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101097535
作者:朱光潜
页数:127页

作者简介

本书其实是朱光潜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目的是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国民阅读经典” 系列之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相见恨晚。我读这本书的时候都25岁了。若是18岁读到,不知道什么效果。不过当时就算读了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启发。说不定会小和尚念经。虽然18岁也不是小和尚了。既然如今人们寿命延长。30 is the new 20。我就装作青年来品尝一下。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青年朱光潜和中年朱光潜。青年朱光潜是怀揣理想的,而中年朱光潜是困顿的。向中年的他学了一个词,叫做孤臣孽子。朱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比如伟大的艺术家、哲学家。他认为伟大的人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毕竟近乎完人的人也是人,而不是超人。朱不是很赞赏有的人以“众人皆醉我独醒”自居。他比较赞赏孔子的态度。孔子这个大圣人当然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大多数人都是碌碌无为的庸人,孔子却不逃避庸人;他反问:我又不是飞禽走兽,不和人相处我和谁相处?『抛弃』庸人和『拯救』庸人,成了两类人的分水岭。我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确不准确,这个世界上的人“一部分人醉一部分人醒着”更贴切。而且醒着的人比想象中更多。不过每个人醒着的程度也不一样。“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所谓醒着就是勤于反思。有些人活unexamined life有的人活examined life。有的人奉行『不要想太多』。而有的人想很多,并著书立说比如《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红楼梦》。这本书里的话题非常多,每一封信我都可以回一封信。其中一封信谈到他的友人兼晚辈自杀。我是这么想的。痛不欲生。生无可恋。其实这样的痛苦与颓唐是个人都体验过吧。离开当时那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不能说不是一种解脱。何况死者的敏感超于常人,同样的环境和待遇,可能会经历更大的痛苦。但是朱想提醒大家,自杀并非唯一的解脱。朱认为,至少还有一种值得提醒的做法,那就是释迦摩尼、耶稣、甘地的做法,他们与黑暗的世界抗争,力求洗涤污秽的世界。这也是为什么朱光潜比庄子在更广的人群中吃得开。因为庄子对大多数人的苦难和破碎的世界有置之不理的态度,而去过他世外高人的生活。而朱光潜是主张济世的。不要自杀,要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成为黑暗中的光明,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朱说这是他青年时候写的,难道是他20多岁写的?80年后,我现在20多岁读,共鸣的地方很多。时隔80年,丝毫没有落伍的感觉。我不免好奇,我们这个时代思想的最前沿到底在哪里?谁是我们的马克思?他说当时的大学生想着出国,教育只是灌输死的知识。有的学生虽然不喜欢所学专业,却认为父母栽培不容易,还是在厌恶中应付继续。他说选大学,要选一个关爱的环境,而不是老师和学生基本没交流。如今卢浮宫的《蒙娜丽莎》还是80年前卢浮宫的《蒙娜丽莎》。80年前美国人看蒙娜丽莎像吃快餐一样,只是80年后中国人加入了吃快餐的大军。80年仿佛什么都没改变,但也不是。80年前周作人在世,朱还能和他通信对话呢。80年过去,如今世界工艺水平是更高超了,知识的流通更方便了,可是人心成的长轨却没怎么改变,所以他的书,甚至更早的书,依旧能带给当代读者不落后的启迪。现在社会物质更丰富了,读书的机会多了,但闲暇少了,青年们供房弄得疲惫不堪,会有更多的青年有条件有幸去领略朱一般的境界吗?不知道朱光潜对男男相爱有怎么样的思考。王尔德的书他是读过的。断背山会在他心里激荡起怎样的感想?他当然是看到屈原的价值和悲剧性的。但他是怎么看待他喜欢花草而且沉迷楚怀王的呢?老庄的书他是看的。朱会不会也用阴阳的视角去看待男男呢?我们当代的大学者们,请正视这个世界的潮流吧。人类的历史是不是要开启新的篇章了?他谈到男女婚恋。他四十多岁的时候认为,婚恋是一种义务。在想结婚的时候恋爱是最好的。恋爱是为了结婚。结婚是为了繁衍后代。不知道什么样的阅历,会让他有这样一个反思:把恋爱——婚姻——繁衍——义务做了一个绑定。至少还有“吸引——恋爱——快乐”这种模式吧。朱光潜应该也是喜欢看美女的。不知道他又怎么看待婚外情。怎么看待现在的open relationships。其实很多人恋爱不是为了结婚生子的吧,或许就是喜欢恋爱的感觉,喜欢对方的性格、样貌、才华等。他说不要『谋』恋爱,而要『遇』恋爱。其实也有道理,恋爱没有那么难,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要谋也没有必要谋。说是谋恋爱,其实都是谋恋爱以外的事情。朱光潜重感性、不落俗套、热爱文学艺术、胸怀天下,是个有意思的人。
