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有味似儿时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12505308
作者:琦君
页数:216页

内容概要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旧式大家族。她一生笔耕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三十余本,包括《三更有梦书当枕》、《琦君寄小读者》、《橘子红了》等。其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部分散文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她还是台湾最畅销的当代女散文家,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书籍目录

001 玳瑁发夹
010 南海慈航
015 菜篮挑水
018 吃大菜
023 青灯有味似儿时
白姑娘
岩亲爷
032 鹧鸪天
036 难忘的歌
041 胡蝶迷
049 两位裁缝
054 讲英语
058 永恒的思念
066 纸的怀念
077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098 借烟消愁愁更愁
106 但愿虔修来世闲
111 捡来岁月
114 读禅话偶感
117 “鬼抽筋”
121 公路凶手
126 “有我”与“无我”
130 生与死
134 恩与爱
138 “闺秀派”与丑恶面描写
142 风车老人
146 自己的书房
151 遥远的祝福
156 读书琐忆
161 有甚闲愁可皱眉
165 千古浮名余一笑—惊闻梁实秋先生仙逝
170 一回相见一回老
附 录
188 了解琦君•认识琦君
191 琦君与我
193 千里怀人月在峰——与琦君越洋笔谈
200 琦君作品目录一览表

作者简介

《青灯有味似儿时》中,者用一支诗化的笔回忆起童年小事、
故乡故人、师长旧友。作者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与眷念化
为质朴的文字,抒写她剪不断的故乡情,理还乱的亲友思。除了怀乡怀人的散文,还有一些叙写身边小事、生活见闻,以及异国观感的篇什,此外是一些心得杂谈。


 青灯有味似儿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曲无声的挽歌,在每一次静谧里回忆,永远散发着淡淡的伤感,这份伤感不参杂惆怅,只因故居里那份乡愁的静默。迁徙对于久居者是残忍的,意味将告别旧时光的一切,日日途经的湿漉漉的青石板街,夜夜伴随入眠的犬吠声,弄堂里街坊邻里的嘘寒问暖,墙壁上信手涂鸦的岁月记忆。当我们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会忽然想到儿时投掷到河里的小石子,“倏”一下钻进了河底,却泛起了层层涟漪,似年轮,又似岁月无声的回响。习惯性地婆娑着《青灯有味似儿时》的封面,像抚摸着一张饱经沧桑却带着童趣的脸庞,心底泛起酸酸情愫的时候,回忆不可抑止地复制起久违的缱绻,关于水乡的老照片倒映出触手可及的温暖,物是人非的遭遇,让人情不自禁仰望起那时的天空。《青灯有味似儿时》是琦君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关于她青春往事的一些篇章,文笔清新自然,笔触流露出对往事的缅怀和追忆。在序言里,她对于缅怀往事做了这样的解释“有人说缅怀往事是老的象征。我却觉得念旧事的那一份温馨,使我回到童年,使我忘忧、忘老。”诚然,缅怀会泛着温馨,但也流露出琦君对于缅怀的心怀芥蒂,因为逝去的韶华,终将变成缅怀的产物,只不过多了些文字的救赎,哭泣便始终在字里行间中隐藏、逃亡。说到台湾女作家,不能不提到三个人,其一是张爱玲,其二是三毛,其三便是琦君。张爱玲以小说见长,三毛的诗歌颇有味道,琦君的散文堪称独树一帜。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是她们之间却没有太多的交集,均已才女闻名于世。