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骏马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229060039
作者:(美)科马克·麦卡锡
页数:40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约翰·格雷迪拿着布袋径直朝那匹大头驹走去。这马驹转过身小跑起来,约翰·格雷迪陪着它沿栅栏走着,拾起拖在地上的绳子,把马拉转过来。马驹站住,身子在微微颤抖着。约翰·格雷迪走到它身边,又开始和它谈起话来,然后用粗布口袋去擦拭和抚慰它。罗林斯则取来了马鞍、鞍褥和笼头。 这日,他俩用了一整天工夫驯骑这支由十六匹小马驹组成的加鞍备用马群。约翰·格雷迪先骑第一遍,罗林斯骑第二遍,直到夜里十点方才停手。星期二他们又驯了一天马。在星期三清晨,太阳还未露面,约翰·格雷迪便将第一匹马套上了鞍,向栏门骑去。 “打开门。”他说。 “我来挑一匹马上鞍,好跟着你。” “没那么多时间。” “要是那匹大头崽子把你的屁股摔成两半,你就有时间了。” “那我最好待在鞍子上。” “我得找匹好马上鞍。” “那好吧。” 约翰·格雷迪牵着罗林斯挑好的马骑出栏门,等罗林斯关好门过来上马,两人便并肩上路了。两匹野性尚未脱尽的小马驹不安地踱步侧行。 “这简直成了瞎子领着瞎子走,对吧?” 罗林斯点着头:“这就好像老丁骨瓦茨,他给我老爹干活的时候,大家都对他那个粗重的喘气声抱怨不休。他跟他们说,这样喘气总比压根儿喘不了气要强。” 约翰·格雷迪咧嘴一笑,用靴子踢了一下马腹,让它跑起来。他俩便上了路。 下午三点左右,约翰·格雷迪把这十六匹马驹又都驯骑了一遍。罗林斯在栏里忙着的时候,约翰·格雷迪便把罗林斯选中的那匹小格鲁洛骑出去遛了遛。牧场北边两英里处有一个浅水湖,湖畔的小路边长满了蒲草、柳树和野梅。就在这块景致优美的地方,那姑娘骑在黑马上从他身旁越过。 他听到身后有马蹄声,本来要转头回身看看的,但听到马儿变了步法。他一直等到那匹阿拉伯骏马和自己的马并行时才去看那女孩。她的马踏着步子,长脖子仰成优美的拱形,一只眼睛瞟着旁边的大头马驹,目光里透出的不是警惕,而是马类之间的些微反感。她骑到约翰·格雷迪身旁五英尺远的地方,转过那张轮廓优美的面庞,从正面看着他。她有一双蔚蓝色的眼睛。女孩点了点头,或者不如说她只是把头稍稍低了一下,以便看清楚他骑的是什么马。约翰·格雷迪只见她头上的阔边黑帽微微倾斜了一下,长长的黑色秀发随之轻轻飘起。然后她便从他身边骑了过去,她的马又变了步法。她的娇躯笔挺,纤细的腰肢衬着那宽宽的双肩,打马小跑着上了路,在马上显得风姿绰约。这匹大头马驹在路中心停下来,两条前腿叉开而立。它的主人坐在鞍上,痴痴地望着女孩远去的背影。他本想和她说话的,但那双眼睛在短如心跳的一瞬便永远地改变了一切。她消失在湖边的柳丛中,一群小鸟被惊了起来,带着微细的叫声从他头顶飞过。这天晚上,安东尼奥和总管来到畜栏视察这批小马驹时,约翰·格雷迪正在训练格鲁洛小马驮着罗林斯倒步走。他们很有兴趣地看着,总管还边看边剔着牙。安东尼奥试骑了两匹备好鞍子的马,让它们在畜栏中来回地跑,还令它们骤然停步。他下了马,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和总管一起去检查畜栏另一端的马匹了。罗林斯和约翰·格雷迪互相望了一眼,便把两匹马卸了鞍,把马群赶进了栏,提着鞍子和其他马具回了大房子,擦洗过后准备吃晚饭。牧人们已经在长桌旁坐定,他俩取了自己的盘子,在炉旁倒了咖啡,走到桌旁,跨过一条腿坐下。桌子中央有一陶盘玉米饼,上面还盖着毛巾。约翰·格雷迪伸手一指,想让他们递过饼子来,众人登时从桌子两边伸出了手,端起盘子传到他俩面前。这场景就像在举行什么仪式。

