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染了蓝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41142859
作者:周耀辉
页数:170页

内容概要

周耀辉
香港著名词人、作家、学者、艺术工作者。
毕业于香港大学,主修英国语文及比较文学。曾于亚洲艺术节、《明报》及商业电台工作。1992年移居荷兰,任职于当地中文电台。2011年获阿姆斯特丹大学传媒学院博士学位。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助理教授。
1989年开始填词,至今已发表歌词作品千余首。代表作有《爱在瘟疫蔓延时》《忘记他是她》《下世纪再嬉戏》《下流》《爱的主打歌》《渺小》《模特》等。
2015年凭《纸上染了蓝》荣获第十三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推荐奖。

书籍目录


三生。三鞠躬。三姨
灯。破地狱。火
凉。暖。耳朵里的交响乐
婵。娟
银。玉。琥珀
放弃。追随。守候
职员还在。邮差走过。会头消失
7lb12。黄赌毒。2/2
不女。君君君君君。不男
下唇。眉眼间。颈上
打电话。嘘嘘嘘嘘嘘嘘。唱歌
蓝了染上纸
后记

作者简介


香港三大词人之一周耀辉最新散文作品

写母亲,却不是一本歌颂母爱的书,而是关于复杂、美丽且深沉的关系和点滴回忆

关于自己亲人的种种,我们都想知道,而我们偏偏知道得那么少。——周耀辉

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在母亲的角色之外,她,其实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的少女时代是如何 度过的?有过什么梦想?有着怎样的生活?

慢下来,重新认识母亲,体会去除“母亲”身份的她的生活和生命滋味。

独家赠品“蓝纸条:爱的对话贴”

