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您,就沒有我們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9862354070
作者:[美]金淑姬(Suki Kim)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金淑姬(Suki Kim)
韓裔美籍作家,生於首爾,現居紐約。古根漢(Guggenheim)、傅爾布萊特(Fulbright)和開放社會(Open Society)獎助金得主。自2002年即以記者身分赴北韓,著有獲獎暢銷小說《口譯員》(The Interpreter), 並在《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哈潑雜誌》等報刊撰文。
譯者簡介
莊靖

台大外文系畢,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有《改變時尚的100個觀念》、《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魅惑》、《PANTONE色彩聖經:預見下一波藝術、設計、時尚的色彩狂潮》、《下流科學》。

作者简介

我在北韓精英身邊的日子,第一本直擊北韓上層社會家庭之子的動人著作
深度揭露脫北之外的另一個世界,近距離觀察從未曝光的北韓權貴階層

★《我們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盛讚:「不可思議的體驗!」
★一位偽裝為老師的作家,270個如士兵的平壤大學生,第一手記錄一群不一樣的北韓人
★重量級作家讚譽推薦、報刊雜誌一致好評,認識北韓最獨一無二的記述
★生活日常瑣事反映出國家文化教育等諸多大問題,穿插個人家族背景和大時代中難以泯滅的人性真情,兼具敘事技巧和豐富故事性,詳實深刻,打動人心

北韓權貴學生――
他們是僵化體制下擁抱特權的青春靈魂
他們沒有艱辛驚險的脫北經驗,也沒有窮苦悲慘的日常生活
他們在北韓最先進的大學全英文上課,打高爾夫、看哈利波特電影,還開生日趴

南韓裔臥底教師――
她是他們好奇探看外在世界的小小窗口
她不是第一次赴北韓,卻是首度深入且長期接觸當地的年輕人
她的真實身分是新聞工作者暨小說家,以人性之筆重新連結兩韓

◎ 真情與體制的衝突,在世界上最安靜的地方轟然響起

那裡,毫無變化的日復一日,千篇一律的日子折磨你的靈魂。
空虛……無止境的空虛,逐漸感受不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金正日政權的最後半年,赴北韓教導上層階級特權分子之子英文,
難能可貴的體會讓她留下縈懷不去的深刻回憶……

學生排成兩列縱隊,高唱歌誦金正日和北韓的歌曲,每天三次,從不間斷:Without you, there is no motherland. Without you, there is no us.。而不知不覺間,作者金淑姬也跟著哼唱起來。

當時是二○一一年,北韓所有的大學都停課關閉一整年,學生下放到各建築工地──唯有平壤科學技術大學的兩百七十名學生例外。在那幾棟由高牆圍起的建築物中,每一個房間都掛著金日成和金正日父子面無表情的肖像,金淑姬就在此任教。她每天和學生共進三餐,盡力教導他們學習英文,而這一切都在北韓政權無孔不入的監視下進行。

平壤科大的生活寂寞又封閉,對金淑姬而言,更是如此。她的信件遭到檢查,而她還必須把記錄所見所聞的筆記和照片藏起來,不只要戒備監視他們的人,也要提防她的同事──同為老師的基督教傳教士。學生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信口開河,讓她感到困惑;他們毫無保留地對政府言聽計從,教她焦慮不安。在他們眼中,北韓的一切都是最美好、最雄偉、最精采的,無與倫比。但她卻無法忍住不愛他們──他們天真的熱忱、他們取悅她的渴望、他們尚未被澆熄的那些好奇。

隨著日子一週週過去,她開始向他們暗示:在他們的世界之外,還有其他的天地,比如自由上網、自在旅行。在這個叛逃的下場就是酷刑和處決的國家,她甚至冒險提及民主選舉和其他禁忌的觀念。而學生們則讓她對他們的生活有隱隱約約的認識,從他們對追女生的想法,到他們對只有祖國獲勝時才能轉播足球賽的失望。金正日去世後,全體學生傷心欲絕,使她不禁疑惑:她和他們是否能夠跨越兩個世界的鴻溝。
「不可思議的體驗,教人不寒而慄……文筆精采,讓我們對北韓的領導階層大開眼界。」――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白思卉),《我們最幸福》(Nothing to Envy)作者

「調查報導的上乘傑作,以其沉重的美感和教人心疼的溫柔而獨樹一幟。金淑姬以嫻熟老練的寫作技巧,勾勒出北韓與世界脫勾的超現實奇特風景,讓我不禁以為自己在讀的是鬼故事,以它的沉默無聲,以雪花落在荒涼校園的景象,以及遠方她心愛學生的歡笑魅惑著我。」――姬蘭.德賽(Kiran Desai),《繼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ce of Loss)作者

