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第一辑

出版社:郭贵春 科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030361967
页数:424页

章节摘录

语境论的魅力及其历史意义郭贵春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语境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使用,是伴随着科学哲学中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论争的问题在最近30年形成的。因此,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问题是构建语境论的最初始条件。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历史很明确地凸显出这一点。科学哲学家们期望通过语境的实在性去反证语境要素及其关系的实在性,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实在论对不可观察对象的论证、被批评的逻辑倒退及其对因果关联的说明被反实在论的批评,就自然能够得到解决。否则,科学实在论的自我辩护就始终存在着一种阴影。反之亦然:如果语境不具有实在性,而仅仅是一个形式表征的系统,或者说是一个具有较强心理意向性的说明过程,那么一切实在论的基底就不存在了。所以,对语境论的争论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必然出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在引进语境分析方法方面是一致的,是没有任何歧义的。但是,二者的出发点完全不同。这是我们回顾当代科学哲学30年的发展历程时可以非常明显看到的一点。一关于语境实在论的问题,国际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人明确地提出过。80年代中期,有人写文章就语境实在论的问题进行探讨,但是当时的科学哲学界并没有太多的人去关注。1992年,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大卫・玻姆逝世,各地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悼念活动,剑桥大学也召开了纪念玻姆的学术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剑桥大学几乎所有的科学哲学家都把玻姆看做是一个实在论者。当然,对于玻姆有过各种不同的批评,尤其是他的隐变量理论受到反实在论者的攻击。这是由于,玻姆提出的隐变量是不可观察的;对于这个不可观察的东西,很难说它是实在的。但是玻姆认为,我们有一个确定的物理测量现象,这个测量现象绝对不会偶然出现,在它背后一定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一定是我们可以用隐变量来描述的。如果我们仔细研读玻姆的文献,就会发现,玻姆在论述其隐变本文发表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第1期。量理论的时候,“context”和“contextually”这样的词用得非常频繁。他总是在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声明,他是在“contextually”的意义上进行论述的。为什么玻姆常用“语境”这个词?在科学哲学界没有人去注意或试图解释这个问题。这就促使我们转向语言学家的著作,因为语言学家讲“context”这个词讲得很多。事实上,语言学家的思想对科学哲学研究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无法完全解决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法就是把自然科学家自觉地用“context”这个概念和语言学家对“context”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果把语言学家的思想和哲学家以及科学家的思想结合起来,经过凝练和提升,用到科学哲学里,我们就能够在科学哲学的范围内建立一种语境论的思想,这对于整个科学哲学学科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从国际学界到国内学界,科学哲学家对于语境论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当这个问题凸显出来以后,我们讨论语境的问题,有两个基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不是在别的意义上,而是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即在科学哲学的边界内来谈论语境问题的。其次,我们是在语境论的基础上讨论语境,也就是在方法论的意义上讨论“语境”。把握这两个基点非常重要。在这两个基点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谈论语境论科学哲学的问题。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语境?对此我们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有先澄清什么是语境,我们才能开始讨论语境论和语境分析的方法。大量资料文献显示,有多少不同的科学哲学家,就有多少种不同的语境解释。我们认为,要透过种种纷繁复杂的解释把握语境的本质。一言以蔽之,语境实际上是一种横断的科学哲学研究方法论平台。给语境下这样一个定义:与语境的本质特征密切关联。语境具有如下所述的四个基本特征:首先,语境是实在的。无论是语境的表征形式,还是语境的存在过程,抑或是语境的要素,都具有实在性。其次,语境包含多重世界。也就是说,语境是现实世界以及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表征和可能世界以及对可能世界的表征的统一。当我们讲语境的时候,它既可以是一个静态的、独立的结构,也可以是动态的、多个语境的结合,现在有人将之称为“contextset”。作为一个集合,它是不断生成、发展、演化的一个逻辑过程。我强调它是一个逻辑过程。那么,我讲语境是多重世界的,是一个逻辑过程。当前,在语言学界、特别是在计算机理论研究方面,计算语言学和计算主义的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趋向就是二维语义分析学,它对于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包括计算机语言的发展非常重要。从二维语义学的分析出发,可以发现多重世界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二维语义学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可能世界和真值条件的关系问题,因此,当我们解决可能世界和可能世界相关的真值条件的关系时,必然涉及多重世界。再次,语境渗透了所有科学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例如,各种各样的逻辑分析、不同层面的语言分析,包括语形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还包括形形色色的背景分析,诸如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科学进步的各种背景分析等,都包含在语境之中。