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风赏·老人》书评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15
ISBN:9787908075927
页数:128页

关于 文艺风赏·老人 的一点泪光

一般来说呢。有了船长的书评,就没必要再吐槽些什么了。可是今晚真的很无聊。对,就是有些无聊,也许。从寄生,围城,到游牧。我就在想4月的主题会是什么。因为前三本居然绕一块去了还是递进的关系。感觉就是哇哦好nb啊。游牧之后会是什么去承接呢。。。原来是老人哈哈哈哈。[这货不太淡定了]是的。这两天很脑残。本来吧高考剩下47天。这不应该。。。拿到书后先打开船长说的弥图。我凌乱了。大鱼海棠。。。这是她和我说的。只是她不理我了。。不可免俗。原因是那么无聊剧情是那么狗血情节是那么跌宕结局是那么无法抗拒无与伦比无可奈何花落去。。。。。。今夜的寒风将我心撕碎。。。仓皇的脚步。。。痛苦的人。。15岁那位同学。洞的想法真的是太好了。。。惊艳。而等级的问题。。我想。就算是当今界限很模糊的社会,你也知道,它就在那里,看见或看不见,但它一直在那里。我们就在这个等级社会里。我们继续奋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吐槽完毕。船长的见解一直比我深刻许多。

别遗忘了他们

《文艺风赏》四月刊,老人。其实家里一直都有老人存在,有我未见过面的爷爷和外婆,初中时候奶奶的离世,家族里只剩下行走不便的外公,外公是慈祥的却又有不随年龄消失的倔强,外公和我交谈不多,但说的话我都记得。将近九十年的历程里有我一辈子足以仰望的历史。扯远了。本期主题写作的三篇作品各有特色,但并非有特点就称得上好作品,比如林壁炫,《福海同枝》里描写的部分充斥着炫技的格调,读小说我喜欢平实的文字,所以这篇没什么情节却在文字上较真的作品我很不喜欢,借此怀疑作者写作的心态。石一枫的《老人》把老人孤独而难熄的欲望写得透彻,看得也很过瘾,张楚的作品不做评价。文艺先锋推出的深深,她的文字魔幻却又紧贴世界的边缘,两篇作品都传达出对世界的一种态度,编辑说是对世界的拒绝,我觉得没那么决绝,更似是一种质疑,而且夹杂着犹豫。95年生人,不得不说的确是才华袭身,潜力不得限量。“风声风影”栏目,张杨的《飞越老人院》。恰巧在这这周的《上海壹周》上也有关于这部影片的介绍,这的确不是什么商业电影,主题也不是时下笑傲票房的类型。但老人确实成为社会人群比重逐年增加的群体,导演试图通过这样的作品来引起一些青年人的共鸣和对老年人的关注。或许票房不会令人满意,但成为叫好不叫座也不失为一件美谈,文艺片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没有市场已属常态,可我仍会走进电影院支持一下。Hansy的“闪光”开始进入生活,阳光明媚的图书室里,一切还真是别有味道呢。

