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当代女诗人诗选》书评

出版社:诗歌与人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345676893
页数:216页

《独走一条自尊而激情的翻译之路》——谈李寒对现当代俄语诗人作品的译介

《独走一条自尊而激情的翻译之路》 ——谈李寒对现当代俄语诗人作品的译介   文/刘 波在伟大诗人普希金之后,浪漫、宏大、悲凉的俄罗斯民族精神成就了世界诗歌史上的“白银时代”,同时孕育了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曼德里施塔姆、布罗茨基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正如俄罗斯是经历宠辱而不惊变的国度,它的诗歌是悲凉而浪漫的。即使人生境地苦难重重,诗人们也在其诗歌中渗透了幸福、希望、正义与生命之爱。他们有着高尚的尊严,有承受苦难的勇气,有着反抗奴役的顽强精神,更有着探寻生命本质的信心。他们从不回避灵魂深处的冲突,也抵抗着内心的麻木与痛楚,因为他们有着受难的精神与最后的良知底限。也由此,俄罗斯诗歌的光芒穿透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血浓于水”的俄罗斯民族所孕育的伟大诗人在影响了别国诗人的同时,本国的后继者又有着怎样的传承和创新?尤其是上世纪40至60年代,甚至70、80年代出生的诗人们的诗歌写作到底是什么景况?对于这些,我们又知道多少呢?作为桥梁与纽带,翻译家就显得责无旁贷。这时,有着诗人气质的俄语翻译家李寒,以十年磨剑的功力,默默地埋首耕耘。他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在于对璀璨的“白银时代”的重现,更成为对当下俄罗斯诗人及其作品译介的中坚力量。可以说,在俄语诗歌的翻译领域,李寒的成就已不可绕过。  在李寒所译的俄罗斯诗人诗作中,“沉重的愤怒与苦难意识”在老诗人的诗歌里皆有,年轻诗人们虽继承了前辈不屈服于世俗的高贵与尊严,但也时时表现出试图与生活和解的姿态。毕竟时代在进步,体制在改变,意识也会相应的变化。从现有的翻译诗歌来看,几代人的诗歌写作虽都有着抒情这一共同气质,但对诗歌理解与写作上终究还是表现出了些许的差异。不过,“拒绝平庸”,历来是诗人们恪守的统一信念与标准。因为在俄罗斯诗人眼里,诗歌不仅仅就是语言与技术,它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真诚坦露,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对苦难的同情与怜悯,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敬畏。  然而,无庸置疑的是,中国的翻译家对俄罗斯几代诗人的译介出现了“厚此薄彼”。很多翻译家仍热衷于“白银时代”的诗人诗作,尽管早已作古,但这个时代的影响力已在中国诗歌界深入人心,对它的译介似乎功德无量,于人于己都大有裨益。出于一种功利心,那种在本国都没有形成影响力的年轻诗人的作品(有的甚至是民间诗人),遭到冷落,翻译那些诗歌似乎就是费力不讨好。由此,俄罗斯现当代文学翻译的滞后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优秀的现当代俄语诗歌作品无法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  与别的俄语诗歌翻译家不同,李寒将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俄罗斯现当代诗人。他目前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尽力弥补这种缺憾,他时刻都在寻找俄罗斯现当代优秀诗人与理想的诗歌作品。他渴望呈现经验,呈现当下,而不仅仅是扎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  正是从李寒的翻译中,俄罗斯老中青三代诗人的抒情气质,我们才得以深刻的领悟与感受到,而这种俄罗斯诗人精神同样也适用于李寒——这位汉语诗人兼翻译家。  在我看来,李寒首先是一个汉语诗人,其次才是一个翻译家。  在翻译界,尤其是在诗歌翻译界,有很多不写诗甚至不懂诗的人在进行着诗歌翻译,而李寒是在自己写汉语诗歌之后,利用自己在专业(俄语专业)上的优势进行翻译,向我们呈现了俄罗斯现当代诗人诗歌创作的真实面貌。  足迹遍布俄罗斯大地的李寒对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都知之甚多,这样的经历与记忆为他日后进行翻译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从1993年到2001年,科班出身的李寒一直在俄罗斯担任商贸翻译工作,8年的海外熏陶和磨练,李寒的俄语功力日臻纯熟,似乎这于当时的他来说已经足够——优越的生存资本。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李寒对母语诗歌——汉语的精华,情有独钟,并很早就开始实践汉语诗歌写作。  