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13015424
作者:孙亮
页数:29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二节原创法度:“面向事实”抑或“面向文本” 事实总是以复数形式存在,异质性是其基本的特点。这种异质性的事实本身必然致命地打击理论对于现实所作的抽象同一性。单向度的理论舍弃了事实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内涵,从而破坏了理论创新的基本机制。马克思自身在人类解放的理想中,面对“脱节的时代”不断走出前人的理论襁褓,而创新机制在于对当时时代的现实把握。当今,在中国转型时期,身处全球化时代,理论界出现了大量的“面向文本”的主体迷失现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事实本身视角与文本视角的“互文性”阅读的方法论中是必要的,而且“面对事实”是更高的创新法度,但并不是要否定“面向文本”的价值,而是将面向事实作为了理论研究的皈依。 从原创性思维的创生机制来讲,娴熟于文本以便勾连自身理论与前人文本的习古斋院式做法,背离了理论原初关切的事实本身,封塞了真正的创新通道,从而直至在封闭的理论自我中彻底滑向了自说自话的经院理论。同样,当创新性机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相互切入时,“面向事实”的要求被提上议题,并直接赋予了创新的使命。而学界一直以来坚守的“面向文本”本身开显马克思主义的做法必须得到学理上的合法论证,即必须能够证明整个知识的理论谱系是严格按照线形叠加的实证科学意义的方式累积而成的。在两种创新的手法上,前者规制着真正具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原创性理论的萌生,而后者则极易成为了保守、惰性的原创栅栏。如何处理文本与事实的关系,随之进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反思的论域。 一、异质性事实、单向度理论与创新模型 一般来讲,当人与现实世界相照面,无论是对社会的操心性的静观还是对社会烦忙似的实践,均无法逃离出对社会的发展付诸于理论——赋予个人的“理论前见”。而一个现实的事物必然处于相互缠绕复杂的关系网中,从而具有了多个普遍性质,“极端相反的性质能在同一事物里相互结合,其最后原因乃是:个别事物是多方面的。它和不同的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同一个别事物是不同关系里的不同关系者。不同关系者不但有不同的性质,而且还可有极端相反的性质。因此极端相反的性质在同一个别事物里相互结合。譬如人——即以‘少年苏格拉底’所举的为例——就他和他的身体部分的关系,他是一切部分的总和,于是他是多;就他和其他的人的关系,他是一个单位,于是他是一。这样,一和多两个极端相反的性质在他里面结合。个别事物是多方面的,是由多而成的一;极端相反的性质在它里面相互结合乃是必然的。”①更为严重的是各种性质之间存在不可通约性的现象。在哲学史上,首次遭遇这一哲学事件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正是因为对作为复数的社会现实采用了同质性的单数思维,将丰富多彩的世界简单化,剔出了差异与矛盾的一面,这也就是柏拉图理念论居于至尊地位的本质因由。在面对异质性的事实时,柏拉图以相论道,认为同类的具体事物具有个体的差异,理念(eidos)则为异质性事实中的共性质点。从而理念变成了“提供出一种统一的图景或框架,在其中我们经验中的各式各样的事物能够在某些普遍原理的基础上得到解释,或可以被解释为某种普遍本质或过程的各种表现。”

内容概要

孙亮,男,安徽明光人,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领域: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研究。独立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文杂志》《学术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文科学校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政治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全文转载15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ZX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2YJC720029)。

书籍目录

导论
一、幽灵与质性
二、反思与建构
第一章 通往马克思思想深处的方法论澄明
第一节 反思“平权地解读马克思”与马克思质性吁求
一、诠释学根据与“吊诡”的解读“张力”
二、传统研究范式“解体”之后的“标准”空场
三、“理论硬核”的辩证关联及共识中推进
第二节 原创法度:“面向事实”抑或“面向文本”
一、异质性事实、单向度理论与创新模型
二、“脱节的时代”、人类理想与马克思学说建构
三、社会转型、中国主体与马克思主义当代性
第三节 从“学院化致思”到“化理论为方法”
一、“传统教科书批判”与“存在论”转向
二、“学术生产”的限度与马克思哲学的使命
三、“化理论为方法”与“顶层设计”
第四节 超越规范性与实证性的双重偏离
一、马克思与“哲学终结论”
二、走向“历史科学”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话语分析”
第一节 “重新理解马克思”之重思
一、“对立论”解读模式反思与追问
二、范式转型的实质勘定
三、“学术化诉求”还是“中国化问题”
第二节 本体论“论争”
一、哲学范式转型框架内的“实践本体论”
二、存在论之“在”的优先性
三、“哲学之外”透视
第三节 认识论“审理”
一、范式转型的“解读景观”
二、列宁“反映论”与海德格尔“去蔽说”
第四节 哲学范式转型中的“马恩关系”
一、“对立论”与“自然辩证法问题”
二、乔·诺瓦克对“马克思一恩格斯”关系的清理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生成逻辑”
第一节 诠释资源的嬗变
一、参照系延展
二、“另类”的“一元标准”
三、学术自觉与整体性
第二节 诠释文本的重新“定位”
一、研究策略
二、手段溯源
三、“一以贯之”
第三节 “教科书”中的诠释个性化
一、“论坛哲学”个性化的追问
二、“讲坛哲学”个性化遮蔽
第四节 诠释路径的“人本化”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引入
二、人本化理解及其问题
第四章 “阶级范式”与“中国问题”:研究范式的建构路径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切入“中国问题”
一、作为“解释原则”的“历史”
二、深入“现实历史”中塑型
三、“面向中国问题本身”的辩证智慧
四、现代性问题与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契合”
五、资本逻辑批判
六、双向互动
第二节 范式设计的“顶层问题”:以后马克思主义为例阐释
一、研究视角
二、思维教条
三、理论态度
第三节 研究路径的“顶层设计”
一、唯物主义的“物”与“阶级”概念
二、阶级关系的存在论
三、面向“事实本身”的政治透视
第四节 “阶级范式”阐释根基的转换与误读
一、“重构”的境遇转换:出场学审视
二、阶级范式的理论“硬核”
三、走向“阶级范式”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批判哲学研究文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由孙亮所著,《批判哲学研究文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共分为四章,内容包括通往马克思思想深处的方法论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话语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生成逻辑”;“阶级范式”与“中国问题”:研究范式的建构路径,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作者简介

《批判哲学研究文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通过对通往马克思思想深处的方法论澄明、研究话语分析、研究范式的“生成规律”的慎思明辨来回应上述问题,切入中国问题与“阶级范式”来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顶层设计”。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方面试图走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模式,一方面又有陷入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调情的危险,特别是针对以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来强行分裂马克思与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我们该如何反思?此种方式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非常不错,我十分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