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影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212065409
作者:解玺璋
页数:25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感谢玺璋那些让我陷入思考的文字 张艺谋 我最早认识玺璋,是通过阅读他的评论文章。他的观点尖锐,目光犀利,又不故作高深,分析问题有道理、接地气,充满真知灼见,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因此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从1986年的《老井》到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其间二十七年的漫长跨度,玺璋的评论始终审视着我的电影,犀利的目光贯穿我从影以来的整个历史。从这个角度讲,解玺璋真可以算作是老朋友了。他说真话、说实话,始终坚持独立的价值判断,执著不懈,掷地有声,保护着评论的高质量,使我对这位陌生的老朋友保持着由衷的尊重和敬意。 今天的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的最大消费市场。中国的电影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但究其创作水准,还要漫长的道路要走。我们不仅缺好作品,也缺少独立而有质量的评论。许多有水平的评论者不屑于把时间浪费在影评上,认为那是娱乐圈的是是非非;还有些所谓的影评人被制片公司或集团拉拢,成为收买下的宣传工具。因利益而摇旗呐喊,这本身就是学术和评论上的腐败。 社会焦点经常在声讨祸国殃民的贪官,其实文化观念上的清洁同样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它涉及到价值观的维护和文化的未来。水军或者网络暴力,使电影圈具有表面的热闹,但加剧了标准的混乱,到最后变得成王败寇,只以票房论英雄。中国电影迫切需要建立良好的评论体系,否则,价值观的缺损会进入恶性循环。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重重,“良好的评论体系”需要漫长的时间去一步步建立,还不知道结果如何,所以许多事情只能先从个人做起——这就是玺璋体现出来的价值。 我们的社会需要独立和犀利的影评人。 当然,所谓客观其实很难做到,即使不为追逐名利,每个写作者都难以摆脱自己的立场和偏好,不能保证臧否得绝对公正。越是如此,那些力求公正、具有水准并保持自省的评论者,才越难能可贵,时代特别需要解玺璋这样的“独行侠”,需要他们的独立与勇气,需要他们的提醒与鞭策。 玺璋要出书,让我写几句话,我欣然从命,也借此感谢玺璋多年来的关注与批评,感谢他的鼓励,感谢他那些让我陷入思考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我可以感觉出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是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的知识分子。 修辞立其诚,文字之所以忠直,是他首先把文字当作照见自己内心的镜子,有一种情操上的自律,才能我手写我心,进而直指人心吧。 2013年5月18日对话陈凯歌:关于电影《荆轲刺秦王》 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算搞《刺秦》(《荆轲刺秦王》)这部影片的? 陈:最初只是一个想法,但这个想法可早了,大约是1987年的时候,滕进贤刚当局长的时候,我就跟他念叨过,说有这么一个想法。但实际操作起来,甚至包括筹集资金,再把剧本写出来,其实特别费劲。 解:比《秦颂》还要早吗? 陈:早,因为《秦颂》是芦苇写的,因为与他合作《霸王别姬》,走的比较近,拍完《霸王别姬》以后,他就把《秦颂》的剧本给我看了,问我有没有兴趣,因为当时我已经请王培公在写这个剧本,所以我就说这正好有点冲突,他也没有坚持,就把剧本给了周晓文了。当时等于是平行的,他做的其实比我们还要晚。可我们一直没能及时地把它做出来,再加上有别的片子要拍,也就没有把精力完全集中在这儿。真正把精力集中起来是1995年的事。这时才真正的一稿一稿地写。那时我也遇到点障碍,因为王培公太忙了,他忙于做电视剧的筹划工作,我看这个情况,只好自己接手,所以剧本的最后一稿是我自己写的。不过从道理上讲,我自己知道,我是不太适于写剧本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和我要拍的这个东西距离太近了,而且我写了之后,大家不太好批评,很难听到比较真实的意见,导演要怎么拍就怎么拍。何东讲了一个意见,韶文讲了一个意见,其实我是同意的,像《霸王别姬》,李碧华这个作者,确实是世俗性比较强的作者,是个鬼才,她过去也是记者出身,而且我很惊讶,有很多地方她并没有很长时间住过,比如她写北京呀,写上海呀,写得有滋有味的,感觉特别好。最近她写了一批鬼故事,我一看她对国内所有的城市了解的真是特别精细,到了重庆该吃什么,餐馆叫什么名?有什么菜,她都从写小说的角度了解得特别清楚。所以说《霸王别姬》的剧本是在一个非常世俗的底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事,所以我做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等于有个互补的作用,我会有一些形而上的考虑,可剧本本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芦苇也这样,也是非常世俗,所谓万丈红尘中人,这对影片其实是有帮助。但凡是我亲自写的剧本,都会有这方面的问题。我在大结构里的世俗性就稍微差一点。现在回头去看许多小说,直接从小说里面取材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很多作家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大家都比较着急,所以还是想用比较笨的办法,从原创的情况可能好一点。这个戏有想法是1986—1987年,但操作起来是1995年,操作起来就比较麻烦了,遇到了好多障碍,景地无法借用,只有搭景,我在这方面又比较挑剔,就想尽可能地把景搭的比较真实,原来希望都在河北易县,也签了协议书了,第一笔钱挺多的也打给人家了,后来发现人家是空手套白狼,是拿着你给的这点钱他再去运作,等到了筹备期还剩下8个月的时候就发现出问题了,景搭不出来,他没有钱。所以现在到易县你会看到当时打的基础还在,钢筋水泥的柱子都立着呢,但景搭不起来了。这时突然遇到这个江苏横店的徐老总,徐是人大代表,到北京开会听说有这么件事,我们就见了一面,因为我们在资金方面是容纳不了这么大的制作的,没有那么多的钱。跟他谈了,他说,只要把景搭在我们家门口,就没问题。后来我就和北影的韩三平厂长跑到那里,一看是相当的偏僻,原来是个很穷的地方,离杭州大约三个半小时的路程,去了之后,一看是一片水田,都是丘陵的地形,他说,你是不是要这块,你要,我就给你来,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土木工程,全部推掉,重起,他大概花了过一亿的钱,我们只负责装修、色彩这一部分,但对摄制组来说,这笔钱已很不了得了。多亏有这样的热心人,才用了八个月的时间,用了多少人,把景给立起来了,所以才能够拍。这个过程如果纯粹算经济账的话,是个很不划算的事。