一种身份是俄语翻译,另一种身份是汉语诗人,两者兼备。没有国界和语言的限制,两种语言的交汇,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诗人与诗人之间直接的心灵对话也显而易见。这样,李寒在诗歌翻译的道路上稳步向前自然是顺理成章了。   在很多人眼里,翻译家,是域外知识与精神的传播者,然而,“由字面而抵达心灵”,形神兼备实在是有一定难度。好的诗人翻译家,首先要对所翻译的诗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贴近诗人的内心;再次,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简单的转换,它需要翻译家具有深厚的文化思想内涵与丰富的诗意化想象力,而李寒就在对自己近乎苛刻的翻译训练中逐渐地靠近这个标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诗歌要比翻译小说更困难一些,因为诗歌语言更为精炼与纯粹,在考虑到保持原诗语境与修辞的客观性的同时,又要充分地体现出诗性,体现出诗歌的暧昧性,所以客观与暧昧这对矛盾经常出现在诗歌翻译中,这对矛盾处理得好,诗歌既不失原诗的面貌与精神,又能体现出能指与所指的和谐;一旦处理得不好,两方面都会因把握不准而暴露出缺陷,最后导致翻译的失败。李寒的汉语诗歌写作功底与他甘心向诗作者与旁人请教的虚心和勤奋帮助他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他有勇气与胆识与面对这样的矛盾,并进而去解决它,这些翻译艺术的法则与李寒本人所持有的诗歌审美观也必定影响了他的诗歌翻译,那就是诗歌语言的饱满与简约。  李寒不仅在诗意地呈现俄罗斯当代诗人的诗歌写作时力求准确、精细和客观,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翻译诗歌有着单纯、富于强烈音乐节奏感的透彻,在呈现日常生活的平凡面貌中突显出生活的本质。他在进行翻译时,也在努力尝试着诗歌语言的探索。不仅如此,他还要力求在语言中体现出诗歌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所以,他的翻译诗歌不仅有着俄罗斯诗歌那种唯美的抒情气质与古典的诗意,而且还有着优秀汉语诗歌的内在品性。  李寒在我们与俄罗斯当代诗人之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承担了向我们推荐好作品与好诗人的责任,而且在将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精华呈现给每一位渴望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中国读者。俄罗斯诗人的诗歌都有一种强烈的抒情气质,而要译出这种蕴含在诗歌里的特殊语境下的情感并非易事,那不仅需要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与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更需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成长经历,所以翻译诗歌不仅仅是对两种语言的简单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与文化的对接。当然,这也是李寒理解诗歌翻译的精髓。  现在,李寒在翻译俄罗斯现当代诗人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翻译风格,他不仅仅是为了翻译而翻译,他在翻译诗人作品时,都要通过电子邮件或书信的方式与诗人进行交流与探讨,这不仅有助于了解诗人本人,更有助于李寒充分理解其诗歌作品。  李寒对俄罗斯诗歌的翻译,立足于当下,尤其是他对俄罗斯女诗人的译介,让我们在及时了解俄罗斯优秀诗歌创作的现状与成果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女性诗歌写作与她们之间有一个横向比较,这于普通读者与研究者都是一种方便,它的意义不显自明!  从最初搞商贸翻译这种风光的实业,到后来转向默默无闻的诗歌翻译这种艺术化的小圈子行业,李寒走了一条与许多翻译家相反的道路。就诗歌事业而言,李寒所付出的努力,很多人无法想像。在那些为生计发愁的艰难岁月里,他仍然坚持每天下班回家后伏案(甚至是趴在床上)搞俄罗斯诗歌翻译与研究,尤其是在这个搞诗歌翻译的人越来越少的时代,他始终恪守“保持探索性,拒绝平庸与粗制滥造”的信条,我们为之感动。这究其根本,就是他对诗歌一颗虔诚与感恩的心。一个人静下来,将自己置身于俄罗斯诗人、诗作里,感悟他们洞察世界的能力,同时向我们中国读者展现俄罗斯诗歌的无尽魅力。为此,他因有着这样执著与可贵的精神而赢得了我们的敬意。  在李寒所写的汉语诗歌中,他对于日常生活的苦难也有着极其敏感的展示。翻译做长了,他与纸上朝夕相处的俄罗斯诗人有着共同的精神指向——遵从内心的体验,寻求古典诗意的生命观,为文学与诗歌保持自己终极化的价值期待。同时,我也相信,每一个热爱诗歌的人,对李寒的翻译抱有最为热切的期待,期待这位俄罗斯诗歌翻译家不辱使命,拿出自己更多更优秀的翻译作品。2005.04.05于保定

