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811103588
作者:朱家新
页数:320页

章节摘录

理论研究篇第一章 农村、农民与农村体育第一节 农村与农村社会在中国农村研究中,一向有以镇为中心和以村为中心两种取向。一些受英国功能主义影响的学者多以村为基本分析单位,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云南三村》等;而另一些受美国芝加哥学派影响的学者,则多以镇为基本单位,他们强调:“一个单纯农村不足为一个乡村社区。”我们认为,在研究农民生活和社区活动时,“把一个村子作为单位(研究中心)最为合适”。这是因为“村庄是一个社区,其特征是,农户紧凑的居住区内,与其他相似的单位隔开相当一段距离(中国有些地区,农户散居,情况并非如此),它是一个由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组成的群体,具有其特定的名称,而且是一个为人们所公认的事实上的社会单位。”②村庄作为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区域共同体,是农村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元。同时,它也是目前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和农村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不仅是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交接点,也是国家与农民之间联系的中介。因此,它在农村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研究农村社会的一个基本的分析单位和分析层次。④正如费孝通教授所言:“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一、农村的界定 在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区域内,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主的居民聚居地.称为农村。②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载体和主要场所,是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综合体,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农村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村社区的基本单位是村落(或称村庄)。“村落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保存最多、最厚的地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载体,是中国社会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遍布于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大小村落,“决不单单是村民的集居点,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农村是一个历史的社会范畴。我国现阶段的农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系统,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内容。首先,农村是一个地域概念,包括城市以外的一切区域;其次,农村的自然再生产联系较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经济活动较为分散;再次,农村是一个社区概念,农村居民的交往范围较窄,重视血缘和地缘的关系,民风较纯朴,传统的伦理习惯势力大;④最后,农村是一种具有村落文化的生活方式。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看,县以下被认为是农村。本书中使用的“农村”一词,包括乡和村,与乡相对应的集镇也应包含在其中。截至到2002年,我国农村有乡镇39054个,村694515个,拥有89017万人口,组成23811万个家庭,分布于345万个自然村。

前言

农村体育是中国体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农村人口实在太多了,中国的多数人口至今还居住在农村,即使中国的城市化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仍然会有六七亿农民居住在农村。因此,农民及其子女的健康问题不解决,当代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就难以整体提高,他们的体质问题也就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就不能摆脱困顿的局面。当今,农村的健康安全问题已经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农村文化生活极其贫乏,导致黄赌毒泛滥,从文化的意义而言,也需要体育参与进来改变农村面貌。然而,农村体育也是一个无奈的问题,这里有农村自身的原因,也有体育发展的原因。农村穷,农民苦,从经济上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如减免税赋,免除农村学生学杂费等,但“三农”问题的解决尚需假以时日,何况在多数没有解决温饱地区的农村还不能把体育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中国的二元结构的社会里,体育价值观是遵从城市需要的。竞技体育既不能从农村选拔精英,为金牌战略服务,也不能在农村发展体育产业,获取经济利益。可以说当今中国的体育不需要农村,甚至视农村为体育发展的包袱。然而当一半以上的人口处在体育发展的视野之外时,我们却自我陶醉于“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美称,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后记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农村的每一次变革都会牵动我的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农村发展的一次很好的契机。我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有责任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农民的健康生活贡献绵薄之力。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较少,而且观点不够统一;农村体育的历史资料、原始数据、文件和法规收集较少,而且残缺不全。这给本研究的观点及思路的整理带来诸多困难。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村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也更加增强了我开展本研究的动力。通过本研究的调查、访谈和讨论,使我对福建省沿海地区农村体育的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看到,发展农村体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关注和支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并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为此,必须应用多模式发展理论才能促进农村体育健康和谐地发展。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求实的社会调查。本研究的社会调查部分丁作量巨大,得到了许多地方文体局、乡镇文体干部和农民兄弟的配合和支持,他们无私的奉献是完成本课题的基础。本研究的社会调查员由莆田学院体育系的学生担任。社会调查员分为六个小组,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充分发挥家人、同学、亲戚、朋友的作用,有的同学甚至全家出动,头顶烈日、翻山越岭,带领调查员走家串户,为获取科学的调查数据辛劳工作。学生调查员们的甘于奉献、任劳任怨使得这次调查工作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后续的数据统计工作是由陈振武等6位同学协助完成的,枯燥的数据输入是一项细致且需要充足耐心的工作,巨大的工作量,是在夏天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经过l0多个日日夜夜的连续奋战完成的,没有一种奉献精神是难以实现的。

