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经典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510400933
作者:杜大宁
页数:305页

章节摘录

  小沙弥救蚂蚁  《譬喻经》上记载了一个善有善报的故事。  从前,在离一个城市不远的森林里,有一位老师父证得了六神通,他的弟子是一个八岁的小沙弥。那老师父因为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弥的寿命只剩七天了。他就想:“如果小沙弥在这里死了,他的父母一定认为是我照顾不周,我恐怕也会有麻烦了。”  因此,老师父就告诉小沙弥:“你的父母很想念你了,你可以回去探望你的父母,你过了八天以后再回来。”小沙弥很高兴地辞别了老师父。  小沙弥走到半路,天就开始下大雨。他看到雨水快要流进一个蚂蚁窝了,就急忙用土把雨水挡住,使雨水没有淹到蚂蚁窝里去。  小沙弥回家后,家里一切都很好,没有发生任何事。到了第八天,他又回到师父那里。老师父看到小沙弥平安回来,心里感到很奇怪。他就入定观察,才知道小沙弥因为救了蚂蚁而延长了寿命。老师父说:“你做了大功德,你自己不知道吗?”小沙弥说:“我七天都在家里,哪里做了什么功德?”  老师父又说:“你的寿命本来只能活到昨天,因为你救了那么多蚂蚁,所以寿命可以延长到八十多岁。”  小沙弥听了师父的这番话,更加相信“善有善报”的道理了,心中很是欢喜。于是他就努力用功修行,后来也证得了六神通。  【感悟】  佛家讲究善有善报,认为一个人善事做得越多,得到的善报就越大,这是佛家在教世人向善。我们每个人都应以慈善为本,多做好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好事,都可能会改变别人的命运,也可能会改变你自己的命运。  佛学常识  大乘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  在佛教建立大约五百年后,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理论有较大的发展。  如果说原始佛教的核心是一个“苦”字,那么大乘佛教的核心就是一个“空”字。大乘佛教认为这个世界,不论是有情众生还是物质元素,乃至时间空间,都是人们所感知的假象,并非真实存在。因此要想解脱苦,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佛陀所说的那样从六道中彻底脱离。因为所谓“六道”,甚至“苦”本身,在大乘佛教看来都是人们所感知的假象而已。而且即使从六道轮回中脱离出来,成为阿罗汉,按照大乘佛教的标准来看,只能算是暂时地脱离痛苦,根本不是真正的解脱。  大乘佛教认为,人们只要证得空性,当下就是解脱。而真正彻底的解脱,只有成佛才能达到。众生都应该成佛,众生也都能够成佛。当然众生在成佛之前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进行艰苦的修行。这种以成佛为终极目标进行修行的佛弟子称为“菩萨”。  汉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  佛禅故事  报应  有一个男人,中年得子,他对儿子甚是溺爱。他含辛茹苦拉扯儿子成人,辛辛苦苦供儿子上完大学。儿子西装革履,红光满面;自己却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他省吃俭用为儿子买了房,娶了妻,生了子。  可是他自己老了,不能帮上儿子什么忙了。儿子越来越觉得他不顺眼,开始是冷言冷语,后来经常打骂,最后,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将他赶出了家门。  这个老人来到一个破庙避雨,老人想到自己的遭遇很伤心。自己曾经是那么爱儿子,却受到了这种待遇。他仰天长叹:“佛祖呀,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  在一道闪电过后,一个苍老的声音说:“这是对你的报应啊!”这时老人看见一个比他更老的人从破庙的角落里走出来。老人大惊失色道:“你是佛祖吗?”那个更老的人说:“你这个混蛋!二十多年前你就把我赶出来了,我是你爸爸呀,你不认识我了吗?”  佛林百科  佛教的重要节庆(农历)  正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日  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二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涅盘日 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  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日 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日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六月初三韦驮菩萨圣诞日  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 七月十三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七月二十四龙树菩萨圣诞日 九月三十药师佛圣诞日  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日 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两个乞丐的命运  在一座寺院里,有一个乐善好施的方丈。  有一天,一个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向方丈乞讨,方丈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后院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能搬砖呢?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方丈用自己的一只手搬起一块砖,说道:“这样的事一只手也能做!”  乞丐只好用一只手搬起砖来。他整整搬了两个多小时,才把砖搬完。  方丈递给乞丐一些银子,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方丈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赚的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乞丐来到了寺院乞讨。方丈把他带到屋后,指着砖堆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一些银子。”但是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  弟子不解地问方丈:“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方丈对弟子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几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了寺院。他只有一只左手,他就是用一只手搬砖的那个乞丐。自从方丈让他搬砖以后,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然后靠自己的拼搏,终于变成了一个富翁。这次他为寺院捐献了一大笔钱。  就在他走出寺院时,他碰到了一个乞丐向他乞讨。那个乞丐就是原先双手健全的乞丐,现在依然还是乞丐。  方丈在寺院大门口对弟子说:“你看到了吧,这就是命运。命运靠自己掌握,幸福靠自己创造。”  【感悟】  富翁并不天生就是富翁,乞丐也不天生就是乞丐。许多富翁之所以能成为富翁,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辛劳;许多乞丐之所以会成为乞丐,是因为他们喜欢坐享其成。记住那位方丈的话:命运靠自己掌握,幸福靠自己创造。  佛学典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著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禅故事  回头并不难  一天,两个和尚结伴去山下的镇上,购买寺院必需的粮食和生活用品。从寺院去镇上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近路,只需要沿山路下山,再过一条大河就可以到达镇上,需要大半天时间;而另一条是远路,需绕过一座大山,趟过一条小溪,来回需要近一天的路程。然而让这两个和尚拿不定主意的是,近路的那条河上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独木桥,不知道哪一天便会桥断人翻。  两个和尚仔细想了一想,还是选择了走近路。他们轻松下得山来,正准备过桥的时候,突然细心的大和尚发现独木桥的前端有一丝断裂的痕迹。他赶紧拉住在前面走着的小和尚:“慢点,这桥恐怕没法过了,今天我们得回头绕远路了。”小和尚经大和尚提醒,也看到了桥的断痕,他站在河边,甚是迟疑:“回头?我们都走到这儿了,还能回头吗?过了桥可就是镇上了啊?”  大和尚知道小和尚性格倔强,便不再言语,随手捡了块石头扔到木桥上。只听到“砰”的一声,腐朽老化的独木桥应声而落,掉入三四丈下湍急的河水中,破碎的木块很快不见了踪影。  小和尚感激而又疑惑地对大和尚说:“师兄,刚才幸亏你投石问路,要不然,我可要小命难保了。”大和尚不无深意地说:“只要懂得放弃,其实回头并不难。”  佛学常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般若心经》。色、色相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存在的状态等。我们要认识一个人,得见到这个人或和这人谈话,或是看到关于这人的消息。我们凡尘中的人得通过信息才能了解东西,这个“信息”即是“色”。空、空相是指佛无须通过这些色、色相(信息)就能了解到一个人或一件物,因为佛已经修到一定境界了。知因即可知果,什么样的因就必然有什么的果,所以,佛看事物不是通过“色相”来看。色对佛来说就是空,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前言

