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自我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5774446
作者:大卫·伊格曼
页数:242页

内容概要

大卫·伊格曼,贝勒医学院神经医学博士后,曾在牛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他是饱读文艺作品、诗人气质浓郁的科学家,在美国多家报纸开有专栏。 《生命的清单》酝酿了7年,集中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心灵的洞见,甫一推出即惊艳英美图书界。目前已经售出22国版权,并且被改编成歌剧,2009年9月在悉尼歌剧院上演,这在当代文学作品改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评论界认为,《生命的清单》有着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埃柯的智慧小品一样的奇趣,既轻灵又深沉,值得人们反复品读。 伊格曼的来世景象绝对颠覆你以往从任何“导师”和“经典”中获得的印象和安慰。他创见性地就圣行与长生设置了新的基准,为人们找到了一个绝对不同的、戏讽的、新奇的来生世界。 读过它,你一定会觉得吃惊、纳闷,并且或多或少打乱人生的步伐。它的锐利和刻薄让你重新思考和打量世界,它的智慧和温暖也会让你更加勇敢地继续以后的生活。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醒着的梦,来世只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并写照今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脑中有另一个人
神奇的魔术
人类的放逐,通往新世界
内部世界初瞥
我、自我和冰山
第二章 感觉的见证:体验到底是什么?
分析体验
睁开双眼
岩壁怎么在动?
学会看见
让大脑看见
来自内部的信号
活在过去
第三章 思维的鸿沟
赢球的秘诀
如何分辨小鸡的性别
判断一下你有没有种族歧视
我有多爱你?要看你的姓名
无意识地激起脑中的记忆
准确的预感
能赢球的机器人
快速而高效的脑:固化技能
第四章 思维的疆域
局境:薄片上的生活
进化的脑:将优秀的程序写进DNA
她美得摄人心魄,让人无法自拔
出轨是基因导致的吗?
第五章 由竞争对手组成的团队
哪位才是真正的梅尔·吉布森?
多个自我
思维的民主
两党制:理性和情绪性
杀人和数学
为什么你会愿意与魔鬼交易
与未来的自己做交易
多令心痛
不停的创新
稳健的多党体系
维护统一:脑民主共和国的内战
合众为一
为何要有意识?
多重
什么时候才会有聪明的机器人
第六章 为什么究责不可取
校园枪手引发的思考
改变脑,改变人:突然产生的恋童癖、商店扒手和赌徒
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过去
自由意志悬而未决
从究责转向生物
过错的界定:为什么究责是错误
我们应当怎么做?具有前瞻性、与脑相协调的司法系
前额叶健身
人人平等的神话
基于可改变性的判罚
第七章 告别王权
从放逐到民主
认识你自己
由物理构件组成,这意味着什么,又不意味什么
从护照的颜色到涌现特性
附录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介绍了如果意识——你所认为的自己——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那水下的部分又是什么?在这本才华横溢而又极富争议的书中,著名神经学家大卫·伊格曼通过深入探索潜意识大脑,揭示了许多惊人的谜题:为什么在你意识到前方有危险之前,你的脚已经踩上了刹车?为什么谎言重复千遍就会成为真理?酒后吐真言是否可信?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发生婚外恋?为什么我们无法保守秘密?存在真正的自我吗?尤利西斯和次贷危机有何关系……通过对大脑损伤、不忠、约会、毒品、美貌、联觉、刑法、人工智能和错觉等主题的探讨,《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深刻揭示了思维的本质。


 隐藏的自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读了前六章,不得不说,这绝对是可以激发你思考人性的一本好书,跟前一段看的《思考快与慢》观点接近,还有一本《社会动物》也很精彩,算是同一类的书。结合起来看能让你对人的本质有一个新的思考,对周围奇葩类型的人也能有新的理解,从而也能让你认清人类是多么的渺小而无知的物种。
  •     作者:李红杰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在宿舍内杀害了四名同学。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深夜驾车撞人后,因怕“农村人难缠”而将被害人杀死。关注过这两个案件的话,你肯定会问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两位未曾有过任何不良记录的学生会痛下如此狠手?换了别人,相同的环境下会做出像他们那样的反应吗?如果认为换了别人应该是另外一种结果的话,你很可能也会认为,向他们的手发出抓起铁锤、匕首指令的大脑,确实存在与他人不同之处。那么,我们能否从大脑的这些差别入手,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此类犯罪呢?大卫•伊格曼的新书《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将会告诉你答案。2007年全面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尽管清楚知道长远危机的存在,人们往往还是禁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还会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是人类的这种近视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的《隐藏的自我》一书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这些。还记得神秘哲学家问苏菲的第一个问题“你是谁”吗?《隐藏的自我》就是要从神经生活学的角度出发来回答这个问题。跟随大卫•伊格曼的脚步,迈进人类的大脑,你将看到这两个总重只有1.4千克的半球上搭建起来的是宇宙中最复杂的任务处理系统。