独家音乐合作伙伴虾米网!特制两个虾米音乐精选集,近百首关于爱的歌曲,剖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我写这本书有种奢望,去证明我妈妈一生没有白过,透过文字去告诉这个世界她存在过。我写书、出版、得奖,我妈以这个方式存活于世的可能又大了些。她在天有灵,应该会欣赏。
现在生活那么繁忙,其中一个可惜的地方就是,太容易没有回忆。过得太快,就无法让这些事情渗透到你心里。
——周耀辉
“我在纸上试图写下我所记得的关于我妈的事,
这页纸后来放在我新买的牛仔裤袋里,染了蓝。”
银镯子、萝卜糕、药酒、床头灯……
总有某样物件让你想起母亲
她在兄弟姊妹里排第三,她爱看电影爱看粤剧
她喜欢玉,她怕黑,她手臂很凉,她患过抑郁症
她写字的时候很使劲,拍照的时候几乎从来不笑……
她的资料、她的爱好,你知道;她的习惯,你留意到
她十多岁时离家出走,她与丈夫的纠结,她的心事与信念
她也曾青春过、恋爱过,有她自己的生活和向往……
关于这些,你知道多少?拼凑得出多少片段?
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
在母亲的角色之外,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纸上染了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周耀辉的文,是B-side的真散,更不同于林夕的文。林夕书的长短句,还是无法遮掩他一直在A歌词。或者说,林夕还是不“放弃”文字的炼美感。歌词是小字成书,每一个字都能圆润有光。但作词不同于写书。在歌词之外的现实世界,周耀辉的文也总是有一种很飘忽的感觉。一篇文章,是要有一两个关键的句子,就能晕染了出那种氛围。想要记起,对父母那时所发生种种的过去,这是作者周耀辉写此书的主要原因。《纸上染了蓝》填的是周耀辉母亲的一小段历史。12期专栏,如奠12朵纸花。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大档案,如果作为儿子的他再不翻写,就没有人知道,母亲所活过的存在。周耀辉随手一篇的短记,是在慢慢回忆,将曾经断了的东西慢慢填补回来。可又是在很节俭的写,似乎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他不是不说,只是在积攒着。当感情饱满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成了文字。如同那张纸染了蓝,是牛仔裤的颜色,或因泪水,汗水。感情的表达方式,归根到底还是与体液有关的。周耀辉的父亲很早就疏离,周耀辉那时完全不懂父亲的离开,以前也一直恨父亲,而且对父亲的感情也很复杂。在周耀辉眼里,父亲只是邮差每两个月送一次的那张汇票。或许是在母亲离世后,周耀辉好像才开始再一次生活,重新理解人生。当十几岁的周母出走。开启离奇的少女之路,从此这人生很香港。后来三十岁的周耀辉离开香港港去荷兰阿姆斯特丹,他是为了一人一段情。而周父远赴加拿大,大抵也是如此。在这种选择上,不知周耀辉他有没有觉得自己也成了父亲他那样的人。周耀辉的母亲爱看电影与粤剧,写字特别用力。她怕黑又喜欢恐怖电影。周母的那盏床头灯,对于她是白昼。而在我记忆里,却是灯光昏暗如日头落下。还记得小学时住在旧式楼房,我妈妈都会在清早六七点拉床头的灯绳,坐在我的床头,翻开被子找跳蚤掐。那时迷糊的我,依旧昏昏入睡,只觉得那个灯光下的身影,很安心。一枝香的蒸糕时间,有着电话里的数菜名。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始终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孩子。关于母亲的记忆,都会如那枚挖耳,亲切而遥远。我们以为我们可以一直保留,银玉,白衣服,菜谱。甚至用笔以记下所有。结果也只是一个个零散的片段。可记得又如何?不记得又如何?如果这份记念,经得起时间,成为最初的那层肥塘泥,就会很丰腴的生长。如本书的英文名:a long long farewell,记忆都是漫长的告别。所以书里面的情感比书本身重要。这也是母亲的遗书,我恐怕有很长时间不能再见你了,但是我们将再次相逢在葬礼上。
