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书评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14610936
作者:赵省伟 主编
页数:169页

有图有真相的历史更有吸引力 ——读《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有感

有图有真相的历史更有吸引力——读《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有感文/岸晓风目前,中日两国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中国人将其看作中国衰落的重要转折点,日本人则将其看作其强大的转折点。个中原因非常多,仅举两例。一是日本海军当时的实力排在中国之下,当时中国海军实力排名世界第八,日本大概在第九、第十左右;第二,中国当时刚刚进行洋务运动,并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中国当时士气低落的问题,至少中上层是有良好感觉的。但是最后却一败涂地,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似乎不难,但是有无法三言两语说清楚。但是有时候说不清的问题,如果用“看”,立马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和答案。手头这本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视觉。让我们通过“眼睛”来看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是中国失败?这本书是《西洋镜》图书系列的第一辑,相关图片多出自《法国画报》、《伦敦新闻画报》、《笨拙》、《小日报》、《日本风俗画报》,图片达到200余张。这些记者的作品虽然体现不出高层政治决策的内幕,但是他们的优势是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和采访还原部分原汁原味的事实真相,他们对于事件的外部观察,特别是对当时中国、日本、朝鲜的直观考察,又往往超越冰冷的档案,为后人了解那段历史提供更多的研究点和可能性。书中有大量的中日对比照片。当时是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国力缓步上升。和属国朝鲜一样,中国国内政坛也充满了明争暗斗,满族汉族之争、清流浊流之争、地方派系之争,使本就千疮百孔的清王朝更显末路之像。而日本刚刚经历了明治维新,国内空前团结,气势如虹,这些不是通过描述得来,而是通过“读图”得来,就更加值得我们深思了。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了解中日甲午战争更多真相,获得更多的思考,这本书可是上上之选。

甲午战争海外观察实录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中日两国对朝鲜半岛控制权的争夺,实则是对东亚领导地位的竞争,因此两国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之中,以期获得战争的胜利。鉴于中日两国在远东国际秩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两国实力消长对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影响,因此两国尚未开战,英、美、俄、德等国家就已经对中日间日益凸显的矛盾冲突给予了充分关注。各国报纸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采访建构自己对甲午战争的认识。《法国画报》、《伦敦新闻画报》、《日本风俗画报》、《笨拙》、《小日报》、《洛杉矶时报》、《旧金山考察家报》、《旧金山纪事报》、《萨克拉门托蜜蜂报》等报道甲午战争者不胜枚举。报刊时论是社会舆论的先锋和载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心理和需求,同时,报刊舆论又在不同程度上引导社会和民众的关注焦点。近年来,学界日益重视报刊这一蕴藏丰富信息的特殊史料的研究价值。之前的研究者多数将上海《新闻报》作为研究重点,近年来对美国报纸的研究也相对较多,但对于欧洲各报纸的研究相对较少。从这点上看,中国画报出版社和东方历史评论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西洋镜》系列图书是十分的必要和重要的。《西洋镜》系列图书第一辑把注意力放在了甲午战争,一方面是因为甲午战争120周年,另一方面说明了甲午战争对于中国学界的重要性。《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为读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第一手历史现场素材。这些老照片、版画、报道中显而易见的能看出西方人看待中日双方这场战争的立场。1894年《全球画报》“朝鲜半岛的斗鸡”图上,熊先生事不关己的坐在一旁观“大中华鸡”和“日本矮脚鸡”的斗争,因为“这场战争无论哪方获胜,我都能饱餐一顿。”这应该是关注这场战争的西方世界的普遍认识。从一幅幅插画里不难看出对于当时的中日来说,中国战败是必然的。无论从清军的精神状态、武器装备都赶不上隔海相望的日本,决策失误,有兵不利也是重要原因。落后就要挨打在这场战争中最沉痛的失败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民族的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富强,没有国家的富强,也难长久支撑民族的独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幼童,西方传入了很多新奇的玩意儿,火柴叫洋火,铁钉叫洋钉,而北方人管这种看放大相片的匣子叫拉洋片儿。不同于北方的大俗,上海人称其为“西洋镜”。如今这本《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意在于暴光西方媒体对甲午战争时期中日韩三国的记载,找寻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非常遗憾的是,本书并未能擦去积在匣子上的灰尘,使人眼前一亮,所以只能继续沉静在角落里,等待有缘人的开启。马勇老师在序言中提到了几个有意思的点:首先,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为朝鲜的前途而战,那么我国研究者在总结这段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往往忽视了朝鲜的视角?其次,作为当事国,中日文的基本史料已大致穷尽,双方对于史实各执一词。而相关研究者对于各国的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并不重视,而正是这些不以为意的报道,超越中日意识形态,扩展了视野。比如“中国的武器装备并非不如他国,战场上的失败其实另有原因。”最后,本书最有意义的地方,就是会渐渐改变研究者的既定看法。于是,心中带着诸多问题开始翻阅来自《法国画报》、英国《笨拙》讽刺漫画、《伦敦新闻画报》、和《小日报》的诸多图片及解说文字。然而,不仅马勇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解答,反倒新增添了不少疑惑。比如第37页,对“在朝鲜”那部分的记述,“对于日军的行动,我们也不甚了解。据说,朝鲜的日军部队正在向满洲行进,但人在哪儿呢?在欧洲,没人知道一丁点儿消息。”这里的我们,指的是法国人?然后是在问日本人在哪儿?还是在问自己的记者在哪儿?没有一丁点儿消息,也能上新闻?还有第38页,开始描述各国对甲午战争的不同心态,“欧洲列强似乎决定不再对远东的战争漠不关心。《时报》一名巴黎通讯员的电报称,法国和英国为了保护其远东地区的国民,已经就要采取的措施达成一致了。该协议的达成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列强也称自己是列强?也知道自己是在侵略,欺软怕硬?而且英,法,俄几国之间微妙的关系,也无法从几句话里分析出来。总之看得心痒痒的,还伴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挫败感。曾在《中国龙的发明》一书中,看过几幅与本书中相同的画报,但注解却大不一样:《西洋镜》第60页中,日本国内排华一图,在《中国龙的发明》中是这样标注的:“日本《画报近代百年史》选载的一幅佚名漫画,一群扛着日本海军旗的小孩,紧紧地跟着两个拖着辫子的中国人,一路喊着:“日本胜利!支那败北!日本胜利!支那败北!”许多日本人则微笑着站边上看热闹。”《西洋镜》第87页一图的标注是:“好狗狗!”索尔兹伯里候爵:“真是条有用的狗——我还会再用它的!”“无法形容的那个人”(墙那边):“哦,天啊!”图片上的文字:最后通牒。在《中国龙的发明》中是:《笨拙》漫画《好狗》。一个欧洲人牵着一条身上写着“最后通牒”的狗,正冲着中国龙一阵狂吠,穿着大清朝靴的中国龙吓得缩在墙角边,两脚发软,紧闭双眼,一屁股坐到了自己的尾巴上。画面上的欧洲人旁白:“这是一条非常有用的狗,我得再用它一次。”墙外的看客旁白:“噢,天哪!真难以置信。”通过此等对比,无需过多评论,功过自有众人评说。作为一名不够了解甲午历史的读者,实在无法深刻体会到《西洋镜》的妙处。可就这样看看热闹,又实在不甘心,历史不应被遗忘在角落。所以,从鄙人小小的心愿出发,希望不单按照报道日期和媒体的顺序,而是以地域,风俗,军事等主题分类而排列图片并详注背景说明,与此同时推荐一些外延读物,更是好极。PS:这篇评写得不太顺畅,我有些爱之深,责之切,然后水平又hold不住的节奏。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