前言

感谢玺璋那些让我陷入思考的文字张艺谋我最早认识玺璋,是通过阅读他的评论文章。他的观点尖锐,目光犀利,又不故作高深,分析问题有道理、接地气,充满真知灼见,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因此就记住了这个名字。从1986年的《老井》到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其间二十七年的漫长跨度,玺璋的评论始终审视着我的电影,犀利的目光贯穿我从影以来的整个历史。从这个角度讲,解玺璋真可以算作是老朋友了。他说真话、说实话,始终坚持独立的价值判断,执著不懈,掷地有声,保护着评论的高质量,使我对这位陌生的老朋友保持着由衷的尊重和敬意。今天的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的最大消费市场。中国的电影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但究其创作水准,还要漫长的道路要走。我们不仅缺好作品,也缺少独立而有质量的评论。许多有水平的评论者不屑于把时间浪费在影评上,认为那是娱乐圈的是是非非;还有些所谓的影评人被制片公司或集团拉拢,成为收买下的宣传工具。因利益而摇旗呐喊,这本身就是学术和评论上的腐败。社会焦点经常在声讨祸国殃民的贪官,其实文化观念上的清洁同样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它涉及到价值观的维护和文化的未来。水军或者网络暴力,使电影圈具有表面的热闹,但加剧了标准的混乱,到最后变得成王败寇,只以票房论英雄。中国电影迫切需要建立良好的评论体系,否则,价值观的缺损会进入恶性循环。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重重,“良好的评论体系”需要漫长的时间去一步步建立,还不知道结果如何,所以许多事情只能先从个人做起——这就是玺璋体现出来的价值。我们的社会需要独立和犀利的影评人。当然,所谓客观其实很难做到,即使不为追逐名利,每个写作者都难以摆脱自己的立场和偏好,不能保证臧否得绝对公正。越是如此,那些力求公正、具有水准并保持自省的评论者,才越难能可贵,时代特别需要解玺璋这样的“独行侠”,需要他们的独立与勇气,需要他们的提醒与鞭策。玺璋要出书,让我写几句话,我欣然从命,也借此感谢玺璋多年来的关注与批评,感谢他的鼓励,感谢他那些让我陷入思考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我可以感觉出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是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的知识分子。修辞立其诚,文字之所以忠直,是他首先把文字当作照见自己内心的镜子,有一种情操上的自律,才能我手写我心,进而直指人心吧。2013年5月18日

