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事研究》章节试读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9
ISBN:9787302056737
作者:格非
页数:223页

《小说叙事研究》的笔记-第82页 - 第四章

圆形结构
微小的变化完全改变结构,因为是创造
依赖内在意识和感觉的和谐统一。逃避一种修辞的同时必然意味着建立另外一种修辞
转折点
复调小说对抗全知作者
走到结构之外
传统结构,自身创新,语言结构的导引

《小说叙事研究》的笔记-第118页 - 第六章

个人与世界融合而又割裂
填平精英意识的人为鸿沟,想摆脱现代的是后现代
只应该考虑写作本身

《小说叙事研究》的笔记-第185页

格非这等人是靠不住的,治学一点都不严谨。在他的《小说叙事研究》第十章《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中讲到《一朵浮云》这篇小说时,格非提到了麦卡勒斯的小说《侨民》时,就胡说八道,凭借他的记忆乱叙述一通,以至于我读了麦卡勒斯那篇小说,以为读的不是同一篇。185

《小说叙事研究》的笔记-第106页 - 第五

停顿间歇转折迫使读者放慢速度
文学语言的隐喻系统
避免语言的惰性和污染,创新隐喻或者新感觉
反讽的分寸
描述比讲述客观,而且潜力空间大。两者可以结合
语言的节奏和形式对于内容的影响
语言内外是心理的隐喻

《小说叙事研究》的笔记-第67页 - 第三

★故事1历史:因果。传奇和虚构。2打破时间和因果。现代小说按照生活或存在自身的逻辑和规律,拒绝脆弱的故事。故事相对真实,有启示3不同的表现方式:幽默连接,拆解,重复,意识流,蒙太奇。4违背初衷,不能成为初始意念的奴隶5感觉就是故事,故事教育作者6相似或者引导的图景。7忍耐或者抚慰8作家一生探讨一个核心价值8速度快慢与表达效果,变换速度,插入

《小说叙事研究》的笔记-第18页 - 目錄(標題)

第二章 作者与读者
期待與滿足
虛設的讀者
交流:介入與誘導
第三章 故事
故事的走向 1對創作初衷的違背 2開放式的故事走向
故事的內核
強度與速度的安排
第四章 结构
經典結構結構的整一性
複調結構與全景式小說
結構之外
第五章 语言
語式:講述與描述
預感:分寸與節奏
人物對話:語義之外

《小说叙事研究》的笔记-第35页 - 一二章

★小说和现实1在社会的现实之下有潜藏的现实,需要作家的真诚和智慧。2现代的感觉和文章的形式化3广阔现实和永恒自我,也就是现实和存在。4传媒的侵扰★作者与读者1对读者的两种极端态度,折中如为朋友写作,后现代主义:摒弃解释,文本由读者决定2更新技巧,延迟高潮3创造读者:劝慰,调味,复活。4使读者无法获得满足感,陌生化和距离感,增益又不朽,故意则低级5杰作犹如大动物,有宁静外貌,朴实含蓄自然的叙事能力最重要6洛丽塔的骗术:畅销,形式感又难理解7直接,客观,隐藏在结构中,反讽。不用退出也不要直接

《小说叙事研究》的笔记-第4页 - 小說敘事研究

4就中國的小說而言,它由於受到詩歌和繪畫中寫意傳統的影響,現實主義的因素一直沒有被 至於首要地位,或者說,現實主義在一開始就顯得營養不良。首先,從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上來說,秦漢以前的神話小說,唐代的志怪、傳奇以及明清時期的文人小說所涉及的生活層面極為狹窄,述異志怪,文人雅趣通常構成它的主要內容。其次,中國小說承擔極為繁重的道德責任,教化和勸諭的道德企圖使故事成了一種意志的推延物。
4如果我們分析一下《聊齋誌異》這類小說中的現實主義因素,我們只能說,它不過是以一種曲折的隱喻方式表現了現實的某些特征, 而不是再現現實,更不是對現實力求精確的複製。同樣,它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構成對歷史的直接記述。我以為正是在這一點上,中國小說與西方小說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7在1857年前後,現實世界和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換。現實再也不是一個充滿戲劇性事件的圓滿的線性結構(在這樣一個結構之中,世界似乎于每一秒鐘都在上演著一出出因果相乘、悲歡離合的戲劇),而是充滿了偶然性的鬆散事實的總和。
24偉大的作品風格並非來自精巧的結構、典雅的語言和扣人心弦的情節,它往往依靠樸實、含蓄、自然的敘事能力,正如波德萊爾所指出的那樣,傑作猶如大動物,它通常具有寧靜的外貌。
30事實上,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小說或多或少地帶有明顯的說教成分,這在馮夢龍、凌濛初等人的作品中也非常明顯。這種保證作者的主旨準確傳達給讀者的努力是用犧牲讀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前提的。
37故事(在小說敘述結構中,它有時被情節這樣一個術語所取代)作為與事件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由時間上的延續性與事件前後的因果聯繫而構成的。
38包含在故事長度中的時間延續與因果聯繫構成了人們寫作、閱讀,甚至辨認故事的經典依據。
49.......在這裡故事早就不是目的,甚至也不是某種思想或觀念的載體,它實際上已經成為感覺中的世界本身。
55我們知道,並非每個人都願意或能夠成為作家。因為並非每個人都對自身存在存有困惑或追問。按照弗蘭茨·卡夫卡的理解,一個人之所以選擇作家這樣一個職業,是因為現實生活難以應付,自己無法確定個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及其意義.......
68我們這裡所涉及的結構這一概念是在極其有限的範圍內使用的,它所指的是靜態的文本結構,也就是故事的組成形態。
拱門式結構 對稱性結構 目擊者提供證據式結構
母題形成
70替代性滿足----比如夸父追日 雖然死去 死去的地方變成桃林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悲劇通過化蝶達到的升華
李澤厚曾經指出,中國文學缺乏一種真正的悲劇精神,用他的概念來表述,一種經典的敘事模式實際上是由民族的文化心理積澱的產物。
72現代小說也許並不依賴於故事的流暢和完整來統一自身,而是依賴於內在意識和感覺的和諧與統一。
84中國最早的小說理論也曾普遍將小說視為一種街談巷議的延續,它是為了滿足觀眾(讀者)欣賞好奇慾望而存在的。因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小說相對於詩歌而言,它具有強烈的世俗性質。因此,小說的語言只不過是講述故事的一種工具。
90一種新的語言方式的出現必然包含一種新的經驗的出現,我認為,語言方式及其種種特點最終是由個體世界與經驗世界的關係來決定的,對存在本身的思考和發現是找到一種新的話語方式的最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個人體驗的產物。

《小说叙事研究》的笔记-第98页

故事
1. 故事的内核,也就是在一个作家多部作品中出现的同一个意象。
2.强度与速度的安排。即故事安排的分寸,适当比例和故事节奏的把握。高潮的间断性显现。故事节奏速度的话是跟叙事学中的时间安排有关。
语言
1.语感的分寸和节奏。作家的语言风格。简明,省略,拖沓等。


 小说叙事研究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