这个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大量的活动,其中就包括你的思想。我思故我在。但大卫•伊格曼将告诉你,你的思想,远不是你的全部。它们仅仅是你所能意识到的大脑活动,在所有大脑活动中仅占很小一部分。你的每一个想法,大脑向身体各部分下达的每一个指令,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运作,而你根本就意识不到这背后的大量工作。事实上,你的大部分行为都是由这些幕后工作完成的。比如,推门进屋后,你会发现并没有意识到是怎么掏出钥匙开了家门的;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棒球手,你会发现自己能在意识还没有觉察到棒球的情况下准确击中它;如果你是一名梦游者,你会发现自己在客厅沙发上醒来,而不是睡意来袭时你所躺的那张床。如果说你就是自己所有意识的集合的话,那这些无意识的行为又该如何归类呢?如果认为这些无意识行为也是你的一部分,那么法律为什么又对精神病犯罪另眼相待呢?——请看《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这本书还对人类大脑这个庞大的运作机制做了详细的介绍:它非常类似于人类社会的民主决策机制。在任何行为做出之前,理性的你和感性的你都要进行一番表决。这只是对大脑运行机制极简化的描述,实际上的决策过程要远为复杂,而大脑参与表决的各个部分也并不总是能划归为感性派或理性派。更重要的是,这个表决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血液中酒精度含量的增加、精神紧张导致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会对同一件事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药家鑫是在大白天的闹市上撞了人,他大脑各个部分还会表决出刺死受害人的决定吗?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我们的大脑每天需要进行的民主表决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表决效率,同时保证表决的结果更有利于我们自身和这个社会群体的发展。比如,开车撞人后大脑各部分要迅速表决出送人去医院而不是杀了她以免她纠缠的决定。这就需要我们对大脑内的这套表决系统进行锻炼。学习交通法规、接受道德教育的目的都是要增加我们大脑中符合社会活动规则的党派的实力。而内省,就是对这种表决进行的自我模拟演练。曾国藩通过坚持不懈的内省,大脑中坚持派的实力压倒了放弃派,表决出了“屡败屡战”的决定,成就了他的千秋功业。“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在进行这样道德意义上的内省的同时,我们不妨也来点科学意义上的内省,跟随大卫•伊格曼一览大脑中的种种奥妙。这一趟科学之旅回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你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人类社会机制有了新的看法,对“你是谁”这个千年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6/05/nw.D110000zhdsb_20130605_1-09.htm自由意志存在吗?——自由意志研究迎科学化浪潮唐 璐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6月05日 09 版)《第二自然:意识之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Who's in Charge?: Free Will and the Science of the Brain,Ecco,2011《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Free Will,Free Press,2012在大脑科学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每个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可能都在独自发呆的时候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是自我的主宰吗?还是受一堆神经元操控的傀儡呢?自由意志问题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关于自由意志的哲学著述汗牛充栋。但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的禁区,如果有哪位科学家敢贸然涉足这个领域,就等于拿自己的学术声誉和科学生涯冒险。但近些年来,科学家们终于决定放弃谨小慎微的做派,不再刻意回避意识和自由意志的问题。在一些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自由意志问题的科学化研究终于形成了一股潮流,并正在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在这些弄潮儿中,领军人物是两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杰拉尔德·埃德尔曼(Gerald Edelman)。克里克因与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奖,埃德尔曼则是因对免疫系统的研究于1972年获得诺贝尔奖。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学术生涯投入到了对意识的大脑机制的研究。毋庸置疑,是以前的学术生涯积累的声望让他们有底气从事这项有争议的研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术氛围下,进行这样的研究所冒的风险是巨大的,也正因此两人的举动才更让人敬佩。2000年之后,已年过7旬的埃德尔曼仍然保持着旺盛的产出,先后撰写了三本关于意识问题的书籍:《意识的宇宙: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A Universe of Consciousness: How Matter Becomes Imagination);《比天空更宽广》(Wider Than the Sky: The Phenomenal Gift of Consciousness;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二自然:意识之谜》(Second Nature: Brain Science and Human Knowledge,Yale,2007;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埃德尔曼在书中介绍了自己的神经元群选择理论,并用其来解释各种心智现象。