名人推荐

他说真话、说实话,始终坚持独立的价值判断,执着不懈,掷地有声,保护着评论的高质量,我对这位陌生的老朋友保持着由衷的尊重和敬意。 ——张艺谋 敬佩玺璋的学识,喜欢玺璋的文字,是从看他影评开始的。 ——田壮壮 读解玺璋的影评如同看自己和同辈人从影30年的足迹。在我们身旁有很多默默无闻,同样关注中国电影命运的人。他们是陪伴和支持着我们的同路人;他们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他们用锐利的眼光,犀利的语言,智慧的思想鞭策我们,引导着时代的文化趋势。不论是鼓励还是批评,他们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指导着我们坚强地前行。 ——李少红 解玺璋先生是文化学者,不仅仅是影评人。他的影评是对电影的社会化解读,涵盖并超越了电影技术。 ——高群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说真话、说实话,始终坚持独立的价值判断,执着不懈,掷地有声,保护着评论的高质量,使我对这位陌生的老朋友保持着由衷的尊重和敬意。——张艺谋   敬佩玺璋的学识,喜欢玺璋的文字,是从看他影评开始的。——田壮壮读解玺璋的影评如同看自己和同辈人从影30年走过的足迹。在我们身旁有很多默默无闻,同样关注中国电影命运的人。他们是陪伴和支持着我们的同路人;他们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他们用锐利的眼光,犀利的语言,智慧的思想鞭策我们,引导着时代的文化趋势。不论是鼓励还是批评,他们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指导着我们坚强地前行。——李少红 解玺璋先生是文化学者,不仅仅是影评人。他的影评是对电影的社会化解读,涵盖并超越了电影技术。——高群书

内容概要

解玺璋,男,1953年生于北京,文化批评家。曾做过工人、记者、报纸主编,曾担任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中国妇女向后转》、《一个人的阅读史》、《雅俗》、《梁启超传》等作品。