「就像由遙遠的星球或另一次元返回的探險者一樣,金淑姬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其中包括北韓人民的生活與我們有多大的天壤之別──以及多麼可怕。歷歷如繪的細節在她堅定的敘述下,透露出日常生活的壓抑,即使對享有最多特權的人也是如此。而金淑姬也見證了沒有任何壓迫者可以奪走的人類靈魂。」――卡洛斯.埃爾熱(Carlos Eire),《等待哈瓦那的雪》(Waiting for Snow in Havana)作者

「多麼與眾不同的一本書!出色而勇敢地觀察並揭露舉世最封閉而撲朔迷離的社會──驚世駭俗、發人深省、讓人感動。然而我最愛的卻是金淑姬的語調──如此親密、脆弱、令人著迷、達觀、深情又迷人。」――法蘭西斯科.戈德曼(Francisco Goldman),《念及她名》(Say Her Name)和《內環道》(The Interior Circuit)作者

「綜合小說家對人物角色的銳利眼光,以及新聞記者對政治真相的敏感,本書以超越先前我們所讀所看的一切經驗,讓我們了解北韓的真相。金淑姬流暢的文筆,和她對身陷困境老百姓悲天憫人的胸懷,讓我沉迷在她的故事裡,無法釋卷。這是一本用人性重新結合北韓的佳作。」――蘇克圖.梅塔(Suketu Mehta),《孟買眾生錄》(Maximum City)作者

「使人心驚,又教人讚嘆,本書是心碎的祕密報告。《口譯員》作者金淑姬滲透了她分裂祖國的靈魂,見證數世代受到殘害的人生和局限的認同。對極權北韓做了獨一無二的深入觀察。」――簡‧安‧菲立普(Jayne Anne Phillips),《雲雀與白蟻》(Lark and Termite)和《靜謐幽谷》(Quiet Dell)作者

「金淑姬以清晰鮮明的手法,細膩微妙的文筆,粉碎了南北韓之間的論戰。她以採訪記者剝開這個隱士王國假想的強烈欲望,巧妙搭配移民追求情感故鄉難以饜足的飢渴,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莫妮卡.張(Monique Truong),《鹽之書》(The Book of Salt)作者

「對世界上最孤立國家迷人――且哀傷――的一瞥。」――《奧黛麗雜誌》(Audrey)

「細膩描繪北韓文化的罕見佳作,且是『勵志老師』體裁中一本與眾不同的新作。」――《書單雜誌》(Booklist)星級評論

「文筆細膩……穿插〔金淑姬〕家族成員在韓戰中生離死別的感人故事……」――《書頁雜誌》(BookPage)

「詳細描繪了〔學生們〕狹隘的世界觀……對北韓生活直言無諱。」――《外交政策》期刊(Foreign Policy)

「〔一則〕對北韓黑暗面最具啟發的故事……把情感和智慧的光映照在無知是福的國度。」――《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勾勒出在北韓教學的經驗,感人至深,讓讀者難能可貴地得以一睹這個謎樣國家的生活……文筆生動流暢,觸動人心。」――《圖書館學期刊》(Library Journal)星級評論

「生動鮮明、原汁原味、個人風格強烈的敘述。」――《明尼亞波利斯星報》(Minneapolis Star-Tribune)

「引人入勝……揭露了舉世最神祕國度複雜難解的天真和無知。」――《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

「對金正恩近日長期不公開露面感到好奇的讀者,可以從金淑姬的這本新回憶錄中,一窺形塑北韓領導階層的壓抑制度。」――《匹茲堡論壇評論報》(Pittsburgh Tribune-Review)

「精采描繪出受盡壓迫人民的生活……〔金淑姬的〕敘述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論

「有時個人的歷史蘊含了強而有力的磁力,〔就像〕金淑姬對世界上最孤立國家所做的探索就是迷人的例子。」――《風尚雜誌》(Vogue)


