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完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08639956
作者:(美)迈克尔·桑德尔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美】迈克尔•桑德尔  Michael J. Sandel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系讲座教授,哲学家。他在哈佛大学讲授的“公正”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该课程被制作成哈佛公开课后在网络广为流传,成为风靡全球的哲学公开课。主要学术代表作有《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民主的不满》等,其中大部分已被翻译成德、法、中、日等十多种文字。已出版的《公正》和《金钱不能买什么》风靡多个国家,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书籍目录

导论  赵汀阳 VII
导读 苏经天 XXI
第一章 基因改良的道德标准
第二章 生化运动员
第三章 父母打造订做的孩子
第四章 新旧优生学
第五章 支配与天赋
结 语

作者简介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是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继《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之后,又一次从社会热点入手,激发我们通过理性思考更深刻地把握现实问题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敏锐地指出,人类利用高科技手段追求完美正在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父母将可以在基因超市中自由定制子女的先天特质;运动员将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提升赛场表现;学生将可以通过服用记忆药片代替寒窗苦读……这究竟会带来个体的彻底解放,还是社会的无限混乱?
桑德尔指出,人类利用科技追求完美,貌似是大众的狂欢,实则蕴藏着深深的危机——维系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很可能坍塌,人类在宇宙间的地位也会错乱。在清晰的论证和简洁的语言中,我们将逐渐体会到在 “反对完美”立场的背后,作者对人在天地中位置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反对完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8条)

  •     henhao123456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反对完美,人生应该有遗憾才更美
  •     中信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所著,虽是一本薄薄的探讨社会学的小书,但却一如既往的如同其名著《公正》一般,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此书有几大特点,追踪社会热点时效性强、案例真实有趣又引人思索、观点原创令人耳目一新又极具说服力以及文通句顺组织清楚条理分明便于阅读。可以说,捧读此书不啻亲耳聆听桑德尔教授高谈阔论,让我对基因改良技术中涉及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标准产生新的认知,可谓醍醐灌顶,我强烈推荐社会学同好阅读这本书。桑德尔教授此书的好处毋庸置疑,在于他并非单一地向读者灌输知识或观点,而是意在唤起读者的问疑精神和思辨能力。比如书中引用了两个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相互参照:1.一对耳聋同性恋伴侣希望生下同为耳聋的孩子,于是寻求有五代耳聋基因的精子捐赠者,最终如其所愿得到一个天生耳聋的小孩。2.一对夫妻刊登广告征求优秀卵子捐赠者,要求该女士身高5英尺11英寸、无家族病史、大学入学的学术能力测验成绩总和1400分以上。这两个案例的社会反响如何呢?同样都是通过基因改良技术人为地设计“制造”出的婴儿,为什么聋人父母的做法遭到公众猛烈地抨击,指责他们的想法极不道德,而寻求优生优育的那对父母的行为却没引起什么谴责或骚动?事实上,这对聋人夫妇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耳聋不是缺陷,他们就想要一个与他们自己一样的孩子,这又让我们产生了新的看待此问题的视角,孰是孰非,不是那么容易判定。其实父母意欲“打造”专属的下一代这一想法本身已经司空见惯,君不见双休日、寒暑假无数培训补习班的学生人满为患,这跟改良孩子的基因为取得人生的成功可谓殊途同归,但为何前者趋之若鹜,后者争议不断呢?再如桑德尔所举的另一组例子,运动员可以通过输血和注射红血球生成素得以提升自身的耐力,我们能够理解,这和服用类固醇兴奋剂的作用相同,是应当禁止。但是通过低氧房间进行人工高海拔的艰苦训练,以使肌肉耐力激发到极限,以产生更多的携带氧气的红血球提高耐力,这种通过改善肌肉基因的手段以增强运动员的体能的方法,竟然也被奥委会认为违反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难道由高科技手段辅助的艰苦训练也有错吗?一言以蔽之,我认为桑德尔的这本书真的很棒——深刻、发人深省,在很大程度上极具说服力。他阐明了不少原始却深刻的道理,又极具人文关怀,这些都能够影响伦理学家,政治家和其他热爱思考的公民做进一步探索。当然,最重要的是,桑德尔教授又一次带领我们在寻找科技与人性的伦理道德关系之旅中,领略思辨的价值和魅力。勘误:P33 第二段第四行:“高达248磅(137.9公斤)”,第五行“重达304磅(137.9公斤)”,显然括号里换算出了错误,前者应改为“高达248磅(112.4公斤)”。
