是一件能事,然而辣子、苞谷酒、花椒顺着牙齿、舌尖、食道,再到胃里消化,其中草书一样的写意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没有几个人能生动活泼地描述出来;美食藏在哪个山头哪家厨房,更是像江湖藏宝图一样神秘,有心人才能找到。擅长书法的胡乱先生,不仅仅有很黑色的诡谲古风,还具有小娃娃一样的好奇心、超级驴友的闲心,走着吃着玩着,得闲就把这些美食的妙处一一勾画出来了。这些野生于民间的美食,遇见野性勃勃童心犹存的胡乱先生,用云南话说,简直就是歪锅遇见歪灶——碰合掉了!   可以想象,那些隐藏在高山上、大河边,小街小巷的陈年火腿,新采的杨梅、菌子、蜂蛹,刚刚刨出来的洋芋、红薯,虽然在云南高原上自然生长了几百年,但是一个城市里的宅男、宅女,要想吃上这些原生态的“东西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山地老英雄胡乱先生是个宅不住的人,通常是一双登山鞋,一个摄影包,连换洗衣服都懒得带,就出门了。20世纪90年代初,胡乱先生还是一个学生,就跑遍了云南各地,犄角旮旯饭菜飘香尽在掌握。大嘴吃着,大脚走着,大镜头拍着,回来还不忘在键盘上噼噼啪啪敲出文字饕餮城里“宅”着的朋友们。  云南美食的之丰富多彩,得益于云南多民族杂居的独特地理优势,和风细雨的立体型气象、植被特征,从坝子到山上,从热带丛林边,到雪山脚下,各民族对吃的精细追求,古灵精怪,却充满想象力和生命力,一根茅草能处理好一锅汤,一坨腊肉能调和好群众基础、干群关系。西双版纳傣味里轻柔中的辛辣,大理粑粑细腻中的豪放,石屏豆腐蘸水的秘密,老昆明的“江湖一盏灯”的奇闻,凡此种种,都被胡乱先生以FBI探员一般的侦探精神,找到了,吃着了,并写出来了。  在云南行走,即便不会吃,你好歹也要会喝,只是一杯同样的酒,在不同海拔、不同气候、不同民族出没的地方,你会遇见不同的喝法,品咂出不同的滋味,只是不能贪杯,摇头晃脑微醺之际,低头一看,大碗、小碗、土碗、瓷碗、洋碗里好吃的东西,可能统统被风卷残云了,这些下酒之物,实际上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错过一坨夕阳下黄灿灿的卤腐,被人“横筷夺爱”抢走了一坨煮得烂熟的墩子肉,你都可能错过了云南民间美食的重要细节。  有人也许会说,能吃不是本事,会做才叫能人,这句话在胡乱先生面前,估计也能站住脚。毛主席说,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个字,胡乱先生就是一个认真的人,不但会吃,还会做,在化肥菜、饲料猪、施加过膨胀剂的瓜果充斥横行的城市农贸市场,他经常骑着电毛驴兜兜转转去淘宝,东市砍排骨,南市买农家萝卜,西市挖韭菜,北市找土锅,最后烹饪好东西给朋友们吃。有幸享用过胡乱先生亲自烹制的美味,就着辣酒好烟真是痛快淋漓。  南来北往多少慷慨悲歌之士,赖在云南不走了,好吃好在就是重要指标,还好,土著胡乱先生没把写云南美食的事情让他们抢先干了。如果你是书法爱好者,哪一天,你抱着上好宣纸去胡乱府上求墨宝,在各种美食佐料多过墨汁砚台的地方,难说他会顺手拿蘸水做墨汁,给你写开了,这就是野生美食家,吃美食,写美食的苗生生、神跨跨的野生态度。不服不行。


 云之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