 沒有您,就沒有我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很好的报告文学,了解朝鲜的好书。不仅是纪实,也是文学。除了让人窥见朝鲜的真实一隅,还穿插了作者个人的家族往事,让人得以一瞥朝鲜和韩国几代人的生活面貌和情感世界。全书充满了作者女性特有的感性,可能有的男读者会觉得情感描写太多,但我恰恰喜欢作者的细腻笔触和个人情感描写,很能产生共鸣和感动。朝鲜既封闭又荒唐,我却感到一丝熟悉,因为我看到了中国的影子,于是我开始反思:今天的中国人,自以为开放了,其实我们是真的开放吗?真的融入世界了吗?我们会不会其实也像书里那些朝鲜男孩一样,从没看见过真实的世界而不自知,并且全世界都知道这一点,只有笼中的我们自己不知道?我们不能用google和维基,不能上twitter和facebook,不能发表对统治者不利的言论,我们被告知篡改过的历史,我们的媒体总是口径一致,从不报道世界对我们的负面看法,我们得到的一切信息都经过筛选审查,只能看到当权者允许我们看到的部分。我们比朝鲜进步很多,但我们在本质上又与朝鲜何其相似!这领悟让我心惊,让我前所未有地渴望投奔真正的自由世界。我们真的该醒醒了,我们看向世界的窗户还笼罩着一层迷雾,虽然我们比朝鲜进步,但和自由世界的人相比,我们还是无知的,我们首先要领悟并且承认这一点,才有可能进一步。
  •     对北韩一直怀有自己也不能理解的好奇感,可能是被外界妖魔化久了,反而想亲自探寻一下所谓的真相。于是逮到南韩的朋友就会问他们关于朝鲜的看法(感觉他们没有特别的情绪,最多带着怜悯),看到有关北韩的新闻或者读物也总会饶有兴趣的买来读。所以买这本书也是为了抱着了解“朝鲜精英学生的生活状态”,同时对作者也不是非常了解,至今还觉得略有奇怪,为何朝鲜会允许一个南韩裔的美籍“基督徒”人士来执教英文,感觉这些身份标签的每个字眼都会应该被朝鲜如临大敌才是。对于本书内容,个人觉得作者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所以这本书不算是一本“非常合格”的“纪实文学”,夹杂了作者非常多的私人感情和判断;并且作者写着写着就会写到自己和男票的感情纠葛以及家族乡愁。前者估计是为了表达在异乡被“囚禁”的孤独之苦,但好像对本书的主题来说没有太大必要…后者对我个人而言倒是韩国历史和氏族文化的科普(还特地跑去问韩国朋友是哪个氏族的,对方竟然和作者同出一门- -…)但此书也让我了解到许多(作者想让我了解的)朝鲜精英学生的生活,说实话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可能是平日接受的信息实在太妖魔化了,大家都只顾着嘲笑三胖,从来没有真正主动想去了解朝鲜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朝鲜人民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当然仅从这本书也只能略知皮毛,由于阅读这本书的间隔时间有点久,就不完整总结了,简单先列几点出乎我意料的地方,日后再补完:1. 朝鲜精英家族的官二代们(主要由职业来决定社会地位)受教育的程度比想象中高得多,可能是因为作者执教的学生都是千挑万选的,从文中所读出的这些学生的英文程度感觉水平非常高,至少好过国内80%的同龄大学生水平2. 朝鲜女生也整容,双眼皮做鼻子之类的很多,并且有些机关是要求她们整容,或者拿整容当做一种给妇女的报酬3. 朝鲜的阶级差异悬殊,可能普通老百姓的确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但这群精英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真心不差…以及,精英们思想好单纯……但读完全书,有一点让我觉得不是很赞同的是,作者总是带着一种救世主的心态,以一种俯视的悲悯的心态看待这群学生,虽然作者总提到希望能帮助这群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获得自由,至少是自由的思想和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以及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痛苦。这些我都理解,但总觉得哪里不对——最后的最后,泪点真是越来越低了,看到作者写学生在临别的前夜一起唱朝鲜的一首很美丽的歌谣;看到她声泪俱下的向学生解释为何选择另一个班级而不是这个班级播放《哈利波特》(因为另一个班级英语程度高),学生说“没关系老师,我们理解的,但是请老师过会务必到我们的班级来,因为有一份临别礼物要送给您”——是他们为老师特别编排的歌曲;我的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忽然之间我领悟到在心中觉得别扭的“哪里不对”的原因:作者的一名精英学生曾向她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背景和生活,但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您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我不确定他所表达的“我们都一样”是因为与生俱来的“北韩人民最伟大”的优越感还是别的什么因素,但我宁愿相信,这群单纯的孩子是相信: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即使他们没有意识到优越的出生已经让他们处在了不平等的高处。