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体育生涯

出版社:新华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01181759
作者:魏纪中
页数:228页

章节摘录

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世界锦标赛上拿到冠军,中国人的乒乓球技术特点第一次被世界认同。这个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我国决定1961年在北京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大跃进”之后,由于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遭到自然的惩罚,天灾人祸加在一起,中国进入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遇到了暂时的困难。第26届世乒赛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准备和进行的:一方面,我国人民需要有一种新的动力来鼓舞士气,把建设的热情重新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我们又得在物质困难的条件下按照国际的标准和要求把世乒赛办好。这样,国家体委就分兵两路,以荣高棠同志、李梦华同志为首的运动员军团集中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抓紧全面训练,另一路以黄中同志和张联华同志为首的班子负责协助北京市新建工人体育馆和锦标赛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我当时被分配负责协调接待外宾的新侨饭店以及其他的整体安排工作。现在办这样一个世界锦标赛起码得有一个组织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一串,部门工0多个。而那时,实际上没有组织委员会,完全依靠国家体委和北京市的职能部门办事。我们负责迎送、交通、住宿、伙食、训练,礼宾这边有一个副司长挂帅,一个副处长牵头,下边有四个工作人员干活,我是其中之一,还有两位是从海军司令部借来的军官。负责开幕式演出安排的就两个人,王涛大姐牵头,带上一个跑腿的。我们总共接待了10位国际乒乓球联合会领导人和33个国家与地区的333名运动员、官员。之所以这么精简,一是没钱,二是没人,三是没有必要。我举几个节约办开幕式演出的例子,开幕式由中央乐团和中央合唱团演出,这两个团体演出的服装没有另做,给全体演员做一件统一的白衬衫,因为没有钱,最后决定给每位演员不论男女每人做一个假领子,套上外衣当新衬衫。工作人员吃饭每顿交4毛伙食费和4两粗粮票。当时,首都汽车公司把刚进口的斯柯达大轿车作为比赛班车,国际乒联领导乘坐从一些单位借来的新伏尔加。那时北京汽车制造厂全厂职工敢想敢干,手工自制了一台北京牌轿车。我说,这车不保险,别给外宾坐,这台献礼车就让中国乒协主席坐吧。结果第一天去首都机场下车开门时外边拉的劲儿大了点儿,一扇后门掉下来了。我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把这届世乒赛办得十分成功,党中央非常满意。再说这届比赛。从技术上分析,我们的主要对手是日本和匈牙利。日本发明了弧旋球,我们的直板选手难以适应,匈牙利的西多(男)、高基安(女)的稳削、守中反击也很厉害。为了对付世界上各种球路,我们不少运动员放弃了当主力的机会,全力去模仿各个主要对手的打法,让我国的主力运动员在练习中适应对方。陪练制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集中全国优势力量,为某一个特定比赛任务服务的大兵团备战的“举国体制”,也可以说从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始正式成型。备战世乒赛当时成了国家体委压倒一切的大事,体委领导与备战的教练员、运动员吃住在一起,整个后勤保障都为运动员服务。经国务院同意,为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服务的翻译人员从北京的国家机关中调集支援。