  •     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成果在给人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灾难,甚至有人说科技的发展不过是杀人技术的提高,不可否认,某种程度上这是事实,但这不是科技的错,而是掌握科技的人怎样使用科技成果的问题。就好比一把菜刀,造出来大多数人是为了切菜剁肉,有人用来当做凶器,有人更用来革命(贺胡子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都听过,当年也没因此就实行菜刀实名制管制),但这不是菜刀的问题,也不是菜刀制造者的问题,主动权在于使用菜刀的人。同样,铜器铁器的诞生提高了了农耕、狩猎的效率,也造出了杀人武器;中国古代道士炼丹师发明了火药,用来开山挖矿、用来制造烟花炮竹,也有人用它来制造杀人武器;科学家研制出核能本是为了发电,却被人造成原子弹去毁灭人类;鸦片最初只是当做药救人,却被某些人用来毒害世人;相机留下无数美景、历史影像,也可能制造艳照门……所以看到哈佛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新书《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谁正义谁不正义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答案,科技无错,错的是使用科技的人,你将科技用于正途就是正义的,你将其用于歪门邪道就是非正义的。作者书中所说的科技主要是指基因改良技术,作者反省人类过度利用基因改良科技,违反自然,追求完美,其实蕴藏着深深危机。我很早前看过斯瓦辛格主演的一部电影《龙兄鼠弟》就是讲一群科学家进行创造完美人类的试验,结果培育出一对双胞胎,一个继承了所有好的基因,高大英俊聪明健美,另一个则集成了所以坏基因,又矮又丑又挫。那是1988年的电影,那时候还没有克隆技术,克隆羊多莉是1996年才成功克隆的,随后就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克隆伦理大争议。一时科学家似乎成了可以制造生命的上帝,他们也觉得从此可以制造完美人类改变历史。记得当时我和许多人一样对这种革命性的科技成果以及他们可能带来的美好前景而欣喜,从此以后就可以让很多残疾的人、绝症患者得救,虽然这种技术当年还不成熟有很大缺陷,克隆成功率低,多莉羊患有严重不治之症活了几年就被安乐死了。现在经过十几年发展基因技术已经突飞猛进,不断改良逐渐成熟,很多之前技术做不到的现在都能轻易做到,就像书中说的猫、狗这类动物已经很容易克隆,甚至有人在计划克隆已灭绝的恐龙。虽然还存在争议,转基因食品、基因改造、遗传工程技术却已经在广泛使用了(之前还爆出美国机构拿中国小学生做转基因大米试验的消息)。克隆人从理论上技术上应该都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出于法律伦理上的限制现在还不能实行。支持方认为通过基因改良人类的记忆力、身高、艺术天赋、运动员的体能等与通过外力培训、锻炼、药物辅助提高这些的目的一样,只是方法不同;反对方认为基因改造方式剥夺了人的选择权。其实我们在强制孩子去上补习班、兴趣班时也基本都是按自己意愿决定的,并没有让孩子自己选择。对于一个残疾人让他选择他也会选择健康的躯体,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从源头就堵住可能的身体残缺、智力残障,而非要靠后天去用医学弥补呢?书中列举的那个极端案例一对聋人夫妇要选择生一个耳聋的后代,把人当产品随意改造这本身就已经违反自然,他们选择制造一个不健康(不符合普世价值的健康标准)的生命就更违背道德伦理。首先科学技术不能被滥用,科学技术本应该是用来造福人类、治疗疾病、救死扶伤、解除痛苦的,而不是制造灾难、残疾、痛苦。他们对自己是聋子这种残缺引以为傲,但他们无权替别人做出这样的决定。孩子生出来他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耳聋那我们该怪罪谁?我觉得这和人贩子故意把儿童致残去乞讨一样是一种泯灭天良的犯罪。 但是我也不赞成为了制造出完美的人类标准(假设就以《龙兄鼠弟》中的斯瓦辛格为模板),像《黑客帝国》里一样在母体里大批量生产人类,或者像剧中的史密斯一样可以复制出无数个一模一样的史密斯,人类没有了多样性差异性那世界也就没有意义了。当年纳粹德国就曾经推行雅利安优秀人种计划,造出八千“雅利安婴儿”,结果并未成功。从宗教来说只有反对的理由,科学家代替上帝的角色是他们不能容忍的;但从科学分析又确实有两难选择,怎么界定胚胎是物还是“人”,为了拯救一个人而必须牺牲另一个人明显是不是一个公平的选择。两全其美的做法是,利用科学技术在不改变正常基因的情况下检测一个生命,把可能的残疾、疾病等不良因素在起始阶段就加以消除,保证诞生的是个健康的生命,这是首要目的;那些后天需要锦上添花,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想要的身高体型、增强肌肉、记忆等需求的,就像人可以自由选择整容手术改变自己的容貌一样。比如整容,整得面目全非跟身份证上都不是一个人了,会不会给罪犯提供可乘之机?