  •     朱先生的这本书非常经典,已经不用多说。虽然当时这些信件的对象是中学程度的青年,但对于时下大学生也有相当的意义。此书迥异于当下心灵鸡汤,虽然也是劝人沉着奋进,但字里行间的真诚却清澈见底。重读此书,还是有猛醒。猛醒于常常疏忽之处,猛醒于时时懈怠之时。朱老先生谈及了很多个方面,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中。至始至终,却只用一个态度说话:劝诫青年朋友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及自己,切勿盲目随从世俗,贪图近利。朱先生概括了一下时下青年的毛病: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仔细想来,呵呵,现在的我们不也如此么?既知病根,当开良药。然而良药苦口,青年朋友多半不怎么爱吃。一、 谈读书谈读书,老生常谈,却不得不时常谈谈。读书是顶重要的事情,相比较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而言。读书三件事;一要有兴趣,二要坚持,三要读好书。朱先生谈到推荐书这一件事,这委实是一个问题。“个人天资、兴趣、环境、职业不同,怎么能定出万应灵丹似的书,供天下无数青年阅读,并让他们有趣味,读后发生效力?”有了自己的阅读兴趣,根据自己需求去选择,才是正路。兴趣起来了,才好根据自己爱好选择,或者寻求某个领域的推荐书籍。坚持不必再说,万事离了坚持都不见成效的。读好书,很重要。然而也不得不走走弯路,读一些无聊沉闷干涩的书,总之,先培养起来兴趣罢!二、 谈动愁生与郁,散愁在动。人本是自然生长衍化,本性好创造发展,好活动蹦跳。润之有名言: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这绝对是一个实在话,精神和肉体的联系,往往比人想象的更为紧密。无聊愁闷,这也是青年阶段时常的感受,多打篮球网球乒乓球,多爬山攀岩自行车,往往自愈。三、 谈静此处所说“静”,不是呆呆坐着不动,更不是室内电视游戏推塔。此处它指的是“感受”。换句话说,它指的是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能于平常处见到普通人见不到的东西,能领略觉察自然和人性的美。朱先生引用一句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仔细想来,这本是极普通的半池子死水而已,朱子感受发散之下,竟然能领略如此意境!静中非静,思考联想;悟中有悟,趣味自来。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社会运动,于时下我们已经是个历史词汇了,略去不提。至于政治问题,我们在这样一个美好和谐的祖国大家庭,齐心协力共奔中国梦,哪有什么政治问题呢?同样略去不提。五、 谈十字街头这论题本来自《走向十字街头》一书。作者阐发开来,遂成文章。寓意一是提倡哲学与文艺多多跟现实生活接触,二是学术思想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十字街头。然而,一走出来,就有矛盾。朱先生说的是,哲学文艺之类跟习俗传统之类的矛盾,说的是怎么打破偶像追求自由之真我。时代的差别于此显现,当下网络时代,八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竟然丝毫不再顾及所谓的习俗传统,每个人都想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思考不倾听,执着于表达自己观点,鲁莽叫嚣之辈大有人在,彻彻底底的沦落在十字街头之中。也未尝不是另一种悲哀罢了。六、 谈多元宇宙多元宇宙,这真是一个无比超前的概念,用在时下,丝毫不显得过时。因为现在的人们,真真正正的生活在多元宇宙当中。“个人资禀经验不同,而所见到的宇宙,其种类多寡,量积大小,也不一致。”这句话真是真理一样的存在,当时社会如此,现今更是一样。朱先生提及“科学的宇宙”“道德的宇宙”“美术的宇宙”“恋爱的宇宙”,每个宇宙自有其一套判断标准,衡量价值,绝对不能混淆乱用。用自己的标准来审判别人,本是人类最大的误解之一。然而人总是这样,习惯倾向于这样。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跟你对话的这个人未必跟你处于同一个“宇宙”当中,你们之间未必有共同的三观体系,你怎么能要求别人呢?如果意识践行这一点的人多起来的话,这距离“真善美”是世界真是越来越近了呢。七、 谈升学与选课升学,选课,这一问题实际就在于如何选择。现在高考完毕,分数线陆陆续续出来,很多同学也为此头疼不已。如何选择一个又有前途又有钱途,还体面受尊重还能显得高大上的专业?这个问题在朱先生看来是第二重要的问题,第一重要是生活,无论做学问做事业,都是为生活而服务。于我看来,这也是第二重要的问题,第一重要的是兴趣,无论哪个专业课程,只要感兴趣就够。任何专业技能都算是看待世界的一个窗口,当你到的高处,看到世界大同小异。