书籍目录

张艺谋
《红高粱》 种高粱种出的“金熊” . . . 002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性与暴力及阴谋的五色拼盘 . . . 011
《秋菊打官司》 说法是个啥东西 . . . 013
《有话好好说》 张艺谋第一次“进城” . . . 015
《我的父亲母亲》 审美之汤 . . . 017
《一个都不能少》 廉价的乐观 . . . 020
《英雄》 非正常英雄与非正常评论 . . . 022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 . . 024
《千里走单骑》 父与子的神交 . . . 027
《满城尽带黄金甲》 暴发户的权力想象 . . . 030
《山楂树之恋》 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 . . . 032
《金陵十三钗》 谁该做日本人的“慰问品” . . . 038
冯小刚
《没事偷着乐》 没事也别偷着乐 . . . 042
《甲方乙方》 被时代抛弃的“顽主” . . . 045
《不见不散》 “逗你玩儿” . . . 047
《没完没了》 没完没了的感伤 . . . 049
《一声叹息》 男性视角的死胡同 . . . 051
《大腕》 冯氏电影的葬礼 . . . 053
《手机》 一部手机引发的性别战争 . . . 056
《集结号》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 . . 059
《一九四二》 历史叙事所以称大者 . . . 062
陈凯歌
对话陈凯歌:关于电影《荆轲刺秦王》 . . . 068
《荆轲刺秦王》 诗化的乌托邦 . . . 083
《梅兰芳》 世间已无梅兰芳 . . . 085
《和你在一起》 重要的是感悟 . . . 088
《赵氏孤儿》 道德感与人性论的二律背反 . . . 090
田壮壮
对话田壮壮:马帮生活的不完全记录 . . . 096
《摇滚青年》 失落的家园 . . . 110
《茶马古道》 直接抵达真实的人生境遇 . . . 112
《吴清源》 因观黑白愕然悟 . . . 116
《小城之春》 养眼与动心 . . . 119
吴子牛
对话吴子牛:《国歌》诞生始末 . . . 122
《国歌》 田汉,30年代?90年代? . . . 127
《晚钟》 “晚钟”为谁而鸣 . . . 129
《天下粮仓》 清官更不讲道德 . . . 141
李少红
两间余一卒
——李少红痴情问道三十年 . . . 146
《橘子红了》 一贯的昂贵的唯美 . . . 156
《大明宫词》 披着女皮的男人 . . . 162
《幸福大街》 不幸福的幸福大街 . . . 164
王家卫
《花样年华》 王家卫式的婚外情 . . . 168
姜文
《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又如何? . . . 172
高群书
《风声》 细听《风声》:谍战片还是恐怖片? . . . 176
李安
《色•戒》 人性叙事的困境 . . . 180
孟京辉
《像鸡毛一样飞》 要诗人还是要鸡蛋? . . . 186
顾长卫
《立春》 绝望中向死而生 . . . 190
《孔雀》 生活背后的善良与美好 . . . 192
侯咏
《茉莉花开》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 . . 198
孙周
《绿茶》 一杯变质的绿茶 . . . 206
路学长
《卡拉是条狗》 老二也是条狗 . . . 210
胡玫
《雍正王朝》 走不出的紫禁城 . . . 214
《汉武大帝》 千年老汤帝王梦 . . . 216
尹力
《我的九月》 “九月”的奇迹 . . . 222
《云水谣》 人世间,把相爱的人隔开的是什么? . . . 229
杨亚洲
《空镜子》 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俩人一起好好过日子 . . . 234
《泥鳅也是鱼》 泥鳅的确也是鱼 . . . 238
王全安
《白鹿原》 炸断了的半台大戏 . . . 244

编辑推荐

张艺谋作序推荐 《梁启超传》作者最新作品30年中国电影回望之路20位知名导演联合“执导”

作者简介

《梁启超传》作者解玺璋最新作品,30年中国电影回望之路,20位导演光影之行,著名导演张艺谋首次作序力荐 。
最客观、最良知的评论角度
最犀利、最独立的电影评论
本书是作者对80年代以来中国多位重量级电影导演及其代表作的评论和访谈录的集结,同时也是对中国20年电影发展历程的一次回顾。在解玺璋的文字中,在他所描述的电影画面中,我们再一次回望,跟30年来中国的电影之路交错,重逢,跟20位最具代表性的导演的生命相遇、叠加。


