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档案》书评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33941551
作者:伊斯梅尔·卡达莱
页数:191页页

史诗的真实,或历史真相

在流亡法国(1990年)的前一年,伊斯梅尔·卡达莱在故国阿尔巴尼亚推出了两部小说,其中一本就是《H档案》。就本人所阅读过的卡达莱小说来看,卡达莱的创作非常丰富:专制社会:《梦幻宫殿》《金字塔》《接班人》,战争:《亡军的将领》《雨鼓》《错宴》,历史传说(《三孔桥》《谁带回了杜伦蒂娜》),三者又往往相互交融,再加上奇幻、讽喻的手法,非常具有可读性。《H档案》以两位来自美国的业余学者,来到阿尔巴尼亚的一个山区寻访古代英雄史诗来破解荷马史诗之谜展开,这一严肃的主题读来一点不沉重,反而一直为愉悦所包裹。趣味在于,当卡达莱再次为从阿尔巴尼亚本土文化中寻访到发展小说的素材,丝毫没有摆出严肃的姿态(如《三孔桥》那样),而是尝试用讽喻的手法揭露专制社会的权力运作,不从“大叙事”入手,着眼于人物的刻画。这是可以信赖的卡达莱,于文本中介入不多。两位“无辜”的爱尔兰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寻访史诗的举动会被当做间谍活动对待,因而受到严密的监控。卡达莱轻描淡写地向读者透露这个专制政体从上到下的运作,将笔墨中心泼洒在N城的权贵上,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幅滑稽的嘴脸,语带嘲讽。N城总督是一位读着密探写来的报告会暗自佩服对方文笔的人,想象报告由自己写出;总督妻子因为丈夫的性无能整天幻想着一段浪漫的婚外情的发生;那位叫“帽檐儿”的密探,“完美”得“令人发指”,可以“分辨任何状态下任何人的语词发音“,甚至在女人口活发生之时(这当然是卡达莱式的讽刺修辞);当然,还包括邮政部长、肥皂制造商等出息欢迎宴的人物。外国公民的到来,无异于在这个落后封闭的小城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正是通过放大N成民众对这件普通小事的关注度,卡达莱深入进阿尔巴尼亚的政权中心,其政治组构、运作模式清晰直白地揭露了出来。虽然小说中的阿尔巴尼亚被安置于1933年索古一世统治时期,其所指却是明显的:矛头直指历史上的专制社会。小说在讽喻的同时,也不忘加入对民族问题的关注。通过让人物讨论史诗的归属问题,牵动出巴尔干半岛动荡的政治时局与民族矛盾。最后录音机被隐修士所毁,其原因是这个机器“会将古老的歌谣围起来,把它们囚禁在里面”,这不仅讽刺了民众的愚昧,不识录音机为何物,同时也点出了动荡政局下暗藏的宗教纷争。小说主题进一步扩大了。最后,以寻访为目的的两位外国友人,其故事反过来谱写成了一首史诗,记载于报端,令人不可思议。史诗的传诵是一股民间力量,自发地完成历史讲诉,卡达莱在此所想表达的也许是,民族史诗比经过政权改写之后的历史档案更为真实,它是一种自发的力量,将真实记录进声音的唱诵中。更有甚者,比尔最后失去视力,竟也不自然地做起了游吟诗人念诵史诗的时候常做出的习惯动作:“Majekerah(翼尖),吟唱起史诗来。其用意为何,大家读过之后想必都会很清楚。


 H档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