所以,先考虑兴趣罢!八、 谈作文作文,看似是写文章,实际是如何用语言将自己所见所想表达出来。这样一种能力重要之处不显,但处处用得到,处处显示你的水平。如何写作的技巧,可以在网路上搜出几百万条,认认真真去练去坚持,总能有进益。妄想大师神人传艺,一朝悟通,写出绝世好文,纯属空想。九、 谈情与理理智与情感这样的大问题,在一章文字中谈清楚是绝无可能的。朱先生观点一言以蔽之,就是“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此话也是朱先生个人观点,读者未必要细细追究。生活繁复纷杂,日子磕绊顺逆,哪是一句感性理性能说清楚的?无非是就事论事而已了。人生既然把生活作为第一要务,就断断不能只有理性,不能做教条刻板冷静冷酷的机器人。但要完全随着感性的野马狂奔,一忽儿东一忽儿西,也是不可想象之事,还是二者兼得的好。十、 谈摆脱生命路上有千万条歧路,实际却只能选择一条去走,有所取必将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许多人即走上了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最后不免差误时光。这就是不知道摆脱的毛病、这个道理很重要,却最常被人忽视。时常见到听到人说,不喜欢什么工作或者事物,却又无可奈何。眼睁睁看着喜欢的东西,却没有勇气去追求。这可以说是缺乏“断舍离”的勇气,将时光浪费在郁闷抱怨之中。这样的情形常见到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地步,觉得谁能尽如人意呢,都是这么混过一生了呗。不能摆脱,这样的悲剧是由自己造成的,不是外界所加,是人自己给自己上刑具,于通透达观者看来,是不是很可笑的一件事呢?十一、 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朱先生在卢浮宫看到的《孟洛里莎》,就是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吧。这件惊世骇俗的名作,朱先生用这样一句话形容:于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出终古。然而在他长久的沉浸于此画的意蕴中之时,过来一群游客,蜂拥的挤在画前,随意而又惊叹的赞美几句,又匆匆而去了,朱先生感慨顿生,人啊,真是太浮躁了。是啊,人类,你的名字叫浮躁。效率越来越是人追求的指标,更快更好更有钱,已经不约而同成为人类衡量成功与否的尺距了。不能深入,不能耐住长久的寂寞,贪容易而恶艰难,这不仅仅是青年的问题了。很少有人能耐着性子看完一本厚书,很少有人能坚持一门技艺十年以上。人人都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愿意改变的有几个呢?十二、 谈人生与我人生,这个问题人人有自己观念看法。于朱先生看来,有两种看待方法:一是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一起玩把戏;二是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别人在那儿装腔作势。前台时候,亲身体验生老病死草木虫鱼,顺其自然按其本性,不在生活以外寻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寻求生活目的。后台时候,看待他人如看待图画小说,于中细细品味趣味,咂摸其中悲喜,了然趣味在心。朱先生这样的态度已经是真正的达观了,不惑不从,始终有自己一个人在。然而,现在很多人的人生却没有自己,他想的总是别人,别人会怎么看我,怎么想我。他行动就像演戏,说话就像排练,对着妻女也是装腔作势一番。这样的人生委实不值得一过,没有切切实实的用自己去触碰冰冷和炙热,拿着套子封起自己来算是什么人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是国民阅读经典书目中的一册。虽然书小且薄,不过百十页,但书中引人思量的地方却不在少数,比起时下网络上灌水文章,更是不可相提并论。重读此书,略为书记书评,也算是力求避免走上“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路上的一步吧。
  •     与此书相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与此书相逢,如遇一位烹茶而笑的老爷爷,能看透我的迷茫和暗伤,并对我敞开了怀抱。我庆幸,在以后的时光中,可以和他在书中饮茶谈笑,或许还可以在他怀里哭一场。更庆幸的是,经过与他隔书相望,我眼中的世界有了更多的美和角度。因为这十二封信,我被朱光潜所折服。平淡而又凝练的美文就在他不经意的说教中流泄而出,如同慈祥的老爷爷对小辈的呵护。看这本书时,自己正处于情绪低落期,莫名的感伤在读到第二封和第十封信时烟消云散,如同醍醐灌顶的恍悟。如此,这两封信变成为对我感触最大的两封信。一封为《谈动》,一封为《谈摆脱》。《谈动》中,我懂得了,动的生机所带来的舒畅,排解了莫名的感伤。第十封信《谈摆脱》则一针见血的点出人生的悲剧在于摆脱不了,没有勇气和魄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没有勇气和魄力拒绝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这两封封信是朱爷爷用来解脱万千青年的伤感和悲剧的。