  •     N年前听过周耀辉在广州的讲座,喜欢他为达明一派写的词,像《天花乱坠》《石头记》《忘记他是她》《爱在瘟疫蔓延时》等等,都非常耐听。香港词人周耀辉与林夕、黄伟文并称为“香港三大词人”。周耀辉三十多年的创作作品非常丰富,有“黄耀明御用填词人”之称,也为许多歌手都写过词。我也特意找来他写过的词谱过的歌曲一一听过。他的词精炼而具体,意象感非常强,写意而非常含蓄有味,词中情感一曲三折,很巧妙。当然比起许多直白真切的词来说,他的词又稍显复杂,有点拐弯抹角,或者情调暗哑华丽。比如,《忘记他是她》中“忘记他是那么样/只记起风里淌漾/玫瑰花盛开的发香……只记起宽阔肩上/纹上铁青色的肖象”,“爱上是他是她是他给我满足快乐/是那份美丽的感觉/爱我是他什么是他不理上演那幕/忘记他是她不知觉”。《天花乱坠》里“随歌唱/随歌舞/随欢乐/随歌唱/随歌舞/随失落/实际无心唱/无心舞/亦起落/实际这歌替你感觉”,最后乱入一个“我想我应收声”真是绝了。《爱弥留》里“请收起你的温柔/浮在水仙中的杀手/请收起你的风流/垂在钟摆间的借口”,对情致的感悟和表达很自由、很准确、也很极致。《纸上染了蓝》收录了十二篇小文,是周耀辉写给母亲的思念之音。在这里,是他少见的喑哑和深沉,字里行间浓烈的情感被压缩在旧日寻常生活的回忆里,回头看来,满腹的压抑、纠结与缠绵,却又欲言而止,只见片爪。周耀辉毫不手软地解剖了自己的过去,那些与母亲有关联的日子,让这些痛或急或怒或悲愤的情感真切得触目惊心。这有点矛盾又很和谐,就像好朋友看穿而不说透。单亲的母亲,父爱的缺失让他对父亲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缺席充满愤怒。但在辗转寻找到父亲的踪迹后,又将对父亲的愤怒不甘不忍全都忍下来,包容了已九十高龄的老人的逃避。一直以硬的姿态带着两个孩子生存的母亲去逝了,周耀辉“决定书写,证实母亲大半生没有白过”。文中的故事多是旧事,母亲的葬礼,母亲心爱的床头灯,触摸母亲的感觉,母亲的首饰等,每个旧事惯常的三字命名法,像“三生 三鞠躬 三姨”“灯 破地狱 火”“银 玉 琥珀”等,明明白白的物什和心神牵引。套用一下,其实全篇也可以化为三个词“思念 执拾 归心”:因为思念,执意书写所有与母亲有关的关键词,执意拾捡过去曾过的孤独、愤怒、欢喜和坚持,也因为这带着反思的回忆记录了两代人纠缠的生命形态,回溯而有回归本心之意。在周母过世两年后周耀辉才开始动笔书写,是一直记得不曾忘记,只是难以实现,有点逃避。可以理解,敏感的故事,切身的复杂,必须平复自己的情绪,找到恰好的温度,才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我想没有做好批露的准备之前,这些不遮掩不粉饰的肺腑之言对任何一个作者都很难坦白。画虎易,描人难,尤其是这位让自己百感交集,对自己影响重大意义非凡的母亲。为母亲书写是一个约定,但渐渐提起笔,情绪触摸得到的变化,是在书写中“与母亲同在”,就像纸上染了蓝,心里裹着思念,字里埋着灰,同时也在这些思念里,被抚慰,被满足,被治愈。文中,周耀辉回忆往事,间或夹着许多评述和反思,“我从我妈身上渐渐体会流行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后来,参与了制作流行文化,也开始进行当中的研究”。借这些回忆,也看到周耀辉在待人对事关系处理上纠结的认真与真诚。这些思念的细节,是回溯,也是探索自我的心之源头,牵引我们思念母亲,去了解母亲,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耀辉和他的词作。
  •     记得第一次听说周耀辉时,还未在意他为很多歌曲作词,只因为一本《突然十年便过去》,有朋友说及,也因彼时有看到的文字里的那种简单清静却情深义重而感触过……后来,每次听到“突然十年便过去,方知岁月冷漠似水”,总不由感怀时光。忽然记起遇到这句话时,和朋友们初识,并没有十年,却觉得久远。这本《纸上染了蓝》是香港作词人周耀辉的最新散文作品,一本关于母亲的书。说到母亲,总让人欲说还休,情到深处总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感动,于作者如此,读者亦是。翻开这本书,感受到的并不是一味的歌颂母爱伟大。是讲诉与回望,开头到最后,字里行间看似没有大起大伏,也明白他在尽力克制。真诚流露总难免煽情,内里更藏有无尽暗涌。即是母亲,又是过得辛苦的孤独长者,怎么能不为她心疼呢?合上书只像是路过了一两人的人生。一个儿子在成长之后对于与母亲的故事以及残缺家庭的梳理,并进行剖析与反思。读者很容易被书里许多回忆的细节与现时的思念所打动。和很多子女一样,周耀辉也是偏执着不按母亲给他指的路走,坚持自己喜欢的学业和不婚主义,即便让母亲失望也绝不回头。母亲也和大部分母亲一样,悉心教孩子写字、替其挖耳,总有拿手菜成为儿子心里的挂念,在生活事上总是啰里啰嗦,在一些方面比较强势……害怕孤独,希望孩子们过安定的日子,却又尊重他们选择。