假如科技水平能达到,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比如通过电脑输入人脑或者植入芯片,那学校是不是就没用了?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体能只要通过基因改造就能迅速达到,比如变成飞人、游泳健将、大力士……那和吃兴奋剂行为没什么差别,只是检查不出来而已,真这样不要说体育比赛的公平不公平,连体育比赛本身都没有意义了,甚至不需要运动员这个职业了,因为人人都可以是运动员了。所以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底线,这些都必须是在符合法律、伦理规则,保证不出现滑坡效应的前提下,根据个人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也许是我杞人忧天,首先不是人人愿意改造自己,就像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整容一样。其次这样的改造一定需要不少的费用,不是所有人都有财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但这样可能会造成马太效应:有钱人获得改造变得越来越优秀,没钱的人则只能保持现状,相对而言就变得越来越差。你可以说这个世界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的,有钱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但这是公平还是不公平?这是正义还是非正义?当然改变这种现象已经超出科学家的范畴,主要是靠社会、经济、分配体制、人性的完善来达到,或者实现共产主义,达到物质极大丰富,可以按需分配,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还有一种可能,可以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实现这种平等,只要把基因改造做到像吃感冒药一样低成本简单易行,如果真能做到那就完美了。如果真能做到美梦成真,那真是perfection。可惜Nothing is perfect,梦醒了美梦只是一场空。科技也做不到这样完美,至少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将来是不能实现的。而且有数不清的难题人类仍束手无策,往往你攻克了一个难题却会带来更多新难题,科技不是无所不能的。而由此可能带来的法律、道德、伦理问题也没有解决,用布什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政策“不禁止,不支持”来解决这些问题明显是不行的,毕竟科技与人性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几千年,我相信它们还会一直持续缠斗下去,其本质是人性的善与恶之间的争斗,不可能在这本薄薄的书中就讨论出一个结果,它只是一个引子而已。所以作者书名虽然叫《反对完美》,其实完美不需要反对,因为人性本就不完美,完美从来都只是相对的,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只是存在于字典里,现实世界中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不需要反对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完美”。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不会达到完美。中国有句俗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Nobody is Perfect,无论什么事物一旦完美了也就完结了,它再也没有向上的空间了,也就完蛋了,一个完蛋的完美又怎么能叫完美呢? 诗人荷尔德林说过: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人们过于追求完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只有不完美才是完美的,这真是矛盾。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写一篇文章就够了。。赵汀阳的序言更学术。
  •     世界不缺乏理性~
  •     道德观中的三大关键特征——谦卑、责任与团结,是否会因为基因革命而被侵蚀。
  •     就像人无法变成狗 人也永远无法取代神 人永远无法控制自然 因为人属于自然
  •     很重要的议题,还算合格的论述吧
  •     随着科技的发展,确实有挺多的东西冲击着我们曾经的道德观与人性。之前我便对体外胚胎法律地位有一些了解,头脑的思维博弈。读了桑德尔的书我只想说,他说的挺全面的,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问题倒抛出来,谁来解决,怎么解决,这个应该是值得思考的吧,也是写书的意义吧。
  •     生物科技引发的法律问题似乎在中国还没有引发广泛讨论,貌似刘明祥教授研究过这一块,回头再找找
  •     想起反乌托邦小说《我们》,通过基因手段,有人被塑造得更好,也有人被弄得不会思考……现实中,我们被告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人生始于生产流水线……我们穷尽一生在追求完美,是基因还是文化所致?但若最后人人完美了,人还是人吗?文化还存在吗?难道自我毁灭才是我们的目的?!