 说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不避其狠 作者◎姬小琴  《说影》解玺璋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年7月出版  一本影评书《说影》,腰封上赫然写着“张艺谋首次作序推荐”,想来作者解玺璋与导演张艺谋关系比较铁。没想到,真正看完了书中评介张艺谋电影创作部分,才发现,对于这个国内追捧备受赞誉并不断冲击国际奖项,偶尔也能摘个金熊回来的张艺谋,作者与其说是批评,有时候真可以算上犀利甚或是“狠毒”的责骂了,如评价《三枪》“只是证明他多么无聊,多么无耻,多么肮脏,多么下作而已”。这在常人看来,两人绝有可能走到撕破脸的地步,这时候再想到张艺谋开篇写的推荐序,就觉得两人关系很有意思了。  这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影评汇集,而是系统的对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李少红等这20位具有标志性的导演近30年来电影创作年轮式的关注。在持续的跟踪观察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第五代导演的创作脉络,合在一起,也就呈现出了当代电影30年的整体生态。  当然,电影创作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每一次社会思潮的涌现,在这些电影中都有或隐或现的反映,书中对这些代表影片的评析,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些年来深嵌在电影内部并作为思想支撑的历次社会思潮,如80年代思想控制的松动、90年代商业大潮的冲击、市民通俗文化对官方政治文化的逆袭等等。在这个意义上,这一条电影回望之路,又何尝不是对这些年来社会思潮的梳理与回顾。这样的参照分析,避免了就影片说影片的狭窄,有了社会学的意义。  媒体人和学者兼具的身份,让解玺璋在视角的敏锐度和理论的严谨方面有高于一般影评的独特之处。书中不难看出,作者有着很自觉的理论探讨意识。如他在评介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时,会插进笔墨来分析“艺术”与“审美”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他看来,“审美的自由超越其目的在于解脱和消遣自适,而艺术的自由超越的目的在于重新介入社会历史,去除俗常之弊以恢复洞见和更高的人生关怀”,在理清了这两个概念之别后,他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部影片并没有忠于艺术。此外,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一般观众对影片情节和技巧层面的关注上,而是对不同导演在叙事伦理、叙事策略、叙事想象等电影创作理论方面的探索进行了较多的分析,这样能够给观影者提供一种较为开阔的理论思考维度。  对于那些耐得住寂寞、孤独地进行尝试却并未赢得观众的高质量电影创作,作者给予了热情的肯定与支持。当然,全书通读下来,会发现批评显然要比赞美多得多,如评《满城尽带黄金甲》是“暴发户的权力想象”,《大腕》是“冯氏喜剧的葬礼”,用词毫不避其狠,词句直戳电影要害,而丝毫不考虑导演的感受。当不少媒体和观众被日益强大的电影营销攻陷,呈现危险的全民狂欢时,作者始终保持着远距离的冷静关注,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影片在艺术层面的缺失。  也许有些观众会觉得,这样的要求会不会太过苛刻,他们进影院只是想看一场轻松的电影,正如前阵子《小时代》引发观影风暴并在网络上掀起骂战风波时,有人就敏锐地指出:“这个时代,观众进电影院不一定是要看一场电影的,如果你好笑的段子足够密集,如果你演员的皮相足够好,如果它满足了相当一部分人玫瑰色的幻想,即便是一场马戏表演又如何?大银幕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现在是看秀的时代了。”  电影沦落已经让很多热爱它的观众感到悲伤了,而影评腐败也成为近些年来备受诟病的现象,“红包影评”的出现让影评人这个身份一度尴尬。与此同时,失了分寸的电影营销让不少走入影院的观众大失所望,作者就此提出“市场营销难道就是把观众骗进电影院了事吗”的质问。  针对电影对市场、政治的妥协,影评人理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当影片除了表面的华丽之外毫无内蕴,影评人有责任站出来戳穿这光鲜的不实……这些责任与担当,在《说影》这本书里都能看到。正如奥巴马缅怀4月份刚去世的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时说的:对于生活在芝加哥的美国人,罗杰就是电影。这是目前为止我所听到的对影评人公信力最高的肯定。  有这样的影评人,是电影和导演的幸运,也是观众的幸运。