外交部、中联部、外贸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等主要涉外单位的头牌翻译全在国务院调令之内,一个红头文件下来,这些高级翻译纷纷到我这里报到,我成了管翻译的“司令”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听取26届世乒赛的准备工作和运动员备战状况的汇报,还亲自审查锦标赛开幕的仪式安排和文艺演出的节目。北京工人体育馆是比赛的唯一场馆,它是专门为这届世乒赛设计和建造的。为此,国家和北京市作了大量投入,组织了全市最优秀的设计和施工力量,领导都是亲临现场指挥。我们那时候不分昼夜地工作。白天按分工去干自己的活,完成任务;晚上召开“神仙会”,研究锦标赛准备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并充分预见锦标赛期间方方面面可能发生的问题,我们有什么预案。因为我们有热情,没经验,能做到的就是把热情转化为负责的精神,从人人负责中形成将来的成功经验。周总理几乎每曉都来看比赛决赛和闭幕那天是26届世乒赛的高潮,工人体育馆内人山人海,全国有收音机的人无不锁定在实况转播频道上。除了毛主席外,几乎当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全都去看了。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中日两国政治关系不很融洽,两国的体育交流也处于停滞状态。日本乒乓球界对中国乒乓球界也非常警惕,因为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锦标赛上互视对方为主要竞争对手。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三位主要领导人——主席、秘书长和司库都是英国人,他们对新中国还缺乏了解,与我们的关系很一般。日本乒乓球代表团由总教练长谷川喜代太郎率领,这是一位瘦削寡言的老者,目光锐利而带有些敌意。他们是从香港入境到广州,再换飞机来北京。在那个时候只能这么个走法,要整整一天的行程。飞机由广州还不能直飞北京,中途还得停长沙或武汉加油。代表团抵达时,我们的领导和运动员都去机场欢迎、献花。就这样,长谷川团长好像还是很冷淡。到了下榻的新侨饭店,给运动员分配好房间,这位总教练把每人房间的钥匙圈控制在自己手里,把运动员从外边反锁在房间里,不许出来。他们吃饭要按自己拟定的菜单请厨师做,主要以鱼、豆腐、青菜为主。他们的运动员训练时,绝对不许任何人看。中国乒乓球协会想宴请一下他们,团长也以运动员要休息为由婉谢,关系看上去很紧张。匈牙利代表团虽然也是主要对手,他们却显得很轻松,而且对中国很好奇,到了北京后就想上街去看看.也许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吧,戒备感不强。他们特别欣赏新侨饭店西餐厅的西餐,因为厨师会做两道匈牙利小肠菜。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席蒙塔古是英国共产党人,因此,我们配的翻译是中联部的高翻劳远回。蒙塔古先生喜欢研究中国的大熊猫,喜欢吃中国的臭豆腐。秘书长埃文斯先生和司库文特先生都比较正统,很具绅士风度。一到北京,我们就捅了一个娄子,先是把他们的夫人送进了套间,然后翻译把他们的房号弄颠倒了,他们一进房间发现各自的夫人不对,大叫起来。我急忙上前一次又一次地道歉。300多位客人几乎把新侨饭店都住满了。工楼中餐厅和6楼西餐厅两个餐厅,显得有些挤。外国人晚上喜欢泡酒吧,那时新侨饭店没有酒吧,我们赶忙临时安排了一个。比赛开赛前,客人们的要求很多,五花八门。有要学太极拳的,我们马上请拳师;有要去参观游览的,我们马上安排车和导游;还有要看老太太小脚的,这哪里去找?国际乒联主席蒙塔古要钻到动物园的熊猫笼子里去研究如何区分熊猫的雌雄性别。这是国家的机密,不可说,但又不能不让他去看。一天上午,我陪着蒙塔古去动物园与当时的崔园长一起钻到大熊猫的笼子里“交流经验”,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与大熊猫亲密接触。劳远回女士不敢进,站在外边翻译。中国乒协主席陈先宴请蒙塔古主席时,他偏要吃臭豆腐。这新侨饭店里哪能有,我赶紧坐车去外边买。买回来了又不敢给他吃,只好先由卫生局监督员化验。赛事一开始,北京工人体育馆内每场都座无虚席,要票的电话不断,这是好事。那时候北京电视机很少,全靠播音员张之一张嘴说,大家收音机听。最后张之都累病了,吃药打针,强撑着身体以满足广大听众的要求。张之这张神嘴,把比赛盛况说得活灵活现,听他解说是一种享受。

