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天空下》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08634777
作者:郑实
页数:312页

深度巴黎

一个正常的女人或许都不能摆脱来自巴黎的诱惑,无论是时装还是香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她那无时无刻不在弥漫的浪漫气氛——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我是一个暗恋着巴黎的俗女人,尽管我这一生或许也难以到达那个地方。幸好还有书——各式各样写巴黎的书,在那里面我能了解到我想知道的关于巴黎的一切。无论时装香水美食还是那儿生活着的骄傲的女人们。还有一个人,她所给予了我关于巴黎更多的东西,不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流光溢彩和浮躁喧哗,而是藏于巴黎瑰丽外表下积淀下来的深度巴黎。这个人是郑实,曾在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欧洲管理学院学习,长时间在巴黎学习的经历可以让她从另一个视角观看巴黎并带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巴黎。以前所见的有关巴黎的介绍当然无一例外会写到诸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等等巴黎的地标级建筑,毕竟那是旅游团到巴黎的必到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是巴黎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之处,这些地方在内的11处景点也是郑实在《在巴黎的天空下》中列为“一级推荐”的景点。《在巴黎的天空下》将巴黎的景点分为五个级别,根据它们的知名度和观赏性推荐给读者。一级推荐的景点都是游客必到的,二级推荐的则是如果时间有富余的首选,而三级则是给那些试图更深入了解法国文化的游客推荐的景观和博物馆,四、五级就是给那些时间大丰富的游客预备的补充景观。由作者的推荐分类基本上就可以了解,这本书其实更多的是在介绍巴黎的文化,而不再仅仅停留于景观表面的浮华。书中多有绘画、雕塑和建筑的介绍,这种介绍是将它的年代、创作背景、作者、创作过程中的事件等等都给予详尽的介绍,甚至为此随书专门附赠一本《巴黎历史文化人物手记》,实在是阅读的一个大大惊喜。这是一本由巴黎艺术引发的一个历史介绍书籍,喜欢阅读历史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因为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欣赏巴黎的艺术作品实在是另一番风味的。而对于艺术品来说,在了解其历史背景后再看,似乎也别有了一番味道。总之,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巴黎介绍书,在这里巴黎褪去了她的珠光宝气和冷艳高贵,而仿似一位深沉而寡言的智者,冷眼看世间发生的一切岁月流转。郑实是个女生,但读她的文字似乎理性多于感性,这种风格,我喜欢。

巴黎文化旅游的葵花宝典

“咳巴黎!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了,”我记得这是诗人徐志摩年轻时游历巴黎时所写《巴黎的鳞爪》的开头,真诱人!真精彩!可是当我们中国人今天终于有条件游览巴黎了,却又不知道天堂的门在哪里?怎样游览才算不虚此行?因为以往的导游手册往往缺少文化的眼光和个人的心得,令人像是捧着厚厚一本菜谱茫然无措。而郑实女士撰写的这本《在巴黎的天空下》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把巴黎最美、最有文化韵味的地方一一指给你看,如同巴黎文化之旅的葵花宝典。首先,这本书让你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根据日程安排好游览顺序,这很重要。试想,一个外国人要是来北京待上几天,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糊里糊涂的没有去故宫却去了白云道观,没有进颐和园却进了北海公园,那该多窝囊呀。正是如此,《在巴黎的天空下》一书能让你避免类似的尴尬,作者不仅细心地列出巴黎主要旅游景点的具体方位、乘车指南、开放时间和票价等信息,还独创性地把巴黎所有重要景点都按知名度和欣赏性分出了五个等级,这样就方便了游客根据行程的长短来选择相应的景点,安排好轻重缓急。当然,这需要切身的体验、文化的眼光和学者的情怀,不是谁都能这样一本有关巴黎的书的。其次,本书还采取了少见的双书组合方式,即购买《在巴黎的天空下》还附赠一本《巴黎历史文化人物手册》。这就如同欧洲基督教文明的十字架标志一样,两本书把文化时空有机地组合起来,前一本书是空间之杠,后一本书则是时间之杠,两者紧密交叉一起,帮你的把对巴黎的理解推向纵深。的确如此,当你在一座座著名建筑物构成的空间中逡巡,实际上也就是在巴黎的时间长河中穿行,因为那里既是不同时代人们曾经热气腾腾生活的地方,也是一个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尽管今天的花树不是千百年前的花树了,但是巴黎大街上仿佛仍然响彻着一代代历史文化人物的脚步声,你身边的建筑物旁也许就晃过他们真实的身影。因此,对照眼前的场景,回味一幕幕历史,你会更有现场感和亲切感。事实上,对于想更多了解欧洲古老文化的游客来说,这两本书各有不同的功用。如果说,《在巴黎的天空下》如同背景介绍,帮你了解和制定好旅游计划。那么,《巴黎历史文化人物手册》则可以说是深度解读,在你游览一天回到旅馆、沐浴上床之后,细细品读,若有所思,将白天的那些杰出历史人物的雕像还原为他们各自真实而伟大的人生,便会感到另一种诗意。比如美术家罗丹,我们过去只知道他是天才雕塑家,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们才知道他也是一生坎坷,直到60岁上还在与非议和诋毁做斗争。这让我们领悟到,原来哪个时代、哪个国度的人生奋斗之路都不容易呀。再如思想者蒙田,作者着重描述了他在帝王专制时代如何谨慎维护自己丰富多思的人生,唯其如此,他才会谢绝皇帝的赏赐,意味深长地说:“我已像我希望的那样富有”。这本书共介绍了法国历史上40余位历史文化名流,每一篇都很有新意,因为它们不是从百度或维基百科上简单照抄来的,而是如作者所说:“其中每个人物虽然只有2000字左右,但都是从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传记中提炼的”,饱含着自己的文化感悟和辛劳。第三,这本书始终保持着一种个人化的口吻,这很难得。我们能够从淡雅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朋友般的平等、亲切,和学者的博学与严谨。正如作者在序中坦露的:“我要尽我的心来写,一字一句都是我从巴黎和相关的书籍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所以这本书的真正独特性在于,它既有导游手册的实用性,又具有文化著作的醇厚感。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是装帧设计独具匠心,赏心悦目,书中300多幅精美图片,与优雅文字相得益彰,完美地展示了50多个经典旅游目的地。这是因为设计者与作者同样,都曾在欧洲留学,对西方艺术的耳濡目染和深湛理解浸透在每一细节中,因而成就了本书的不凡气度。所以,如果你将要去巴黎旅游,你除了购物和品尝美食之外,还想让自己和孩子更多了解一些欧洲灿烂的历史文化。那么就请带上一本《在巴黎的天空下》吧,它将展示给你巴黎最深沉的美丽。

