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门外的孩子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10819339
作者:蒋孝严
页数:21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从另一个角度想,难道原本不就该如此么?我一直不解,在那么多受过蒋家恩惠的人当中,却不见有人主动出来从旁协助此事,让蒋家内部遭遇的纷杂能够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或许他们认为太复杂了,避之唯恐不及。于是最后,就只剩下我自己一个人,独力在逆势操舟了。 夫人过世心情怅然 蒋夫人于二〇〇三年十月二十四日上午十一点十七分(纽约时间二十三日深夜十一点十七分)在纽约寓所逝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台北,一位媒体朋友在十一点四十左右打电话到“立法院”告诉我这件事,我虽然不惊讶,还是很失落。当我跟美伦说:“老夫人过世了!”她也是愕然,若有所失,但随即很平静地说:“老夫人算高寿了。”美伦的反应,和我近似。 对我来说,“蒋夫人”这三个字,在情感上,从未和祖母打上关联。当外婆于一九六一年缠病多年,在睡梦中骤然去世时,带给我情绪上的冲击和悲哀,远比蒋夫人的离世要大多了。外婆过世,有如晴天霹雳,让我和孝慈顿失依恃,哭了好几天,有几个夜晚,还躲在被子里饮泣,无以成眠。 对蒋夫人的过世,感受上是失去一位对社会有了不起贡献的伟大女性,有失落和哀愁,但没有失去近亲长辈的哀恸。当天媒体在“立法院”问到我的感触,我直觉到的是她的智慧、才华和勇气,脑海中浮现的是她的奋斗和杰出建树,据以赞扬。我对老夫人的钦崇,都是在公领域内,和老夫人之间,未能有过亲情的对流,因为从来不存过祖孙共处的天伦融乐,或老祖母对小孙儿的嘘寒问暖或殷殷叮咛。 当局治丧失当 自从祖父、父亲、纬国将军相继过世,以及老夫人赴美之后,整个蒋家霎时像是少了“大人”,凡遇重要事件,都看不到有人出面做主,几乎失去了重心。老夫人后事的处理,在过程和安排上是不够周延、完备的,更缺乏政治层面的涵盖,也没有历史纵观的深度。 十一月十二日上午,我在“立法院外交委员会”就以“召委”身份,严词指责简又新“部长”在蒋夫人治丧事宜上没有尽心,“驻美代表处”没有尽力!虽是民进党执政,但在处理历史人物的追思上,应当只有黑白而没有蓝绿。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丧礼,却没有让蒋夫人享有应有的哀荣。整个治丧前后,孔宋两家的意见好像比蒋家为重,但老夫人早已是蒋家人了,除非蒋夫人另有遗嘱交代,否则真应当安葬在台湾和祖父在一起。