前言

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Cormae McCarthy)的《天下骏马》(All the Prettt,Horses,《边境三部曲》The Bordez·TriloDr之第一部)是我和魏铁汉先生于1997年末译出的。过后,我又与同在美国杨百翰大学任教的李笃教授着手《边境三部曲》之第二部《穿越》(The Cossing)及第三部《平原上的城市》(Cities of the Plain)的中文翻译,将这位美国现代文学巨匠之最大手笔面貌完整地呈现给了中国的文学爱好者。而根据《天下骏马》改编的电影被作为世纪末的贺岁大片于2000年圣诞节在全美1800家中心影院同时上映。我和李笃教授在美国亲临盛况,感奋不已。科马克·麦卡锡被世界文坛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北美大地已经脍炙人口,也早已由多国语言推向国际。现在,是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他和他的作品的时候了。此时,重庆出版社决定再版这部当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大奖”、“美国评论界图书大奖”的杰作,无疑是对中美文化交流的一次更大的促进,能让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中国读者更多地了解美国当代文坛翘楚麦卡锡以及他的优秀西部小说。    科马克·麦卡锡于1933年出生于美国的罗得岛州,一生的经历丰富多彩,有过数次婚变。他曾就读于田纳西大学,主修文科,后来做过军人,主持过电台节目,干过汽车技师,此后便成为职业作家,遍游欧美,写下数十部小说、剧本。主要有长篇小说《看果园的人》(1965)、《外部的黑暗》(1968)、《上帝之子》(1973)、《园丁的儿子》(1977)、《沙雀》(1979)、《血色子午线》(1985)、《天下骏马》(1992)、《石匠》(1994)、《穿越》(1994)、《平原上的城市》(1998)、《老无所依》(2005)和《路》(2006)。如今,这位年逾古稀的多产作家仍然才思喷涌,耕耘不息,正在酝酿着新的题材,新的作品。    麦卡锡的小说致力于描写美国及墨西哥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经历及人生感受,因而受到广大北美读者的欢迎及评论界的赞誉。尤其是他的西部小说(以《边境三部曲》及《血色子午线》为代表),更是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坛的大师地位。这些在美墨边境地区发生的动人史诗,既有噩梦般的屠杀、令人震颤的暴力,又有优美如画的田园诗和柔细人心的安魂曲,被评论家称为“地狱与天堂的交响曲”,“是可与中世纪以来的文坛巨星但丁、爱伦·坡、麦尔维尔、福克纳、斯坦贝克的杰作相媲美的当代经典”。    麦卡锡的作品具有一种感觉和想象的力量。这种力量寓于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尤其是几位重复出现的主人公身上。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感受和探求,对于年轻生命中甘苦喜乐的真实、细致的体验,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向往,都造就了文学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孕自麦卡锡本人的生活经历及追求。尤其是他在田纳西州、得克萨斯州及墨西哥的生活。“文学作品源于直接或间接的生活。”麦卡锡的作品前期以描写美国中南部为主,后期则走人大西南,也是伴随着他生活的步履而动。他的西部小说集笔墨于几个坚忍脱俗的青年流浪者身上。这几个男性主角,带着各种程度的悟性,投身于生命的探索,情节的高潮每每伴随着神意的显示,往往与宗教启示文学并入一途。这种抽象灵性主题的出现似是作者自身思想的升华,也侧映出作者对自然世界的炽热感情及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注。在他的作品中,大自然始终是最伟大的存在。作者赋予大自然丰满而蓬勃的生命。在麦卡锡的世界里,兽类甚至日月山水都是人类的观察者。它们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地审视着人类的行为——人类的愚蠢、邪恶与残暴;它们也欣赏着人类的不朽英雄史诗,铭记着英雄们的善行义举。    麦卡锡既是思想天才,又是语言大师。他的作品是一首首丰富语域里的交响诗。尤其是在口语体极强的西部小说里,他能在小说中纯熟、确切地使用英语、西班牙语表现人物的不同文化背景,又能灵活、谐趣地驾驭俚语、土语、牛仔语言以凸现各个角色的身份、性格、教养、志趣……他的西部小说也和其他同类作品一样富有质朴、粗野的黑色幽默。他令人振奋的散文诗语言奇异地描绘了沙漠、群山、草原、河流、冷凝的风、夜间的声音、杂陈的食物、奇特的衣衫、荒僻的乡村和人欲横流的城市。