请不要叫我巴黎文艺范

巴黎有你希望的一切:可以欢笑,忧伤,嬉笑,哭泣,可以干喜欢的一切事,谁也不会看你一眼,以为这里成千上万的人与你相同,各走各的生活之路。 ——肖邦。 没有人不爱巴黎,甚至连美国佬都说,巴黎是故乡。 电视中一直在播报着奢侈品牌的在中国的价格歧视定价策略,镜头里无数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的LV,CHANLE,DIOR穿梭在香榭丽舍大道,甚至有人叫嚣道中国人是拯救欧债危机的最有力的希望,是拯救这些百年的奢侈品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这好像跟文艺范毫无关系吧?这不是人人喊打的虚荣吗? 假如巴黎号称世界上第二文艺的地方,应该没有别的敢叫嚣第一了。当然,巴黎在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的高超的水平,使他当之无愧,现在的巴黎人或多或少要感谢路易十四的贡献了。这是后话,法国王室,佛朗索瓦,亨利,路易,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不遗余力支持过文化艺术的君王,即使有多么不堪的劣迹,还是会被后世传颂,所以,在欧洲,所有不朽的君主,在文化赞助和占有方面都出手不凡。 这重要吗?非要把每个君主的从生到死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才能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吗? 打开网页,网站总会推荐些哪哪宫殿,哪哪古堡为背景,主人公或高富帅,或白富美,一人一副墨镜,在配上些许感慨的照片。每每都会换来超高的点击率,百试不爽。久而久之,大家的观念就变了,旅行就变成的了拍照。好像谁要是没有穿成长裙飘飘,拍些美美的照片回来,就跟没去一样。没有人在意曾经在这里发生过什么,在历史上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这些千年的痕迹之下埋藏着怎么样的故事。一下车,就拿出各种单反,手机,抢位置,拍照,然后心满意足的赶到下一个景点去了。 好不容易出去玩一趟,拍点照怎么了?再说了,旅行社安排的那么紧,哪有时间慢慢逛啊? 管他这么多,玩的开心就好。关键是,自己开心吗。 欧洲的奢侈品,大多具有一两百年的营销历史,这是我们不具备的。我们要承认,但也不能成为奴隶。有人说,中国从近代以来被欧洲人压抑的太久了,终于有钱了有能力,最好的证明就是跑到他们的土地上去买他们买不起的东西,去享受他们想受不了的服务,甚至给欧洲人造成了中国人都是煤老板的印象。相比那些发展了几百年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有时会抱怨这这不如美国,那那没有明主。是哪个中国呢?是华夏五千年的农业社会,是1949还小米加步枪的新中国,还是1987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几十年对几百年,怎么比。总不能因为一个3,4岁的小孩跑不过博尔特,你就口诛笔伐吧。而且,奢侈品在西方可能更多的是指耐用,质量好,而非身份,价格的象征。我还是蛮期待有天能看到有人拎着LV跟菜贩子讨价还价的,前提,别是A货啊。 从 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皇家圣礼拜堂,荣军院,杜伊勒斯宫,奥赛美术馆,孚日广场,加尼耶歌剧院,蓬皮杜艺术中心,拉雪兹神父公墓,到佛朗索瓦,亨利,路易,拿破仑,黎塞留,富歇,布朗基,戴高乐,米勒,马奈,德加,雷诺阿,卡米耶。巴黎最大的特点是丰富,她是世界上最有文化包容性的城市,巴黎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一些最有个性,最有才华的人都汇聚到了这里。他们生命的精华也留在这里,他们的人生也因巴黎而精彩丰富。假如有一天,我能读懂他们的故事,是不是就能明白为什么巴黎会是世界上最文艺的地方。

巴黎攻略

对于这本书,我必须五星推荐,因为真的是太赞了。而对于它的赞赏可以浓缩为四个字:巴黎攻略。巴黎有着久远的文化历史,巴黎艺术名流辈出,怎样才能不错过这一些呢?本书的作者很贴心的把巴黎的景点做了一级推荐(必到)、二级推荐(略逊于一级)、三级推荐(更深入了解法国文化)、四级和五级推荐(补充,如果你有足够宽裕的时间,这些景点去看看也会很有收获),为忙碌的中国人在游赏巴黎时有了先后与轻重目标。一直以来我是一个很讨厌腰封的人,因为腰封上的介绍都特别不靠谱,任你多少多少名人推荐呢,但许多就是名不副实。可是《在巴黎的天空下》腰封上的介绍却是实至名归。它说:一本书读懂法国王宫、巴黎博物馆和法式花园的前世今生……巴黎迷恋症患者、浪漫派文青小清新行前必备枕边书……值得一提的是随书还附赠了巴黎历史文化人物手册,40位法国名流的悲喜人生一览无余,既用眼睛游览了巴黎的美景,又用眼睛了解了与这些美景相关的这些人物的生平。看的时候我就想如果这样古建筑是在天朝,十有八九是在新城市规划中被破坏掉了。对于古建筑的爱惜与保护,非常值得国人深思与学习。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们拥有的比巴黎多的多,可惜,我们没有向他们那样去珍惜与爱护,为了所谓的发展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肆意破坏,真心疼。如果此生能去一趟巴黎,想必行前还会再阅读一遍此书,还必须带着让它一起陪伴我的旅程。

为什么巴黎的天空值得回忆

自由的天堂,让你流连忘返的建筑、艺术、音乐、宗教,自由的空气、洁净的水,法国美食,购物天堂。除了钱包有压力,你会觉得你真的就在天堂!美文、才女、优美的笔调略带伤感,是无法圆巴黎梦,还是回到现实梦醒时分的留恋。。。庄周梦蝶,盗梦空间,何为真实,何为梦境。。。。读过了也许你就醒了!哈哈。。。。。

巴黎艺术之旅

自己偏好艺术,很喜欢游玩含有历史沧桑之感的古迹文化,博物馆自然少不了。对巴黎的了解,著名的卢浮宫是知道的,自然还有同样出名的法国香水和葡萄酒等等。然而这部图书却偏偏没重点介绍她们(卢浮宫是介绍了些,只是感觉还是少了点啥),而是把巴黎主要的古文化历史遗址以及有特色的博物馆,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给读者。而这恰恰很对我的口味。看得比较过瘾!书中也有少许遗憾,比如最爱的“毕加索美术馆”,却由于没有开门展览而无法介绍到。虽然自己没有亲自去法国游玩,却让我增加了不少对法国的文化历史知识。随书附送的《巴黎历史文化人物手册》,同样的精彩。每当翻阅厚厚的人物传纪,有些头疼。而这部小册子,短短的数页就将某个人物的特点描述清晰,真是浓缩的精华!通过其中也算是了解了巴黎的主要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之前,看过有关拿破仑、路易十四等帝王的油画作品,现在这些帝王,我可算是了解到你们啦。会进一步加深对那些绘画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嘻嘻。感谢作者,很用心的写作。

不只浪漫、美艳、时尚、优雅和奢侈

  阅读这本书,有点像听美国小提琴家David Wilson演奏Under Paris Skies,像缓缓吹来的风浪,不用隔绝尘嚣繁华,但梦幻安详轻盈柔美,又像听法国歌星Yves Montand唱的Chanson(香颂,歌曲)Sous le ciel de Paris:“在巴黎的天空下,飞扬着一首香颂,呣…呣……”极具磁性的嗓音,调侃轻快的音色,醇美逶迤而略带忧伤惆怅,电子琴模仿竖琴上下滚动的琶音宛若涌动的海水漫过。  