在埃德尔曼看来,要证明意识研究的正确性,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用提出的神经机制构造出人工意识。虽然目前离实现这个目标还很遥远,他却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在他的研究所中,以达尔文命名的神经网络机器人已经发展到了第10代,可以产生一些简单的认知行为。埃德尔曼的书虽然对大众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却极大地鼓励了学术界对这个领域的探索。1994年,年近8旬的克里克出版了他关于意识研究的著作,《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Astonishing Hypothesis: The Scientific Search for the Soul;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在书中,克里克旗帜鲜明地提出:“科学的信念就是,我们的精神(大脑的行为)可以通过神经细胞(和其他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行为加以解释。”并对视觉意识的神经机制进行了阐释。作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克里克并没有太多直接涉及自由意志问题,只是在书后附了一个简短的跋,说明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并简要提到了“异手症”等脑损伤症状可能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这方面的实验和病例分析并不深入,用科学证据彻底否定自由意志的时机还不成熟。克里克的另一贡献是,他当时带领的几位同事后来都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佼佼者,其中最著名的是克利斯朵夫·科赫(Christof Koch)。2004年,科赫出版了《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理学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这本书对意识的科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自《惊人的假说》之后克里克和他的研究的新进展。迈克尔·加萨尼加(Michael Gazzaniga)是自由意志研究科学化浪潮中另一位重量级科学家,他以对裂脑症患者的研究闻名。在上世纪60年代,医生开始对癫痫患者实施裂脑手术。裂脑手术能阻止癫痫病灶蔓延到另一半大脑。手术很成功,但人们发现,病人能够同时做不同的事情,比如一只手画圆,另一只手同时画三角形。加萨尼加与其同事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向裂脑患者的左脑闪现小鸡爪子图片,向右脑闪现雪景图片,然后让患者选择能够与他看见的图片相关联的图片,结果患者右手指向小鸡图片,左手指向雪铲图片。当被问起为什么这样选时,负责语言能力但又没看见雪景图片的左脑会回答说,是因为要用铲子打扫小鸡粪便。加萨尼加认为,右脑中的潜意识程序正确选择了图片,而左脑中的解释机制负责为行为编造合理的解释,当理由不存在时,它也会不断自圆其说。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行为是一回事,意识对行为的解释又是另一回事,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两者脱节了。据此加萨尼加认为,自由意志根本不存在。在新书《谁人操控?自由意志和大脑科学》(Who's in Charge?: Free Will and the Science of the Brain,Ecco,2011)中,加萨尼加对此观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将自由意志问题的科学化推向高潮的是著名的年轻神经科学家大卫·依格曼(David Eagleman)的新书《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Incognito: The Secret Lives of the Brain,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依格曼是贝勒医学院感知与行为实验室的主任,从30岁开始就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数篇关于神经和认知的论文。值得一提的是,依格曼也从克里克那里受教良多。依格曼对研究方向具有敏锐的把握能力,并且能够向大众深入浅出地介绍前沿研究和未来的影响。依格曼从大众熟悉的各种错觉、通感、技巧训练、异手症、裂脑症等现象着手,逐步揭示出一个不可辩驳的惊人事实:意识活动只不过是次要的配角,是冰山一角,位于意识层面下面的无意识或潜意识活动才是大脑活动的主宰,是冰山的主体;人的行为更多是受无意识活动掌控。在揭示出这一切后,依格曼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那么人们应不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呢?这并不仅仅是个哲学问题,因为法律系统就建立在人们具有自由意志,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假设之上,因此自由意志问题的科学化必将深刻地影响到法律系统。1966年,查尔斯·惠特曼在德州大学冷血地射杀了13人,射伤了33人。惨案发生后,警官在惠特曼家里发现他还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和母亲。看到这样的事情,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会认为,这样的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事后对惠特曼的尸体解剖发现,他的大脑中长有肿瘤,严重压迫了杏仁核。杏仁核有调节情绪的作用,与恐惧感和攻击性有很重要的关系。