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寻茶记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10080592
作者:谢文哲 主编
页数:328页

内容概要

主编者:谢文哲,福建安溪人,1969 年3 月生。大学毕业后,从事高中教育十年,后在地方党政机关担任新闻、宣传、出版工作至今。先后出版《门里门外》(海风出版社),《安溪铁观音——一棵伟大植物的传奇》(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台湾世界书局、美国Prunus 出版公司同步出版发行简体中文版、繁体中文版和英文版)和《茶之原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等著作。

书籍目录

序 高向荣
零壹 凤山 安溪茶业第一山
零贰 笔架山 山川灵禀 茶推无价
零叁 参山 古韵新区 百茗飘香
零肆 莲花山 瓷美茶香 地祥人寿
零伍 清水岩 蓬莱仙境无我茶
零陆 九峰岩 闽南佛国 茶禅一味
零柒 大吕山 灵山秀水 茶香禅韵
零捌 五阆山 闽学重镇幸福茶
零玖 翠屏山 礼佛问道云间茶
拾  铜锣山 汉畲情义一杯茶
拾壹 王帽山 林茶间作富山乡
拾贰 纱帽山 蕴实藏丰凤梨香
拾叁 大岭山 鲜爽高香烟熏韵
拾肆 石门尖 真人古地保健茶
拾伍 吾岩山 晋江源头放养茶
拾陆 云中山 邂逅纯粹铁观音
拾柒 同发山 山峭茶香意悠远
拾捌 朝天山 软枝乌龙香幽长
拾玖 佛耳山 佛耳神山自在茶
廿  鹤顶峰 羽化山间天生韵
廿壹 接天山 状元故里甘露韵
廿贰 银瓶山 梅占故里 茶诗韵长
廿叁 南山 铁观音文化遗产核心区
廿肆 北山 安溪茶树品种博览园
廿伍 大宝山 茶树短穗扦插技术起源地
廿陆 石钟山 钟灵毓秀花果香
廿柒 高鼎岩 山川毓秀 瓷茶西行
廿捌 马峰山 毛蟹故乡 茶海明珠
廿玖 蜈蚣山 神秘石山韵
卅  湖尾山 黄金桂 透天香
卅壹 驷马山 商贸古镇茶配香
卅贰 回头峰 安溪茶路桥头堡
检索表
编后记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一张勾连安溪茶叶的“江湖图谱”
品味安溪铁观音的“山头香”
领略璀璨多姿的“大美安溪”
———————————
安溪,茶之原乡
有千米以上高山2934座
绵延起伏,神秘多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2座
勾画成安溪名山“图谱”
依循“图谱”,壮游安溪
你将在独特的茶乡风情中
发现中国茶叶清晰的脉迹
品味到大地的醇香
———————————
内容简介
这是一张勾连安溪茶叶的“江湖图谱”。作者选取了安溪县内32个有代表性的山头,以人文为关注点,循着茶叶的脉络,历数山上地中凡“重要者”,其中不乏“首次发现”。另外,本书还配有包括法国著名摄影师阎雷在内的众多摄影师为安溪拍摄的230多幅精美照片,书法家王乃通专门为本书绘制的名山图谱,帮助读者直观感受安溪独特的风土民情。
本书意在向读者传递一种观念:作为人类,在承受大地无私滋养的同时,如何对土地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如何更加尊重土地,保护环境,赋予土地以动情历史和厚重人文。希望读者们能在这张“图谱”指引下,亲自去壮游安溪,细细品味安溪铁观音的“山头香”。