读张爱玲的文字,总会使人觉得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过于平淡无奇,在自惭形秽与心驰神往里不断纠结,脑海里还会残存花样旗袍的旖旎背影,纤细手指间的香烟在红唇里吐纳,会令人沉沦、慵懒,伴着一点点病态的美感;三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奇女子一枚,文字里传达的情感,不偏不倚刺痛着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在即将痛不欲生之时,愈发多舛的命运戛然而止,是重生是泯灭,没有头绪;琦君相比较她们,多了一份处事的淡然和接地气的亲切,文字轻巧却不失美感,平淡中透着越品咂越有味道的奇妙感,像家常菜里的笋丝炒虾仁。讲故事需要技巧,但琦君却不是以技巧取胜,她喜欢娓娓道来,平和的像一位看破红尘的比丘尼,她告诉你什么是家乡,什么是乡愁,什么是浸透历史的掌故,什么是幽默的情绪万种。在“感动”越来越稀缺的年代,琦君将文字沾满历史的尘埃,用回忆里的眼泪去涤荡,关乎美食的篇章在生与死的大彻大悟里有了更深刻的意义,不仅仅为了饱腹,还可以铭记一生;关乎岁月的字句在恩与爱的萍水相逢里有了更准确的定义,虽然斑驳,但绝不蹉跎。《青灯有味似儿时》适合在宁静的夜里阅读,时而仰望星空,时而逐字逐句阅读,心里滋生了不期而至的富庶,让自己觉得岁月虽然逝去,但是回忆却会被反复勾起,你大可漫不经心去收集,你也可以小心翼翼拾起,在星星点点间,仿佛看到了儿时的故里,耳边也会响起若有似无的童谣,平平仄仄间,你会感觉到琦君的用心良苦,不刻意,只是随便聊聊,像往常一样倾听。
  •     爱上琦君的书,便是从她的《青灯有味似儿时》开始的,而后一发而不可收,索性一套全买了来。而我知晓这本书也是因了小北的微博推荐,初读书名,便觉是清淡如茶却又余香满口,有着悠远的乡思,触动了自年少起的江南梦境,只是尚无缘亲历那真山真水罢了。当下时日,时尚文学铺天盖地,文辞华美亦是煽情,每读罢却茫然若失,是真如某些作品中所言,“漫步于云端”了,可终究不得一份熨帖无痕的亲切。有感于此,每每翻开一本新书亦是心生忐忑,不知我与此书缘分几何。大二寒假便买了这本书来,初读几页,竟是如晤故人,恍惚似见江南女子,素衣布裙,温润静婉一路款款走来,不修饰却有一身灵秀之气得天地之所钟,娓娓而谈,观之可亲。不凛冽亦不炽热,却如春风化雨无声润了心田。依依如见那民国时的乡风淳朴,无论对天地抑或人世,她都是一个素心的女子,感激生命中的好处,有着无限怀念与思恋,所以才会时时魂牵梦萦都是儿时的故乡。琦君自幼受母亲信奉佛教的影响,耳濡目染,观其文字但觉其心清如水,今世之人多将欲望写得满满而又铺张扬厉,开篇讲述的玳瑁发夹仅仅是一件学生时代的小事,却也依稀如见我们自己过往的影子,女儿家爱美的天性,而时过境迁,她亦感激于昔日学校教育的宽严相济,女子的美好自内而外来自于她的心性,清素之心最终成她无怨无争,亦是母亲传承给她的人生态度。在今日个性与欲望张扬的无厌之中,恍若炎夏里清风过处,淡淡荷香醒人心怀,纵时代变迁,亦可以历千秋而常新,此心春常满。许是生为女子,琦君的文字里现出她一份包容、博爱的情怀,纵然是面对至今世界上亦棘手的宗教问题。母亲以言传身教,留给她海纳百川的心胸,纵是宗教不一,而源头皆归于人心的向善。如此她才会对当年传教的白姑娘念念不忘,而与当今即便一家人亦有因信教不同而互相贬抑排斥之象相较,着实是高下立见。白姑娘从小失去父母,却对自己得到的爱满怀感激,因此发愿毕生致力于在人间传播爱心。她临行将念珠带在琦君的脖子上,并祈愿天主保佑她平安,安慰琦君道:“不要哭,在我们心里,并没有分离。这里就是我的家乡了。有一天,我会再回来的。”琦君早已哭得无法言语。世界文明当有不一,却亦是同根同源,而中华文明独因其包容博大,终成阔远之大气象,历千劫如花,绵延今日而不灭。琦君笔下,正是见出中华文明的本色。人们所说“四海之内皆兄弟”,而琦君的童年,又何尝不在践行这超越国界、肤色、宗教的大爱呢?“但能悟得禅经了”,作为瞿禅师的女弟子,琦君在禅意上亦是有自己的领悟,如同她年幼听塾师讲了和尚捧雪封井的故事,便记起从鸦片叔叔那里听来的一番道理:“世人有分别心,总觉山泉比河水清,雪水比井水清,若自家心中有一道清流在,又何必计较是哪一种水清呢?”如此通脱之了悟,却也正合于“圣人无可无不可”之古语。