最后,语境是可以包容所有科学哲学派别的一种研究方式,如实在论的和反实在论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计算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此外,具体到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等,这些不同的研究方式都可以包容于语境。这四种特征非常鲜明。为什么反实在论和实在论都同意用语境分析的方法去开展科学哲学研究?就是因为语境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大家对它都是可以接受的。概而言之,语境平台是一个在给定方法论边界和认识论趋向的前提下,所有科学哲学研究的价值趋向都可以单独地或共同地进行讨论、交流和渗透,并且相互促进、推动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平台。二语境作为一种横断的科学哲学研究方法论平台,其出现具有必然性。从直接的意义上讲,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必然结果。如果将其放置在科学哲学近百年发展的大背景当中的话,它又是“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三大转向的必然结果。“语言学转向”和逻辑经验主义相关,“解释学转向”和历史主义相关,“修辞学转向”和后历史主义相关。这三大转向共同推动了科学哲学的百年发展。在这一发展历程中,科学哲学本身出现了不容回避的三大问题:首先,科学哲学的本质特征被不断弱化,并且在弱化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泛文化主义的盛行。事实上,在逻辑经验主义在批判传统哲学、历史主义批判逻辑经验主义、后历史主义批判历史主义的时候,都在批判科学主义的同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泛文化主义。其次,各种科学哲学流派和科学哲学研究视角在相互渗透和融合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方法论上的限制,彼此之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交流。即使存在一些交流,也只是在泛文化边缘的意义上,而不是在本质特征上。不同学派和视角的研究由于处于不同的平台,从而失去了对话的基础。最后,科学哲学的百年历程缺乏方法论研究的一面旗帜。方法论旗帜的丧失直接导致了科学哲学研究方法的非中心化。对于科学哲学学科而言,这是致命的问题。因为对于科学哲学研究来说,如果研究方法非中心化了,那么这个学科的存在就岌岌可危了。逻辑经验主义语义分析的旗帜非常鲜明,后来证伪主义、范式主义、纲领分析等都很明显。不管这种趋向是否合理,或存在什么问题,起码其主张的纲领很明显。显然,当前科学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旗帜是不鲜明的。当然,科学哲学近百年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反过来看这些问题时,我们要认识到:科学哲学研究的多元化,不等于不要主流,也不等于不要旗帜。试想,如果一个学科没有了主流、核心、旗帜,那么这个学科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多元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在有主流、有旗帜、有核心的情况下,才有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核心旗帜的阙失反映出后历史主义时期全世界科学哲学研究整体意识的迷失。这种迷失受到了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严重批评,使得科学哲学本身也受到了科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很多方面衍生出去的观点的批评。这一点在世纪之交表现得非常明显。对学科本身产生了怀疑和反对,表现在世纪之交美国的几个重要学术会议对科学哲学的批评上。这对于科学哲学学科而言是很不幸的。在中国也是这样,问题同样存在。因此,科学哲学发展隐含的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科学哲学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主流的、具有主导性的方法论平台。我们要构建这样的平台,并利用这个平台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说语境论科学哲学方法论平台的出现就是必然的。这一平台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科学哲学遇到的这些问题。事实上,它也确确实实地在科学哲学家们求解难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从20世纪近百年来科学哲学发展的历程来看,语境论的方法论要全力求解的核心难题到底是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回顾历史。有谚语曰:“历史你能看多远,未来你就能看多远。”我们总结历史,就是为了解决未来的问题。回顾科学哲学发展历程中的“语言学转向”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从“语言学转向”最开始要求解的难题即其最初始的原点去进行新层面的思考,可以看到科学哲学近百年来螺旋上升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那么,当时“语言学转向”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综合一些科学哲学家的意见和看法,可以将“语言学转向”的目的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一方面我们要对概念系统的结构和表征进行理解,这个目的是伴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而出现的。也就是说,是与科学越来越远离经验世界的特征相伴而生的。另一方面,在对哲学难题进行求解的过程中,不可回避地涉及语词使用的模糊性和错误性,包括对表征语法内部的错误使用等等方面。我们需要对理解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这是伴随着分析哲学逻辑演算的要求出现的。我们对一个命题进行演算、对一个结果进行演算,如果基本概念都不清晰,都是模糊含混的,你怎么演算呢?没法演算。因此,伴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形式体系越来越远离经验;伴随着哲学论证逻辑演算的计算化的必然要求,“语言学转向”应运而生。其次,科学哲学家们都意识到,哲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对语词使用进行检验,从而厘清我们概念的混乱性。这是第二个目的。这是当时排斥形而上学的要求,即要在科学哲学研究中彻底清除形而上学,这也是当时逻辑经验主义要做的基本工作。最后,从人类认识的意义来讲,人们认识到哲学并不是人类关于实在的认识“贡献”(contribution)。