 安溪寻茶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一片树叶的韵味 “有一种红壤它适合茶树和诗歌的生长/兰花香进桂花香/是什么让人神清气爽?天地造化,高山风骨,日月精华/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观音托梦,安溪茶乡。”这是一首赞美安溪铁观音的茶诗。追香寻韵,不能不去茶之发源地探源。安溪,茶之原乡,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茶都。品着茗,捧着安溪茶叶的“江湖”图谱——《安溪寻茶记》,人生岂能不快哉?安溪,古称清溪。一叶芳华,一杯浓香,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则传奇,彰显着安溪茶文化的神奇与广阔。在谢文哲先生主编的《安溪寻茶记》一书中,作者选取了安溪县内32个有代表性的山头,循着茶叶的脉络,以人文为关注点,集故事性、历史性和资料性于一体,历数山上地中凡“重要者”,其中不乏“首次发现”。  同时,书中还配有法国摄影师阎雷等众多摄影师为安溪拍摄的230多张照片和书法家王乃通专门绘制的安溪“山头图谱”,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安溪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图谱还把安溪的产茶名山、各种名茶及涉茶名人“一网打尽”,堪称安溪的“大百科全书”。  “未讲天下事,先品铁观音。”茶,已经是安溪人文化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耕耘在山水间的安溪人种茶习茶,安溪人在山水寄情的环境中过着“春而耕,一梨雨足;秋而敛,万顷云黄”山水可依的田园生活,“是非、名利,荣辱、得丧,皆不足为身心之害”。  文脉润泽、山水浸润的安溪茶,在“清水高峰,吞云吐雾”环境中,“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安溪,不仅有秀美的自然景观资源,也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诸多文人雅士游走于安溪的山水之间,品茗于怀,探幽安溪“树稠荫掩映,竹茂影蹁跹”的意境,享受着“一日旷游一日仙”妙境里,感怀于“亭高风露笼,殿古雾云烟”的幽静,赞叹于“岩峦叠累插天远,溪水盘恒绕地通”的峻美,只叹“一般清致景,俗笔难传焉”。  安溪是茶的故乡,也是中华文艺宝库中一件璀璨夺目的瑰宝。尽管本书选取的“山水”仅是安溪的一小部分,但正是这一小部分撑起了安溪山、水、茶、人的“骨骼”。在其中,我们看到了美景,看到了古迹,看到了风俗,看到了信仰,也看到了宗祠、族谱、名士。当然,更看到了只爱土地和茶叶的安溪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大山般的博大包容,赋予安溪的风物以各种意义,孕育出多样和谐的文明,创造用文字无法穷尽的安溪茶的“文字传奇”。沏泡一壶好茶,品啜一口茶香,既是民俗,也是习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安溪之美,美就美在溪水长流,美就美在洋溢着茶的清新、高雅与灵性。品味这样“一种清芬忘不得”寄情山水羽化而成的安溪铁观音,就连古人也感叹于此茶的“余香绕齿袭人清”。这岂不是好山有好水,好水有好茶的千年绝配?发表于2015-03-02 《城市经济导报》http://www.ceeh.com.cn/html/news/2015/03/02/20150302114057_0.html
  •     这书读得慢。在童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是与茶叶有过交集,具体说是上小学的那段日子。学校对面的山头,是属于村里共有的一片茶山,似乎还是大公社时期留下的,后面再没人打理但还是有很大一片茶树顽强存活着,有需要的家庭就会赶着去采一茬早茶,大概也就够家里喝到来年。我们每年春季的勤工俭学任务就是去摘茶叶,或者老师们也只是找这么个借口让孩子们疯玩上一天不是真能摘回多少茶叶。真正认真摘茶叶是跟着奶奶,奶奶自家地里也有几颗茶树,会带我去一起摘。我最喜欢早春的第一茬茶,尖尖的芽,很嫩,一掐就断在我手里,可爱得很。后面的茶就没那么好了,我还是只爱摘没长开的嫩芽,常常是我先摘一遍,奶奶在后面再捡一遍。奶奶自制的茶叶完全够我家一年喝茶了,还是有剩余。最好的茶叶往往会用来送人,次之的待客时用,自家人常年煮茶用的茶叶则是普通茶叶。或许是经常喝味觉反而不再灵敏,此后再喝其它茶叶,总感觉都是差不多的味道,不至于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即便是后来朋友送的号称极其高档的茶,仍感觉很平常,甚至还不如在老家喝的茶来得嫩。在我以前的记忆里,茶叶始终是很平常的东西,即使后来知道与之相关的内容多了,仍难以改观最初的印象。我得承认,骨子里就是一俗人,受不了功夫茶的那一套繁文缛节,也不懂什么茶文化茶道。