莫名的伤感并非无状,而是生机被抑郁。生机重在动,多读书,多做运动,在其中体会动的生机和舒畅。抑郁和闲愁最苦都是情绪不泄反堵的表现。舒畅自然是好,抑郁了又何妨?又何须遮掩,发泄疏导出来,动起来,自会洒脱舒畅。在情感上疏通后,再谈摆脱就再合适不过了。《谈摆脱》是朱爷爷读黑格尔讨论悲剧的文章时所阐发的感想,得出了悲剧都出生于两理想间的冲突的结论。如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工作,但又不敢辞职,尽管每天嚷嚷着要辞职,于是他每天活在痛苦中。这恰如现在的我,畏首畏尾,徘徊岐路。朱爷爷及时提醒了我,认准自己的目标,专注而又大胆的去追,舍弃旁枝末节。他让我从悲剧与自怨自艾中醒悟。这两封信所带给我的冲击力着实不小,但我单单把这两封信拿出来或许不妥当。因为这十二封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封信到第四封信为第一层面,密切围绕青年的生活所给出青年自身修养的四个建议。第二层面是第六封信到第八封信,开拓了青年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自身发展问题。而第五封信和第九封到第十二封信为第三层面,所谈话题进一步升华和抽象,提升青年判断和领悟美的能力,帮助青年直面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浅薄的认知把这十二封信分为三个层次,这或许不恰当,甚至可笑,这只是我作为一名读者自己的看法罢了。这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第一层如同与老爷爷话家常。他喝着茶,笑着,对我们说要多看一些书,学会排解心中的抑郁,学会去感受心界的空灵,也要懂得读书救国都不可偏废。读书是要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可以寄托我们的思想和兴趣,不至于被外面的花红酒绿所诱惑。除此之外,读书是一种乐趣,就像是探险,从书海中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必须经过万千跋涉所得到的,其中滋味更与何人说。谈读书,是想让我们学习,让我们提升自己的境界。而处理好读书与救国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要。于是在第四封信,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提出了读书救国都不可偏废。第一层面除了学习,还讲了心性的问题,谈动和谈静。谈动重在抒发,故而焕发生机,尽兴而又舒畅。谈静重在感知,保持灵台空明。一动一静之间的哲学很是深奥,自我修养和陶冶情操,也就变得既简单而也不简单。青年既要有动的生机也要有静的感知。第二层面略高了一些,首先第六封信是谈多元宇宙,本以为这封信会很深悬,结果朱爷爷开头说和青年谈一谈恋爱观。他没有直接从爱情讲起,而是从人生多面的角度分析了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的标准。人生自然是有多个宇宙的,有道德的宇宙,有科学的宇宙还有美术的宇宙,自然也有恋爱的宇宙。我们青年固然不能深陷一个宇宙抛弃所有,那样的人生是狭隘的,宇宙也是荒芜的。每个宇宙都有相应的价值标准,如善恶便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而恋爱的宇宙中价值标准是是否真诚而并非是否应该。有时,道德与恋爱可能会有冲突,更偏向哪一个宇宙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青年更应慎思。不可偏废一方,从多元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人生,审视宇宙。在谈多元宇宙中,他不知不觉中为青年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一是要思维广阔人生是多面的。二是要认真对待恋爱,真纯是关键。三是不能沉沦抛弃一切。突然惊觉,朱爷爷潜移默化的谈话功夫,可谓炉火纯青。除了爱情,青年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是升学和选课。做学问全靠自己,做事业也是全靠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博而后精深。广泛学习,并不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而是既扩宽自己的视野,也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和选择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谈到做学问就不得不谈一谈作文,朱爷爷十分后悔青年时期没有多多写作。他希望青年能够多写作,领略文章的艺术。另外,朱爷爷也提醒了我们,做学问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生活。