但他们没有故意利用这样的特权压迫他人为自己做什么。当我们看待一件事,一群人,一个国家的时候,不要站在制高点去俯视,首先应该给予的是尊重和平等。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去年让希楠从台湾带回来的 作者的心理体验是亮点
  •     作者有着过于强烈的主观偏见和臆断,先入为主。与写中国的何伟和写朝鲜的芭芭拉都差了很远很远。
  •     亚峻给我看的,内容大于形式
  •     水平真心一般,我们能在朝鲜看到的,基本上区别不大
  •     正如金淑姬在「作者註」當中所言,橫空出世且擁有基督教資金背景的平壤科大、金正日病逝而金正恩接手的政權更替時刻、北韓菁英男大生的單純憨直,以及韓裔美國人的國際身份,諸多巧合共冶一爐,給了作者前無古人、也許亦後無來者的機遇,去深入瞭解世界上最孤立、最封閉的極權下特權階層鮮為人知的一面。相比起『我們最幸福』(Nothing to Envy),此書或許不夠驚險刺激,如履薄冰的寡淡生活煉就而成的流水日誌,並未攜來預期中的「爽快」閱讀體驗。但本書的可貴之處正正在於,它不再一味以傳統西方人的獵奇口吻,窺探所謂的神秘東方,而介入了「亞洲」視角,來解讀兩韓故事,連帶將自以為是的商業全球化、基督救世論——所暗含的另類洗腦狠狠揶揄一番——一切文辭是那麼含蓄、盡在不言中,又有血有肉、壓抑如夢靨。
  •     金老师在朝鲜的孤寂中渴望一个男人的心真是比她所写的朝鲜还苍凉透彻啊。
  •     个人情绪太多,干货太少,看了半年才看完。。。
  •     噱頭大過內容 期待太高 想看家國社稷 翻開來卻是兒女情長
  •     #t#
  •     我們眼中的朝鮮,也許就是別人眼中的我們。
  •     看到母親描述十七歲大哥跳下車的地方,難以自拔地哭了很久。戰爭給這個世界帶來的疤痕難以抹滅。北韓是朝鮮半島心中的痛,三八線的就是人類在地球上劃的一道疤。
  •     如果说作者所描述的权贵子弟的生活常态是没有自由,服从,监视,撒谎,以及无休止的主体思想教育,那么平民的生活将是何等死寂。派流水账且个人情绪浓重的叙述读起来有点乏,透露的所谓秘密也没有足够满足我变态的偷窥欲。反倒是从小被教育要打倒美帝和南韩的学生对于他们韩裔美籍老师的感情叫我吃惊。
  •     一个作家隐藏身份亲身进朝鲜的见闻。作为一个美藉韩国人,对于朝鲜,感情应该是复杂,见过了身边太多因为国“国界“而永久分隔两地的亲人,犹如曾经的东西德,但柏林墙倒了,南北韩却是两个国家了。书里比较详细地写到了许多朝鲜学生的生活,同时还描述了一些中国对于两韩的细微影响,对于一个真正称得上“闭关锁国“的国家,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用最直白真挚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朝鲜一角,以及生活在那里的矛盾的朝鲜人民。
  •     也许他们过的很幸福?
  •     颇为平淡,内容也大同小异,无非视角从朝鲜的上层社会的子弟出发。
  •     沒想像中的好,稍有一點失真
  •     有点意思,但是主观性太强
  •     细腻的自传体。门缝中的一瞥。
  •     虽然内容非常猎奇,可是被作者太主观的文笔扣了不少分
  •     没有《我們最幸福》的情节感,只能说这是一篇流水账。还是推荐《我們最幸福》
  •     国内不可能出版的,所以看了繁体字版。作者的笔触比较白开水般,波澜不惊,看久了有点昏昏欲睡。较为真实的还原了学校内的一些情景,但是却不能起到窥一斑知全豹的作用,对于那些想要猎奇的读者可能要失望了。
  •     深度不够, 语言充满矛盾,感情也混淆不清,各方面都不如许多其它记录或研究朝鲜的作品,随便翻翻电子书已经足够
  •     有点标题党+封面党,个人情绪掺杂太多,但是作者是直面北韩精英阶层的子弟,所以具有可读性。我只想说,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至于我在说谁,大家都懂
  •     北韓一直都是這樣,像一個差勁的男朋友,你永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出現,只好把握能和他相守的時光。
  •     南韩和北韩因为政治的分离导致无数家庭的血的隔离。而我们和台湾呢?!
  •     香港书展的推荐书之一貌似,读到最后越来越不开心,但这种不开心不是因为朝鲜或朝鲜人,而是另一批人