人人都说我爱巴黎

旅行是极富个人色彩的体验。有的人可以讲述曲折动人的故事,也可以写下流水的旧账,也可以拍下片片截图,但是没有“参与式观察”,那些眼花缭乱的景点攻略,让我们困惑于不同的过来人的矛盾的描述。同时我们也会疑问,那个地方,那种体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巴黎,是一团个性的城市。对于大多人,巴黎似乎只意味着奢侈,浪漫,时尚,高端。好多的人生生的把外国当做购物中心,已经成为那里购买奢侈品的主力,中国人是深受欢迎的。《在巴黎的天空下》是一本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游记。作者郑实对巴黎的详实,全景式的记录,整理各处的碎片拼成了一幅完整的地图。这本书可当作去巴黎的实用旅行指南。在这幅地图上,旅游者会看到巴黎有着另外一番样子。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是想找到答案,看看现实与想象是否能够重叠起来合为一样。当我们真的去了,却发现好奇与兴奋之后,依旧带着很多疑问回来。因为我们发现已经看不懂题目了。有时做一个买东西的过客,是一种无奈。只有当你懂得巴黎,更能游赏巴黎,这也是作者的创作心愿。而且读着故事,走进巴黎,是一种很有格调的事情。我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一个满意的旅行过程。跟着旅游团的行程走,是一种高效的体验。但是这样‘踩点’的旅行,未免有些遗憾。一座城,只是几个点的缩影。你只是在合适的时间,跟一群人出现了一个地方,匆匆相遇又分离,就转身去下一个点。精简的旅行程序,让巴黎之行失去了很多的趣味,也无法更好的发掘巴黎的迷人美。通过翻阅作者的卷轴,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行计划,走出一个人的巴黎。作者根据巴黎景点的知名度和观赏性,把它们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共5个级别。出名的景点,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正因为这种代表性,那些地方除了人还是人。其实巴黎还有很多惊喜的地方,等着你去发现。如果你足够细心的看地图,它们就在出名的景点附近。要记住,巴黎不是只有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塞纳河。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目的地,也是一种个性。还有作者反复提到去景点,是需要体力,精力,时间。因为每处可观的东西很多,需要你合理的分配。‘过去并未消亡,事实上,它并未过去。’波旁王朝,第一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等时代的历史,因为巴黎人而活着。巴黎,是一座有历史的,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巴黎的建造,来自民间,来自皇家。这让整座城洋溢着一种艺术气息,我们深深的被惊艳到。法国国王,法国皇帝们,成功的把收藏艺术变成一种特有的艺术。而那些巴黎人,各自用着自己的创造力,构建这个城市。我们在那些建筑身上可以看见美,看见历史,看见一代人。每一个地方,是因为人的故事而存在的。如果你想去巴黎,那里也是你想要的巴黎,you are in love with fantasy。很多时候看别人的体验,是满足不了自己的。希望你能掀开这本书的井盖,进入一个地上地下的巴黎。即使不去巴黎,你也在这本书看见了巴黎。

带一本书去巴黎

巴黎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不想出来。   我是一个轻微巴黎迷恋症患者。硬盘里装着十几部名字里有“巴黎”的经典影片,只要在书架上看到与巴黎相关的书就会拽下来看看。这样的作品看的多了,对巴黎的印象也越来越具象。但同时眼光也越来越挑剔,一般的简介游记渐渐入不了眼了。但不得不承认郑实的这本书还是带给了我惊喜。   首先内容的详实是前所未见的,这本旅游指南性质的书一共48章,写了50个旅游目的地。既介绍了最受大众追捧的埃菲尔、卢浮宫、凯旋门、圣母院……也收入了较小众的奥赛美术馆、罗丹美术馆、莎士比亚书局……既有神圣庄严的先贤祠、荣军院、拉雪兹神父公墓……也不排斥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巴黎古监狱、巴士底……还有独具特色的地下墓园和下水道博物馆,巴黎人真是什么都可以用来参观。   当然详实不仅表现在所涉地点的多上,更是因为作者的每句话都是出自己口,郑实曾在欧洲10国游学参观,有感于中国人在巴黎旅游的不能尽兴和中文旅游资料的缺乏,才有了写这本书的想法,她对自己的要求是“这样的书,当然绝不能摘录、拼凑。我要尽我的心来写,一字一句我从巴黎和相关的书籍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这不是游客们到巴黎一游后由激情衍生出的写给巴黎的“情书”,而是怀着“让到欧洲的中国人玩得更愉快”的希冀,抱着诚恳的态度,结合亲身见闻,翻阅大量资料写就一本巴黎历史文化手册。   它本身就是一本实用性的书,介绍性的文字居多,从没到过巴黎的人读起来其实是略显乏味的,但不时出现在书页的作者的评价性文字会抵消这种枯燥乏味。   比如对挂在卢浮宫里的鲁本斯作品,她会实话实说:“我本人不喜欢这类阿谀奉承之作,更不习惯鲁本斯总是借用女性肉体来装饰其作品。也许在绘画技法上鲁本斯很有一套,但因为感受不到真诚和诚恳,他的画再壮观,也打动不了我。”   她写完奥赛美术馆的来历,会感叹“这是法国最可敬的传统:有那么多爱管闲事的人站出来说话,而且很管用。”   在橘园美术馆,更是把一众美术大师都吐槽了一边:“雷诺阿的风格是最甜的,梭罗喜欢傻呆呆的像儿童画一样的风格,塞尚的静物真是静得没声息,马蒂斯尼斯时期的作品当然还是挺“野”挺“色”的,郁特里罗的画厚重得有些呆讷顽固,德郎的画有时也撒野,最暴力的是苏汀!纪尧姆都能接受。”   写到凡尔赛镜廊,她会激动地说:“相信我,无论你从小看过多少次这里的照片,想象它如何璀璨耀眼,它本身都超过所有的想象。”   这些评价不一定客观,对于读者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仅作参考就好。但我喜欢这种带有观点的文字,没有一味的附和赞美,也没有尖锐的诋毁,只有温馨细腻的简评,刚好挠在读者的痒痒肉上,捧着书的人看到这里淡淡一笑,也就是书的理想状态了。若只是硬邦邦的介绍,文字都是死的,只有加入了作者的观点,文字才会有生命,才会活过来。   当然我个人更喜欢的是那本附赠的《巴黎历史文化人物手册》,书中既有烜赫一时的帝王将相、也有社会各界的名流。巴黎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她始终用温柔的眼看着自己的子民,她是文学的摇篮,是艺术的温床,这样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国家在政治经济上也从不落于人后。这一点,从她的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正是这些可爱的巴黎人建成了可爱的巴黎。这些2000多字的小传,都是从几十万字的传记中提炼的。作者在前言中说:“为此有的书我不止读过一遍,有些人物的传记我读了不止一本。白天读过写过的人物,有时夜里会在梦里相见。”看到这儿,我被感动了。在我个人的读书体验中,读传记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名人大传动辄几十上百万字,厚厚的书本像砖头一样砸在案头,极具威慑作用,胆小的直接就被吓退了;真正翻看起来,又会发现,为了客观公正,作者会大量引用资料文献,文字大多是冷冰冰没有感情的,与想象中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相距甚远,所以催眠效果很好。而郑实不仅看了,还将它们浓缩成小传,而这浩大工程的产出却都白送给了读者,就不得不让人感动了。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其实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巴黎值得书写的地方实在太多,作者即使写了50个之多也仍有遗漏。而且那些历史文化圣地,每个地方都可以写出一本几十万字的书来,只用几千字左右的文字介绍,难免挂一漏万,写的人不尽兴,看的人也不尽兴。   可是另一方面又觉得信息量太大,这样的书应该是铜版纸大字印刷,配上精美的插图和精致的硬封,像巴黎的贵妇一样有着无可挑剔的妆容。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它体积小、字小、图小、排版密密麻麻,当然重量也轻,适合被带去巴黎,在人流如织的巴黎街头或略显拥挤的巴黎地铁上被打开翻阅。   它不是一本书架上的书,而是一本行走在旅途中的书。   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夫妇选择了带文学大师雨果的《93年》,若是像我这样的初级游客,还是带一本郑实的《在巴黎的天空下》更为实用。