前言

纪中同志嘱我为他的新著《我的体育生涯》作序。我十分高兴,很有些动情。按说,我在国家体育总局曾任职党组书记,职位比纪中高;在此前地方党委的领导岗位上,也经历过重量级、甚至是惊心动魄的事件,见过世面,何至于为作序而有些动情呢?这源于纪中同志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源于我认为,与纪中对国家体育事业的贡献相比,社会对他的了解很不对称。这本书早该出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在中共北京市委分管意识形态工作,几乎每天都要翻阅港、澳、台的报纸。有一天,大约是在北京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之后开始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期间,我在一家著名的港报上看到一则报道,其中有几句是专门说纪中的。那时,我只是知道魏纪中的名字,并不认识本人。报道给我的印象是,纪中精通外语、足智多谋、精明练达、幕后推手,很像中国体育领域的基辛格式的人物。该报同时刊发了纪中与几个同事边走边聊的照片,还奉送了“竹竿秘书长”的雅号。调任国家体育总局后,与纪中的接触多了,更多的是听到总局许多同志对他的赞誉。最为突出的是,南京大学外语高材生,几十年献身体育,无怨无悔;由里至外、彻头彻尾践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不重名利,默默耕耘;人聪明,爱学习,点子多,勇于并善于处理棘手问题。说到处理棘手问题,我很想先说一下《古文观止》开篇《郑伯克段于鄢》中的故事。郑庄公与其母因事不睦,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不久,又后悔。怎样再见面,成了棘手问题。一智囊献计:“掘地见泉,在隧道里相见。”难题迎刃而解,母子和好如初。处理棘手问题,需要熟悉情况、广结人脉、富有活力,而最需要的是智慧。在《我的体育生涯》一书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如,1977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一场足球赛,到场后才知道邓小平同志要来看球。当时小平同志尚未有明确的职务安排,要不要介绍?如何介绍?1982年,在十分复杂、困难的情势下,怎样帮助中国女排赢得二连冠?怎样结识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大功臣达斯勒并请他帮助瓦解国际排联内部箭在弦上的“政变”?洛杉矶奥运会上,怎样请当地警察动用直升机寻找“丢失”的中国代表团团员?怎样“外行领导内行”,以“从法律上把事情说圆了”为纲领,使多国法律专家、律师心悦诚服,胜任国际排联法律委员会主席20多年至今?阿科斯塔为什么赞扬魏纪中“你把你们共产党的那一套搬到国际排联来了”?怎样以仅失一票的高票当选亚奥理事会体育委员会主席?怎样参与中国人两次放弃竞选亚奥理事会主席的过程?怎样打“擦边球”,成功探索中国体育的商业开发?怎样“绝对不抄袭别人,也绝对不重复自己”?怎样把握“要解决的不是重大原则问题,而是重大原则的技术处理问题”才妙招迭出、游刃有余?怎样参与支持萨马兰奇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又怎样支持罗格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酝酿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过程中,曾是罗马尼亚共产党高级干部的国际奧委会委员西贝尔科怎样受到启示,设计出“两全其美”的方案?怎样与韩国粱部长在激烈的唇枪舌剑后达成“君子协议,不落文字”?怎样为北京成功申办奥运尽智尽力?知识不等于智慧,经验不等于智慧,胆量不等于智慧。纪中同志在书中回忆: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时,“除了女朋友外,自己不会有什么其他选择”。这句话是他以后几十年,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以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为准則的真实意愿和准确描述。然而,可以比照这句话再写一句:“遇到棘手问题,除了智慧,难有别的选李志坚2007年10月22日(作者为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原党组书记)

内容概要

魏纪中,中国奥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中国体育产业、奥运产业之父。现任国际排球联合会第一副主席,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执委兼体育运动会主席,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特别顾问,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 

魏纪中先生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到国家体育总局工作,曾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际司司长,中国奥组委副主席。从1974年起介入奥林匹克运动,担任过12年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参加过8届奥运会,组建中国第一家体育产业集团——中体产业,担任董事长,并成功上市。

书籍目录

上篇  我与中国体育的不解之缘  第一章  初入这行    运动生涯的开始    从南大到国家体委    皆大欢喜的足球赛    新中国赛艇的“鼻祖”    我成了管翻译的“司令”    周总理几乎每晚都来看比赛    开国元勋的体育情节    大松博文:魔鬼式训练    独树一帜新运会    “文革”中的阴差阳错  第二章  见证辉煌    日本乒协的解冻之请    庄则栋开启“小球推动大球”    美国队登上了长城    艾文斯的让步    “民间外交部”    亚乒联另起炉灶    国际排联的转变    国际司“有争议的人”    小平复出主管体育    霍英东奖励纯金牌    “客串”拳击    扣人心弦的世界杯排球赛    女排二连冠    平息国际排联内的“政变”    女排拿下五连冠  第三章  渐入佳境    “外行领导内行”    “参政”亚奥理事会    多哈亚运会的创新    足球要先把观众请回来    首块跆拳道金牌    下签对下签    最后一“搏”    该是谢幕的时候了下篇  50年不坠五环情  第四章  恢复会籍    与国际奥委会笔战    初战失利    抱负远大的萨马兰奇先生    “他祖先准是参加过八国联军的”    西贝尔科穿梭访问    “奥运模式”的成功  第五章  体坛折冲    血浓于水    煮酒论英雄    奥运会柳暗花明    汉城亚运会的“君子协定”    津浦机场爆炸事件    “兵败汉城”    体育的独特作用    开启两岸体育交流新篇章    北京亚运会上的伊拉克风波    没有迈不过的坎  第六章  两度申奥    亚运之后是奥运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子承父业的亲王    中国惹着谁了    难忘那些最可爱的人    泪洒蒙特卡洛    把五星红旗插上祖国的宝岛    冬奥会火炬手    盐湖城冬奥会丑闻风波    进军2008    最累的工作经历    摸底伊斯坦布尔    “谢谢你魏老”    凯旋班师  第七章  借镜他山    过度商业化的亚特兰大    悉尼的启示    从盐湖城学到不少东西    聪明的希腊人    令人尊敬的志愿者    解读奥林匹克精神    我的下一个心愿