前言

马英九先生序孝严兄以三年的时间,将其不平凡的一生,“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出自自己的手”,亲笔写成自传《蒋家门外的孩子》一书,嘱英九作序,乃得先睹为快,并借以了解孝严兄面对命运、奋斗向上的事迹。孝严兄以其流畅优雅的文笔,撰为本书,于叙情处,令人低回;于叙事处,使人神往;由于其经历宏富,观察深入,更有足供吾人参考学习者。孝严兄把这本书献给蒋经国先生,并说“许许多多的事情,就只因为他是我的父亲,我才奋力而为。”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此之谓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序在众人期待中,孝严兄这本书终于出版了,我首先恭喜他。近年来,我接触到政治人物的自传或回忆录不在少数,但绝大部分都是以口述方式由他人代笔,读起来总觉得像隔了一层什么,缺少了些感受上的“真实”和“亲切”。孝严兄除了认真问政外,还能在休会期间,公余之暇,花了近三年的时间,亲自一字一句地将他饶富传奇的大半生,以流畅的笔触、细腻的情感,作完整、平实的铺陈,一共写了十四万字,的确令人钦佩。我知道,他一直是个很用功的人,但要在那么忙碌的工作行程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中,静下心来写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实我很早就听闻过他不寻常的身世,以及围绕在它周边的故事;但是孝严兄从未主动向我道及,我也不曾以此相询,我能体会出这种特殊境遇在他内心形成的难处,我也更尊重他个人的私隐。我曾和孝严兄一起工作多年,当我有机会提携他的时候,我只看重他的能力,不曾去考量、也不会去管他是谁的孩子。在长期从旁的观察当中,我注意到他一直有股“宁静的力量”,在他温和、沉稳的外表下,总蕴涵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强劲力道和坚持。我曾当面称许他是不可多得的“实践者”(doer),而不是一般所常见口若悬河却不能起而行的“空想家”(thinker)。我很高兴他在书中,把工作的重要经验以及所处理过的若干事项,作详尽的叙述和记录,一方面存真,另方面也可以带给后人一些宝贵的启发。世人对孝严兄成长的过程,一直感到好奇,而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又莫衷一是;过去十来年里,更有不少穿凿附会的书籍和文章大量涌现,但它们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均受到严重的质疑。孝严兄以目前唯一在世的当事人身份,就此出书,委实难能可贵,并且亲自执笔细心撰写,正是一本在大家渴望当中能读到最权威的著作了。书中有甚多我未曾听闻的有关他心路历程的种种解析,读后难不令人动容。他虽为蒋家之后,却在“蒋家门外”长大,一路上经历了无数常人难以体会的挣扎和奋发;他所依恃的,就是那股我无以名之,只能称之为“宁静的力量”,最后他终能借以在职场上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他对“为什么需要”以及“如何”完成“认祖归宗”的前因后果和它的整个历程,在书里作了详实的交代,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被其中的点点滴滴所感动。《蒋家门外的孩子》,不管从社会的期待,或是要了解某部分蒋家家族史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孝严兄成书之后,特来看我索序,我欣然应允,以示祝贺与推荐之意。(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王金平先生序俗语说:“人在公门好修行”,担任“立法院”院长这么多年,要是有人问我,哪一件事算是绝无仅有,最使自己感到别具意义,我可以不假思索地说,那就是在二○○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午,为章孝严认祖归宗的实质完成举办了庆祝茶会,从此我们要称呼他正确的姓名:蒋孝严。我们很多人分享孝严兄的喜悦,对于我个人来说,能做这件事更是快慰平生。说起孝严兄的认祖归宗路,真是漫长而奇绝。说漫长,它从一九五八年一直到二○○四年,前后长达四十六年;说奇绝,他们兄弟俩必须为了不让归宗之事增加任何人的困扰或心理负担而费尽心力,两兄弟“对几乎不可思议的身世转折,除了必须不露声色地去面对周遭,在人生道途上,更要隐忍不能说出自己是蒋家人”的困窘,真是情何以堪啊!然而,孝严兄的艰苦卓绝,终究完成了归宗大事,这种孝行实在是太高贵了。