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爱情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42638960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页数:348页

内容概要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书籍目录

1  黑塞的生平和《知识与爱情》
13  主要人物表
15  黑塞主要作品表
19  黑塞年谱
29  第一章
43  第二章
56  第三章
69  第四章
87   第五章
103 第六章
119 第七章
134 第八章

作者简介

这本书是黑塞经过青年时期的摸索与成年之后的自我追寻之后所创造的杰作。此文笔法优美抒情,情爱清新动人,通过追求完全相反的两个人的经历描述了潜藏在人类心中的两个灵魂—— 知识与爱互相抗争与吸引的过程。


 知识与爱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翻译差得惨不忍睹,几乎毁了纳尔齐斯与歌尓德蒙;黑塞,德国浪漫主义,被译者毁成了恶心主义:“这株粗壮的栗子树干洋溢着高贵得气质:圆圆的树顶优美地耸立在路旁,绿叶盎然广阔地横亘在碧蓝的晴空…” 相比杨武能的翻译,简单通顺,优美如诗:“拱顶外边,紧靠着大路,耸立着一株栗子树—一位孤孤单单的南国之子,气质高贵,树干粗壮,是很多年以前一位罗马的朝圣者带到这里来的;它那圆形的树冠,柔软地伸展到大路上空,微风吹来,便婆娑地摇曳抖动…”
  •     浮士德高喊道:“两个灵魂藏在我的心中。”这俩个灵魂就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求——知识与爱情。黑塞在《知识与爱情》中,通过叙述孜孜不倦求知的那齐士和一生追求感官享受的戈特孟的故事,描述了潜藏在人类心中的两个灵魂—— 知识与爱互相抗争与吸引的过程。 那齐士是神学院的老师,一直呆在神学院,研究各种知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知识,因为不断的求知,他变成一个特别理性和淡定的人,对人和事都保持着客观的感情,不会热情也不会冷淡,对每个人表现出的感情都是一样的。戈特孟则正好相反,他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人,进入神学院学习的时候认识了那齐士,他们一个追求知识,一个追求爱,一个理性,一个感性。正是这种互补让他们彼此吸引。后来戈特孟离开神学院,开始了自己追求感官享受的流浪之旅,一路上他和很多女人做爱,可是他真正爱上的女人却屈指可数。流浪到最后,他开始迷失,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后来因为和总督的情人偷情,戈特孟被抓进监狱,是那齐士救了他。之后他跟随那齐士回到神学院,开始用雕刻来表现自己这一生……这是俩个完全不同的人,用那齐士自己的话说:“你们是母系的人,生活是充实的,富有爱的力量与体验;我们这种属于精神的人,虽然常常领导与支配你们,但我们的生活却是贫乏的。你们的生活是果实的汁,是爱的田园,是美丽的艺术王国。你们的故乡是土地,我们的故乡是理想。你们的危险是溺死在感觉的世界里,我们的危险是窒息于稀薄的空气中。你是艺术家,我是思想家。你睡在母亲的怀里,我醒在荒野里。阳光照着我,而星月辉映着你。你的梦中人是少女,我的梦中人是少男……”那齐士羡慕戈特孟丰富的感官和跟随内心流浪的勇敢,而戈特孟则羡慕那齐士的沉着和淡定。那齐士代表着父系的理性,而戈特孟则代表着母系的感性。这是一场感性与理性的追逐。结果是感性的戈特孟最终回到理性的那齐士身边,而理性的那齐士则始终羡慕着感性的戈特孟。因为是女性,特别理解感性对一个人是怎样的存在 。因为感性,所以容易想的多,或许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可是压根控制不住自己的心。一生都在研究心理学的弗洛伊德感慨:“我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仍然不知道女人到底想要什么。”我想不只是弗洛伊德不知道女人想要什么,连女性自己也未必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就像一直追求感官享受的戈特孟,一直走在流浪的路上,和各种人做爱,却始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寻找的是什么,因为不知道,所以一直流浪。直到最后,把自己一生的收获,都表现在雕刻这种艺术当中。相反,理性的人,大多是男性,他们会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像那齐士,从他进入神学院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一直呆在这里,从教士到高级教士到院长,他始终避免自己陷入世俗的感官享乐,而他也真的是这样做的。一生献给知识,无欲无求。这样的人生难免让人觉得无聊。可是如果自己喜欢,自己不觉得无聊,完全可以享受这样的生活。黑塞在小说中描写的是俩个完全极端的人,一个纯理性,一个纯感性。可是现实世界,我们都是理性和感性交织的,只是俩者所占比例不同而已。因为一度觉得自己太感性,所以看各种训练思维的书,从尼采到叔本华,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到《国富论》,其实看这种书真的对思维有帮助,能让你客观而理性的思考问题。