幸好,这本《安溪寻茶记》并不是单纯在说茶,更像是一本地方志,安溪的风土习俗、人文景致被作者一一道来,倒也蛮有乐趣。书放在家里,大多是在晚上小屁孩睡觉以后翻开,读得很满,断断续续翻了快两个星期,基本上一天一两章。对茶其实兴趣不大,最喜欢的反而是作者提到的典故、传说,比如相思桥啊,台湾王永庆先生故里啊,乌龙茶的由来啊等等之类的,让我看得津津乐道。我的老家也会有类似小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真假完全无法考究,但这早已不重要。庙宇寺院也是非常独特的,早些年,科技远没有如今发达,人对自然的依赖更甚,也就对自然心存敬畏之情,把有个好收成的希望寄托于神明,恰恰是这种心理让人们保留有最朴实的善良之心。 可如今的我们,还有什么信仰?还对什么心存敬畏呢?安溪以茶文明,如今更是形成茶产业,少不了就有商业化运作,过渡包装、炒作也是在所难免,这是我所不喜的。但还是希望可以去安溪看看,不管所谓的商会,单单看看山,看看茶,大概是很不错的,应该能让我闻到很久以前记忆中茶叶的味道吧。多少也是被书中照片蛊惑吧,好山好水好茶。
  •     作为一名伪茶迷,对茶认知不多,但每逢听到茶却莫名的兴奋,看到有关于茶的书就想上前看一看。从《茶经》,到《茶之书》,无不放过,但伪茶迷的本性难移,读到一半就觉得索然无味。虽然对茶文化认识不多,但从小在爱好饮茶的小城中成长,也知晓了茶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在我的印象中,茶对于人们来说,不像琳琅满目的饮料,也不像香酒,人们心中,说不清茶到底是什么,但就是离不开它。《安溪寻茶记》这本书,循着安溪的山,一路寻找,让人“品尝”了安溪的茶,知晓了茶背后是安溪世代人们的迁徙,历史的更迭,文化的变迁。初看这本书的时候,颇感吃力,因为书是循着安溪的山讲述着人和事,茶和文化,内容繁多,容易让人走神。为了不让自己半途而废,在看书时,我需要不断把自己置身于安溪各地,并作为一名安溪居民的角度融入其中,跟着作者的脚步前行。这样一来,安溪山的美,水的清冽,茶的甘甜,人的淳朴也一一呈现在目。这本书像是安溪的地方志,讲述安溪的历史,人与传说,民间的故事。如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安溪人,在熟悉了安溪的种种之后,再看这本书的话,相信是充满亲切感和兴趣。但作为一名“外人”来说,可能少了一份亲切,但却多了一份对茶文化的理解。从安溪的这杯茶中,可以看到一个缩影,这个影子中有中国人对茶的态度。在书中,作者谈到,“安溪人一年到头离不开茶,茶叶贯穿着安溪人的一生,茶的仪式笼罩安溪人生存的一切时空场合……在一个个仪式中,茶完成了从物质的茶到精神的茶的超脱,真正达到自然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完美融合。”在这里,茶是系带,连接人与人的交往,连接着物资与精神,连接着文化,让文化传承。安溪人心中的茶,就像是国人心中的茶。在茶中,人们喝出的是对生活的另一种提炼。人们对茶有敬畏之心,又有亲切之情。对于茶是系带这个观点,我一直赞同并且深有感受。有段时间上山晨跑,下山的途中,有几个晨跑者在路边摆出个茶局,简陋的土灶,大铁锅,古老的扇风的鹅毛扇,十来个小茶杯。路过的人,都可以上前要杯茶喝。大家聊生活,聊茶,就像是故友,茶客一批换了一批,泡茶的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后来才知,大家都只是路过的,并不相识。但是,那泡茶、饮茶的场景,却让我觉得那就是相识的人,在畅饮着。茶就是有这个魔力,减去人的距离,变成生活的必需品。饮茶是安溪人的习惯,也是国人长久保持的生活习惯。有人饮茶并不讲究,咕噜一大杯下肚,不分茶质。而有的人却喝得讲究,对茶有更深的要求。就似书中写着,“水为茶之母,泡茶时,好水才能激活出好茶的甘醇清香。”作为不熟悉茶的人,经常咕噜一口就把茶喝下去,不论茶如何。而常年饮茶,对茶有研究的人,就知道,要冲泡一杯好茶,水质,水温,是多么重要。因而,经常可以遇到上山挑水的人。每天早上上山晨练,挑着几个塑料桶。晨练完下山,就挑着满满的几瓶水。一路颠簸,只为了喝出一杯好茶。有人说中国人喝茶的习惯会被咖啡店的入侵而改变。而咖啡店大规模增长之后,爱喝茶的人依然爱喝茶,而且将茶发展得更为儒雅,更具文化性。人们依然会爱着一杯茶,因为茶就给人静谧的空间,让人有短暂的清净、自我的时间。茶对于人来说,是生活滋味的反衬,就像有人在茶中饮出了生活的滋味,有人饮出苦涩,有人饮到甘甜,各种滋味,与人的心境有关,就如每一个饮安溪铁观音的人一样,“品尝过的人,有说豆浆味的,有说棕叶味,有说茶汤滋味中含有骨头的,也有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一张勾连安溪茶叶的“江湖图谱”
  •     安溪铁观音,从1725年就开始量产了,远销海外啊。特爱喝清香型的铁观音,淡雅的兰花气息,润口顺滑,音韵持久啊!!我家就在安溪,为安溪感到骄傲!!而且我家也产铁观音哦!喜欢喝的可以找我,特价绝对比市面上的都低,而且正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