《青春终于逝去》

《青春终于逝去》 文/周公度     我对俄罗斯文学的热爱,首先缘于《叶夫根尼·奥涅金》。这本书我有三个译本。我深深地被那种濒于绝望的爱情所打动。之后我的阅读倾向,多少与普希金密切相关。有次整理书籍,我翻出一本旧版的《复活》,书里聂赫留朵夫大段大段的忏悔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笔划着好几道线,好象我也做过与书中主角类似的事情,藉重读以反省。   现在想来,我偏爱阅读的俄罗斯文学书籍中,大多是给人以不愉快的感觉。我喜欢安娜·卡列尼娜的哭泣,喜欢吉娣拒绝列文的求婚,喜欢罗亭满心失落而去的身影,喜欢十六岁的“我”爱恋的齐娜依达冷若冰霜,喜欢毕巧林陷入绝望。而这一切,似乎都可以归结于达吉娅娜面对奥涅金的回心转意时,她自如而平静,勇敢而淡漠。   我还曾经收藏过两张俄罗斯音乐CD,反反复复地听了很长一段时间。其中最喜欢的是《有谁知道他》和《小路》,那忧伤咽楚的乐音,仿佛一个人在林间草地不言不语,默数着草叶上的露滴;仿佛一架马车,车辙轧过泥淖与落叶时,马匹侧耳倾听着蹄下哒叽扑沙的声响。那似乎心意孤决,又深情无限的气息,掠过心尖,又甜柔地绕了回来。   普希金之外,我最倾心的诗人是阿赫玛托娃。她的爱情像她的诗歌一样夺目。她几乎爱上了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异性,而且每次都是那么坚决而不舍。即使她的吻苦涩,她也能从中品得到哪怕单薄的甜意,并陶醉其中。这已不是泛泛的爱,而是至纯的尘世之爱,情与欲的和谐。就像列维坦的《深渊》,幽静自然之外,惟有最尘俗的人才可以看到水面下的绝望与忧伤,李寒兄译著的这本诗集,恰如用了普希金微妙准确的笔触,在营构了列维坦式的深沉凝重中,遍布着阿赫玛托娃式的深情和小心。诗集中的诗人,皆为女性,无论是六十年代出生的英娜·卡贝什,还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叶琳娜·舍尔斯托波耶娃,一以贯之的无不是俄罗斯文学那决然的温情。一如他的爱情,淡然而甜蜜。   他与妻子小芹的爱情,是圈内许多朋友乐于言道的话题。小芹曾是他的学生,在他回国后的一段灰暗生活里,小芹与他不离不弃,举案齐眉,他当然不是十二月党人,但他和妻子的爱情,令许多朋友“垂涎三尺”。有一个无论你境遇如何,都满面微笑地与你同餐共饮的爱人,那是多么甜蜜温暖的事情啊。我无比羡慕这爱情中烟火渐浓的气息。  而俄罗斯的文学,词语之间遍布着阳光的碎隙,宛如坐在木栅栏上等着远方来信,宛如林间小溪的缓缓流去,宛如草地上的小花任由时间飘零。一切是那么伤感,仿佛青春终于逝去后的惋叹。然而我依然喜欢这种树荫下的草木之音,这森林丛中的小兽的独舞,这尘世间最不需要理由的爱情。“在那垅岗之上,在那最远的边际是些什么?/要是茴香豆多好。/或者是胡萝卜……”   感谢李寒兄真诚、精美的译文,使我躁乱的心重得片刻的安静,使我想“赞美每一枚小小的叶子”,使我珍惜着每一个花园与杯盏的梦。