所以朋友曾一度说我是个理性的人。不过那只是一时的表现,大部分时候,我还是一个感性的人。说到感性,总是容易和多愁善感联系起来,而我本能的讨厌这个词,总觉得多愁善感就是无病呻吟。很多时候,为了避免给别人多愁善感的印象,很少发一些感慨,怕别人说文艺,也很少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后来慢慢的开始正确的认识自己,才发现,感性没有什么不好。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感性的,只是我们隐藏起自己的感性不让别人发现。感性是天生的,跟着感觉走,正确的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受。相反,理性则是后天习得的,需要锻炼而来的思维习惯。半夜醒来,拿起手机上微信,看到一个朋友在新年当晚凌晨三点发的动态,很诚挚的感慨,关于友情,关于亲情。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心,对朋友的牵挂。当时看了想给他评价,可是不知道说什么,于是放下手机。等第二天再上微信的时候,才发现他已经把这条动态删了。我想他是因为不想让别人看到他这么感性的一面。我们总是习惯隐藏真实的自己,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没有感情的人,客观,理性。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是一个正常人,和大家一样的正常人。我觉得生活最好的状态就是真实,真实的表达,真实的生活,不要虚假和掩饰,而感性正是通往真实生活的桥梁。因为感性,可以更多的领略情绪的变化。纪德说生活就是要体验不同的感觉。我相信大多数的艺术家都是感性的,他们能从自然中,能从别人的故事中吸收力量,找到灵感。这种人同理心比较强,对别人的感觉容易感同身受。所以最后当戈特孟投身于雕刻的时候,他能把很多女人的情绪—兴奋、沮丧、痛苦、欢愉都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因为他了解她们的感受。以前有人说太理性的人是不会爱上一个人的。对于这句话,我完全赞同。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欲望和梦想都是感官的东西。太理性的人,追求的是现实的东西,很难真正理解这种感官的追求。这也是为何那齐士羡慕戈特孟,自己却没有过戈特孟一样的生活,因为在他心里,这样的生活终究抵不过理性的思想生活。太理性的人,身上缺少一种柔情,这就是杨澜和柴静的区别。杨澜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因为理性而智慧,你会喜欢她的圆滑,喜欢她的智慧,但你很少被她感动。相反柴静是一个很感性的人,虽然她的文章写的理性,可是她的感觉太丰富,所以你总会在某个瞬间被她感动到哭。她感性又真实,总会触动你内心感性的部分。看过《看见》,我想大部分人都能从书中找到触动自己心灵的东西。这就是感性的力量。可是太感性也是不好的,如果太感性,容易分不清主观和客观。这时候就需要多点理性。理性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我们后天刻意培养的。放纵你的感觉,让它肆意的体会喜怒哀乐,肆意的享受爱与被爱。然后用理性的思维去和别人相处。这样就是最好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书名其实应该是“识知与情爱”。
  •     怅然若失又茅塞顿开
  •     也许是一场梦。
  •     又一次被黑塞震撼。好书!
  •     为什么读起来像是西方玄幻猎艳小说似的。
  •     那齐士,当你没有母亲时,你想怎么样死呢,没有母亲就没有爱,没有母亲就没法死
  •     上学期看的书,两种不同的人生,但是都很纯粹。我们都不是卫道士不需要那样取舍,没有人会坚定的过一生只为一种追求
  •     有好感的女孩在身上纹刻的德语单词。查来净是一本书名。 买来看了三分之一,对于知识与爱情,精神和梦想,我需要调和,找到同行之路。 知识爱艺术,艺术留恋知识,
  •     无边的两样
  •     黑塞的书一如既往的使人思考。那齐士与戈特曼之间的感情是高尚的。那齐士指导并鼓励戈特曼找到自己,在戈特曼逐渐成长的时候,那齐士借此也真正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爱的魅力。虽然知识与爱如此的对立,但或许这两者是需要互相扶助,才能达到崇高
  •     比之前看过的黑塞小说都好看
  •     宣誠的翻譯真是情感細膩,語言拿捏讓人真是感覺到美妙。還要再讀,好句子實在太多,回頭再整理一下。
  •     介绍了两种人的通往真理的路 那齐士和戈特孟的爱情是为了剧情设置的吗还是有其他深意? 最后戈特孟说的话我还是不懂... 不过其间对于两种人的不同特质和道路的叙述读来让人眼前一亮~
  •     理性与感性
  •     “我从不否定这个世界的罪恶,任何真正的思想家都未主张过世界上的生活是和谐与公平的,人性不是善的。阁下,人心虽恶,却也把人间的恶事写在圣书上,这是我们每天所看见的。”
  •     “知识”与“爱情”这两个东西无人不渴求,只是获取路径不同,充满曲折的求索之途,有的是主观选择有的则是被动被驱逐而已,飘飘荡荡的岁月如梭,仿佛白驹过隙一样可怕。