按图索骥游巴黎

"巴黎, 所有美丽首都的完美典范,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会对她心驰神往,她是一座理想的世界大都会。"-----雨果参观旅游人文景点之前,我一般都会网上找一些攻略帖子。不过要找到一篇实用的攻略,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未必准确。如果你去巴黎旅游前读读此书,就事半功倍多了。巴黎的历史古迹实在太多,要是我这种初次去的话,肯定茫然不知所措。作者不仅介绍了这些历史古迹的沿革还有一些掌故逸事。每个景点介绍完毕后都有实用信息,地址电话乘车指南开放时间,一清二楚。作者还专门准备了《巴黎历史文化人物手册》,这样读者就能大致了解历史古迹涉及的名人。法国能保留好如此众多文物古迹,令人赞叹。即便如此书中还记述了一些历史文物毁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者为何都喜欢毁坏历史古迹呢?不禁想起我们这边文革期间多少文物古迹遭到破坏。读完此书一定让你对巴黎“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历史、文化与旅行

《巴黎的天空下》是一部反映巴黎历史、建筑、景观的旅行文本。由曾在巴黎高等商学院学习,并独自游览欧洲十国的女侠客郑实创作完成,她根据自己在巴黎留居和游走过程中发现和遇见的那个更加贴近于真实的本真巴黎,又结合了其他关于巴黎历史文化等相关书籍资料整理而成,书中包含了如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和香榭丽大街等一级推荐景致,当然也包含了如孚日广场、雨果故居…….等二至五级推荐,既有世界瞩目的经典景点,也有值得我们留驻欣赏的各种小去处。众所周知的,有关旅行的游记文本,总能唤起同样热爱旅行的我们的喜爱,但很显然,《在巴黎的天空下》不同与其他如通篇都是旅行攻略以及旅行经历的赘述性游记文本,虽然也可人地包含了那些景点景观的交通、票务等信息,但是本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的写作方向始终遵循了有关巴黎甚至是法国文化历史的发现以及呈现。即作品中除了经典的景致景观介绍之外,饶有兴味地深入到隐匿于被浮华与喧嚣遮蔽的历史人物之中,不惜用大量笔墨介绍他们以及她们之于这些景观与景致的历史渊源。读《巴黎的天空下》这本书,有一种被历史文化深深浸染的文化旅行理念,袭来。应该说增加考据探佚的特点,是本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读本的根本所在。而且那些早已尘封的历史,那些早已被遗忘的人们,被一本旅行读本葆有与呈现,实在难得。尤其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旅行的最初,就能对我们即将到达的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深入而细致的了解,从而有效提升旅行品味和旅行品质,更显其价值所在。另外契合了本书所呈现的历史人物,作者还专门选编了《巴黎历史人物》一册随书赠送,为再现了那些曾经铸就了历史和改变了历史的人物的生命图腾,为阅读者系统地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里,他们是梦幻巴黎的背景部分,也是梦幻巴黎的组成部分,他们与巴黎完好结合,令巴黎和它的景致与景观更加生动具体。《巴黎的天空下》开创了历史、文化与旅行的完美结合,我相信在读过之后,巴黎不再仅是我们的一个旅行符号或诸多旅行照片中的背景……

八卦才是正经事

本来抱着提品味、长知识的高尚情操打开这书的——巴黎、历史、文化——这些关键词,足以让我将其预先列入了有范儿知识青年的必读范畴。但对于一个八卦er,什么也阻挡不了一颗时刻骚动的八卦之心。所以在丰富的人文知识里,在精美的文字图画间,我还是挖到了被随处埋下的小彩蛋。作者,你故意的吧?1、《浪漫生活纪念馆》:肖邦第一次见到乔治•桑,这个他后来爱得死去活来的女人时,认为“她很难看”!而乔治•桑对自己的评价是“既不丑也不美”。结合来看——加上乔治•桑的肖像画——我相信肖邦对这位大才女是真爱。不过这个被福楼拜称为最崇拜的人、死后大文豪雨果给写悼词的女人,之前和诗人缪塞也有一腿。当时两位才子佳人边旅行边创作,不幸缪塞病倒了,乔治•桑和医生整日陪护左右,悉心照料。衰的是,等缪塞病好了,乔治•桑已经跟医生对上了眼。(我不禁疑惑:这个女人和肖邦、缪塞谁更配?不过转念一想:当然是肖邦和缪塞在一起最配!)2、《巴尔扎克故居》:巴尔扎克极其渴望发财,尝试过各种投资,但均惨败告终,整到最后房产、家具、古玩基本都抵债了。在四处躲债的苦逼岁月中,他清醒地意识到唯有写作才能拯救他。于是接下来20年疯狂地写,每天熬夜码字,想来也不比现在网络写手的境况好到哪儿去。据计算,这期间他共喝掉了5万杯咖啡——5万杯,平均每天7杯——最终导致他心脏病,挂了。(咖啡制造商一定会封杀这个案例)3、《吉维尼:莫奈的梦中天堂》:莫奈极具经营头脑,可以说是极具品牌意识。他自己挖了个池子种睡莲,每天就对着画莲花,把自己包装成“大自然画家”,声称他画的睡莲能美容、养颜、静心,从而不断拉高自己作品的价格。(我不恰当地想到了萨顶顶。在小萨还叫周鹏的时候,只能混在一群明星里唱“冬巴拉”,而换上萨顶顶这个极具有神秘色彩的名字和身份后,华丽转型“梵音天后”,一出场就是“从前冬天冷呀~夏天~雨呀~水呀~”。品牌意识很重要啊亲!)4、《莎士比亚书局》:美国姑娘比奇在巴黎开设了莎士比亚书局,海明威、亨利•米勒、菲茨杰拉德这些当时的一批穷酸小生纷纷前去借书,而后比奇大胆地出版了《尤利西斯》。斯泰因(午夜巴黎里大名人都在她家开沙龙的那个著名女人)指责此书淫秽,宣告再也不去借书。(比奇在现代定是个著名出版人,眼光犀利,出手大胆。遗憾《尤利西斯》我从来没看下去过。淫秽?!这简直树立了我一定要攻下它的决心。)5、《卡纳瓦莱博物馆》:博物馆的主人——赛维涅侯爵夫人,其丈夫不忠,更无语的是他为了情妇跟别人决斗,卒。可怜的赛维涅夫人于是一心把爱倾注在孩子身上。但女儿长大后远嫁他方,夫人就每天给女儿写信,写啊写啊,19年里从未间断。按当时贵族的风俗,家信是可以在密友间传阅的。渐渐的,夫人的信就成了大家生活中企盼的读物,里头涵盖了社会新闻、作品评论、生活八卦、笑话大全……(这简直就是专栏作家的先驱!而且是全能型写手,从社会版到娱乐版一人搞定!)6、《巴黎地铁:廉颇老矣?》:巴黎地铁最初建成使用的时候,地下空气污浊,清洁工人每月要喷掉2万吨香水。(即便是在香水之都要不要这么奢侈?)但巴黎有一群动物保护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号召乘客多在地铁里丢烟头,因为这样可以让躲在地铁里的蟋蟀感到温暖。(如果在巴黎地铁里看到满地烟头,那都是巴黎人对蟋蟀森森的爱啊!)……常言道,你心里有什么,你就看到什么……此言果然不虚。就像一部《午夜巴黎》,有人看到的是烂俗穿越,有人评述浪漫主义,有人研究片中提到的所有名人大咖,每一小撮儿恶趣味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说到这,倒觉得这本《在巴黎的天空下》很像是文化普及版的《午夜巴黎》,有美丽的风景街道,也能让你对名人轶事偷窥一二,简直居家泡妞之必备——想象一下,等有一天带着妹纸去巴黎,每到一处名胜古迹,你都可以在她耳边装作不经意地抖搂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上至人文历史,下到名人八卦,这会是多么加分的场面呐!