多少人尘世里必求个泾渭分明、善恶截然,然红尘滚滚,尘埃里的事情又有多少可以一语断之?恰如兰成先生所言,“是非功罪迷千春”。留得自家心底清澈,宇宙大千亦如返观镜中,一点觉心,静观万物,跳脱圆融,万象亦自是澄明。温柔婉顺慈爱的母亲一生亦有心事百转,而终能无所怨尤,亦是与她虔信佛教相关,修得了自身无嗔亦无争,她陪金妈唱《绍兴戏》:“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渺渺在梦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西东……”似有凄婉之情欲诉而不能。琦君每每忆及此曲,泪水亦纷纷而下。纵然如此,一心向佛却使母亲持就平和之性情,终无所怨尤。琦君承母亲性情,亦可谓是修得若水禅心,更兼得亲承瞿禅师教诲,“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如此心性,亦成日后琦君婚姻之夫妻恩爱美满之因也。琦君童年亦可谓苦乐杂糅,而终究归于释然。即便是对于当年总是严词厉色饭桌上一双目光令她不寒而栗的二妈,“心中不再有悲,更不再有恨。而是对逝世多年的二妈的无限怜悯。她一生不曾与人以快乐,她自身又何尝一日有快乐,我与她相处数十年,无论是苦是乐,照佛家说,也总是一段因缘。而无论是缘深缘浅,缘起缘灭,都成过去。”琦君回忆里如是说。这一份宽容与慈悲,断不似今人多愤懑郁结烦恼不平,耿耿于怀,纵是不肯宽恕于他人,又何尝赦免了自己呢?亦是要五内如焚的。每每读之,犹令人感叹不已。琦君笔下总能将故乡儿时人情风物书写到曲尽其致,纵是历尽人世沧桑,不免有生离死别,情之难堪,她亦是用含泪的笔触看似轻轻带过,一声深惋的叹息,亦是哀而不伤,虽极力克制中亦可感受她的痛切之深,终非作呼天抢地之状者可比。可想见她怀了对天地的虔敬,而举首长空,过往人事历历在目,即山川草木亦无不寄托对逝去的童年点滴追忆,又何尝不是对人世清明的怀想,对农耕文明的依恋,尤其产国主义盛行,人与人之间日益隔阂,难得有日月山河里相亲无隔言笑自若的风景。这当是她之后客居他乡乃至远牵海外时心中长存的暖意萦怀吧。但她亦非只沉湎于追思过往岁月,如瞿禅师所言“风光一日一回新”,纵然乡思绵邈,却终要珍重现世。无论是鹤发童颜的“阳光老人”,还是见她赶时间便主动为她捡了满满一袋豆子的老妇,亦或是在荷兰遇到的风车老人,终不似我们每日所见之人满脸愁苦甚或表情扭曲狰狞。没有匆匆追赶,他们在从容里将岁月活得愈发澄明,未尝不见人世里的脉脉温情。抑或,礼乐文明终究是存留于人之心底,不在往古,而在当下,悠悠人世的风景里,总有生生变易之理,当是在笃存人世大信的底色上,文明常新自如风吹花开。眼下无限岁月山河,我们亦何必吝惜见其好处呢?琦君文字落尽铅华却感人至深,从《青灯有味似儿时》一书中已是可见一斑。她所怀念的,何止是那一方山水,何止是故人,亦何止是童年光阴,而是中国传统文明里的淳朴可亲。乡思无尽处,行走于世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当是都有一份乡愁,却亦无法言其广大,或许未必来自地域上的迁移,而是对逝去年代那份人情的思恋,更不如说是对西方文明充斥下中国礼乐文明的一份追思。但琦君教给我们的,不是如何去回到往古,而是在现世里,经岁月的淘洗和打磨修成如玉的温润,这种温润历久而愈发动人。这是琦君文字的高明之处,也是养心之处,不然,亦何以成当代散文之大家呢?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琦君之笔 直抵人心。
  •     太佛心了,减思虑捐喜悲除驱逐,做不到也不可说。
  •     一回相见一回老 总是让人觉得妥帖平实的文字
  •     因为名字好听所以买的这本书,出自陆游的诗“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在火车上看完大半,内容很不错,语言温柔简朴。故国之思,怀旧之感,幼时凄凉心境一一诉诸笔端,“不着意抒情而情自现”。分享读书经历很有意思,有师长关于读书经验的指导,也有三面为墙,一面可远眺苍山,近翻书卷的闲适。瞿师的“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母亲的慈爱善良,还有《永恒的思念》一文中陈宝泰和胡云皋的义薄云天,一个死守家宅,一个千里寻友。这些文章中承载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笔一泪的记忆和思念。
