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冲刺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309042627
作者:金程教育金融联考教研组
页数:634页

章节摘录

  材料二:中国股市的荒唐一幕  管维立  一、误判形势。仓促启动  证券监管部门于2005年4月宣布改革股权分置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启动试点,在错误的时机发动了一场错误的试验,其原因首先在于对当前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1.意见分歧,观点对立,认识极不一致。  股权分置是不是目前中国股市面临的最重要、最急迫的问题?股权分置的由来、性质和影响如何?为什么要补偿流通股?补偿什么?补偿谁?补偿多少?如何补偿?  这些基础性、前提性的问题,虽经四年来的反复讨论,目前仍然众说纷纭,歧见杂出,形形色色的主张互相尖锐对立,各种解决方案汗牛充栋,前提五花八门,推理千差万别,结论南辕北辙,远未达成共识。监管者自身也拿不出任何有说服力的权威答案。可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市场情绪化、非理性特征明显,错谬泛滥成灾,思想极度混乱。  由于股市连年下跌,大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更由于有些机构、媒体、学者及市场急进人士近年来就股权分置问题发表了许多煽动性、误导性的言论,致使各种不实之词、误解、曲解、错谬广泛流布,充斥于媒体和舆论工具,市场思想极度混乱。证券监管部门则听之任之,不引导,不澄清,不解释,不作为,甚至推波助澜,加剧了局面失控的危险性。  在大量爆炸性信息经年不断地反复轰炸和袭扰下,众多股市参与者的胃口被吊得很高,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抱有大量不切实际的幻想。市场上群情激愤,流言乱飞,心浮气躁,逼地干柴。身处危如累卵、脆如薄冰的险境,证券监管部门惊慌失措,孤注一掷,强行启动试点,结果将不外以下三种:  或者以伤害非流通股股东权益、破坏市场经济和产权制度基础为代价,去迎合市场急进人士的口味,博得市场一时的掌声;  或者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和规则,但得罪市场急进人士,失信于预期过高的市场;  或者左右受制,进退失据,两面不讨好,满盘皆输。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慌不择路,盲目开弓,必然矢发无端、箭伤无辜,人为制造不安定、不和谐,毁股市,害股民,损及国家利益和政府公信,监管者自身也蒙羞受辱,到头来再想“回头”,只怕是悔之晚矣。  二、补偿流通股既无法律依据.亦无理论支撑和事实基础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核心是非流通股股东要补偿流通股股东。就此,主张者提出并在市场上流行的论据有两大类:一为持股成本差异论,二为对价论。  1.持股成本差异论是无知和误解的产物  四年前市场急进人士向国有股减持办法发难时,首先就是指称国有企业在发行上市时,非流通股以每股净资产为成本换取股份,而流通股却是以发行价格认购股份,持股成本大不相同,由此铸成重大不公平。  虽然证券监管部门的正式文件从来没有采用过这样一个明显荒谬的错误说法,许多(包括积极主张分置改革的)人士也多次表示过不赞成纠缠历史成本旧账,但事实是:持股成本差异论已经成为诱发股权分置问题的导火索,且谬种流传,影响甚广。至今,许多流通股股东和市场人士仍以这一误解为评价试点方案的主要标尺}方案也普遍认定非流通股的价值为每股净资产值,并以此作为计算对价的基础条件之一。有些急进人士甚至以此为由向非流通股股东提出诉讼,将传为中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笑柄。  (1)非流通股股东拿出有盈利能力的整体企业与流通股股东分享,其持股成本不是每股净资产  企业初次发行股票上市,实质是原股东以企业增资扩股的方式,向新股东让度一个可持续经营、有盈利前景的整体企业的部分股权。而企业的内在真实价值如何,全看未来收益能力,与账面净资产值不直接相关。  什么是企业?企业是活的、具生命力的有机整体,是资产、设施、产品、市场渠道、融资能力、组织、人员等等以及业绩和历史的综合。企业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今后可以为所有者创造资本收益、资本积累、资本增值。企业的价值取决于未来收益能力,这是根本的、惟一的和终极的衡量标准。  企业的整体价值不等同于厂房、设备、土地、库存等单项资产的简单加和。账面净资产值反映的是历史成本或重估成本,不能反映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与企业内在真实价值风马牛不相及。  