早点出版就好了,真心话。

就差那么2个多月,春节就用上了。今年春节在巴黎住了10天,出门前准备了几本旅游指南,有的重地图,有的重景点,有的都重也都没重。对一地深度游来说,攻略类的图书都不太合适,对巴黎那些耳熟能详的景点,一般旅游书只会有名片那么大的文字介绍,对历史掌故更是寥寥数笔,对于女人感兴趣的八卦都三缄其口,比如我,就一直纠结于法皇里到底有多少个“路易”?哪个路易最牛叉?玛丽皇后到底是谁的老婆?德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莫奈跟马奈跟雷诺阿的关系处的如何?马奈为啥老画自己的弟媳妇?一般旅游书都不讲这个,话说不想知道八卦的游客不是好司机,所以,你懂得,这本《巴黎的天空下》真是有用,作者最贴心的,是弄了个别册专门介绍巴黎名人,两本书二合一,八卦和文化,齐了。

带这本书去巴黎

带这本书去巴黎巴黎,一个几乎成为浪漫与梦幻代名词的城市,既寄托着《革命之路》里中年危机夫妻“杰克”和“罗丝”的最初梦想,亦是《午夜巴黎》中老伍迪·艾伦所缅怀的穿越之城。如果你也同样怀着对巴黎的热情向往,这本《在巴黎的天空下》一定是你的最佳旅伴之一,让你的巴黎历史文化之旅更加充实、丰富。看惯了图书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旅行类书籍,经常是号称旅游达人的作者,十几万字加上几百张图,流水账般的文字,时不时地抒情感慨,拼凑出一本定价30元以上的书,然后读者只用几小时将书翻完,却没什么实际用处,甚至是浪费时间。于是但这本《在巴黎的天空下》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准确严谨的语言、精美丰富的照片,都让人爱不释手。该书“第一本专为中国读者撰写的真正意义上的巴黎文化之旅指南”并非噱头,而是名副其实。作者郑实女士为了写作这本书可真没少下功夫,从旅行到收集信息和材料,再到整理、写作,整个过程一丝不苟,书中的字句也完全来源于作者从巴黎和相关书籍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一切的辛苦,只为了让到欧洲的中国人玩得更愉快,真可谓造福国人的善举!书中将巴黎的历史文化景点依次分为五个级别介绍、推荐给读者,并别具匠心地分别以红、橙、绿、蓝、紫五种颜色来表示,在书页侧边和地图上作区分用,另以灰色代表巴黎周边,按图索骥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和一般游记突出个人主观情感不同,这本书以客观介绍为主,偶尔带有作者的游览感受,更加直观准确。对于我这样从未去过巴黎的人来说,这本书所描述的常规、非常规景点都让我向往不已,尤其书中丰富翔实的法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更是格外吸引我。对于去过巴黎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是必要的补充,看了这本书,一定会发现一些没来得及去但值得去的地方,这就是你再次造访巴黎的绝佳理由。我甚至觉得,即使是巴黎本地人,或者导游,都未必能讲出书中这么丰富的资料。这本书非常注意细节。除了一般旅行指南都会有的介绍景点交通、开放时间的实用信息,更有与后文描述对应的巴黎地图,还有附录中的大事年表和索引等,作者的严谨细致可见一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前言”下还注明了原文和译名出处,不愧是欧洲名校出身的作者,如此认真用心的态度令人赞叹。乍一看,作者名不见经传,并不像背包客小鹏、蔻蔻梁、吴苏媚等游记作者那么出名。直到读了最后的“致谢”,才惊异地发现作者郑实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傅光明先生的夫人!郑实女士的文字果然干净简洁,毫无啰嗦,又不似历史教科书那样枯燥无味,读来享受不已。而附赠的《巴黎历史文化人物别册》以列传的方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熠熠闪耀的历史人物,让历史更加生动、立体。巴黎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相信这本书会拉近你与巴黎的距离!

很慢的旅行。

旅行,是个很奇妙的词语,在每个人眼中看来都有不一样的含义。在交通工具和通讯媒体还没那么发达的年代,“旅行”成为一个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的最佳途径。然而随着交通工具和通讯媒体的不断发展,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处事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慢慢的,“度假”渐渐取代了“旅行”,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获取新知,仅仅是为了远离所熟悉的一切,到一个陌生之地呆上几天而已。这种既知返程的出行,丢掉了“旅行”开启一段新冒险的本质,即便极其无趣又无所收获,却依旧为现代人越来越接受,因为大家都太“赶”了。四月初的时候,毕业三年的大学同学邀我一同加入他们的“武广之旅”。其实武汉我已经去过一次,但因为与同学不同处于一个城市,平常也没有什么机会联络,所以对我而言这趟“迁就的旅行”其实叙旧的意义大于新知。加上一天年假,他们能抽出来的时间也就只有四天,在这四天里边,要看完武汉、洞庭湖和长沙,让行程安排变得极其紧密。不巧的是,我们到武汉的隔天,就刮起了台风,夹着雨,并且到处都是趁着清明假期出行的游客,实在没法让我有出行的欲望。于是我们决定分头行动,她们依旧是按照计划到每一个地方“走过场”,我决定什么都不想,就在酒店周围走一走。像是工作一样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到什么地方或完成一个目标,这样有节奏感的旅行从不适合我。对我而言,不知道返程的旅行,随心所欲不按部就班来得更有吸引力。我到北京那么多次,至今未去过故宫和长城,去沈阳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大悦城,在成都的春熙路晃荡了一个下午,在香港的铜锣湾看电影度过了两天,为了看海于是就在三亚住了一个月......好像“赶场”的旅行从来都不是我会做的事,我宁愿到了一个新的城市,继续自己原有的步伐,不紧不慢,像这个城市的老居民一样,无所事事去度过一天。当然,这样的旅行还是不适合绝大多数人,因为有限的时间不允许他们在另一个城市被无所事事“浪费”。但人生,如果没有一场很慢的旅行,没有“无所事事”与“浪费”的时间与自己相处,就太令人难过了。巴黎,适合慢生活和很慢的旅行者。“当世界一意孤行向前时,总有些人执意地怀旧,在过去的世界不肯离去”,这句话,用来描绘巴黎,一点都不为过。我还记得《午夜巴黎》我最喜欢的两个片段,一个是开篇时镜头对准巴黎各个角落的剪影,这时候的巴黎悠闲自在,安详躺在时间的怀里;还有一个是结尾时,Owen Wilson和Léa Seydoux淋着小雨,不紧不慢走在巴黎夜色下的安详情景。这部电影其实很有趣,Rachel McAdams所代表的“过往”,是有节奏的人生,她在游览巴黎时确实也是游客式的样子,与这本书作者在序言中讲到的大部分“中国游客”一样;而Owen Wilson所演绎的男主角,则正如本书的作者一样,沉浸在的是巴黎无边的过往文化中。与其他城市不同,“文化”被融入在巴黎的旅行中;所以一本巴黎的旅行书,当然不能只是靠哪里住便宜哪里能吃到好吃的组成。这本书的副标题之所以拟为“巴黎历史文化之旅手册”,大概也是因为作这个原因。我偶尔也会觉得,自己喜欢上海,大概与现在的它没有多大关系;我喜欢的,是很久以前“东方巴黎”的那个上海,尽管有十里洋场纸醉金迷,但那个时代的海派文化几乎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标志。然而这一些精致的文化气息,在上海都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上海,极其富有节奏,像流水线一样输送着一波又一波的人来来往往,很难再看见它曾经“很慢”的样子,也渐渐嗅不到它“独特”的文化气息。 有一天晚上,我和小彩虹去外滩附近的花马天堂吃饭,吃完后就想着来都来了要不就顺便走走外滩吧。我来上海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走过外滩,我总是很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根本没有办法安静下来去欣赏和享受眼前的一切。但那天晚上,大概是因为下雨,天气又冷,整个外滩,几乎没有几个人。站在黄浦江边,回头往和平饭店的方向望,出奇地发现这些建筑、乃至伫立着的路灯,都与《午夜巴黎》中最后一幕的场景出奇吻合。这个时候,才惊叹起上海的美果真是精致、慢热的。我眼中的旅行与生活,与作者在序中描述的无——是“探索、欣赏、享受和思考”。这四个词语,才是旅行中最棒的状态,也是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大部分的旅行中所缺失的。探索、欣赏、享受和思考,便是很慢的旅行。