  •     安时处顺。P82“悟得安身立命的志节,也要有明哲保身的智慧。为正义固当万死不辞,但也不应作愚蠢的无谓牺牲。”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在遭遇横逆挫折,力自振奋发的过程中,情绪也时有起伏。我比喻自己像在万顷波涛汹涌澎湃中,游水挣扎,我必须每分每秒将头和嘴露出水面,全力以赴,心中只有一个意念,就是撑下去,游登彼岸。若稍一慌乱或沮丧,必将惨遭没顶。”P153P160张心斋“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
  •     乡愁中带有纯纯的爱,读来回味无穷
  •     经典散文
  •     这是一本恬淡而宁静的散文集。琦君温婉而从容地写她的童年和故乡,师友和亲人,写自己和家族在大时代里的挣扎。她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也是《橘子红了》的原作者。但这是我第一次读琦君,初读前几篇,还暗暗觉得叙述有点琐碎,字里行间太小女人。但是一口气读完全本,却发现等到浸入到她文字的氛围和时代中后,一句句淡淡的都很妥帖。这本很适合在某个临睡前的灯下,或者在某个阴雨天的窗边,静下心来细细读完。
  •     散文随笔在自己看来,不用技巧无需词藻,诚真即是最佳,应信村茶比酒香嘛~
  •     琦君的文章有股灵气,还有淡淡的书卷味。
  •     把心思放在一件事情上,定一个心愿去做就快乐了
  •     说教
  •     翻到这本才后知后觉地知道这位已经过世快十年了。虽然橘子红了红的时候我也知道她已经满甲子,但……嗯,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前两年这位的书以各种版本出现了爆发期。叹。这位的手法很稳定,反正总是淡淡的旧时风味,女人情怀。但对她尚不如当年迷恋张晓风和席慕蓉。好吧,我的少女情怀时期,噗,看来也已经将入黄土。熟悉的人越来越少,总有一天我们都将去同一个地方碰面。
  •     读初中的时候阅读书里一篇桂花雨印象深刻,看到图书馆有琦君的书,就借来看看……居然书名也是陆游的诗诶
  •     朴实,平淡,未见惊喜,但见诚心。
  •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     睡前读物~
  •     三星半;文字温婉清丽,很有书卷气,这是大多数台湾作家(甚至延伸到艺人,甚至普通人)独有的气质;情感细腻,赞美诗心与灵性,书写母爱故里、知己倾心、师长谆谆,都情深意长,作散文入门欣赏不错,但格局过小,且有些许说教倾向,未免小家子气。
  •     养~
  •     喜欢她的散文风格,优雅有趣,带着清新又温厚的人情味。
  •     喜欢这样通透的文字
  •     文笔亲切轻松,读来甚是舒畅
  •     小时候的教科书上就一直很喜欢琦君的文章,然而现在长大来读,文字清丽,但中觉得说教味太明显。还是适合小时候读吧
  •     青灯有味似儿时,情犹温热,琦君的笔是温婉的,却可见她有着传统文人的品性,是母亲和老师的原因。
  •     喜欢前面几篇。
  •     兩年了
  •     淡淡的温情 想家了!
  •     淡淡的情感绵绵不绝不断
  •     还是儿童文学的感觉=。=
  •     怎么说还是流于……小家子气,女性特有的柔软笔触,女性特有的小家子气……读上去觉得音韵不通畅,有些地方又穿凿太过,还有的流于说教式,毁了趣味。但有些散文让人印象深刻……以及希望她不要写词,真的不好。
  •     意外发现同是故乡人。读琦君的文,总有一种轻松的豁达
  •     遇见墨香 邂逅旧时光
  •     人,要有复杂的脑筋,却要有一颗单纯的心。
  •     很平实的文字,如一位长者在身旁亲亲的耳语。
  •     琦君作品。平淡。如走一條兩邊開滿小野花的路。
  •     故土情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