以此次第一批试点的首家“三一重工”为例,2003年发行上市时其重估后的账面净资产仅为4.7亿元,但发行前一年和当年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1亿元和3.25亿元。一个可以产生2亿一3亿元年利润的企业,难道还值不到5亿元吗?天下哪里有这等便宜的买卖?!假定以回报率6%作为参照,即使不计今后的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说这样的企业价值30亿元或50亿元,毫不为过。所以,绝不能说“三一重工”原股东的贡献或持股成本只是账面净资产4.7亿元。  (2)发行定价依据的是企业盈利水平而不是账面净资产  决定新、老股东之间利益关系的天平是发行价格。确定发行价格的主要依据是每股净利润。在企业发行上市的全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涉及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准确地说,账面净资产值无关紧要,无足轻重,不具有任何实质意义,不过是一个会计记录而已。  仍以“三一重工”为例,2003年发行上市时,新股东投入9亿元取得25%股权,得以分享5000万元一8000万元左右的税后利润,可以说是物有所值,新、老股东之间的利益大体平衡。净资产值在这里完全不起作用。至于新股东入股资金有多少计人股本、有多少计入公积金,发行后的净资产值有多少来源于新股东,只是会计处理问题,与新、老股东之间的利益格局或各方的贡献大小毫不相干。  (3)双方自愿达成的合法市场交易价不容反悔  发行价格虽以利润水平为基础,但还受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未必与企业内在真实价值完全一致。首先,未来收益很难准确预测,对企业内在真实价值也很难作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再者,发行价格最终要由买卖双方经由中介结构进行市场博弈来确定,市场供求关系、投资者对二级市场买进卖出前景的预期以及众多其他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心理因素都会对定价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发行价格明显高于企业内在价值,则新股东吃亏,老股东占便宜;反之,则新股东占便宜,老股东吃亏。  然而,依据市场规则,只要交易双方有正常行为能力,获知真实信息,不受强迫,合法地达成交易,则无论是否互有盈亏,都不能日后反悔,不能推倒重来。  (4)股票发行价格不同于每股净资产是资本市场的通则  以上所述关于企业内在价值、股票发行价格、账面净资产等内容,都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上的股市都这样做,过去如此,今后仍然如此。古今中外,无出其右。其他类型的产权交易,如收购兼并、产权转让、扩股增资、合资合作等,也都遵循类似的原则。这与上市公司原股东所持股份流通与否没有任何关系。中国股市在解决股权分置、实现全流通之后,企业还会依照同样的办法发行股票,发行价格还会大不相同于每股净资产。如果持股成本差异论成立的话,全世界的股市天天都在侵占和掠夺认购发行股票的投资者,都得推翻。  (5)无知和误解不是罪过,被颠倒了的历史必须颠倒过来  断言非流通股的持股成本仅限于账面净资产值,断言流通股以远高于净资产值的发行价格认购股份是对公司作出了额外贡献,断言非流通股侵占了流通股的权益,纯粹是出于无知导致的误解。由这一误解出发推演而来的一切判断、结论、建议和主张,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误解必须澄清,谬论必须纠正,是非、真伪、正误必须辩明,必须把历史的本来面目还给历史。  (6)破除“净资产崇拜”  持股成本差异论的滋生、传布、扩散和为虐,离不开错误倡导“净资产标准”的土壤。二十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在我们周围逐步形成了某种“净资产崇拜”。其始作俑者是国有资产管理等政府部门;《公司法》的几处缺陷,也起了很不好的作用。这种“净资产偏执症”是中国独有的一道景观,为世界上所仅见。它已经成为妨碍改革、妨碍市场经济运行的绊脚石,现在到了必须将其彻底扫除的时候了。  2.对价论是臆断和推想的产物  对价论的逻辑是:其一,非流通股进人流通违背原先的承诺;其二,股权分置导致股价过高,非流通股一旦流通势必破坏原先的市场预期,造成股价下跌,使流通股股东蒙受损失;其三,非流通股价值低,进入流通后必然获得溢价。因此,非流通股应支付对价以补偿流通股的损失,或者与后者共享流通溢价,以此取得变更承诺进入流通的权利。  (1)非流通股承诺“暂不流通”不能解释为“永不流通”  部分企业的上市公告曾载明:根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证券监管部门关于核准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通知,本公司发行前股东所持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书籍目录