知道了这些后,你对他的看法是不是有了变化呢?如果他活了下来,又该怎么给他定罪呢?大脑决定我们的行为,然而在对大脑的影响因素中,有太多因素我们无法自由选择:基因、母亲怀孕时滥用药物、幼儿期受忽视、儿童期受虐、接触含铅玩具、环境、精神疾病,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大脑,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在法庭上,如果精神病医生有证据证明被告患有某种大脑疾病,被告就会被轻判或免于刑责。在被告应当还是不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之间有一条界线,在界线的这边有罪,界线的那边无罪。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行为得到了生物学解释,也有越来越多的辩护律师用到这方面的证据,从而究责的界线被不断从无罪的一端向有罪的一端推移。而处于有罪一端的行为也并不意味着被告就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可能只是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发现其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因。如果自由意志被科学彻底否定,建立在自由意志假设基础上的法律系统应该怎么办呢?这条究责的界线又应该划在哪里呢?这时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依格曼在书的最后给出了他大胆而极富争议的方案:法律系统的判罚不应再基于人们的意志和责任,而应着眼于服务社会的未来。刑期的长短不是基于报复的渴望,而是用再犯的风险来衡量:再犯的风险高则刑期长,再犯的风险低则刑期短。监禁的目的不再是惩罚,而是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犯人提供帮助,改变他们的行为。为此依格曼特地提出了一个前额叶健身的方案,借助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对大脑进行训练,提高大脑面对诱惑时的自控能力。依格曼提出的这些建议肯定会引发争议。但面对这一全新的课题,我们不能苛求太多,毕竟探索才刚刚开始。重要的是,依格曼将法律系统这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带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显然自由意志的科学化研究带来的问题还远不止法律系统,将来还有可能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教育,一个学习不好、顽劣的小孩不能简单归结于品性不好,而应从大脑的角度分析其自控能力差的原因。自由意志问题的科学化不限于学术界本身。近几年来这方面书籍的集中涌现并不是偶然的。除了学术发展阶段本身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市场的需求,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大众的关注,社会对自由意志问题科学化的认识已经形成了不容忽视的潮流。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的新书《自由意志》(Free Will,Free Press,2012)的出版则是大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达到高潮的标志。哈里斯是畅销科普作家,《信仰的终结》(The End of Faith)和《道德领地》(The Moral Landscape)两书的作者,从科学角度分别讲述信仰和道德问题,两本书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果要找一个人来通俗化地介绍自由意志问题的科学化,哈里斯可说是最合适的人选。《自由意志》的出版对自由意志问题科学化被社会接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依格曼的观点类似,哈里斯也认为,否定自由意志并不意味着为犯罪开脱。他也同样指出,法律精神应该从惩罚过去转向客观地评价罪犯继续危害他人的可能性。否定自由意志不会让犯罪行为泛滥,反而能让我们更加“注重于评估风险、保护无辜的人和阻止犯罪”。自由意志问题研究的科学化才刚刚开始,可以想见的是,它必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社会。如果它不能改变我们的世界观,至少也会改变我们对自身的看法。(本文作者为《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一书的中文译者)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一直以来我因为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而难过。。好希望自己由内而外、发自肺腑地充满善意啊。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人不是傻瓜,不是单线程的机器,意识就是各种想法相互博弈。能争取输出善良就很好了呀! 还提到了量子力学和生物的交叉之处,感觉一切都是相互呼应的。
  •     看看
  •      神经科学的发现似乎在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但神经科学本身,却又说明我们能去认识我们的局限性。那么能让我们认识这个局限性的东西是什么?这个一定不是我们的局限性,但又不会离开我们的局限性而存在。中观大师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当我们彻底认识了一个事物后,我们便超越了它。 对佛学有兴趣的人,或许可以借助这本书,在现代语境下,去理解《楞严经》、中观和唯识、禅修体验、还有业力之类的问题。可以将它当工具,但不要到此为止,或者以为这就是我们的终点。
  •     1眼前未必看见,盲点,由大脑补缺 2视听嗅味触经大脑形成觉 3大脑,封闭系统,预测模型,下意识 4幻觉错觉梦境精神分裂中风由于大脑与外界无关联 5内隐记忆,外隐记忆,失忆症 6意识消耗时间能量,无意识否 7陪审团制度,社会,大脑,共识 8怪异行为恋童癖暴力倾向痴呆由于脑部受损
  •     有点乱,但是观点比较多,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兴趣点深入阅读!