但周耀辉写母亲,并不只是想追溯与她之间的回忆,而试图通过已有的记忆再现母亲这个人,以证明她存在过且有所意义,也表达自己一直以来的内疚与爱。想看看在“母亲”的角色之外,她是个怎样的人呢?她有自己的另一面生活吧,心里也藏匿着梦想。作为子女,我们向来把父母的关怀呵护作理所当然,特别是上一辈人往前,看亲人都拼死拼活为家庭所劳累,却很少细想她们在作为母亲之余的想法与喜好是怎样的?她的回忆与向往?母亲是母亲,但她还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自己。她喜欢看恐怖电影却害怕黑暗,喜欢带玉,也和其他父母一样不爱与子女提及少女往事,孩子们实则对这些很感兴趣。周耀辉和姐姐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的艰苦可想而知。他回想关乎母亲的一切细节,还有多年间接听来的关于她的事,一点一滴拼凑。恰恰是这些事情成就了现在这个孤独而坚强的女人。至于父亲,他早早离开了这个家,猜测父亲原有妻儿抛下这个家;曾经父亲也能从国外寄钱接济他们却因为亦有艰难之处而作罢。也许故事背后还有太多儿子不知道的事由,却也抵不住多年的心理悲哀,对于母亲的心疼与对父亲的愤恨交织在一块。从第一页,便是对父亲的愤怒,到书的最后,他用两年左右写完这本书,思念着也证实了母亲这大半生没有白过。至于父亲,正因为是父亲才一直带着恨意,他用了“算了”这两个字,算了吧,是真正的释然吗?不过说服罢了。《纸上染了蓝》,对母亲的怀念,与父亲的纠葛。比较周耀辉在歌词里尽显文字游戏,华丽精致,得细品才知深意。这篇散文故事显得朴素平实了许多,缓缓道来,却觉出情深难抑。他写,碎片不能还原玻璃球,却能串联成故事吧,残缺是完整,居然也是幸福的一种;他写,爱里没有遗憾,只有怀念。往事总是那么多。种种情绪,复杂而深沉。关于书名。把关于母亲的词句写在纸上,放在牛仔裤里,染成了蓝色,实在有意思。总觉得蓝色是带着忧郁的,就像周耀辉笔下的母亲是孤独的;蓝色又是天空大海的颜色,有着包容一切的力量,有如母亲无私的爱。记住了书里的那句“从来没有真正的道别,只有无尽的离开。”回忆就像海浪一样,去了又还会涨,关于所有的片段,总感消逝,又会归来,都收藏着。PS:我至今不知道怎么形容这样的写作方式?(类似安妮宝贝,却略有不同)。直接明白,表面平和甚偏冷淡而客观,内里汹涌炙热,慎重也决绝,不乏对生活的看穿并对其探讨,对自己与过往的坦诚……总感受到一股内在的自省。是我喜欢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爱得深沉,爱得细腻
  •     三言两语,千思万念
  •     慢慢翻完这本温暖的蓝色的小书,对家人的想念也慢慢在心中聚集。每年回家的时间不过寥寥几周,不够我重新感受一遍我所熟悉的家的味道、声音、触觉和感觉
  •     情真意切,好生感动。
  •     写得都是很琐碎的一些事,但是因为经历多少相似,所以吸引我。
  •     我们意图以数字说明并且彰显我们的生命 终究模糊
  •     「一个小孩,如何够胆粉碎大人的希望。幸好,后来,我学会了一点点。后来,我学会了有时必须叫人失望,不能说谎。 经营希望,太辛苦了。」
  •     20170102…
  •     在家看这书时,许是母亲就在身边的缘故,没什么大的感触。今日读来却莫名酸涩,不觉间指上竟染了蓝,一点点晕开,没了起初的浓稠。
  •     书薄薄的,但是我想我关于你的记忆,连这么多也不会有。
  •     诗人写散文,总是给人很不一样的美感。
  •     我觉得他有一种固有的天真,却是一种看透世故后,选择的天真。跟wyman的入世与林夕的出世不同。或许太喜欢他的词,对我影响太深,反而无法客观好好的说出来究竟是如何的。
  •     看完就想买票回家。 神奇的是,看完书第二天一早就收到爷爷过世的消息,感觉好像是冥冥中谁给我的事前预警。昨夜还觉得飘渺虚无的忧伤,一下子凝成了锤,重重地砸在心口。没有真正的道别,只有无尽的离开,字字诛心。
  •     不担心跌倒,但泪水不愿给你看到。为我好,请不要说话全是教导。为我好,或者只需好好地拥抱。
  •     音容宛在。
  •     看过一次!但是想找txt有人有。。?
  •     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实打实的痛。
  •     读《突然十年便过去》以为是风流才子,读这本发觉才子爱的不是女子……看来我创作生涯的天花板注定在那里……
  •     漫长的告别
  •     香港,纪念母亲,粤语
  •     生死。母亲。了解吗。