孟子说:“大孝终身慕父母”,虽然孝严兄时时吞咽着“叫父亲太沉重”的苦水,不曾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见到自己的父亲,不曾像一般人一样能够时时得到来自父亲的指引,然而,作为经国先生的儿子,孝严兄不断设法从经国先生所有的公开谈话及著述中去体认父亲的志事,并用来自勉,以期克绍箕裘,“只有付出,对目标决不放弃”,正是经国先生一生志业的写照,这一点我们用来对照孝严兄的行动,我们可以说孝严兄做到了“无忝尔所生”的大孝境界。记得清朝金兰生在《格言联璧》中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孝严兄在开始懂事的青春期受到了十多年清苦生活的磨砺;而家世的不便更是给他带来长期的精神折磨,如果不够坚强,早就被他自己击垮,然而,孝严兄以积极态度逆流而上,以“沉着、耐心,不好高骛远;积极、果断,不投机取巧”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承接每一阶段的挑战,终于在一定领域里,成就了不靠显赫家世,却令人刮目相看的“社会形象”,这不只是可贵,更是难能!有不堪回首的岁月,才会有可堪告慰的人生。从不可能中找出可能,是孝严兄从不凡的身世中体验出来的行事风格。孝严兄曾在“立法院”中推动两岸“包机直航”就是一种典型的“无中生有”,从不可能中找出可能的实例,我深为同仁中能有这么一位拥有几十年行政经验,再加上以相当的耐力,使一项有助于两岸民生的大事,终致成功感到骄傲。《蒋家门外的孩子》是孝严兄为父亲经国先生而写的书,全篇十三章,道尽了孝严兄归返家门的艰辛,其中多少的无奈,多少的血泪,多少的苦心孤诣,孝严兄一字一划出于自己之手,真情流露,想必在他写时是一行一泪,竟叫我们读来也一页一泪,它的发行必然会感动千千万万的读者,我们为同时代的人能够读到一本好书庆幸。孝严兄嘱我为序,我不敢当,就当是先阅读的人向尚未阅读的人做个介绍吧!(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钱复先生序老同事孝严兄以他手著《蒋家门外的孩子》一书嘱撰序文。我看到他的“为父亲而写”一文,不禁想起经国先生已离开我们十八年多。这些年台湾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每当此时,我经常会想:如果经国先生还在,是否会如此?我有机会长时间地近距离观察经国先生,认定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或家人考量过。他自奉极薄,一件衬衫、夹克可以穿到袖子起毛,还舍不得丢。一部老别克公务用车多年不换。他有几套比较穿得出来的西装,是在重要场合才穿。他重视俭朴,厌恶奢华浪费,也影响了周边的部属。孝严兄的新著一方面纪念先人,一方面也将自己成长过程中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加以叙述。阅读本书深感有血有泪。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读者,我认为这本书带给读者两项重要的启示:一、希望是属于“乐观进取而有自信的人”;二、“冤冤相报只会造成仇恨的扩大和衍生”,宽恕的爱是正确的方向。在今天我们所面对的错综复杂的社会,这两项启示是极为宝贵的。(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自 序为父亲而写这本书得以问世,和美国两大报的资深记者有关。一位是《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驻亚洲地区主任布瑞薛(Keith Bradsher),另一位是《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驻亚洲地区主任德密克(Barbara Demick),他们分别于二○○二年底及二○○三年初,对我进行专访。我和他们素昧平生,只因我从二○○二年下半年起推动“春节台商包机”,前往北京多次,几经斡旋,终能协商成功,突破两岸五十年的僵局,引起国际媒体关注,CNN驻亚洲资深记者齐迈可(Mike Chinoy)亦曾专程到台北进行访问。《纽约时报》更对我在二○○○年八月及二○○一年四月,专程携眷到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和广西桂林市,分别祭祖和扫墓的行踪,有浓厚兴趣,于是与我办公室联系,要求面访。德密克旋从香港来台湾两趟,和我做了三次深谈,并派该报专业摄影师,极度审慎地由我陪同到桃园头寮经国先生陵寝照了许多照片。