书籍目录

总序 郭贵春前言一般科学哲学语境论的魅力及其历史意义意义的非事实论与规范性——规则遵循问题的语义分析索伯心理利他主义探讨重审心灵与世界——论麦克道尔解读塞拉斯的哲学思路及意义“上帝隐退”之后——科学诠释学的发展历程归纳推理与科学说明模型的语境解释怀疑论难题与认识的语境论的解决策略心理表征隐喻与框架问题遵守规则与人工智能——维特根斯坦与图灵人工智能理论的交集科学分类的维度分析“中文屋”论证过程与目的类比关系分析框架问题的机制化实现与具身化进路——表征主义和反表征主义的困境与出路鲁棒性分析的方法论意义自然主义命题下意向性问题的理论要旨——基于当代心灵哲学的分析心理学解释的层次与衔接问题从“无身之心”到“寓心于身”——身体哲学的发展脉络与当代进路心身难题的寓身解读约翰•比克尔的元科学还原论科恩的语境论科学观自然科学哲学与数学哲学量子计算的语形表征及其意义古典对称的语境特征及其意义量子力学的实在论基因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隐喻思维人工智能的语境论范式探析从相对论到规范不变性原理——从剩余结构的观点看外尔和爱因斯坦之争认知科学的功能主义本体论物理学革命的科学哲学方法论张力量子测量的理论语境时空语境实在论当代时空实在论研究现状及其述评进化论的语境分析生物学哲学的两种理论维度数学本质的语境论解释语境论与数学的实在性弦理论与卡-丘流形的结合与发展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构筑社会科学的思想基础社会科学的模型化社会科学的批判功能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定位、涵义与划界标准(上)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定位、涵义与划界标准(下)认识语境与知识的客观性智力的本土性及文化约定布鲁尔“有限论”的扩展——对遵守规则理论的社会学解读鲁滨逊能遵守规则吗?——关于个体论与集体论之争的解决

编辑推荐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第1辑)/科学技术哲学文库》编著者郭贵春。    以年度专辑形式推出的《科学哲学问题研究专辑》,属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拟每年推出一部,聚焦于当前科学哲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旨在反映山西大学科学哲学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一般科学哲学问题研究"、"自然科学哲学与数学哲学问题研究"、"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等部分,聚焦于科学哲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等自然科学哲学以及数学哲学的热点前沿问题,当代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等等。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第一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