  有位哲人说,佛教的内容,无所不包,虽不即是科学,但不违背科学;虽不即是哲学,但却超子哲学;虽不即是文学,但却确有文学;虽不即是美学,但已创化了美学;虽不即是宗教,但也不缺宗教的素质。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井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侍入的时间、途径、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又称汉语经典系佛教或汉地佛教,约可归纳为十三宗。但随着各宗派的发展,彼此融摄,至唐代时,以十大宗派为主流。十大宗派皆成立于南北朝至唐朝之间,其中以大乘佛教为主,共有八宗。虽然也有小乘传承,但多为大乘所融摄。  悟性如光,能使人豁然开朗。有悟性之人,自会从关于佛的故事中窥得佛学的精髓,并汲取其中的精华指引自己的人生。  一弟子虽然信佛,但心中仍有疑虑,于是他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佛祖。  他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一支蜡烛,弟子看到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佛祖慈祥地对弟子说:“你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吗?”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达摩大师《悟性论》  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梁启超

书籍目录

小沙弥救蚂蚁两个乞丐的命运当下之时最重要钱财乃身外之物身在丛林才能成为强者妇人的烦恼分核桃的启示受捐不说谢因缘和尚与书生智者随情而行烦恼是最高的智慧碌碌无为的流浪汉不提过去,不问将来重修命运自己度自己解脱的途径卖鱼郎变老鹰不要为明天担忧四句偈膝上的人面疮一只听经的老鼠文殊菩萨变贫妇苏轼认字一苇渡江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慈悲的师父奴仆守门户傲乃武林第一大忌忠言可以不必逆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捆住了自己两块石头的命运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国王的近侍老尼惩恶人不要树立过多的目标两个挑水的和尚放下是什么盲人挑灯笼悦净大师分工钱心魔抽烟与静心你爱色吗共享美好的事物哑巴和尚不必到寺院中生活丢掉生活中的碎片小沙弥发愿建道场小和尚与佛祖少康法师巧计弘法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心似明镜亦有痕一块石头的价值当头棒喝背麻的汉子链子还在一切要适可而止美丽的水晶球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心中的佛光俩鬼争尸毕秋帆与老和尚倒霉的师父言正当言,思正当思,行正当行把财产留给谁化干戈为玉帛夫妻争饼奇怪的寺庙小偷入佛门不知足就难以成佛不识沉香木一只盘子一条命心灵的天堂与地狱过真正快乐的生活多福的善行不值得去生气不该为小事大发脾气抱女子过河为小狗念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没有时间老昂贵的宝珠做好自己最重要善听善想善做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棋局上的输赢也要顾念自己穷和尚与富和尚靠心去理解退步原来是向前经历锤炼才能日益强壮坚守自己的信念真正的信仰无畏无悔地活着活着就是幸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母亲是我们应敬的佛互敬互爱“得不到”和“已失去”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编辑推荐

  一本指导如何改造心灵、改变命运的书,协助走向光明与幸福的书。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用佛的眼光去观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世人,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世人。  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佛学思想。

作者简介

《佛教故事经典1:了解汉传佛教的100个故事(汉传佛教版)》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佛学思想。另外,书中还有“佛学常识”、“佛林百科”、“佛禅故事”、“佛教名人”、“著名寺院”等版块知识,介绍了一些基本的佛学知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佛学的方便之门。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佛教故事经典1:了解汉传佛教的100个故事(汉传佛教版)》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

图书封面


 佛教故事经典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一些小故事还是蛮精彩的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6日捐赠
  •     我没想到我的阅读的启蒙老师会是佛教经典故事!网络言情小说跟我没边了,明显走岔路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