该报于二○○三年元月十一日,在A四版以极大篇幅做人物报道,当天台北时间清晨五点多,《中国时报》驻华盛顿特派员傅建中一见到该篇报道,就打电话来,把我从梦中惊醒,非常兴奋地跟我说:“孝严兄,不得了,《纽约时报》以如此显著的版面和篇幅,并且以专题方式报道老兄,这是几百万都买不到的。台湾政治人物当中,你还是第一人!”一笔一划出于己手《洛杉矶时报》见到《纽约时报》的专访后,至为重视,于是指派德密克来台湾。由于当时大陆SARS横行,她只得自香港绕道汉城前来,和我做更深入的多次访谈。同年六月二十日她在该报头版新闻版面,长篇报道了我奇特的身世。在采访过程中,她跟我说,美国人对我这类活生生、传奇性的遭遇,不仅会同情而且会着迷;她还和洛杉矶好莱坞几位有名的导演好友,提过我的故事,都认为是非常好的电影素材。她建议我多花些时间自己来写书,她说:“这比从政做到总统都还重要!”德密克女士的一番话,让我陷入沉思。看到她的报道之后,我便认真而严肃地拟定了亲自撰稿出书的计划。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我慎重地把这本书写好。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出自我自己的手。我是利用公余之暇和“立法院”休会期间来执笔。二○○二年二月进到“立法院”后,我发觉“立法委员”的作息时间相当有弹性,和以前担任行政职务时,那种压得透不过气的日程相较,截然不同,好像突然多出不少属于自己可以掌握的时间。从前就有写书的构想,一直苦于无暇,现在像是一颗种子,见到一片肥沃的土壤,只要放在里面,一定会萌芽而结出果实来。美伦也鼓励我把自己不一样的成长过程做成记录。我理出好多本日记和重要的剪报与书籍,逐一翻阅之后,初步勾勒出了一个大纲;但真正投入撰写工作,是在二○○二年底和二○○三年初,接受前面两位美国记者访问之后的事。走过认祖归宗之路在写作过程中,我也想到过,这本书对蒋家会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这当然不是我所愿见,但忠于事实的陈述,又是我写书的最低要求和原则,我只能要求自己忠实,不能要求所有人客观,就像画家呕心沥血地画出一幅美极了的旭日东升图,但看画的人,由于主观意念,可以很合理地把它当作夕阳西下来欣赏。《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的两篇报道,对蒋家没有一个字批评,是我最欣慰的地方,也让我相信,这本书在整体上,对蒋家会是好的。在写到和孝慈一起走过的艰困岁月及母亲遇害的片段时,曾无法止住泪水而数度停笔。我原本考虑过省略掉母亲非自然死亡的篇章,但整件事情追到后来,我发现它和父亲经国先生无涉,也与祖父无关,我反而觉得更应当据实地把它公开出来,才能使父亲、祖父不再因为这件悬案被毫无根据地臆测污名化。也许会有人不同意我所做的论断,但只要有人拿得出直接的反证,我会虚心地接受,并且以感激的心交由社会公评。我确信母亲是为了守住一份属于她生命全部的崇高爱情而丧生,且前因后果的轮廓在我心中早已有数,但我已无复仇的怒火。事隔六十个寒暑,当年时空背景迥然不同,加以当时政治、社会价值观的错乱,我早已学会用宽恕之心来看待。社会上对我和父亲经国先生、祖父母以及孝文、孝章、孝武、孝勇之间的关系和来往,有各自认定的版本和谈论,但缺少完整真实的全貌。我从当事人的角度,把我所经过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做诚实的记录,对外界想要知道实情的,会有帮助。只是在写作过程当中,如何下笔切入,用单独个别的叙述?或合并式的综论?我的确花了不少时间,才整理出现在的篇章架构,让人能够一目了然,并一个人要走过“认祖、归宗”的道路,才能确立自己的身份,已属极度不幸;在路途当中,还要饱受歧视和打压,才真正激发人们的不平和同情。前面提到的美国两位记者相信,这是为什么读者会对此故事产生强烈反响的缘故。最初知道自己是被迫从母姓时,确有强烈被羞辱感;要争回父姓,又似乎只能在梦里求。当我决心要让此梦成真,我知道,付出大的代价是必须的,而整个过程的崎岖和波折,便成了我这本书的轴线之一。在这一部分,我设法把心路历程和内心世界做一解析,对我的动机、坚持和周延的设想也做了说明。许多人对孝慈和我都能从卑微的出身—“私生子”是够卑微的了,最后却也勉能晋身所谓“功成名就”之列,均投以奇异眼光,并窃窃私语,“蒋家余荫”是否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关于这一点,我也做了反省。献给父亲经国先生从提笔写下这本书的第一个字开始,到点下最后一页的标点符号,一路上,父亲经国先生的影子一直在我脑中、在我眼前、在我身旁。多处我提到他,他是给我生命的父亲,也是有血有肉和七情六欲的人,我不会因为他不是神,而减弱了我对他的爱和崇拜。许许多多的事情,就只因为他是我的父亲,我才奋力而为。在我内心最最深处,我知道,也因为他是我的父亲,我才会写这本书。爸爸,我爱您!蒋孝严二○○六年五月