他的作品可读,可听,可视,无异于一部部配以壮阔交响乐的全景电影。《天下骏马》更是以其辽阔的画卷、传奇的色彩、特殊的风土人情、惊险的牛仔遭遇、多舛的爱情故事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引人人胜。它们充分展示了作者的笔墨天才,使麦卡锡在他的文学世界里步入新天地,取得新成就。    本书是《边境三部曲》的第一部及开创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两个牛仔少年约翰·格雷迪和罗林斯不甘于大工业的侵袭及家乡牧场的丧失,从而纵马南下墨西哥,追求新田园生活的一系列甘苦交杂的经历。它在1992年的首版引起了出版界的轰动,不仅赢得了评论界的一致赞誉,而且创下了小说首版印刷190000册精装本的纪录及首版后两月内连续七次印刷的纪录,一举跃上《纽约时报》当年评出的“最畅销书”榜首并占据榜首长达21个星期。“美国国家图书大奖”评委会授予该书的荣誉状上这样写着:“无论是从文体风格还是从文学视野上看,《天下骏马》这部饱含着真心英雄传奇和壮美自然风景的杰作,都会成为读者的一段屏气止息的阅读享受。在此之前,兽类世界从未被这样赋予过特属于它们的神圣灵魂,自然风光也从未这样纯然地、令人神往地被呼唤过。这部书的牛仔少年主人公具有我们心中真正的理想人物的面容,书的本身也和骑手一样跨上了令人耳目一新、激动振奋的高度。这确实是一本经典小说。”    对于《天下骏马》,评论界有人说它具有拉里·麦克默特里的《孤独鸽》及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综合效果;更有人评价麦卡锡在《天下骏马》中的想象力比拉里·麦克默特里的更深刻,他的情调比马克·吐温的更深沉。《天下骏马》所带来的英雄传奇和自然神奇将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与黑色幽默流派巧妙结合,开启了一个文学创作的新纪元。    《边境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三部又连续保持着傲人的热销数字。《边境三部曲》的合卷本出版之后,美国各大报纸好评如潮:《旧金山纪事报》评论它为“具有本世纪最高文学成就的美国经典名著”,《纽约时报书评》称它具有“散文的神笔加上美国的原味”,《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赞美它“多么庄严而壮丽……麦卡锡所创作的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佳作,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天才作家可以向诸神挑战。”    《边境三部曲》的第二部《穿越》既是全曲的中心篇,又是《天下骏马》的姊妹篇。《穿越》着力塑造了另一个坚韧不拔的牛仔少年比利·帕勒姆,惊心动魄地描述了他在四年间三次骑马穿越美墨边境,为了追求信念和探求人生而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付出的艰辛血泪。麦卡锡的写作思想在《穿越》中亦比先前有了更大的扩展。先前,他着重写人与社会,而《穿越》却全面包容了他对世界的关切,包括自然,甚至是兽类。如第一章整个就是一部可以命名为《与狼同行》的中篇小说,与福克纳的名著《熊》和麦尔维尔的《白鲸》异曲同工,三者均柔细感人!    而在《边境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平原上的城市》中,《天下骏马》的主人公约翰·格雷迪与《穿越》的主人公比利·帕勒姆,经过了生活的历练,日趋成熟,共同在这部终结乐章中扮演了主角,继续着他们的人生探索,演绎出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至此,《平原上的城市》携《天下骏马》与《穿越》,三部合为一体,将这部宏大、深沉的生命交响诗推向一个不同凡响的结局。而《平原上的城市》向我们所展示的文学意象,隽永、深刻,令人难忘:“苍穹之下,荒野之上,踽踽独行的孤老牛仔……不禁使我们联想起《老人与海》中苍茫大海中的老渔夫。天、地、人,广袤,深沉,肃穆,神秘。使人产生一种对人生的艰辛短暂,对大自然的浩渺永恒的近乎宗教式的感悟与崇敬。”(摘引自李笃《平原上的城市》译者前言。)    呕心沥血近十年的《边境三部曲》终于落幕了。作为这场巨演的总编、总导,麦卡锡在历经三十多年连续不断的笔耕劳作生涯之后也感到心力交瘁,需要调适恢复、休养生息一番了。其时,麦卡锡与他的第三任妻子詹妮弗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并且有了一个孩子。就像是军人久临沙场也需要一段安逸的民间生活来松弛自己,麦卡锡带着家人搬离了埃尔帕索这座直接给他创作灵感、让他牵肠挂肚的美墨边境城市,北迁到相对超脱一些的新墨西哥州圣菲市。但还是近近地守望着他灵魂中的故乡——大西南。    在几年的沉寂之后,我们的文坛骄子、书苑不老松又接连写出两部获奖力作,给文坛带来新的轰动。    