风景是用故事书写的,建筑是用历史书写的

风景是用故事书写的,建筑是用历史书写的。旅游的意义,绝不应仅仅是一瞥而过,在风景面前留一点静思暇想的空间,在建筑面前寻味一下时光的轨迹,旅游才会有一丝味道可供日后回忆把玩。透过城市表面的风光,听城市无声的语言,探析故事背后波涛翻滚的历史,旅游才会拥有比阅读、思考更真实的体验。要想扣开一座城市历史的大门,拥有穿 透历史风烟的眼睛,看清门内纵横磅礴的风景,在出行前做充分的知识准备一定是必要的,没有这份人文关怀,任何的行走都将流于浅薄,蜻蜓点水永远不会懂得水的深义。曾在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学习,并独自游览欧洲十国的女侠客郑实在现代巴黎这座城市里反复游走,一点一点触摸那座城市的历史脉膊,她用自己的求索与 感知,初步厘清了巴黎这座城市的脉络,用《在巴黎的天空下:巴黎历史文化之旅手册》和《在巴黎的天空下:巴黎历史文化人物手册》相辅相成的两本书为读者献 上了一道令人回味悠长的巴黎历史文化盛宴。在《巴黎历史文化之旅手册》中,作者 将巴黎的众多人文景点,分成了五级游览圈,旨在令读者在短暂的旅行中收获最丰满的人文风景,使“昂贵的旅程”有了可供借鉴参考的行程指南,这是中国人专为 中国人书写的巴黎旅程导图。该书除了实用功能外,其价值并不逊于任何一本文化笔记,作者重在探寻巴黎每一座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在当代的精彩文化呈现,将 建筑和城市的历史、帝王名流的历史、艺术及艺术作品的历史巧妙地融于对巴黎文化旅游景点的介绍之中。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作为一个“外国人”近距离解读巴 黎,并没有将巴黎的各种历史做成一个文化拼盘,而是将自己在读与思、观与行中的切身感受毫无保留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奥赛美术馆:收藏谩骂的“火车站”》一文中,作者开篇便指出这里是收藏“有争议”东西的场所,“曾经受到嘲笑、打击、排斥、漠视,现在却被捧为艺术珍宝的作品大多在这里安了家”,奥赛美术馆的前身是“20世 纪初最摩登、最舒适、最精致的火车站”,但它的实用功能伴随着火车的飞速发展而被废弃了。作者评价法国最可敬的传统便是“有那么多爱管闲事的人站出来说话,而且管用”,就是这样的传统使这座被废弃的火车站唤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不仅没有被政府强制拆除还成了“争议文化”的展览馆。这是作者对这座美术馆 “外在”的解读,而对美术馆里的作品,作者亦有其独到的观点。“柯罗的风景画,象灰和暗绿交织的梦境,多站一会儿,你能感到他的含蓄温情”、“虽然我们中 国人比较缺少宗教感,但《晚祷》的质朴会给人内心以力量”。读这些文字,会令人的思想在不知不觉间,穿越书页、穿越画面,进入到一个微妙的境界,有所思而 又无所思,作者这些恰到好外的小点评,使艺术、人文、历史有了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看得到和看不到的人文历史风景。《巴黎历史文化人物手册》是随书附赠 的礼物,其既有独立阅读价值,又是对《巴黎历史文化之旅》的延伸和补充,将文化之旅中涉及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其生动性在于作者总是从 小处着笔,将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和大的历史背景融合在一起,不论那些故事是荒诞的、离奇的、匪夷所思的,还是充满了艺术人文气息的,都有了一个可以依脱 的历史外套。当历史的背影投射到巴黎今天的建筑及艺术品身上之时,故事和故事之间、艺术与艺术之间,今天的城市与历史上的城市之间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中国人心目中最浪漫、最美丽、最富情调的巴黎立刻有了另一张冷峻而又多情的脸孔。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巴黎仍是一座 特立独行的城市,她包容着全世界各地的游人,用各种方式向全世界宣传他的文化、名人、历史和故事。巴黎要向世人展现的不是作为现代政治、经济大都市的繁 华,而是其做为法国历史传播者、文化布道者的文化繁华。巴黎历史的厚重并没有在时光中变浅变薄,反而在岁月流逝中多了一份凝重与自持,而巴黎的这份凝重与 自待,又是以一种冷静的方式,用对历史建筑和文艺作品的小心呵护来进行文化表达和自我传扬的。在巴黎的天空下,作者用文字做导游,穿越了法国2000年起伏跌宕的历史,如果你要寻访巴黎、了解巴黎、走进巴黎,以此为引,不失为通向巴黎的一扇窗口。——————————————————作者:胡艳丽

MARK

风景是用故事书写的,建筑是用历史书写的。旅游的意义,绝不应仅仅是一瞥而过,在风景面前留一点静思暇想的空间,在建筑面前寻味一下时光的轨迹,旅游才会有一丝味道可供日后回忆把玩。透过城市表面的风光,听城市无声的语言,探析故事背后波涛翻滚的历史,旅游才会拥有比阅读、思考更真实的体验。   要想扣开一座城市历史的大门,拥有穿 透历史风烟的眼睛,看清门内纵横磅礴的风景,在出行前做充分的知识准备一定是必要的,没有这份人文关怀,任何的行走都将流于浅薄,蜻蜓点水永远不会懂得水的深义。一无所知地去巴黎,是种罪过。

五级推荐深度游巴黎

若是有人问,当你带着目标去巴黎观光旅行,你打算带什么样的一本旅行指南?《在巴黎的天空下》答案非常清晰,若是想购买奢侈品或者华服,这本书不太适合你,因为里面没有购物指南,没有交通路线,没有任何店铺信息,没有你想要的各种生活实用信息。但若是你想来一段巴黎的深度艺术之旅,专逛巴黎的历史文化艺术,甚至再缩小目标:巴黎的教堂、美术馆、城堡、公园、故居、纪念馆、博物馆。。。那么这本书太适合了。作者郑实有感于当下国外的旅行指南水土不服,大陆的各式旅行书个人体会居多,旅行本身的参考意义不大,于是想“认认真真作一件有意义的事”,通过欧洲的旅行、学习,收集第一手的信息与材料,再加上调查整理梳理脉络,最终形成了这本相当有深度和专业度的旅游指南书。去任何地方,我从不想仅仅只是走马观花,总是希望去之前尽可能查资料多加了解,然而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这种提前了解和学习终究不可能很具体详细。国内景点如此,不了解的异国他乡更是有难度,于是作者郑实的这种整理工作可帮了大忙了。作者将巴黎的景点分为五个级别,根据知名度和观赏性分别作不同程度的推荐。一级推荐,中国人必至的大景点,大约用时一周;二级推荐,重要的,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属于巴黎的精华之所,用时五到七天;三级推荐是一些内容更专、规模稍小的景观和博物馆,一周;第四五级是补充。教堂、小广场、聚会旧址、有特色的咖啡馆、书吧等等。五个级别是初览地图,还有针对美术馆之类重点而具体的介绍。这一部分内容,包括附赠的相当厚的小册子全都是内容详实的背景知识。具体不多说,人文历史,人物八卦,等等内容让喜欢深度游的人格外欢喜。游巴黎时必带。

