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评传》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 辜鸿铭评传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2
ISBN:9787805795812
作者:孔庆茂
页数:246页

《辜鸿铭的大胆》

《辜鸿铭的大胆》坚决的保皇派,即使民国时期在北京大学讲课,仍然留着大辫子,带着书童。他喜爱中国姑娘淑姑的小脚,酷嗜嗅女人小脚,讲究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对于清代文化如缠足、长袍、马褂、辫子、纳妾,辜鸿铭坚持终身。这是他!一、辜鸿铭,你胆子大啊!1、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蛮夷之邦。”2、自1883年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3、其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他学在西洋,却喜欢东方姑娘,尤其喜爱中国姑娘的小脚。他的夫人淑姑是小脚,他一见钟情、终身不负。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4、其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5、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大谈日本是振兴东亚文化的唯一希望,大有积极倡导“大东亚共荣”之意。6、辜鸿铭的演讲稿《中华文明的复兴与日本》显示出其中国历史常识十分匮乏,其在论及日本武士道时称“田横在其主君汉高祖死后,便以自杀来表示对主君的忠诚”,在论及蒙元入侵时又说“在今日中国,真正继承了中华文明之精华的只有浙江和江苏两个省份。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在蒙古入侵的时候,宋朝皇帝同一帮贵族逃到浙江的杭州”。[8]辜鸿铭无视日本当局在台湾推行的剪辫、放足、禁止蓄养婢妾等“改正支那陋俗”的施政措施而鼓吹“今日的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其观点不仅在后来的中国受到批判,而且在国际上也得不到认同(如英国学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和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都将日本文明视为一种与中国文明有很大不同的独立文明)。因此,其一直被“歌颂”为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名副其实,绝无次第!二、辜鸿铭,你胆子太大了,你胆子大的原因是。1、先看其人。辜汤生(1857.07.18-1928.04.30),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近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10岁赴英国,在布朗的指导下,辜鸿铭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办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2、再看其文。“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这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该书1915年在北京首次出版,并很快由德国学者奥斯卡·A·H·施密茨(Oscar.A.H.Schmitz)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The Story of a Chinese Oxford Movement(《中国牛津运动故事》)”,是辜鸿铭为纪念张之洞而作,1910年首次在上海出版。书中他将张之洞比作英国19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Cardinat Newman),把张之洞领导的维护中国纲常名教的清流运动和纽曼在英格兰教会攻击自由主义的牛津运动作了对比研究,指出张之洞的清流运动和纽曼的牛津运动都是反对和攻击同一个敌人–现代欧洲高度物质文明的破坏力量。3、论其影响。他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几乎痴狂,亦几乎自迷。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1915年《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1913年还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后来泰戈尔获此殊荣。4、西人重其。所谓“译才并世称严林”,严复、林纾在那个时代名噪一时,被后世称为我国近现代伟大的翻译家(林纾还是个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所谓翻印作品是听朋友说外国故事,耳明手快,记录揣测所得)。有趣的是,这“严、林”在西方无影响力,无人知晓!反观辜鸿铭,反差之大。学贯中西,运用灵活。倡导中华,警醒西方。可以,胆大啊!三、辜鸿铭,你胆子大了,那些原因促使你可以这样,后人,无及啊!1、使命感。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英国的炮舰1840年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2、急迫感。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世风时潮,西学成为最时髦的话题。人们承认自己一切不如人家,处处要向西方学习,形成西化越完全越彻底越好、传统越革除打破越好的急迫心理,中国人几乎完全失掉了自信。在西方成长起来的辜鸿铭当然会采用比较学方法和手段,也较为一眼洞穿所谓全面西化的逻辑混乱、实为名利的本质。于是,其采取病急药攻心之策。向西方人大谈特谈中国,宣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远比西方优越。“呶!当你们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时候,我们已经是进化的人类了。”内在逻辑,可能是,极力宣扬中国之文化,让西方人也普遍接受,享誉外域,再至流回,或可重振国风与国学!(可惜,就那时而言,欲强国而革新者不乏,更不乏的是利用各类借口,“倒台现执政,换个皇帝他去当”的各类利益集团,此风一刮,百余年啊)四、总结。辜鸿铭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当年在北大,他虽受蔡元培、黄侃、洋教授的青睐,但却是西化分子的死对头。对于胡适等人的白话文运动给国人带来传统文化断层上的灾难,曾经早有预见,但最终,民国政府还是在小学课本废除了文言文,给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辜鸿铭,作为一个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侨,用自己的努力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他,促使世界第一个孔子学院的诞生,近代中国的人物,也唯有他,是最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的人物,然而在他的祖国中国,却屡屡被自己的同胞和学生嘲笑唾骂误解着,我们不能不遗憾那样的时代里,我们的大多数青年的幼稚和愚蠢。可叹可叹!还好还好!终于,正如文化巨匠吴宓所总结、以“极热烈之爱国主义者”加誉辜鸿铭,并说:“辜氏久居外国,深痛中国国弱民贫,见侮于外人,又鉴于东邻日本维新富强之壮迹,于是国家之观念深,爱中国之心炽,而阐明国粹,表彰中国道德礼教之责任心,乃愈牢固不拔,行之终身,无缩无倦。”   可惜,晚节啊晚节。赴日三年,从热到冷,其间还曾赴台湾讲学,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1927年从日本回中国。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文人、狂人、中国人,现而今,几人识得!-----读孔庆茂的《辜鸿铭评传》,感受颇深!


 辜鸿铭评传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