名人推荐

从门外走进门里,我花了六十年;虽然,进门时,屋里几乎空无一人,但是,我心里充满了喜悦,因为自此之后,我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孩子,都不可再徘徊在门外,而饱受风霜了。——蒋孝严孝严兄以其流畅优雅的文笔,撰为本书,于叙情处,令人低回;于叙事处,令人神往;由于其经历宏富,观察深入,更有足供吾人参考学习者。——马英九《蒋家门外的孩子》,不管从社会期待,或是要了解某部分蒋家家族史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连战

内容概要

蒋孝严,1942年生,祖籍浙江奉化,蒋经国先生与章亚若女士之子,原名章孝严,2005年3月从父姓,更名蒋孝严。曾任中国国民党秘书长等职,现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书籍目录

马英九先生序 连战先生序 王金平先生序 钱复先生序 自序 第一篇蒋家门外 第一章遥遥归宗路·哀哀赤子心 蒋章之恋觅结局 “自我身份放逐”的日子 为母亲讨回公道 对子孙的交代 祭拜祠堂先认祖 老和尚的预言 直接接受民意挑战 拒当绿朝新贵 参选“立委”继续打拼 踏上认祖之路 行前看了方智怡 踏上先人出生地 蒋氏族人夹道欢迎 “妈,我这一路走得真的好辛苦!” 方良过后才归宗 “正名”按部就班 王升出具证明书 大舅妈毛发DNA比对 坚守对孝武孝勇的承诺 第二章凄凉身世泪·浇灌上进心 孤儿竟是蒋家人 “蒋经国是你们的亲爹!” 外婆贫病含悲逝 杜鹃泣血的悲情 第三章女婿是经国·岳母苦一生 军舰护送到台湾 落脚新竹 大舅全家受累 南京父子曾会面 二舅与王升不合 “难民岁月”焠心志 连浴室都没有的窘境 外婆未曾找蒋家接济 隐姓埋名的日子 再不见“女婿”身影 被遗忘了的“贵族” 第四章母亲的悲苦·坚贞的爱情 桂林医院奇猝死 桂氏兄妹同照料 神秘的王姓医师 恐惧上医院 为爱情付出代价 母亲速下葬 外婆默然承受 是谁杀了章亚若 蒋中正:亲自取名孝严、孝慈 蒋经国:蒋章风云不离、情深意浓 军统局:添油加醋的天方夜谭 宽恕,愿母亲安息 专员公署护主心切 将悲苦化成大爱 第二篇遗孤遣怀 第五章苦命同林鸟·孝慈折磨深 身世苦闷千斤重 闯出自己的天空 从章家看蒋家 善良而倔强 “我们是被欺负大的!” 思母抑郁终不起 人道特许赴北京 心碎北京行 桂林祭母祈愿 相濡以沫兄弟情 血泪成史 第六章同父异母缘·手足情意真 孝文令人最惋惜 “外交部”档案库“专卷” 莎士比亚式的悲剧 孝章最令我钦敬 温哈熊“口述历史”事件 一切已了然于心 孝武冤困“江南案” 突然的第一次会面 意外踏入“外交” 我们本来就是手足! 介入处理“江南案” 父亲手绘图相赠 孤单的身影 孝勇告称父亲欲火葬 叫我“孝严哥” 父亲豁达的生死观 呼风唤雨不再 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父亲曾交代归宗 第七章祖父崩逝后·我奔丧兼程 “蒋委员长”的孙子 家徒四壁卧竹床 成功岭上见祖父 他是我爷爷! 再见面已是永隔 外放生涯尝甘苦 巧遇孝章夫妇 顾及人伦坚持回台 与父亲一帘之隔 第八章亲切蒋夫人·早悉桂林城 “永远的第一夫人” 孔宋宅内深似海 孝武转达夫人情 孺慕堂前遇祖母 蒋婆婆笑迎万安 四次请见均难成 “海工会”主任求见未果 “侨委会委员长”落寞离美 “外长”仍是异乡人 党秘书长犹在门外 承欢膝下原是梦 夫人过世心情怅然 当局治丧失当 正义,从不主动存在 第九章梦里唤父亲·梦醒泪涔涔 不借特权觅仕途 擢升对父亲不妥? 秦孝仪间接递送关怀 外放美国受阻挠 自己打拼到手的! 宋时选传达“上面”之意 王升奉命劝退 坚持走自己的路 改调华盛顿首府 咫尺父亲天涯路 蒋家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第三篇逆流向上 第十章赤手闯天下·“外交”搏名声 自己选择走“外交” 因为我是他儿子 “外交部”历练完整 人生中的贵人 在华府密情报 美中关系台面化 国务院密谈临危不乱 走过父亲的脚印 努力打拼有秘诀 民意满意度第一 第十一章父亲猝然逝·榻边冷清清 医疗团队难卸责 父亲大吐血而逝 孝勇受打击最大 “鞠躬尽瘁” 第十二章栖台北“政坛”·叹冷暖假真 李登辉心机难测 早年“反独”立场坚定 蒋家第三代唯一“入阁”人 指定我主持党务 首次操盘选举,重挫民进党 马鹤凌为国民党解围 李指名我参选? 宋楚瑜断然拒绝 老先生改写历史 萧万长吃尽苦头 为了一本书,李、连险翻盘 萧万长委屈落泪 “连宋配”何以破局 李宋均误判情势 以李宗仁比喻宋 去宋之心昭然若揭 死马当活马医 逼上梁山的残局 断绝“两国论入宪” 我们都被李登辉骗了 因“国大”自肥开除苏党籍 苏志诚来电施压 第十三章转战“立法院”·桥接两岸情 话台商包机缘由 台商的心声:直航 打造历史一念间 桥接两岸特殊航线 初露曙光 国台办重头戏 见证历史 逆流而上 附录 蒋孝严诗选 夜雨 寄语 童音 游“奥入濑溪” 章孝慈文存 那段剥花生充饥的日子