一部是《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5)。由美国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科恩兄弟据此原著拍摄的同名影片彻底颠覆了美国西部片,一举获得了第八十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小说描写了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西南部,在与墨西哥交界的许多小镇聚集着贩毒分子,他们通过边境走私毒品进入美国市场。在这些荒凉的小镇里,正义与法律似乎完全沉睡,枪支和拳头成为在这个地方生存的通行证。老实巴交的焊工鲁埃林‘摩斯在荒野中发现几具火拼后死去的毒贩死尸,以及装着两百万美兀现金和一大包毒品的袋子。鲁埃林一时贪心,将毒品和现金据为己有。心狠手辣的毒贩头目安东发现此事,派出杀手跟踪猎杀鲁埃林。完全不明情况的鲁埃林遭遇了几场袭击之后,终于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死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找到了镇上的治安官,小镇上唯一的执法人员,同时也是镇上正义的代表贝尔。贝尔带着鲁埃林一路逃亡。安东这时亲自出马。这个喜欢用扔硬币决定猎物生死的杀人狂最终被命运安排要与贝尔他们决一死战。贝尔与鲁埃林在逃亡的过程中遇到重重杀机,与此同时,一切关于毒品买卖的神秘真相也渐渐大白于天下。《老无所依》读来似是一部惊悚警匪小说,但它引发了在人欲横流、物欲泛滥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对于贪欲和诚实的深思。    另一部是堪称当代经典的《路》(The Road,2006)这邵力作在2007年连续获得了第九十一届普利策最佳小说奖、最佳    “鹅毛笔奖”及美国独立书商协会Book Sense年度图书奖。因此,麦卡锡亦被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誉为“美国当代四大一流小说家之一”(其他三位为罗斯、品钦和德里罗)。根据它改编的巨片《末日危途》也紧随着被嵌上大银幕。《路》是一本语言简洁、气氛悲凉而又纯净的末日小说,讲述核武器给人类造成毁灭性打击之后的寒冬里,一位男子带着年幼的儿子穿越废墟和沙漠,亡命南方海岸寻找温暖和希望的故事。最近一些年尽管有《骇客帝国》、《惊变28天》、《人类之子》以及《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等末日电影层出不穷,但多半打着恐怖、惊险、科幻抑或漫画改编的旗号,很少能够与麦卡锡作品中仿佛真正亲身经历过末日的视角相媲美。《时代》杂志评价说:“《路》揭开了隐藏在悲伤和恐惧之下的黑色河床,灾难从未如此真实过,科马克·麦卡锡仿佛是这个即将消失的世界的最后幸存者,他把未来发生的那个时刻提早展现给我们看。”《路》是一部寓意深远的公路小说,也是一部灼热的、充满天启意味的小说。它大胆设想了世界末日的情形。对于文中的父子来说,“对方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爱是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全部勇气。全书刻画的整幅可怕绝望的景象构成了人类最恶一面和最善一面的强烈对比:最终的毁灭,绝望的坚韧,以及使得父子俩在世界末日来临时活下去的坚强信念。    在这两部新作中,麦卡锡延续着海明威和福克纳的文学风格。他全心关注着人类社会的命运,在表现宏大而严肃的主题的同时也给读者以极大的阅读快感。《芝加哥论坛报》曾呼吁:“请在您的书架上空出一席之地……如果您喜爱经典小说、探求和冒险的佳作,这里有一位美国当代文学的大师、巧匠,会给您带来一流艺术享受的喜悦。”    “文学是没有国界的。”真正好的作品必将以其潜在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为各国读者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这里,我并代表魏铁汉先生向重庆出版社为《天下骏马》再版所付出的积极努力致以衷心的感谢!    祝麦卡锡的作品在中国这片广袤的文学土壤上获得蓬勃的生机。    尚玉明    2008年12月于美国盐湖城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具有世纪最高文学成就的美国经典名著。──《旧金山纪事报》一个充满马匹、枪战与浪漫精神的现代西部,且将此一类型小说的侷限性做勇敢放肆的创新。《天下骏马》是一部真正具有有美国味的小说。──《新闻周刊》无论是从文体风格还是从文学视野上看,《骏马》这部饱含真心英雄传奇和自然风景壮观的杰作,都会是读者的一段屏气止息的阅读享受……这确实是一本经典小说。──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委会

