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还是继承?

ISBN:9787313114249
作者:刘晓红

书籍目录

第一章战斗者的学术生涯
第一节大器晚成的学者
第二节学术思想的特征与发展脉络
第二章国家·公司·大众传播——媒介中立批判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最大使用者——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批判
第二节公司力量与大众传播业
第三节“思想管理者一作为社会控制系统的大众媒介及其功能
第四节“媒介中立”批判之评析
第三章思想管理走向海外——跨国媒介批判
第一节跨国媒介与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二节跨国媒介干预民族国家主权
第三节文化帝国主义:大众传播与文化控制
第四节跨国媒介批判之评析
第四章公司接管公共表达——公司资本主义批判
第一节公司权力的地位变迁

作者简介

刘晓红编著的《纪念还是继承:重读赫伯特·席勒》介绍和评析了赫伯特·I.席勒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思想,并结合全球化时代传播业的现状,分析了席勒思想的现实意义。席勒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批判传播研究领域享有盛誉,被誉为“全球范围的媒介知识分子”,他不仅有力推动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而且为建立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书主要从媒介中立批判、跨国媒介批判、公司资本主义批判、信息社会批判和全球化批判五个方面评析了席勒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思想,并指出五大批判的关系;最后,分析席勒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及其学术思想对中国当下的警示意义。


 纪念还是继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目录:第一章 学术生涯第二章 媒介中立批判第三章 跨国媒介批判第四章 公司资本主义批判第五章 信息社会批判第六章 全球化批判第七章 席勒的哲学观和方法论个人认为应当先看第一章和第七章,对其生平和学术观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再具体到他的传播学观点。思维导读图自己做的这本书的图 也是做的第一个图席勒传播学观点核心为“媒介中立”的批判,不管是对信息社会、全球化还是公司的批判,都离不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技术不中立,媒介何来中立?“地球村”只是一个神话。主要有两个概念要注意:文化帝国主义、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正式出现在1968年1月 1976年席勒在《大众传播与文化控制》一书中对其做了明确的定义:今天的文化帝国主义概念最好被描述为将一个国家纳入现代世界体系中的各种方法的总和,并通过它吸引、迫使或贿赂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确立与现代社会体系中心的价值观和结构相一致的社会制度”。 专指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也就是美国的商业媒介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推进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文化帝国主义”概念进行了与时具进的修改。社会背景发生的变化如下:1、媒介产品生产者 跨国媒介公司➡️全球性的文化公司2、欧洲国家身振亚非拉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涌现,深受美国媒介商业化和娱乐化运作影响的跨国文化公司出现,即为“第二等级帝国主义”他强调不应把文化帝国主义看成是单方向的文化“入侵”的结果,始于“各国统治阶级的相互认同甚至相互勾结”。汤林森曾在《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批判了席勒的文化帝国主义观点。在这里,要注意,解释“文化帝国主义”概念时不同只看媒体产品数量和流向这两个角度,而是要看:这些第三世界的国家是否赞同市场逻辑;第三世界的商业媒体在被整合到全球媒体体系中,本国传媒是否成为了公众表达政治 异议的渠道,还是仅仅只是本国民众获得愉悦的渠道?这里有一点值得很注意,就是席勒对“受众是积极的意义生产者”观点的批判,受众的确可以对信息作出不同的解释,但是手中对信息的不同解释不具有改变文化生产的作用。全球化 在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使用 最初是源于“金融全球化”,后到9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席勒对“全球化”概念的批判,认为这个概念是一个容易引起误导的术语,全球化意味着“市场销售学和消费主义向国际社会扩张成功”,所谓的全球化实际上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其主要的受益者是私人公司。全球化和本土化这两个概念不是对立的,全盘文化同化并非是帝国所热衷的优先战略。相反,针对重新出现的种族和国家文化认同之间的差异,帝国的解决方案是识别出这些差异,并赞同,然后通过一套有效的调控机制来控制差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