“在巴黎的天空下”仰天长啸

   去远方的大城市旅游就像去陌生人家做客。主人一家可能居住了几百甚至上千年,一代代的前辈给自己家添置漂亮的陈设,把自家小花园收拾得舒服宜人。子孙们也格外珍惜,精心保护祖上留下来的物件。有的客人敲敲门,向屋里张望一眼,算是到此一游,却没留下什么印象,所谓匆匆过客。总有的人不甘心,看见那么精美的家具、优雅的装饰想知道从哪里弄来的、谁用过,可惜主人家说不会说汉语,所以也问不清楚。   这时候,有好心人递上一个小册子,有这家人的家谱,光荣先人的传奇经历,每样家什细表前世今生,还附带八卦新闻,也就是所谓爱情故事。如此这般,来龙去脉一清二楚。就像做好了饭,还有人捧到眼前,喂到嘴里。这叫VIP旅行帝王式享受啊。   当年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妇用剪刀浆糊,把各地资讯粘贴成册,号称Lonely Planet系列,简称LP,竟然大卖几十年。最初翻译到中国来,曾经是刺激了多少渴望远方的心,一时间乱跳不止啊。我那颗小心脏就是其中之一,平静的生活一下子被吹起涟漪,好不难受。   不过真到了欧洲开始旅行,发现LP有很大问题。惠勒夫妇是西方长大的,他们当初心里只想的是给西方人看。就像给姑嫂表姐写信,不需要把家里情况都说一遍,即便是远亲,人家祖先曾是一家人,后来虽然闹分家,世界大战打的你死我活,但好歹对方家里基本情况都了解。但是咱和他们非亲非故,咱们的爹妈除了管他们都叫“洋人”“老外”,其他的了解真不算多。再说那时候“抓革命促生产”,也没闲功夫关心那些不相干的事。而且,LP上还有好些饭馆信息,很厚的一大本揣在身上,挺沉的,结果发现没钱天天下馆子,就算有钱其实也吃不惯。不如一碗泡面最实在。现在终于有人跳出来说,要专为中国人写旅游书了。这是个勇敢的想法。对人家家里的事,咱们毕竟是“老外”罢了,摸清别人上千年的家底,需要皓首穷经,真不是一代两代人能搞明白的。不过总要从最简单的开始。我觉得《在巴黎天空下》就是这第一块敲门砖,认认真真,不带偏见地讲讲法国人的家里事,让我们一下子沐浴在巴黎天空下时不至于完全眩晕找不到北。而且我最喜欢这本书的是,它讲了好多巴黎人在巴黎的故事,同时标出发生故事的所在地。到人家做客,谁也不认识,人家跟你更没话说,简直是自讨没趣。看了《在巴黎天空下》的人物小册子,就像在巴黎有了熟人——在新桥漫步,看到亨利四世的大铜像,想起他希望法国人周末锅里都有一只鸡,觉得他是个大好人,铜像看上去就不那么是傻乎乎了;在大街上看到个尖脸老头的像,看上去一脸坏笑,书里说这就是尖刻不饶人的伏尔泰,老人家年轻时是巴黎的花花公子,到处惹是生非。看看街头,法国美女如云每每从眼前经过,可惜您老已成雕像。唉,多少烟尘风雨中,巴黎也是一样,昔日王榭亭前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漫步巴黎,也能如此扬天长啸、抒怀古今、意兴湍飞,再发发牢骚,多爽!这才叫真正的旅行。谢谢《在巴黎天空下》。

《在巴黎的天空下》360度全视点巴黎游

当一提到法国巴黎这座古老的城市时,我们或许会在脑海中瞬间迸发关于它的定位:时尚,梦幻,繁荣,美丽,浪漫,迷人-----一座梦想的城市,法国巴黎既拥有着缤纷活力,也有着独一无二的巴黎风情。冲着历史之城、美食之都和创作重镇美誉,法国巴黎是那样神圣迷人地吸引着世人的瞩目。因为向往,所以我们渴求与之亲近;因为吸引,所以我们追求与之零距离;因为好奇,我们期盼与之深入。伴随着如此的目的,我们读者或许可以通过一部最新由中信出版社推出的《在巴黎的天空下》一窥360度全视觉景点角度下的巴黎风貌。描绘巴黎风情的书册有很多,但是本书的独到所在便是一个全角度的内容解析。这是本书全面的所在;这是本书特色的展现;这是本书引人的缘由;这是本书值得那些想要深入了解巴黎人们的收藏-----巴黎,它仅仅只是法国的某个城市;巴黎,它却又偏偏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城市。于《在巴黎的天空下》中,无论你我是否真正地去过巴黎,我们都会从这里再一次历经身心上有关于巴黎气息的洗礼。去过巴黎的人们可以在书中再次重温那段浪漫巴黎行程的记忆;没有去过巴黎的人们可以在书中真正地走入巴黎的世界而努力。假如你打算要去巴黎旅行,那么行前阅读本书更是一次极为必要,恰到好处的前期旅行准备。因为书中自有其独到的巴黎内容和讯息的讲解,所以我们可以相当全面地收获一份关于巴黎历史文化景点的中文旅行指南。尽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我们一旦可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旅行前期攻略,势必确保着我们随后旅行的顺利展开。走马观花,不是真正地聆听到巴黎的心声,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探访才能确保你我巴黎行程的不虚此行。个人很是喜欢这样的旅行手册,带领着我足不出户地欣赏着巴黎的特色所在。而更因为书中配合着文字的介绍,让我们可以图文并茂地真正认识和揭开巴黎的魅力面纱。法国王宫,巴黎博物馆,法式花园,经典目的地都有涉及;经典,故事,历史都有猎奇。如此360度角度下的巴黎畅游带给着书外读者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不是为了游而游,我们更是为了走入一个真正的巴黎而游览!不胜枚举的巴黎风情就此倾力向我们上演着-----《在巴黎的天空下》,我们仰望一个充斥着多元素的巴黎之城。无论是欣赏,无论是感叹,无论是了解,无论是观摩,走入巴黎的异国他乡,或许这里是一个极其详细的起始站。在这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巴黎文化之旅就此徐徐拉开它那精彩的帷幕。