诗歌是全人类的事业/黄礼孩

诗歌是全人类的事业/黄礼孩   俄罗斯诗歌在世界诗坛享有盛誉,对于俄罗斯诗歌,中国读者熟悉的是“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的俄罗斯诗歌。而较为年轻一代的读者更喜欢以阿赫玛托娃的“白银的月亮在白银时代的上空灿烂地凝固”作为意象而命名的“白银时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的本土诗歌与外国诗歌的接轨,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的碰撞,文人诗歌与民间诗歌交隔从而出现了流派纷呈,风格多样,推陈出新的局面。“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的诗歌有很多的中文译本,读者接触得不少,但对于当下的俄罗斯诗歌,我们却是陌生的。虽然如今全球化的浪潮还在席卷,但从一种文化到达另一种文化的道路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快。因之作为我们的邻居的俄罗斯,我们也甚少读到现时代的俄罗斯诗人的作品。   我有幸认识了诗人、翻译家李寒先生。他是一个热爱诗歌的人,又是一个有眼光的诗译家。他把眼光投向很少人涉猎的当代俄罗斯青年诗人,把与我们同时间写作的俄罗斯诗人带到我们中间,把俄罗斯诗歌的现场“搬”到中国来,让中国诗人对二十一世纪的俄罗斯诗歌的现状和诗歌创作走向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使读者在阅读的这一瞬间摆脱以往的诗歌印象,获得一种阅读上的开阔和诗歌的启迪。我们读俄罗斯年轻一代诗人的作品,从她们的诗歌中了解诗人的创作现状,诗人现在在思想着什么,她们关心的是什么。这对于中国当代诗歌,还有女性诗歌的写作和阅读提供了一个参照的文本。我相信,这二十几位诗人将呈现她们诗歌写作中新的技巧、新的姿态,以及她们的作品中不同的社会视野和生活触角、文学立场和审美视角,将以不同的方式激活思想,诉说俄罗斯的经验。诗人卡贝什说:“诗人,对你的馈赠,不是因为/你比其他死去的人闻名/而是因为,对每一次打击/你回应的不是打击,而是歌声。”我想,这便是她说的:文学的力量可以把人变得更好。是的,她们的诗歌值得我们去期待,正如俄罗斯的忧伤和纯净、尊严和优美、善良和热爱、睿智和高贵所给我们带来的神秘。   奈保尔说,世界上的熙来攘往有了新的风貌。诗歌是全人类的事业,诗歌依然是人类精神的依恋。作为中国的一个民间诗刊,我们以自己的诗歌自信和自觉去推介一些与我们同时代写作的外国诗人的优秀作品到中国来,让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全人类状况的诗歌现象并心怀诗歌之本,去关注人类精神的成长以及人类未来的命运和世界的前途,引发不同诗歌语言之间的猛烈碰撞,为人类的文明进程尽一份微薄之力,提供有力的榜样。


 俄罗斯当代女诗人诗选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