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旧事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108048028
作者:张允和 口述,叶稚珊 编撰
页数:241页

书籍目录

新版小引
序言
前话:合肥张家
附:名留清史的张树声兄弟
母亲唯一的照片
附:我有才能的大大 张元和
我的奶妈同陈干干 张元和
大大和朱干干 张兆和
我的汪干干:老妈 张宇和
亲爱的父亲
附:爸爸轶事 张宇和
回忆爸爸二三事 张寰和
叶至善致张允和信
启蒙老师
寿宁弄――我们的乐园
打泡戏
丑死了
附:儿时杂忆 张兆和
我到苏州来 张兆和
乐益女叶
附:游镇江北固山
女大学生三部曲
结婚前后
儿子和《书的故事》
附:译者序言
难途有寄
附:祭坟 周耀平
妹妹 周小平
周有光给四妹充和信
六兄弟
姊妹情长
附:二姐同我 张充和
从“盘夫”到“惊变”……“埋玉” 张元和
共襄《水》事
附:《水》的约稿信
我的窦舅舅 沈虎雏
绕地球一周
我是老虎
叶落京城
我与曲会
后话
后记 叶稚珊
张允和年谱简编

作者简介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她们的诗意人生牵动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她们的文集和传记——《最后的闺秀》、《张家旧事》、《合肥四姊妹》都曾畅销一时。
《张家旧事》是从老照片来的,由张允和先生口述,叶稚珊女士编写。是对一个文化世家几代人老照片的解读。讲述这些故事的,是一位九十岁的才女,记录、编写这些故事的则是另一位才女———只是年龄小了一半。口述者的父亲是蔡元培的朋友;口述者的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口述者的四姊妹曾扬名上海学生界:大姐元和是校花,三妹兆和是体育健将———后来成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二姐口述者本人则与大姐和四妹充和一样,爱好昆曲,并极有造诣,而且四姊妹都有很好的文笔……还有六兄弟的故事、四女婿的故事、儿女孙辈的故事,这些照片和故事展现了中国八十多年的历史的一个侧面,其中有苦难,有亲情,也有生活的韵味。
正如叶稚珊先生所说,“不折不扣的隔世。张先生讲的都是些上一世的故事。那时没有我,但我不觉得陌生。我喜欢那种感觉,那种情调,那种牛奶中加一匙咖啡后以淡咖啡色为基调的雅致的老照片似的风格”。绣花鞋,精致合体的滚边中式大襟小袄,独一无二的盘发,精美的脸庞,精致的鼻子,精巧的薄嘴唇,一双精明无比的眼睛,年轻时她的美,怎么想象也不会过分。年近九十岁的白发才女张允和先生娓娓道出她自己、家人、师友的故事,尽管此时陪伴她的只有她的丈夫周有光先生了,尽管姐姐元和、妹妹兆和、充和以及许多亲人都已远离她……