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不能因为做专门学问,而忘记生活。第三层次,是最深奥与抽象的层次,是朱爷爷对人性,对社会,对人生深刻思考的思维火花。人性偏爱守旧,需要打破传统的英雄;人性常常陷于理智和情感纠葛的漩涡,需要在坚守规则的同时,对世界保持爱意;人性偏爱效率和浅尝辄止,需要慢下来,用心窥透人世的欢爱和人世的罪孽。我们处在的社会高度发展,但文明的细腻程度与中世纪有很大的落后。在社会的舞台上,人们都在演戏。一种在前台,同世人嬉笑怒骂,一种在后台,冷眼旁观,无悲无喜。这三个层次,如同思维绽放的烟花,步步升高,一朝绽放,惊艳四座。朱爷爷的语言不需华丽,便可雕刻出一个庞大的世界。我折服于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灵魂。愿常和他饮茶谈笑,隔书相望。这十二封信虽短,却意味无穷。我一读再读,看不透纸上浅薄的文字中所描绘的巨大的人生和世界。我一读再读,不断的去追寻字里行间另一个世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本书居然看过的人那么少,朱光潜先生写信的口吻非常亲切,力荐
  •     虽然是写给中学生的,但身为大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时,仍觉受益颇深!
  •     2017.03.05.陪孩子去少儿图书馆,从书架上给自己寻了一本送给青年的书,却不曾想如此合我的胃口,为什么在人生的前些年里,从没看过这些好书呢?
  •     受益了
  •     相见恨晚
  •     人的思想进步是极慢的,几十年前讨论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你没有理由去抱怨生活,因为自己的渺小。同样你没有理由去卑微,因为你此时此刻创造自己的宇宙。。。
  •     过来的人用青年的口吻和青年聊天。内容极其精华:读书、动、静、学生运动、多元世界等多角度,都对青年是极佳的
  •     经典。现在看仍有裨益。
  •      每一封信都有一个主题。从学习恋爱到理想烦恼。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几乎面对的是相同的困惑、焦虑。朱先生耐心的解答,细细地劝告。很薄的一本书,大概二小时内能读完。毫无保留指导后辈,如春风化雨、冬日暖阳。
  •     淺顯的話語,與你談談理想談談生活
  •     不仅仅是青年,各个年龄阶段都可以读一读,其中的一些谆告非常有意义,值得听取
  •     看后有所收获
  •     光潜先生真是青年的朋友,虽年代不同,但他句句说到我的心里了,他的理解,他殷切的希望,一字一句娓娓道来。每晚不把手机带上床,睡前看点光潜先生的话,去除浮躁,让人平静。
  •     学到好多东西 受益匪浅 只是需要慢慢咀嚼品味
  •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字字珠玑
  •     受益匪浅,过几个月再重读。
  •     我已经不是“青年”了,读来太浅、太薄,略略翻过。
  •     有点怀念背古诗念文言文的时代了。
  •     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     颇有感触。读朱光潜是因为他对侦探故事的驳斥,我想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结果是,我没发现他,他却改变了我 。
  •     这本和《谈修养》,中国的青年少年都该读一读。
  •     其中有几篇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幸好在中学期间读过这本书
  •     朱光潜先生指出来的问题,至今当下的青年依然还存在的问题,太贪,太浮躁,太没有时间去读书。
  •     #不是苦口婆心,而是兴之所至#青年无需苦闷、无需急切,因为你还年轻;青年也必须正直、必须努力,因为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越往后读越觉得,朱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人,不过这种文风真不是自己最着迷的style。
  •     和里尔克相比,朱光潜才是真正的谦逊和热血啊
  •     作为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现代青年的毛病: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的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的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多搬瓦弄砖。 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
  •     非常受用的一本书 我觉得一个月温习一遍比较好
  •     朱光潜的这十二封信是真的好,尤其那篇谈摆脱,获益甚大。悔晚遇此书。
  •     强烈推荐 人人都要学点美学 不是怎么穿衣怎么化妆 而是发现生活的美学