编辑推荐

《蒋家门外的孩子(第3版)》是蒋经国与章亚若之子、原中国国民党秘书长蒋孝严的回忆录,由蒋孝严先生亲自写就。连战、马英九、王金平、钱复等人为其作序大力推荐。在书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他和章孝慈早年充满艰辛的成长岁月,追忆了父亲蒋经国先生和母亲章亚若女士的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披露了他作为蒋家后人的不寻常的成长之路,记录了他充满崎岖和波折的认祖归宗之路以及独力打拼的从政经历。记述详实,文字真切。

作者简介

《蒋家门外的孩子(第3版)》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的回忆录。作者回忆早年充满艰辛的成长岁月,追忆父亲和母亲深沉而炽烈的情感,记录充满波折的认祖归宗之路以及从政经历,披露与蒋家的恩怨纠葛及与同父异母兄弟的手足深情。许多内幕首次由当事人披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蒋家门外的孩子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虽然从小生活艰苦,但是蒋家这两位门外的孩子靠着自己,从小奋发读书,一点也不输给正宗的蒋家后代!即使资源少,但只要努力,还是会有成功的机会!
  •     和增订版对比,没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啊,连页码什么的都是一模一样的。
  •     尴尬的出生,庶子的悲哀,不被承认的身份。
  •     p152 / 蒋氏后人之大概 /连宋分裂之大概 大体不足取
  •     可以理解,身世如一把枷锁,套在他身上六十年,是时候该除去了。书中讲到2000年"连宋配"以及宋楚瑜脱离国民党、国民党大选失利的往事,很有意思,也是看此书的意外收获。他力促两岸包机于2003年春节开始实现直航,很了不起!
  •     Doer or Thinker~
  •     梅竹菊兰,松柏常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