  •     一边读一边感叹作者的功力。知识、爱情、艺术种种,都是读都市寓言的人所渴求的,喜欢黑塞的答案也不足为奇。具体到文本,作者在把特征转化为两人迥异的人生轨迹,发挥其功能的时候,没有以二元论束缚人物的个性,而是交换了一些元素,扩大了两个人的cp感来抵抗差异=本质=撕裂的进程,这里应该体现了一些禅宗的思想(对比尼采对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的人设)。Btw,虽然不主张译者有改名的权力,但知识与爱情的概括还是妥帖的。因为一方注视知识一方追求爱情,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会停在情欲联系的层面而会去追求新的共鸣。还有个问题,怎样更合理地从queer theory的角度解释这部作品呢?
  •     过程中隐隐觉得黑塞的作品总透着同性恋的倾向。水中倒映的水仙最终能坚持自己要走的道路,在近乎平乏的生命历程中有能倾注爱的对象。受欢迎的金口带着好奇心历经人间悲喜,未得到的还留有念想,得到过的似也从不曾真正拥有,没有母亲便没有爱,没有爱便死不得。我想每一种人生都是一种选择。我期待宿命的吸引与挣扎,而不像无根的浮萍。
  •     很难说自己有没有读懂这本书,也许《知识与爱情》这个书名也只是译者对于这本书的理解,于我而言,也许会用《灵与肉》。
  •     翻译真是…
  •     又名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     知与爱 是需要经常去体验的永恒课题 黑塞又一本探寻型作品
  •     人生的一切希望、高贵、痛苦与心中的不安--他们既看不见,也不会感动!他们只求得满足和忙碌,把这些当作要紧的事,大声喧哗,为了钱争闹不已,无非是使自己与家人获得温饱。黑塞的书有个共同点,历经劫难,生死爱情,发现快乐才能忘记恐惧,,感性之旅和理性之旅
  •     一部想一口气读完的书。心理描写简直了。完全抛开剧情光看心理可以感受到那种跌宕起伏的感觉。主角是两个鲜明的印象,其实就是原始模型,所有的元素都像是神来之笔。今年最喜欢的一部小说。
  •     浪漫的一逼……读的老子好想来场说走就走关键路上约炮无数的旅行……这个译名不准确,还不如“精神和爱欲”诸如此类的组合。
  •     一種快進又精彩的人生
  •     知识与爱情,无边的两样
  •     那其士 戈特孟
  •     看了开头,就很喜欢读,一直读下去
  •     他妈的 换了个名字又出了一版 借来发现早看过了 。。。
  •     翻译不好
  •     写于荒原狼之后。第一次用德语以外的语言读黑塞,阅读体验意外地良好。Ohne Mutter kann mann nicht lieben. Ohne Mutter kann mann nicht sterben. 始于尼采,终结于荣格。深夜里哭崩不知多少次,才想起我儿时便没有了母亲。又想起讲经殿上自杀的兄弟。Ich hätte dich lieben können, dich allein unter den Menschen.
  •     《纳尔齐思与哥尔蒙德》
  •     我爱你。纵然你的故乡是土地,我的故乡是理想。你的危险是溺死在感觉的世界里,我的危险是窒息于稀薄的空气中。你是艺术家,我是思想家。你睡在母亲的怀里,我醒在荒野里。阳光照着我,而星月辉映着你。你的梦中人是少女,我的梦中人是少男。然而我爱你。 2016-052
  •     你们的故乡是土地 我们的故乡是理想
  •     【劲松咖啡图书馆借阅】2015-12-20 to 2016-01-21
  •     非常青涩的一本。把自我拆成两份:兽性抽象成爱欲,形而上抽象成的知识,两者相爱相杀的故事。虽然写的确实没有四星这么好,但很贴合情况:超常的求知和迟滞的爱欲在一个人身上要怎么办。
  •     两个人代表着两种态度,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一个安稳一个流浪。两个人都很好。p.s:真心觉得名字翻译的蛮好的。明明英文的书名是人名,却又能准确捕抓两人性格特点而翻译成知识与爱情。
  •     阳光照着我,而星辉映着你。这是人之间很高贵的情感,和窄门中那种牺牲一样高贵,有时候放弃友情是为了再见时走得更近。
  •     太感动了!
  •     比以前的黑塞作品,多了层悲凉。需要再读,不过得换个译本。
  •     翻译得太烂啦!书中还有一些错字和个别排版问题。小说内容本身也是有些失望的。
  •     理性与感性 精神与爱其实可以互融
  •     我在众人之中只爱你。
  •     翻译不好?
  •     一生都在找他缺失的东西
  •     黑塞一贯的主题,只是对男主的设定不太满意。对艺术和爱欲,精神与理性的辩证性思考在其诸多著作中都有迹可循。
  •     为了踢掉偏见还专门读了死神那一段 原来不是偏见呀 滚回去抱住上海译文大宝贝
  •     老司机成长流浪史,撩得一把好妹。 两个主要人物,情欲与理智的化身。探讨如何过活,纵情声色,还是禁欲苦修,?????我没读懂啊
  •     知识与爱情,感性与理性,一方都永远无法受另一方的绝对支配,永远是一个掣肘的过程。黑塞的思想在此时已经达到一种深沉的广博度。《知识与爱情》是典型的黑塞风格叙事,有成长小说的影子,背景依旧是修道院,依旧有美好的同性感情。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第八章,写得动人心魄又带着一股绵长的安定。唯一有一点要吐槽的就是台湾译者将人名翻译得不合口味,读起来常常跳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