  •     技术完美是不是永无止境,人类能否取代神或自然的位置改良下代基因,桑德尔自由派也hold不住。
  •     感想写在书评区里了,虽然考虑到这书的出版时间和冷门度应该是没人会看到的←_←以及如果说书本身值三到三星半的话,导论真让人想打一星啊,考虑到我以前还不幸买了一本导论作者的书……就更想了= =
  •     桑德尔教授在书中探讨了基因伦理的两难问题——我们究竟是要敬畏和感激自然之所与(the given by the nature)还是要追求完美的生命?萨特说我们人是偶然被抛掷于这个世界之中,那么基因技术可以完全定制一个父母满意的孩子(比如说性别、身高、外貌、智商、艺术和体育的天赋等等),因此通过基因改造胚胎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着种种意义框架,人也将因此丧失深度,变成一个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存在于幕后的、无比单薄毫无内涵的主体。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但是当人僭越自身时,就会被自身所僭越。
  •     人不是神,相信世界有某种高于人的力量
  •     人类相互理解和帮助的基础就是对自然怀有敬意。当人成为神之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互助会到哪里?高傲自大的人类会走向哪里呢?
  •     其实听课的话更有意思。
  •     科技与正义都只是文明的侧面。批判了无节制的技术,如果技术定位在追求人类欲望这一层面,甚至突破自然的平衡,人性解放也只是一个可笑的命题。本书不应当仅仅用保守主义来评价的。
  •     此书前面赵汀阳的导读部分实在是点睛之处,书的内容部分不如《金钱不能买什么》深刻。
  •     跟完美没关系
  •     这么薄的书卖这么贵,差评!记得当年高中写作文的时候用反对完美作为题目,,,语文老师批:太绝对了……我又不好意思跟他说这个标题的来源……李泽厚曾经在华东师大开讲座,批桑德尔,说他的思想不够深入什么的……
  •     哈佛公正课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又一力作,从西方哲学和道德角度去对基因科学的进行思辨。
  •     虽然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但还是没有太深入细致地讨论,以至于最后没有太明确的结论。
  •     这是深谙人权含义的人才能写出的东西,作为早已习惯丛林法则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中国人,看起来有点杞人忧天。关于运动公平性的问题,不妨说竞赛这种模式本身就扭曲了其行为的本质含义;至于改良下一代的基因,我持自由优生学的态度。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父母的确要面临更多的责任,作者当然可以说这是社会与政治不合理的产物,但问题在于他能不能去改变这种现状?如果不能,那产生的压力又如何避免?或许他自己不是弱势群体,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令我反感。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优生学是极其必要的,过度、盲目的生育带来的不是什么「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而是大量缺陷而造成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说什么生命是自然与神的礼物,简直无稽之谈。上帝是否存在是一个问题,但人不断前进的脚步没有任何理由应该停下来,因为残缺才追求完美。
  •     完全是希望看完桑德尔三部曲才看的这本书。感觉只不过是桑德儿尔的观点在科技领域的体现,没有太多的新思想
  •     问题总比答案更有意义,导论写的反而更精彩些
  •     讨论生命伦理的书,比较薄,三小时读完。思路比较清晰,但不够深刻。
  •     亲子关系的部分很好,对于胚胎相关议题的论述看起来有点累
  •     看看
  •     天生的就是最好的
  •     我觉得这位大爷有些中二