编辑推荐

《我的体育生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我的体育生涯》以作者50多年的体育人生经历为主线,从个人视角展现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体育史。书中既有作者熟知的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重视和关心体育事业的故事,又有作者亲历的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和两次申奥曲折历程的回忆,还有申国在迈向体育大国征程中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全书集中展现了几代体育人献身体育事业的感人事迹,尤其深刻反映了体育与外交。的互动关系、体育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促进和标志性作用,是献给北京奥运会的一部优秀读物。


 我的体育生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去年七一那天去采访魏纪中,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来谈我国的体育事业,是件特有意义的事。之所以只能选择这一天并从早上8点开始采访,是因为中午时魏老就要坐飞机前往瑞士洛桑待上一月来处理国际排联事务,估计这个月里只能接待我们这一家纸媒专访。我抱歉地告诉魏老,因为网上订购的图书还没到,来之前我还没来得及看他的自传了解情况,魏老说没关系我们随意聊聊吧。 我们的谈话从排球开始,这也是采访魏老的一个出发点——前不久他刚当选为新任国际排联主席。我感兴趣于他对排球的理解,这也是他体育生涯里最为值得记录的一笔。小时候他先玩篮球,因投篮不准只得转行,之后玩棒球,玩垒球玩成主力投手。入高中后又因为校园内只有篮球场和排球场,不得改练排球并颇有建树,入选过江苏省队,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健将。我问魏老最拿手的球技是什么,他说是“左手换右手”,并因这个动作结交一外国朋友。其实这个动作也算是魏老整个人生的缩影,在工作岗位、职责上不停地左右手来回换。 这是一个有独特经历的老者,体育项目中他参与过篮球、排球、拳击、跆拳道、乒乓球、自行车、冬季项目、赛艇等项目,工作岗位上当过翻译、赛会组织者、体育产业老板、国际体育组织的领导者,客串过按摩师、新闻发言人、谈判代表和体育观察员,如今在72岁高龄时接受了新使命领导国际排联,心里一直念叨要当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他的故事更是让你了解后时而称奇,时而捧腹大笑,比如刚工作时陪领导请外教喝酒,一杯酒下肚把对方搞得不省人事,比如安排国际乒联官员入住酒店时,把各自夫人送到对方的房间……但他又处在一个值得追忆的年代,魏老上班报到第一天先领半个月工资,次日就坐飞机出差接待外宾,一出去就是两个月辗转各个城市,回来后参与对国际奥委会的斗争,在光阴轮转间为中国体育事业打拼已50年。 独特的时代造就了独特的魏纪中,这在他略显枯燥但又内容丰富的自传里有所体现。专访时我问他怎么评价自己的工作时,他很回避地说这是党安排的,一切都是国家给予的,完全不想出风头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实干精神。他刚工作时思想单纯到意识到“科长就是党,党叫干啥就干啥”,除了选老婆能自主点其他的都听党的。资产阶级出身的家庭背景,困扰魏老几十年,等到文革时逼得整个人只能躲着天安门走。还好社会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比如体委主任王猛的信任、同事的安慰、组织上的劝说,这让他躲开了五七干校,并成为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归根结底,一个勤勉地做事的人,终究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爽朗、低调、儒雅、拼命,这些评价对他来说恰如其分。他和走上层建筑的何老不同,50多年间一直在需要的工作中奔波。魏老的自传里披露了很多内幕,比如乒乓外交,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女排五连冠,汉城亚运会时机场爆炸,北京两次申奥……在历史的每一个节点上都能参与并做出重要贡献,如此别样的人生早为我等后辈艳羡不已,更别说当我早上8点多还打着哈欠时,70多岁的老人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他说自己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秘书安排时间以半个小时做时间段,早先迷恋的京剧、法国艺术早已束之高阁,即便有时间也愿多接受点记者采访,“我告诉秘书不要轻易拒绝人家,因为大家都是工作,你们来采访你们也是工作,我接受采访也尽我的社会责任。” 言辞的真诚和恳切,让你不得不为老爷子的处世态度心生敬意。 若要了解点中国体育的故事,不妨读一下《我的体育生涯》。多年风雨过后,终会有一些人和故事,在经过亲历者的细致描绘后,呈现给你并永久定格。图文:http://www.pignorth.cn/index.php/2008/07/02/weijizhong/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魏老可能年纪大了,记不清了,书中有些错误很明显。157页 “兵败汉城” 一节,女排应是铜牌,而不是“莫名其妙地掉到了第七”,韩国应该是总分第四,而不是“韩国取得了总分第三的好成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