  •     平靜之下的暗湧 思念或是糾結或還有些怨念 家啊 就是這麼複雜的存在
  •     好难过
  •     a song for mama a long long farewell 没有半个世纪的痛,也能懂一点要化的解要告的别,仍然是念。
  •     周耀辉的文风清奇、吊诡,不像在叙述,而是跟你淡淡淡淡地聊起与絮叨,像庙堂上的风,鼓楼里的钟,山林间的茶,岛屿边的海。仿佛有一口热气,呵出来,绕过眉须,又隐去。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叩动你心。在篇行回忆母亲的字句里,看见纸上,被泅染开来的一点深蓝一点浅蓝,与日常。
  •     在单向街碰到这本书,就坐下来读了个痛快。耀辉老师的遣词造句非常自然,隐忍,有灵气,字里行间都是眼泪。
  •     201702.21 “阿妈,收嘢喇”看到最后一句眼泪几乎要掉下来。从来没有真正的道别,只有无尽的离开。A long long farewell。沙滚滚,庆幸彼此珍重过。(要飞是个好温柔的人呐)
  •     聪明的我们对重要的东西学会了选择轻视。
  •     最初是被书名所触动,后来看了才知道是泪水的缘由。词人对情感的捕捉很细腻,我喜欢整本书淡淡的感觉。PS:书中附赠的“蓝纸条——爱的对话贴”很有心。
  •     字字戳心
  •     看完之后很忧伤,珍惜和亲人一起的时间吧
  •     看完后,只想好好爱父母。 珍惜所有拥有的幸福。
  •     把过去的记忆用文字记录并保存下来,在一字一句落在纸上的时候,往日的灿烂明媚低沉心酸以及对母亲或者把母亲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来回想的时候,内心应该是波澜起伏,感慨万千。往事如昨,母爱永恒,如深蓝色的纸,如纸上沾染的印记。
  •     一上午读完整本书,感受到作者的细腻、对母亲的怀念,不过,香港人写的书,读起来真的不是很顺畅。
  •     翻开第一页,是在校巴车上,幸好人少,可以任由眼泪自然发泄。平静的口吻好可怕,不管看多少次都想哭一场。
  •     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
  •     讀完後 恍然大悟 哦 原來要飛是這樣形成的
  •     班博士推的 只唤起了我对于家的儿时回忆 对于老人家的客套感 再无其他
  •     「我们不但需要学习成长 也要学习年老」P.S.这本书的纸张摸起来太棒了!
  •     含蓄克制文字里的暗潮涌动。
  •     周耀辉!!!
  •     试图剥离开母亲外壳之下的他的母亲,任何一件事却从来关乎母亲,因了他的置身其中。平静而温柔的文字,一句句读来却湿了眼眶。我们与亲人有些荒谬的疏离却是真正的忧伤所在,母亲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
  •     可能是总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家族,总容易哭。香港真是个充满了乡愁的地方。
  •     读过了 一路只觉安安静静
  •     文字不多,情怀不深,平平淡淡,实实在在。
  •     口述看似无逻辑的情绪文字,恰好表达了染了蓝的忧郁思念,思念已失去的至亲至爱,唯有散落字上旧日点滴。书中提到周耀辉曾是基督徒,曾抗拒与母亲拜佛,后又不再信教了,竟能挽着母亲融洽去佛堂,怪不得他的歌词《门》写得如此玄妙,“心经早已揭开了,命运通通放开了、开了”…
  •     “女人的眼泪,就是她的珠宝。”说两个巧合,周耀辉母亲的生日和我的母亲一样,二月初二。还有关于触觉,我最怀念的也是那两件,习字与挖耳朵。也许应算上第三个,我妈也有个同性恋儿子
  •     这就是每个人对于妈妈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感觉。语言带着词作者一贯的风格。
  •     看了这本书之后,对自己和亲人,尤其是母亲,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者的笔触温柔而动人。
  •     忘记她是那么样,只记起风里荡漾,玫瑰花盛开的发香。忘记他是那么样,只记起宽阔肩上,纹上铁青色肖像。忘记她是那么样,只记起街里闯荡,迎我归家温馨眼光。忘记他是那么样,只记起粗糙颈项,承载钢铁一般坚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