沉重的东西要轻着写……

(再次强调,一家之言……我只能站在我的读者角度看问题……) 这一期咱们不再多说杂志布局了,就回到文学本身来看看吧,就文章论文章。那就先来说深深吧,既然之前风赏在围脖以及新锋版块都做了推荐,也自然是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首先仍然不能避免的是17岁这个问题……(说是生于1995,应该是16、7了哈)确实是非常年轻啊。不过抛开了年纪,来看作品,前一篇《丧失》确实会让我有“轰”一声的感觉。这样的软科幻作品,我还以为是个出自男生的笔(女生很少写科幻吧),结果还是个女生。不得不说,点子非常好,特别是前半段,发现“嘉儿”是一个可以埋葬自己各种不满的洞的时候,觉得确实是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对我来说,这样的故事的亮点,倒是和编辑们所提出的她在作品中非常能克制自己的感情表达不一样,我觉得在表达上,确实17岁能有这样流畅的表达实在不易,但是却并不是这篇文章最让我惊喜的,惊喜的仍然是关于洞的这个点子,以及由点子所撑起的整个故事,以及结尾处的再一次加强的隐喻。但是稍稍一点建议的是,如果后半部分的故事能够显得更加自然一点会更加,因为后半部分各种的不顺和压抑看上去便没有前半部分那么自然了。然后看到第二个故事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编辑们要着重提《丧失》这一篇而不是《革命》这一篇了。因为说实话,看完第一篇,我脑海中一下子就想到最近大火的《食梦者》中亚城木梦叶的组合了,特别是比如亚城木老师前期的短篇像《世界是由金钱和智慧组成的》等等,都是有特别的点子,不囿于普通日常生活的故事,而且也年轻。但是第二个故事,败也就败在这个点子上了。可能这年纪也确实成了深深的一个阻碍,因为这样把人类分成A、B、C、D四种族群,最后再来一个“屌丝的逆袭”一般的反抗这样的故事确实不能算新鲜了。不过我想,一个17岁的孩子,也许这反而是其当下最好的心理表达。可能成绩不如别人,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写作)超出别人,但是如今又只能由成绩来决定人生命运道路等等等等。但是就我们稍大一点年纪的人看来,这样的点子还是太过于年轻化了。同时,这里也就显出了深深在这个故事上构造的不成熟,因为最后的这样一种反抗,看似最合理,其实可能也最没有惊喜吧。当然,说了这些,也是我希望我在谈论这两篇时不是站在一个因为是17岁女生的角度去关照什么的,我愿意就把她当成一个普通作者来看待。我想,年纪要带给她的,是褪却了这些惊艳以后在思想深度和故事挖掘上的进一步。(PS. 稍稍提点题外话的是,风赏有时候的推荐语有点OVER,读者们反而有一点逆反心态……比如拒绝和脊背发凉这样的词语,但愿这不是我的嫉妒心理,OVER)这次的主题是老人,其实头有点大,因为有这么沉重去了……不过这次的三篇文章到是让人觉得还挺舒服的,俗话说大的东西要小着写,重的东西要轻写,这次的三篇还好没有让人有透不过气的感觉。《老人》那篇,结尾到是蛮惊喜的,通篇都很平均,看着很舒服。有一个硬伤(估计是最近看三津田的小说看多了),当周先生提问说“人家?”的时候,赵埔直接的那一句“就是那个女生”……一般的人似乎不会这么回话吧,就算是覃栗因为情侣关系和赵辅说过她遇见过老先生,要回话也应该是“那天你写毛笔写时碰巧 见过的的那个女生”吧,不知道是不是我一人的感觉,总感觉这句话放在这里有点突兀。《梵高的火柴》,应该是风赏第一次刊登带有同性恋情节的文章哈。(这个张楚我还以为是唱《姐姐》的张楚……)这篇文章的亮点就在于,结合了宗教与同性恋。其实宗教与同性恋的题材在美国已经有过很多次阐释了,比如《天佑鲍比》中的基督教和同性恋,《8号提案》中的摩门教,就算你啥都不知道,吕丽萍和孙海英你也总该知道吧。于是,我们终于在这一篇中看到了佛教与同性恋的碰撞。应该说,我觉得在国内,反同性恋的声浪之所以没有那么强烈,就在于中国人的宗教观念并不深,佛教也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宗教,这一点在作品中也有了很深的体现。不过这篇小说,我觉得,如果能把母亲因为佛教观念而对于同性恋的心理活动,写得再深入和详细一点,会更好,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母亲念的那些佛经,而母亲潜意思当中的那种思想,其实可以再加一点笔墨。到了林大师了……林大师……林大师我要说些什么呢。我已经专门为你写了一篇风象的评论了。我是觉得林大师还是适合写少年热血的文章啦,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我觉得林大师可以去写少年漫画的脚本(本身就是中传的嘛)。林壁炫在最小说上也刊登了蛮多文章了,可是还真记不住什么。这一点其实有一种很强的价值观通过小说透露了出来,只是我觉得有点可惜的是故事实在是一般,没有特别吸引我的点,有种一切的故事都是为了去解释这个价值观来写的。这期的弥图好美呀(虽然对这个栏目好感性不强,虽然我艺术细胞在这一块估计也算不上厉害,可是还是得称赞一下呀)双城故事,终于向我阐释了我到底怎么才能喜欢上这个栏目,答案就是——写成笛安那样的。不是因为她是笛安,而是因为她写的是个有人在里面的游记。吴哥的那篇和之前的一样,都太说明文化了,而笛安的这篇,一看就是,有人的故事有人的情节有人的感情有人的想法,不是描写一座城,而是把人融在城中。(好吧,我是比较喜欢这种的,肯定有人喜欢文化型的散文……)采访,确实如各家所言,父女就是满满的都是爱。当然还要说一点的就是,十六说看了食指,十几岁看了EVA来着,就是这些年少的经历让笛安成为了笛安,成为了在《告别天堂》里对于名著就随手拿来的笛安,变成了写作老练的笛安。童年和少年真的很重要的,对吧。发现是越做越好了,在摆脱了书评影评后,现在的每一期都把文化很好的融在发现当中,比如一些文学的选段,文化的选段,挺精彩的。风声风影咱能略去不说么……就是没什么感觉的开始和结束……闪光,对,闪光,终于是看懂了(要哭一下么)摆脱了不知道拍了些什么后,终于是看懂了美丽的LA……照片处理得真好啊(身为一个不懂摄影的这算是很高的评价的是吧……)专栏,不能算惊喜呢,也觉得还成儿,感觉切入点还是蛮有意思的,只是文章可能有些偏理论和科学化了一点,少了几分文学的趣味。这其中《KTV》一篇,就显得还是有意思一点吧。各家门派可以出来发言了……下手轻点儿……


 文艺风赏·老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