考点综述与习题自测第一篇 经济学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  一、 经济学导论  二、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三、 消费者行为理论  四、 生产者行为理论  五、 市场理论  六、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  七、 一般均衡与效率  八、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  一、 国民收入核算原理  二、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E-NI模型  三、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  四、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和投资  五、 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  六、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七、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  八、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九、 失业及其与通胀的关系第二篇 宏观金融学 第一部分 货币银行学  一、 货币  二、 利息与利率  三、 金融市场  四、 商业银行  五、 其他金融机构  六、 中央银行  七、 货币政策  八、 货币供给  九、 货币需求与其他货币理论  十、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十一、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 国际金融学  一、 国际收支  二、 外汇与汇率  三、 国际金融市场  四、 国际资本流动  五、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六、 开放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第三篇 投资学(含微观金融)  一、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  二、 债券投资  三、 股票投资  四、 投资组合管理  五、 金融衍生品和风险管理最新热点专题汇编  热点专题1 农业补贴  热点专题2 我国近期CPI指数及指数分析  热点专题3 我国的消费、储蓄以及投资问题  热点专题4 中国的经济增长  热点专题5 奥肯定律在中国  热点专题6 人民币离岸市场  热点专题7 证券回购  热点专题8 资产证券化  热点专题9 美国次级债危机  热点专题10 股权分置改革  热点专题1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热点专题12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热点专题13 混业与分业  热点专题14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热点专题15 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利率、汇率的调整  热点专题16 国际收支调节和国际储备需求的经济分析  热点专题17 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制度的建设  热点专题18 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  热点专题19 金融衍生品市场  热点专题20 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开放  热点专题21 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节选)后记附录

作者简介

一、 精炼要点   《金融学基础辅导》(白皮书)的侧重知识点的全覆盖以及尽量详尽的阐述,但是《金融学基础冲刺》(红皮书)和《金融学基础辅导》具有明显的区分度,最大的不同体现在用精炼语句对各章节重点、难点的提炼和把握。   二、 注重习题   对于金融联考考生来说,逼近真题的习题并不多,而且适量的练习又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缓解这一突出矛盾,《金融学基础--冲刺2009》对历年真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在每一章后选取典型习题提供给考生进行适应性训练。   三、 紧扣热点   2009年金融联考题型的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论述题的题量和分值,针对这一特点,编者根据考纲选取了21个当下最热经济、金融热点专题,其中包括美国次级债危机、中国通货膨胀等最新热点,作为论述题答题的核心阅读资料。同时,为了体现材料和考试的联系,我们特别在热点阅读材料后给出了相关的论述题例题以及答题思路指导,希望给考生更加直观、实用的信息。另外,一些数据不断变化或国家还未形成定论的热点问题,我们会根据实际需要随后放在《模拟试题及详解》中。   四、 不断创新   《金融学基础--冲刺2009》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较去年作了较大的变动,删减、提炼了大量和白皮书重复的内容,更加紧扣大纲要求,在知识点深度的把握上更加成熟。

图书封面


 金融学基础冲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用的很好,不错的书
  •     质量可以送货太慢
  •     内容很好,而且又是正版(装订、纸张、印刷都很好)
  •     书写的不错!
  •     经典教材。这个是冲刺版,还有本基础版,很值得收藏的两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