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忽必烈评传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5
ISBN:9787305037993
作者:杨建新,马曼丽
页数:498页

章节摘录

公元1201年(金泰和元年,宋嘉泰元年),站在札木合一边的各部,日益强烈地意识到有被铁木真各个击破的危险,唇亡齿寒的感觉使合答斤、朵儿边、弘吉剌①等十余部在犍河(今内蒙额尔古纳河支流根河)共立,推札木合为古儿罕,与铁木真决战。成为古儿罕后的札木合,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不仅把矛头指向铁木真,而且同时指向王罕。他与各部组成联军密谋由东面及北面同时夹击铁木真与王罕。幸又有召烈台抄兀儿将此军情密告铁木真。②由于札木合过高估计自己力量,打击目标包括王罕,这为铁木真再次与王罕组成联军提供了条件。铁木真立即邀王罕有准备地迎击札木合。双方联军先后在海刺儿河流域和阔亦田平川(约在今哈拉哈河上源处)激战,久久不分胜负,最终王罕军终因兵多势强击溃了札木合主力,札木合率少数人逃窜,而铁木真则主要追击泰亦赤兀部,后因铁木真被箭伤颈部,泰亦赤兀部借这突发事件乘机逃窜。这里有必要提一笔:铁木真受伤时,他的伴当者勒蔑用口吸其伤口之血,并冒生命危险从敌营中偷来马奶给铁木真喝,才使铁木真没有丧命。后来箭射铁木真的别速惕人只儿豁阿歹见泰亦赤兀部取胜无望,来降铁木真,并对射伤铁木真之事自认不讳。铁木真不仅没有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怒杀射箭仇人,反而认定该人不仅箭法高明,而且诚实可用,便宽容免死,赐名哲别(箭簇之意)③。

前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后记

《成吉思汗评传》第六章初稿由徐黎丽同志执笔,第九章由杨子民同志执笔,其余部分由马曼丽撰写并定稿。《忽必烈评传》在写作过程中,徐黎丽博士做了不少工作,六、七、八、九、十诸章,均是她提供的初稿,在此特表谢意。本书承蒋广学先生、陈振先生及其他有关先生的审阅,百忙中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对本书的修改帮助很大,在此特表谢意。

内容概要

杨建新,1934年8月26日生,甘肃徵县人。195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1960-1963年在中央民族学院进修。现任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民族研究所所长,《西北史地》杂志主编。兼任教育部高校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一 成吉思汗评传
绪论
第一章 成吉思汗生活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铁木真(成吉思汗)思想品格的形成与青年立业
第三章 战胜群雄,统一北中国
……
二 忽必烈评传
绪论
第一章 锋芒毕露的亲王
第二章 为巩固政权而斗
第三章 建立元朝、消灭南宋,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
附录
索引
后记

编辑推荐

《成吉思汗忽必烈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作者简介

《成吉思汗评传》成吉思汗既是一位创建了伟大的历史功业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在向西扩张张中犯有屠杀无辜的罪过。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成吉思汗的成长过程及其战胜札木合、王罕,招降西域,速灭西辽,统一北中国,继而攻夏克金、西征中亚的历史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且系统研究了忽必烈由蒙古游牧草原贵族,逐渐转变一个思想开明,能适应中原封建地主经济发展要求的封建统治者的过程;阐述了忽必烈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卓越政治家学习“汉法”,推行“汉法”,统一中国,创新改革的贡献。同时本书也指出,游牧草原贵族出身的忽必烈,其改革思想和推行“汉法”有极大的局限性。他是一个带有很深游牧草原贵族烙印的伟大的少数民族出身的中国皇帝。《忽必烈评传》本书系统研究了忽必烈由蒙古游牧草原贵族,逐渐转变为一个思想开明,能适应中原封建地主经济发展要求的封建统治者的过程;阐述了忽必烈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卓越政治家学习“汉法”,推行“汉法”,统一中国,创新、改革的贡献。同时本书也指出,游牧草原贵族出身的忽必烈,其改革思想和推行“汉法”有极大的局限性。他是一个带有很深游牧草原贵族烙印的伟大的少数民族出身的中国皇帝。

图书封面


 成吉思汗忽必烈评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2010.1
  •      比较客观的书,还是不错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