  •     相比作者救世主的心态和悲悯的描述,北韩的精英学生显得更高贵一些。“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背景和生活,但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您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东方也好,西方也好,无论什么宗教什么政权什么意识形态,什么时候学会尊重这个世界的不一样再出门吧。
  •     不像我预计的是用更客观的笔法来写。作者的描述是比较个人和主观的。所以一开始我有些不太喜欢这本书,但是读到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内容、描述的对象实在是太容易引起人的同理心,还是被这本书深深感动了。
  •     上半部分关于朝鲜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独裁统治下的人民和城市面貌还有南北韩历史车轮下普通人的情感都让人读的津津有味,在不断的同情和震惊中回荡。下半部分有种草草了事的感觉,反复在讲同一些现象,流水账的感觉。并且下半部分对中国的讽刺让我不太认同。总之,只能说是门缝里的一瞥,但让我对这个国家更加好奇。
  •     作者学文学出身的,所以可以看出文字上极尽煽情之能事,但其实东西并没有新东西,西方老外潜伏进这个国家所看所想几无差别,所以本书并无出彩之处。我很反感的地方在于,所有这些人的上帝视角。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他们并不想被拯救,或者说以你们的方式被拯救?这样高高在上,悲天悯人,满怀制度优越感的关怀真的能毫无芥蒂的被接受吗?
  •     无趣
  •     是不是要叫醒一个沉湎于幻象的人,这是一个古老的伦理学难题,而对于这本书所描写的境况而言,这个难题承担了不止百倍的重量,因为唤醒的行动本身并不仅给予对象以认知上的震荡,更让他面临着可怕的政治后果,而在这个后果发生以前,没人知道这会是什么。于是,在多数情况下,即便人们就快触碰到了晦暗的真相,人们依然选择用“合法的”符号去恢复日常生活中的表象,整个生活成了一出漫长的舞台剧,一切都要按照由权威钦定的脚本按部就班地进行,人们既是不由自主的演员,又是挑剔的观众,这便构成了极权下的共谋。顺便说一句,我认为左派学者最应该研究的课题是二十世纪共产主义国家下一系列的共同点:清洗、饥荒、极权、暴力、腐败、社会解体以及人道灾难,而不是德里达如何延异了马克思主义或者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视域中的实践哲学。
  •     一直对这个国度充满好奇 如果有一天他们开放 解禁 估计会出现一大批伤痕文学
  •     个人情绪多
  •     内容很生活化,读起来有些枯燥。从反映朝鲜社会的角度讲,不如叶永烈《真实的朝鲜》更有广度和趣味。很久以前在台湾买了这本,今天终于全部读完。书中价值观和个人感情着笔比较多,但少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和论据,算是一部标准的回忆录,但作为了解北韩的材料只能算很一般了。
  •     感谢池老师送书,断断续续看了很久看完的。总体感觉不怎么样,我觉得作者三观就有问题,可以说她去朝鲜所谓教书是假,主要目的就是想在平常生活里看到各种朝鲜人出丑,从而达到自己写书抹黑的目的。而且写作水平也很一般,书名起的很悲情,内容没什么干活全是流水账。
  •     突然觉得生活在中国有莫大的幸福,一种freedom的优越感。越读书越觉得世间的伟大,便安心下来不再忧虑烦扰 一本回忆录,题目有点标题党,但是对于了解朝鲜,是本不错的材料。对三八线那边的朝鲜,有了更多的是同情。但可能他们其实过得还不错
  •     很好的报告文学。了解朝鲜的好书。
  •     沒有《我們最幸福》那些逃離北韓的驚險情節,把北韓年青一代的情況呈現出來,如果作者不是常常提着男朋友的事情,大概會令讀者更投入。
  •     读来处处是压制人性,但又似曾相识的感觉。
  •     映射北韩人心的一面镜子。行文啰嗦。
  •     没有《我们最幸福好看》但是接触到得人群的确是一般人接触不到得,社会精英子弟都只能如井底之蛙一般,那普通百姓又会是怎样呢。
  •     有点意思。北韩人民的脑子被洗得不要不要的
  •     一本书最重要的是引起人们的兴趣。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本让人一口气读完以后,还能沉浸在情绪里的好书。因为他,开始关注朝鲜
  •     这是真正的令人窒息般的无能为力。她像独自对抗风车的堂吉诃德,独自持着幼稚的火种,我是旁观也含泪。
  •     2015读到2016。 第一本。
  •     北韓的人民,分為兩種,一種是階級較高吃得飽卻完全不知道外面世界發生什麼事情的人;大多數人是連溫飽都有問題的人民,這本書講的是前者,未來國家棟梁的知識分子的井底之蛙們。他們對國家的告知的深信不疑,從小經由教育、電視、家人不斷的洗腦,心中已有一座難以摧毀的堡壘捍衛著自己最驕傲的國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