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共谋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305159387
作者:[法]让·波德里亚
页数:246页

内容概要

关于作者
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200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先后任教于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其代表作主要有《物体系》《消费社会》《生产之镜》《象征交换与死亡》《论诱惑》《美国》《完美的罪行》及系列随笔《冷记忆》等。
关于译者
张新木,江苏高淳人,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符号学和法国文学。译著有《巴黎圣母院》《论诱惑》《普鲁斯特的空间》《冷记忆》等30余部。曾获法国政府棕榈教育勋章(骑士)、江苏省第三届紫金文学奖翻译奖等。
杨全强,1970年代生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现从事图书出版业。
戴阿宝,1960年生,辽宁沈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研究》杂志编辑。,主要研究当代西方文论和中国当代文化问题,译著有《波德里亚:追思与展望》《致命的策略》(合译)等。

书籍目录

引言
审美的幻觉与幻灭
艺术的共谋
从安迪•沃霍尔开始
不再对旧的美学价值怀旧
艺术的假面戏剧
乌托邦与希望之间的艺术
沉默大多数的阴影
忘记阿尔托

作者简介

本书收入了让•波德里亚关于当代艺术的重要文章和发言,包括《审美的幻觉与幻灭》《艺术的共谋》,其后期重要的社会学长文《沉默大多数的阴影》,长篇访谈《忘记阿尔托》,以及一组对波德里亚的访谈。
《艺术的共谋》昭示了艺术界“受抑方的回归”。当然,它被替代了,但症状历来如此。而它 确凿无疑。然而没有人——尤其是那些大力经营弗洛伊德的人——承认以下真相:波德里亚只不过是以艺术界之道,还治艺术界之身。真正的丑闻并非他竟然攻击艺术,而是艺术竟然认为这种攻击是丑闻。
——西尔韦尔•洛特兰热
唯一还能运转的指称,便是沉默大多数的指称。所有当前的体制都在这种星云般的实体上运行,在这种漂浮着的物质上运行,而这种物质的存在不再是社会的存在,而是统计数据的存在,其唯一的出现方式便是民意测验的方式。这是社会事业视野上的拟真,或者说在拟真的视野上,社会事业已经消失。
——《沉默大多数的阴影》


 艺术的共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耗时一个月看完,感觉还可以看上一年。
  •     鲍德里亚的书看过2本,这本尤为难读,读了80%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对于本科生的我实在艰涩,不过稍稍能明白和他对艺术本身被资本消解内爆为噪音甚至艺术本身都参与共谋来异化人的深深忧虑。
  •     鲍德里亚发现了当代艺术创作的一种倾向,即艺术作品不再具有传统的审美功能或某种实在的价值基础,作品无论从观念还是形式上都变成了一种关于“艺术世界”(丹托)的辩证法,无论艺术家如何努力去颠覆既定审美,结果都变成了封闭于艺术世界内部象征秩序的产物,是对艺术世界无限的引用和自我指涉。因此,他认为当代艺术若是跳出这个封闭的象征系统基本就是无效的垃圾,只能为资本的运作而充当工具。按照今天艺术世界的发展情况来看,这本书的说法明显太过以偏概全,忽视了当代艺术中确切存在的、有”实在价值“的一面(即使抛离艺术体制也很有价值),如按照他所强调的”他异性“的话,许多当代艺术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     时刻警惕哲学对艺术的鸡奸
  •     需再读…
  •     看透现代艺术的本质。对安迪沃霍尔的评价精辟入里。艺术从形式到价值的商品化。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
  •     艺术圈是无用的自我参照的共谋。人民大众是吞噬一切信息的电子云,丧失了反馈外在刺激的能力。
  •     危险的写作,在经典和废纸之间。
  •     比丹托更加激进地提出艺术在消费社会的终结。然而如果遵循波德里亚的系统论视域,那么这个结论并不偏激。
  •     有点晦涩
  •     解构大师请收下我的膝盖。
  •     当然我们都是这场阴谋的帮凶,(所以不要走进博物馆)除非能避开审美…(能吗?)否则只是为无效而无效,用肤浅的术语宣称肤浅性。(Baudrillard长篇讨论“Mass”真的不行,他还是适合twitter式牢骚
  •     后面一小半是充量的,前面一大部分还是对他经典作品“拟象“概念的阐释
  •     洞见深刻,在波德里亚写作后的十几年的今天看仍然适用。
  •     2016年已读049。
  •     主要有两大主题:1.探讨了表征系统终结之后的艺术,以及身处其中的“共谋者”;2.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群众如何处于内爆过程之中,以及内爆与外爆之间的balance。
  •     波德里亚的后期作品是最适合知识分子自我解毒的
  •     問:擬真脫貧的現實可能性,藝術創作作為心智事件其創作意義「再現」的可能性,對「幻覺」和褒貶意義上明確的分割為何。權力源於缺席但亦在更迭中壯大,開篇對現代藝術進路的撻伐有借錯視畫法指涉本體論的傾向?注:以波德里亞視角炫技狂熱、虛假煽情的《比利林恩的中場休息》
  •     确实存在着艺术的共谋 虽然 她不得不以幻觉呈现。
  •     艺术的末法时代,一切都是套路!
  •     时刻提防法国后现代哲学家的诡计和蛊惑力:围绕着“幻觉”、“拟象”、“拟真”等先行概念,鲍德里亚一意孤行地展开对艺术的偏见。(可怜的安迪·沃霍尔!)
  •     这本中文版的与英文版内容选择不同之处较多,还需读一读英文版
  •     快速翻完,棄
  •     “艺术现在漂流在某种索然无味中,所有消费的欢欣都被清晰的痛苦所跨越,睡着走在它的睡眠中,还没有死亡,几乎没有生气,但依然茁壮”
  •     不欣赏本书。波德里亚有生硬的对艺术的误读,但是也的确也有令人兴奋的闪光点。本书基本是重复拟像概念。
  •     除了访谈基本都没读懂
  •     清醒但不够深刻
  •     引起了兴趣,想读更多波德里亚以及和他有关的著作。
  •     悔悟与不满装扮了艺术史的最后阶段,正如尼采所说,它们是道德谱系的最后阶段。
  •     这本书中同名文章本是重要的文献,加上对鲍德里亚的采访非常有助于理解。但是,除了几篇访谈还有同名文章我看懂了以外,前面引言的后半段以及沉默的大多数的阴影这篇,请恕老衲慧根太浅,烂泥扶不上后现代的墙。
  •     艺术等于零!“我啥也不是!我啥也不是!”它确实啥也不是。其实只有很小的篇幅是新文章,后面都是访谈和老生常谈的内爆,大众之类的问题……波德里亚对于阿尔托的看法倒是和我挺有共鸣。
  •     波德里亚总是让我入迷。这本以论当代艺术的几篇文章为核心,论杜尚和安迪.沃霍尔,凌厉精彩。又收了他论新闻与大众的一组,加上访谈,虽是集子,也有窥豹之功。值得细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