  •     2014/9/11 非常精彩的心智哲学-科学 入门科普。这类科学家出身的心智哲学-科学家似乎很容易接受功能主义的物理主义立场:既保全了物理主义的科学图景,也没有过多牺牲常识心智观(这对我们的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
  •     法律精神应该从惩罚过去转向客观地评价罪犯继续危害他人的可能性。否定自由意志不会让犯罪行为泛滥,反而能让我们更加“注重于评估风险、保护无辜的人和阻止犯罪”。
  •     Amazing book!! 科学和哲理的完美结合!一本非常有趣的Neuroscience科普书~
  •     湖南科技出版社
  •     无需多言,好书一本。
  •     这本书太棒了!前四章是甜点,后三章是大餐。对自由意志的探讨和对现代司法体系的批评以及对未来司法体系的设想很有启发意义。长见识、开眼界,而且作者用比喻将专业的术语和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再加上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成就这部益智怡情之作。
  •     “你的大脑处于黑暗中,但你的心智构造了光”。。。超赞的书,感觉人生观快被击碎了,有点忧郁。。。
  •     有自由意志吗?不管有没有,提高人长期决策能力应该作为脑科学、认知科学甚至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方向……年度TOP3!每个人都是被编号码的机器人,并且配套程序多的可怕,我的基因到底有没有预见过我今日会读完这本书:)
  •     冗杂
  •     由科学到哲学。文中的例证比较有意思
  •     好书总是这么有趣且通俗易懂
  •     眼光和处理都不甚满意,尤其是free will。但是于本行,#神经法学#还算靠谱,重点在于未来,也就是说,预防犯罪,而不是惩罚。不过,不单单是个体,而是整个群体,这里还有个相互影响,反馈的过程
  •     好书!
  •     内容尚可,只是《楚门的世界》译成杜鲁门的世界,真的好么。。。。。。
  •     科普,前面几章不错,形象直观的介绍了大脑的粗糙又自动化,但却不被我们发现的加工策略。越到后面越跑偏,讲起了犯罪与大脑神经损伤,最后甚至讨论还原论去了,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就结束了...
  •     认识藏在门后的你,年度最佳科普
  •     难得翻译的和写书的一样好!
  •     pdf 110531
  •     第一次接触这个领域的书,之前只是憧憬,思考,看到这样的工作,感觉特别奇妙,特别精彩
  •     书不错,但翻译的实在是……湖南科技的这类书大多有这个毛病
  •     2015年冬,26岁读,四星半。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的科普书,主要讲述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与《心智的构建》很相似,但本书的叙述更流畅更引人入胜,读起来像小说一样精彩。书的最后两章还探讨了脑科学衍生出来的司法伦理和科学观念,将整本书的视野和格调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令人赞叹不已。
  •     不错。好书,通俗易懂,探讨的问题又绝不简单。好书应该是这种形式的。
  •     不要过分依赖直接,要相信仪表盘。随着年级,人总是习惯性的依赖直觉而非流程,往往忽略我们本该注意的细节。
  •     作者幽默又擅长类比,读起来很轻松,内容也很精彩。
  •     很好,梳理了人类对大脑,思维,意识的认识过程。我们对思维和意识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可能会深刻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及形态。
  •     脑洞大开!
  •     这本书的前面四章可以略过,第五章开始精彩起来了,作者所使用的国会的比喻非常浅显易懂,容易说服读者接受他的竞争团队假说。尽管内容上这本书远不及《谁说了算》那么深刻,但是表述上这本书要成功得多,要容易理解得多,而且在自由意志的问题上,他也更为激进。不过我个人还是接受利贝特本人给自由意志留下的辩解,我们有否决无意识提案的自由。
  •     刚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里面有很多知识就像百科全书一样吸引人,同时也值得思考。但是在第五章后,感觉在反复的论证,有点凑文字的感觉。 大脑的每个部位控制了我们的每个行为,同时他们又相互关联,哪部分缺少或受阻就会有相应的反映。 对了,这本书的格式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候的论文
  •     非常棒的一本书,是科学读物,但延展至哲学问题,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见解独到、深刻、广阔。非常喜欢!
  •     其实有点悲观。人是否被无形的力量操控?
  •     对禽类肛门识别法有点好奇...
  •     很好看的关于脑科学的科普书,人的行为说到底其实是大脑里面的一些化学反应或者生理变化,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个性。
  •     神经科学,了解自己的认知行为,更好的建立认知模型,来高效学习,以及平衡,情绪和理想的,锻炼长期思考
  •     有据有哲,跟那本结构差不多。感官 自我 社会 ,意识体验和脑的对峙,进化与神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