  •     在写下这篇编辑手记前,首先要向解玺璋老师道一声感谢与道歉。先说感谢。感谢解老师能相信我这样的年轻编辑,将书稿交予我手编辑出版。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也为我在我的图书策划作品中,添一重要的代表作。我十分的感动并感激。再说道歉。《说影》从去年11月洽谈,到今年6月正式出版,图书制作周期为其半年多。可是虽已出版,但封面与版式,仍未达到我所想要的,恐怕离解老师的期待,更是有一段距离。当然,其中责任在我,因为很多事情,并没有《说影》上淋漓尽致的完善好自己的思路。在签下这部书稿,我是心有压力的。压力在,前有磨铁•铁葫芦团队成功策划出版解老师《梁启超传》一书,使之畅销,赢得读者广泛口碑。后有解老师告诉我,这可能是他出版的唯一一本关于电影评论的图书。所以,带有此压力,我只能尽最大力,将其做好。在整个图书制作中,解老师积极配合我的想法。对我充分相信,在整个制作中,从未提过要求。在此,再表感激与歉意。很喜欢解老师的文字,不卖弄不做作,有一说一。在《说影》这本书中,你能看到张艺谋等20个导演的重要代表作,解老师带有敏锐和尖锐的文字,对其客观驽定去评论分析。同一导演,上部电影作品好,不代表其多优秀。下部电影作品差,不代表其没想法。在《说影》这本书中,作者、出版方、包括所提的导演,都无意将这些导演推广所为“伟光大”的层面上。这本书,只从导演所摄电影作品本身出发,回顾和探讨,什么是中国电影要走的美学理念,什么是中国观众需要的好故事。读完《说影》,你会觉得有个关键词,虽未出现,但贯穿全书,那就是“客观”二字。所谓客观。就如张艺谋先生在推荐序中所写的那样:“所谓客观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即使不为追逐名利,每一个写作者都难以摆脱自己的立场和偏好,不能保证藏否的绝对公正。越是如此,那些力求公正、具有水准并保持自省的评论者,才更难能可贵。”我想客观并保持自省,解老师做到了,做得很好,值得业界人士为之欣赏与学习。当然,书中所提导演,无论个人争议多大,无论作品褒贬多响,都不影响其在作品在保持自己的历程与偏好同事,也时刻保持自省。与解老师相识两年,对出版业年轻编辑,都有过一定帮助与指导。与解老师在其家中附近咖啡馆,聊过几次天。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为人幽默与其评论中的犀利,判若俩人。我想,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应具有的精神品质。《说影》虽心有遗憾,但上市在即,只求读者能多多给予支持,以及批评。我希望,不喜者,不要妄作绯论。喜者,随手一翻,恬静一读,两三轻思。我心足矣!我相信,解老师作为本书作者,心亦足矣!另感谢以下几人,为此付出之辛苦。我的老领导陈老师、我的本书搭档王蒙、时代书局各级领导、事业三部全体同事及发行部同仁。营销编辑王颖,豆瓣阅读吴学雅。最后,感谢张艺谋先生为本书作序,感谢书中20位导演,近30年来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太像会议发言,娓娓道来中有令人隐忧的“怎么说都正确”姿态。不是反感批评家有强烈的个人审美倾向,但20位导演一一评过,解玺璋话说得满,活儿却太糙了,既不像文化批评,又不似专业影评,无非从艺术商业之辩、叙事角度、节奏和导演访谈中各种套观点,且一谈到票房就是“向商业妥协”、主题就是“价值观混乱”、叙事就是“瑕不掩瑜”。已经在各类研讨会上听惯了这种用论点充观点的表述方式,够了。最大看点是张艺谋给将自己骂得不忍卒视的书写了推荐序。2.25读毕
  •     一部影片,能够使人感动,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影片要有动人之处,再一个,还要有能够为影片而感动的人。
  •     本书帮我重新梳理和回顾了影视作品的经典历程,非常感谢!
  •     不好看,国内影评始终脱离不了“文字”,抒情呢一直,看完后悔买了,冲着解玺璋去的,败走麦城
  •     文笔和见识都太一般了
  •     非专业影评人,写的影评好过许多所谓专业的影评人。
  •     我没看过上面的几个电影,算了解一下国内的导演和电影吧。张艺谋也是打脸。
  •     很一般的书。图书质量不错,但内容普通。官方的评论家写的评论,参考价值性都不太大。
  •     跟我的价值观接近,文笔也好
  •     中国电影发展的一次系统梳理——我的第一本影评书。
  •     浅!有些段子还不错……
  •     影评果然可以多角度,比如这位,评论里面诸多人文,鲜有技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