  •     首先我觉得出生甚至是比死亡更重大的道德问题,因为受出生影响最大的人并不能在道德抉择的现场。要真正认真谈论出生问题,必然要审视整个道德体系。因此仅靠这么薄的书并不能得出很好的结论,作者也表示本书目的主要还是引起人们对一个日渐兴起的新道德问题的思考。但论述基本都是在先默认、假设或暂且不考虑某些道德问题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可这些问题往往才是真正重要的,没有关于此的探讨,其结论几乎没有价值。最后想梳理下自己的想法,一旦基因修改技术存在,父母有条件却没有修改子女的基因,他们也要对此负责,而赐予子女更大的能力更多的天赋,处理得当,便是在增加子女可以选择的人生。
  •     是翻译太烂吗 这个伦理的问题还是个问题
  •     主要讲的是基因工程在道德上的思考。从小到大我们都在计划生育的教育下长大,「晚生晚育少生优生」这个政治口号早就把大多数人洗脑。看这本书能让你对优生这个论点有更深的思考,我认为是很有价值的。
  •     相比于《公正》和《金钱不能买什么》,这本书算是桑德斯写的很小的一本书。也许由于内容讨论的方面是关于基因操控和未来的发展,亦或是书中的语言不太理解,实际上并没有看太懂。书中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当人类科学发展先进到可以操作基因来改变胎儿或自己的时候,我们这样所追求的无缺憾实际上会变成一种军备竞赛,有钱人可以获得优秀的基因,而穷人则会越来越差劲。后面讨论到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操作基因来决定以前不可预测的事情,那么人类就会失去对大自然的敬畏,认为自己对一切富有责任,而对他人就更加苛刻。就像美国精神一样,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而不是因为天赋或不幸的基因造成的。所谓追求完美的过程实际上只是追求一种理想状态,即使成功后,也并不能解决现有问题,比如整容,生活中很多问题并不是因为不好看造成的。
  •     经验,特殊的个人经历,无法预制的生命经验,在不确定性中成长的经验,才是生活意义的基础。如果完美不是一个偶然生成的故事,而是一种预定的产品,那么完美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剥夺每个人的经验。
  •     不管哲学伦理学怎么解释,如果能提高下一代的基因,我愿意。
  •     抛开内容,翻译实在太枯燥了……
  •     书是好书,引人深思。但是翻译的太难读了,没看过的直接看英文版吧。
  •     这教授的书我是一定要看的,毕竟airtight。。。
  •     桑德尔的观点很好,只是这本书太简短和随意了吧。
  •     很短的演讲稿。偶发性,谦卑,接受的爱。
  •     很久没看跟文学无关的书了
  •     值得深思,最后一章的内容尤其如此。
  •     科技与人伦间的矛盾。 不远的未来,基因改良绝对会逐渐扩大化的,而且是自上而下的影响人类社会。 生命诞生以来就没有公平。作者担心的基因改良对未来社会道德底线的冲击一定会发生,但这阻挡不了基因改良的前进。物竞天择,未来人会有更大的权力去改变自己乃至后代。历史也一直在不断淘汰着弱者,不管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只有如此,社会才会进步。 这是没办法的,用基因和用金钱,归根结底,是一个道理。
  •     因为桑德尔关于正义的公开课而关注他,继而得以看这本书。基于基因选择的话题讨论到的涉及父母与子女的平等选择权、自主权等,又一再地引发我想起关于动物绝育问题。包括流浪猫是否应该施行绝育、折耳猫是否应该基于基因缺陷而被禁止繁衍,包括作者提及的关于人类地位的前辈。可能我们就是太过焦灼了,想要更好、更完美。忘了生命本身就是一份礼物。
  •     完全是作者明星化之后的产品。但探讨的主题较具前瞻性。
  •     基因工程的伦理学讨论,条理差了一些。
  •     前三章主要介绍了基因改良在运动员和孩子身上的适用的争议,但是论述的不如第五章“支配与天赋”和结语“胚胎的伦理”论述的漂亮。对制造和试用胚胎治疗人类疾病的道德层面上的论述,很丰富,很有趣。
  •     桑德尔层层剖析,去除一些表层原因,探寻深层内因。不同现象的界定界限太模糊,很难理清。作者是个改革者,而不是革命者。他认为努力适应规则,比推翻基础革命更加容易接受。
  •     完美不一定是最好的,很多东西是有理的,却不一定有效,对于人类整体的合理选择却未必对每个人都是合理选择,个人理性选择无法形成集体理性选择
  •     罗一堆栗子,会思想的人都会注意思考,以此进入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视域,out了。
  •     这也是为什么亲子关系比其他任何类型的人际关系都更能教会我们,神学家威廉·梅所称的“对不速之客的宽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