  •     是我们青年人一直没变还是作者的思想太过超前,仿佛有一种无底洞般的吸引力。
  •     谈“情与理”最后那部分对杜的回应读的不舒服,争论这个是没有意义的,要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愚蠢的。其余的给满分
  •     孟实先生久负盛名!这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难得的经典之作,有很多的道理在现在看来也是朴实不为过时的。“谈读书”、“谈动”、“谈静”、“谈多元宇宙”……“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
  •     倘若在自己青年時讀到此書,領悟更深。不過現在讀起來也蠻有趣味。萬變不離其宗,這一生遇到的問題雖千奇百怪,但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於自己如何對待。雖不能明知於心,但也希冀可以一窺三省。
  •     这就是梁漱溟所谓“郑重的人生态度”吧。
  •     朱光潜之所以能称为大师,在于他不会抱着“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的姿态来说教,他对年轻人是真情实意的,像与朋友谈天一样讲讲他的所读所想;他对社会的批评也是严肃而深刻的 ,却不带丝毫“与我无关”的清高架势。每一个主题,都能看到一些新知和趣味,给你乌云密布的头顶凿开一道光,这光虽不足以拨云见日,但给人温暖和启发。他有时会一连几个质问,这 发问的目的不是为了叫人难堪,搞得读者脸红心跳,而是殷切地希望年轻人能走上爱家救国、修身养性的正道,好好正视世间的困苦和难题,把自己的生命过出价值来。朱老教我们多读书、读经典,教我们体会动的生机和静的灵秘,教我们在混沌的十字街头辨明浑浊,教我们在高瞻远瞩时不忘扎实打好基本功,教我们在懂得摆脱中活出自我,教我们摈弃虚荣谦虚做人,教我们冷眼看乱世仍不忘心中热忱。
  •     从前看过印象挺深的小册子,特别亲切、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绝无高高在上教训或是倚老卖老,平实质朴的语言传递了许多正直良善的谆谆教诲,有些话放在快要百年以后的现在依然是同样的道理,比如“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比如大家总爱读新书,不顾经典,比如升学择校专业方向都只为敲门砖,少有真才实学,好些问题还是没有改观
  •     收益良多,假若没有49,朱先生的光辉,不可度量!
  •     朱光潜的文字和思想,真有如“泉眼无声惜细流”。
  •     经典就是仍然有益处
  •     现在读来仍可说是字字珠玑。侧面可见虽有这么棒的书,但是当代青年却与那时的青年们有多大差别吧。像大先生笔下的中国人。
  •     已经过了这本书的受众年纪了,不过回头想想即使高中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其实也不会改变什么...
  •     此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2封信”主要写给中学少年,作者此时也是只有24岁左右的青年,但见解、思想远胜一般同龄人,少年读之获益,青年读之也有借鉴意义。虽然年代久远,有些内容不时兴,不贴合当下实际,但核心内容仍不失其价值,如第2封信,谈读书,说值得读的书要读2遍,第一遍快读,第二遍精读,并作读书笔记,这样的方法指导,现在这时代也还适用。第二部分附录摘选了一些作者后期发表的文章,写这些文章时,作者也人至中年,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青年而写,文风更深沉,话题更严肃,有利于增强读者的思辨能力,但也缺少了前部分文章清新、活泼的气息。这些文章相当于那个时代的畅销作品,在当时的青年中颇为流行和受推崇。以前事比今时,可知那时的青年同现在的青年一样也迷茫、苦闷,只是时代不同,他们面临的困境不同,纠结的内容也迥异。
  •     美学大师对青年人的建议,至今仍有强烈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推荐给现在班上的学生们阅读,破除“功利读书论”。
  •     没想到美学家写的书这么好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充满感谢,练达洞明,不愧大家,值得一读。
  •     通彻透心,读一封又一封信,感觉如同先生在我面前娓娓道来,听的很畅心。 十二篇读完,后又附几篇,看的不清不楚,非写的不好,实则心态不佳。
  •     很多平白朴实的语言,只有在世事起伏后再读,才知难能可贵。
  •     14045(1030-1101)。书里的大部分内容以前就在别处读过,再一次读,发现很多想法就是来自这本书。
  •     这本书是在三联实体书店花了16元买的,开始还嫌按原价买,有点贵。回来认真读了之后,很受启发,觉得买的很值。读的过程中用手机做了书摘。
  •     非常喜欢这本小书,受益匪浅。此时此刻,在火车上把它读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