书籍目录

序绪论理论研究篇第一章 农村、农民与农村体育第一节 农村与农村社会第二节 农民及其职业分化第三节  农村体育与农村体育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第一节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优势分析第二节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劣势分析第三节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机遇第四节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节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若干策略第三章 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第一节 现行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第二节 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管理现状分析第三节  国内外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现行模式的比较第四节  我国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模式的构想第四章 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体育建设第一节 我国农村城市化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意义第三节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机遇第四节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五节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对策第五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村体育第一节 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体育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意义第四节  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不和谐的主要表现第五节 影响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六节 和谐社会农村体育的基本特征实证研究篇——福建沿海农村体育现状调查导论第六章 福建沿海地区农民体育参与现状总论第一节 农民的闲暇时间及其活动内容第二节 农民的体育意识第三节 农民的健康现状与健康意识第四节 农民体育参与者的人口构成第五节 农民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第六节 农民参与体育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分析第七章 福建省沿海地区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分析第一节 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机构第二节 农村体育组织活动开展的现状第三节  农村基层体育管理发展模式的构思第八章  福建沿海地区农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第一节  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农民的经济收人和主要消费第三节  农民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类型第四节  不同社会群体农民体育消费比较分析第五节  农民体育消费倾向第六节  制约农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第七节  促进农民体育消费的措施第九章  福建沿海地区农村体育人口与非体育参与人口比较研究第一节  体育人口与非体育参与人口的闲暇时间比较第二节  体育人口与非体育参与人口的健康比较第三节  农村体育人口与非体育参与人口的体育意识比较第四节  农村体育人口与非体育参与人口结构比较第五节  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第六节  体育人口与非体育参与人口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第七节  体育人口与非体育参与人口的体育消费比较第八节  影响体育人口和非体育参与人口参与体育因素的比较第十章  福建沿海地区农村不同社会阶层农民体育参与比较研究第一节  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现状和基本特征第二节  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特征分析第三节  不同社会阶层农民闲暇比较第四节  不同社会阶层农民体育意识的比较第五节  不同社会阶层农民体育参与率比较第六节  不同社会阶层农民参与体育的动机和制约因素比较第十一章  福建沿海地区农村不同年龄组农民体育参与比较研究第一节  不同年龄组农民闲暇时间比较第二节  不同年龄组农民健康和保健意识比较第三节  不同年龄组农民体育意识比较第四节  不同年龄组农民体育参与比较第五节  不同年龄组农民参与体育的动机和制约因素比较第十二章  福建沿海地区农村贫富农民体育参与比较研究第一节  我国农村富裕和贫困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第二节  贫富农民闲暇比较第三节  贫富农民健康和保健意识比较第四节  贫富农民体育意识比较第五节  贫富农民体育参与比较第六节  贫富农民参加体育的动机和制约因素比较第十三章  福建沿海地区农村老年人体育生活研究第一节  福建省人口的老龄化第二节  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和生活现状第三节  农村基层老年人体育管理现状第四节  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现状第五节  农村老年人体育参与现状第六节  农村老年人体育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第十四章  福建沿海地区农村妇女体育生活现状研究第一节  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农村妇女的闲暇生活第三节  农村妇女的健康和保健意识第四节  农村妇女的体育意识第五节  农村妇女的体育行为第六节  农村妇女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制约因素第十五章  福建省城乡体育一体化研究第一节  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福建省城乡体育统筹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第三节  福建省城乡体育统筹发展面临的挑战第四节  福建省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调查问卷一、福建省沿海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表二、福建省沿海地区乡镇体育干部调查表后记

编辑推荐

《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农村体育是中国体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农村人口实在太多了,中国的多数人口至今还居住在农村,即使中国的城市化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仍然会有六七亿农民居住在农村。因此,农民及其子女的健康问题不解决,当代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就难以整体提高,他们的体质问题也就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就不能摆脱困顿的局面。 
当今,农村的健康安全问题已经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农村文化生活极其贫乏,导致黄赌毒泛滥,从文化的意义而言,也需要体育参与进来改变农村面貌。
然而,农村体育也是一个无奈的问题,这里有农村自身的原因,也有体育发展的原因。农村穷,农民苦,从经济上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如减免税赋,免除农村学生学杂费等,但“三农”问题的解决尚需假以时日,何况在多数没有解决温饱地区的农村还不能把体育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中国的二元结构的社会里,体育价值观是遵从城市需要的。竞技体育既不能从农村选拔精英,为金牌战略服务,也不能在农村发展体育产业,获取经济利益。可以说当今中国的体育不需要农
村,甚至视农村为体育发展的包袱。然而当一半以上的人口处在体育发展的视野之外时,我们却自我陶醉于“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美称,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很好 很快 很及时方便 下次一定再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