 张家旧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封面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精致的家具、考究的装饰、细致的花边,以及历经岁月之后稍许的斑驳,都令人遐思,指尖过处似乎可以触摸到那个年代的温度。侧立的镜子巧妙地映出对面的女子,她手托香腮,似乎正在思量棋局。镜中还有对弈的人柔美的背影,盘发的模样已难看清,想来定然雅致。女子面容清丽,手拿茶杯,眼睛凝视着面前的棋局,似乎成竹在胸。这一份安雅和静谧令时间都在此刻定格。此人正是张家的二小姐——允和。镜旁的女子,手里展着手帕,小心翼翼地靠近,眼中闪着一丝顽皮,许是要以手帕蒙其眼,来个出其不意。这人乃是张家的大小姐——元和。她们出自名门望族,曾祖父张树声是晚清重臣、淮军大将,历任两广总督和代理直隶总督,声名显赫。父亲张武龄是民国教育家,育有十个子女——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在苏州园林中生长的大家闺秀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蜕变,诗情画意的生活与错综复杂的命运不亚于宋氏三姐妹。日本投降后的一九四六年,张家十姐弟曾在上海大聚会,但自此张家人就天南地北,生离死别。一九四九年之后,四姊妹中只有允和和兆和留在了大陆。寰和曾在文章中记述:“我只记得爸爸在九如巷园中教我吟过一首旧诗:‘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犹发旧时花。’依然是旧时亭台楼阁,依然是雪白的花朵,可是旧时的主人们已离散各处。这情景和爸爸教我吟的那首诗的意境完全相同。”一个时代,就此远去。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2015-07-23 / 注:四星半 / 版本之二
  •     对目前大家生活方式是个冲击。那时的人们,颠沛流离却充满情趣,保有内涵和格局,懂得付出,有大爱,兄弟姊妹多,其乐融融懂礼教,羡慕。
  •     太优雅太智慧
  •     一首跨世纪的生命长歌,历经种种,成与败,沉与浮,文人的世界哪有不食人间烟火,不屈不挠地翻滚在历史车轮中笃信着前行。
  •     买过好几本张家四姊妹的书,有些章段重复
  •     值得一看
  •     二姐后半生是多彩的,充实的。她为昆曲做了很多有用的事,写了很多文章,……抗战中的苦难锻炼了她的大无畏精神,虽然她本身也不是个畏首畏尾的人,只看红卫兵来抄家时,她那种幽默、潇洒不可及的态度,所以她满意一切,也没有带走一点遗憾——四妹张充和
  •     看过这本书后,才对张兆和的印象大大改观。那张嫌自己难看所以抠去的照片,没看到都忍不住笑。兆和还是挺可爱的嘛
  •     合肥四姐妹
  •     三星半
  •     叶圣陶说过,谁要娶了张家四姐妹都会幸福一辈子。张家四姐妹,最后的闺秀,和她们的六兄弟,讲述张家旧事,有苦难也有甜蜜的回忆,那个年代的教育、恋爱真有味道。
  •     陪伴了工作以来最艰难的时光
  •     爱那个时代的优雅!一个被五千年文化浸润的时代,一群被文化滋养哺育的可爱的人们。
  •     书香 昆曲 情怀
  •     把这本书当做是了解张家故事的入门书,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     往事娓娓道来
  •     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无风雨也无晴。
  •     虽是零碎的回忆,读起来却妙趣横生,还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我果然是八卦党= =
  •     中国上世纪最后的名门闺秀。
  •     真喜欢看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和事。
  •     张允和真是美啊,比张兆和美多了。她嫁的是发明汉语拼音的周有光,他是半路搞语言的,到老了都认真治学。
  •     家風真是屌成狗⋯⋯家裡丫鬟玩笑用詩經中語,一到上海就定下戲院第三排座位按月結帳,大大數不清的嫁妝連掃把上都纏著銀絲,買大宅子辦學校甚至差點開電影公司⋯⋯跪跪跪!
  •     可堪一读。但与张先生自己的文字一比,就可以发现什么是自然天成的大家,什么是学来练就的功底
  •     温暖慰藉
  •     步入而立之年,就喜欢这种带有回忆色彩的文字。
  •     第一次读人物传记类的书(应该算是吧),很羡慕当时他们的生活,虽有旧观念的重男轻女,但好在家庭氛围好,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后每个都是才华横溢。在书中好似又重新认识了那段离我们遥远的历史,听别人的讲述和看历史教科书的感觉是不同的。最后说一句他们每个人都长得好好看,不管男的女的。
  •     张家四姐妹的故事,在各种报章之中读了不少,但是总是浮光掠影,往往有错认四姐妹之时。看到充和重回故里,却被人问起二姐,淡淡的回答中,自是一种时光的气度。
  •     难得有很多张家后人的亲笔文章,拾起了那个遗落的庞大家族的一小段故事
  •     那一辈人的生活
  •     难得十姐弟
  •     最多一小时可翻完,大多比较琐碎。
  •     书香传家
  •     一直觉得这种书有些许……找不到合适的词。反正怕是一些散落的文章拼凑再加上一个足以吸引文艺女士的名字。但读起来还是会很伤感。时代是进步了,但是习俗却丢失了,谁又会再在婚前去银楼一件件地挑选精致的银器?很多东西成为了过场。想着这些经历过民国的风风雨雨的老人如今正一个个离去,更加伤心了,真的是越来越少了。内容觉得偏少,但是封面和装帧排版实在太好看。看到充和小时候的读书方法,忍不住感慨现在虽然我们的教育更加广泛,但是否也缺失了一些对传统文化的沉淀?再也无上学前每天八小时不求甚解地读书了啊。
  •     我爱看回忆录,因为那时的文雅,那时的闺秀都已不复追寻。
  •     上个世纪的琐碎温情
  •     把红贵比到了泥里
  •     很好奇培养了那么多优雅智慧女性的家庭教育方式
  •     父母情志芭蕉传 二毛也作二麻餐 九如巷里梁园鸦 多情到老情溢天
  •     小二毛
  •     比最后的闺秀好很多,不过看来看去也就那点家事,没什么格局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