怀想巴黎:一种思乡病

   郑实著《在巴黎的天空下》是一本旅游巴黎的攻略,然而却不完全是攻略,它有着极为翔实的指导,却又兼具散文的美——一种极度简约的美,可视为旅行文字的另外一种。   我是个喜欢旅行的人,从少年时代就曾幻想环游世界。我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经到处游走,他在我童年时常讲各地的风物,也带给我一些旅行画刊看,小时候我常盯着杂志上充满异域情调的建筑发呆,这些建筑中就有巴黎。巴黎是我从未去过的,但我却自小就对它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常常会想念,就像是一种怀乡病。   旅行者的内心是什么样子?大概各人都不同的罢。至于我,是一个流浪者。很小的时候,漂泊的梦就开始了。虽然很朦胧,但却无法阻止这种狂想的蔓延。我小时候很病弱,却崇尚冒险,曾一度把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当作自己的偶像。不过,我后来从书中得知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也征服了南极,而且很帅,便把这个英国男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了。可惜斯科特这个倒霉蛋没有率先夺得征服南极的荣誉,不过这不要紧,毕竟他很帅。帅哥不但女人爱,男孩也还是喜欢的。当然,中国也有很多探险英雄,比如敢于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上海人余纯顺,他所追求的是一种避世的,远离尘嚣的行走中的世界。这与我的追求有相似之处,任何一个在旅途中的人都期望建立自己的心灵世界,余纯顺正是这种人。      好吧,话题扯远了,还是回过头来继续说巴黎。巴黎可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名人故居、图书馆、博物馆……实在是多的数不胜数。相比于中国的都城一波又一波的拆毁名人故居,制造一些假古董,法国人对“古迹”更有人文情怀,说得更加直白些,就是更有人情味。在他们而言,大文豪不是书本上的东西,而是毗邻而居,因此是值得珍视的。巴黎之所以为巴黎,就是因为它是文化的巴黎,艺术的巴黎。      巴黎不止奢华,更有情调,构成巴黎情调的,基于一种底色,这就是浓厚的人文色彩。在巴黎,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故乡”。在某一个时期,我曾经产生了严重的抑郁情绪,那时候我就想,假如现在我要崩溃,那么我希望看一眼巴黎。假如我的情绪算的上抑郁症的话,旅行与读书是治愈这病症的唯一方法。我二十来岁时到处游走,除了西藏外几乎去过中国的所有省份(西藏现在也已经去过),在行走中我的抑郁情绪得到减轻。当然我从未对人承认过自己的这种情绪。      旅行,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我对人生的一些认识,原来活着还可以这样。我也曾有过少年的轻狂,然而随着长大,这些想法都滚到爪哇国去了,什么时候我诗意的生活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里?      人生就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每个时刻你都需品尝生命中的一种滋味,也许是快乐,也许是痛苦。痛苦和快乐对我都是一样,我渴望凭自己的双脚,凭自己的胆魄,凭自己的毅力闯一闯三毛笔下那个旷古苍凉的撒哈拉;我渴望凭自己的智慧,凭自己的激情,凭自己的血气闯一闯埋葬了斯科特探险队的白色世界。让风沙、冰雪、荒凉磨砺我狂想的臂弯。我要用自己的热情和青春之火作赌注,踏遍全球的山峰和河流,瞻仰文明的过去和先哲的丰碑。      我一直梦想踏上法国的土地,亲临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背景;穿越塞纳河左岸、探寻诗人与情人的私语;漫步九月四日大道,在一座又一座宏伟的建筑间徘徊。当然,巴黎第七区是一定不能放过的,这里有拿破仑安置伤残军人的荣军院,它也是盖世英雄拿破仑的最后之归宿。抚摸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就可以把科思嘉岛、土伦港和荣军院三者之间的神秘联系深深嵌进我的手指。再登上埃菲尔铁塔,让法兰西文明的风吹遍我的全身,拂起我的长发,让灵肉一起俯瞰这人类文明的结晶。除了法兰西,我还将去属于巴尔札克的花园、马蒂斯的画室、达达主义艺术派的“营地”……一个文明不是远在天涯,就是近在咫尺,旅行者异于常人,就在于拥有把天涯当咫尺的精神。       哦,巴黎。在一本书的纸页里,你是影像。在一个人的生命里,你是全部,因为你已经绝对占有了他。

此处无山水,巴黎有云雨

这段时间打开微博,关注的人都在得瑟各类美食美景;点开微信,QQ空间,满眼的也是世界各地的名胜与大餐。一时间觉得身边的人都涓涓细流般是渗透到全世界了。身处国内,自己的城市,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家庭主妇岗位的我,真是眼角眉梢都是羡慕嫉妒恨。但是,对于这些全球旅游的朋友们,我也很质疑在时间有限,语言不通的异国,能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体验到当地的好到底好在哪里?如果只是去印证一下在图片上看过的美景,只是去实地真实地感叹一下,带着满手机,满相机的照片;满箱满柜的名牌甚至奢侈品在朋友羡慕与嫉妒交加的眼神中,带着无比的满足的虚荣心回来,自我陶醉于至少我在世界都遗留了我的脚印,此生也算待自己不薄的所谓“活着时对自己好点”的人生哲学。那么,这样的旅游是否就真的算得上是旅游了呢?郑实《在巴黎的天空下》的写作初衷便是如和让巴黎之旅“不虚此行”。这本书将巴黎的景点分成五个级别,根据它们的知名度和观赏性推荐给读者。一级推荐是巴黎最具盛名的11个景点,包括卢浮宫、凯旋门等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景点。二级推荐知名度虽略逊于第一级,但其历史地位及文化内涵都昭示着它们是巴黎的精华所在。比如蓬皮杜艺术中心、圣丹尼大教堂等9个景点.第三级是内容更专,规模稍小的法国人日常生活涉及到的一些教堂、美术馆、公园等。四五级推荐就都是一些对城市各方面的补充。每个景点都附有精美的图片,文字配以感官认识,印象颇深。我觉得这五个级别代表读者对巴黎愿意深入的程度,但不论深入到哪一层,最重要的都是对这些盛名之下的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了解。现在旅游景点很流行讲解员,尤其是有着渊源历史的地方,讲解员的介绍至少可以避免很多人走马观花一圈,不知所云的茫然与乏味。比如我们成都广汉的三星堆遗址,简单的走一圈是无法体会到中国悠久文化起源的神奇与精妙的。而《在巴黎的天空下》就像一位尽职的讲解员,将各个名胜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当你可以有机会去自我印证这些古老故事的时候,你会觉得历史是件多么有趣的时光隧道。我想只有读懂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方才能整整体会这个城市的特色精华。它用着被岁月洗礼的古老建筑,包装着一个个被反复传颂的久远故事。不断被后人代代加以想象与改编,知道我们今天所能听到的那些谁知道真实度有多少的传说故事。但不论怎样,我们活的意义,难道不是在世间讲述一个关于我自己的故事吗?只看谁比谁编的更精彩而已。作者郑实是位心思细腻的女人,除了安不同人需求编排不同层次的景点外,在每一个景点之后都会附上一个实用信息的小贴子,包括该景区的交通方式、地址,开放时间。文前有标注详细景点地址的地图,文后附有每个地名的中外文索引。它不是一本旅游攻略,而正如该书的副题,它是一本巴黎历史文化之旅手册。,唐朝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有两句名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古传诵。「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其一,山水与云雨是互化状态,山水断非云雨绝,只是显示方式不同。其二,无水时无需焦虑,悠然等待,云起之时便是雨落之日。引用这两句诗词,是为了安慰身不能动,心是自由的我。至少这本书暂时让我从烦郁的围城里生出一对翅膀来。在精神世界里畅游一番,虽然有点“阿Q”精神,但也算蜻蜓点水一样轻掠过了一些这个世界闻名遐迩的繁华之都的往事。此处无山水,巴黎有云雨。终有一天,我会踏上这个令人神往的历史与现代并珠的奇妙都市。


 在巴黎的天空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