内容概要

【美】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美国小说家、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1933年7月出生于美国罗德岛。代表作有《血色子午线》、《边境三部曲》、《老无所依》、《路》等。《血色子午线》开启麦卡锡创作的转折点,在《纽约时报》评选的“过去25年美国最佳小说”中名列第三。《边境三部曲》引起图书界轰动,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奖。《老无所依》改编为同名电影,力夺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重量级奖项。《路》荣获2007年普利策最佳小说奖,据其改编的电影《末日危途》引起极大轰动。这些均奠定了麦卡锡的大师地位,令其由此获誉“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继承者”

编辑推荐

《天下骏马》编辑推荐:“小说之王”科马克•麦卡锡最经典之作,全球畅销1000万册。美国国家图书奖与国家书评奖获奖作品,西部牛仔田园,勇敢的人类亲近与回归大自然的瑰壮画卷,热血少年马踏天下的追梦传奇。

作者简介

饱含真心英雄传奇和自然壮美风景的美国西部风情的小说杰作
西部 牛仔 田园
勇敢的人类亲近与回归大自然的瑰壮画卷
热血少年马踏天下的追梦传奇
小说之王科马克•麦卡锡最经典之作
美国国家图书奖与国家书评奖获奖作品


 天下骏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在中国爆得大名自然是因为据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老无所依》,《老无所依》上映后获得高度的评价,一举拿下4项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导演奖,同时也获得3项英国影艺学院奖,两项金球奖。但其实科马克•麦卡锡的作品首次引进中国要早得多,1997年他的《边境三部曲》之一的《天下骏马》(《All the pretty horses>》)就由尚玉明、魏铁汉先生译出,并先后有上海译文版本(2001年)及重庆出版社版本(2010年),最新推出的是2013年重庆出版社的版本。与《老无所依》相同,《天下骏马》的背景依然是科马克•麦卡锡所熟悉的美国西南部、德克萨斯、美墨边境、墨西哥小镇、墨西哥荒原,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因此根据不同的视角可以把《天下骏马》理解为西部牛仔小说、少年成长小说等。用三毛的《橄榄树》的歌词颇能形容少年格雷迪和朋友罗林斯踏上征程时的心境,两位德州少年骑着自己的大骏马去几百公里远的墨西哥兜了一圈,然后先后回到家乡,最终少年格雷迪准备再一次踏上征程,这差不多就是故事的全部,当然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这些事足以完成一个少年的成长,足以展示美墨边境的风土人情。与三毛的带有理想主义的、诗意的、形而上的《橄榄树》不同的是,我们看不到少年格雷迪出走时的理想主义、诗意、形而上,小说开始于格雷迪外祖父的去世,然后是他与父亲的短暂会面,母亲自私的出走,在此之前他的母亲拒绝了由他经营祖父留下来的农场的请求,而父亲同时也告诉他,他一个子儿也没给他留下,所以格雷迪的出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负气出走、被迫出走,而不是“为了梦中的草原”。可是,如果没有理想主义的、诗意的、形而的有内心的挣扎,少年格雷迪就缺少了完成自我成长的最初动机,所以,我猜测科马克•麦卡锡在构思《天下骏马》时是犹豫的,它究竟应该是西部小说、牛仔小说,还是少年成长小说?少年格雷迪究竟在寻找什么,其实他自己都不是太清楚的,即使在墨西哥的牧场里的美丽的爱情其实也只能算一次艳遇,完全在他出发时的意想之外。格雷迪和罗林斯在前往墨西哥的途中偶遇少年布莱文斯(13岁?),这位比他们还小的少年骑着大红棕马,还是一个神枪手,象他们一样,他前往墨西哥的动机也是不明,看不出他们两个对这一位少年有什么好感,他们时时想摆脱他,日后正是这位少年间接造成了他们身陷囹圄,格雷迪最终返回家乡时,寻找少年的家人而不得,他的出现仿佛就是为了造成他们的劫难,来无踪去无影,和《西游记》里的妖怪差不多。格雷迪和罗林斯入狱后,有一少年杀手要置格雷迪于死地,却反被格雷迪所杀,这们杀手是谁派来的?为什么要置格雷迪于死地?翻篇整本小说我们也没有找到答案。在格雷迪返回家乡途中,从科马克•麦卡锡只言片语中,我们知道格雷迪的父亲已死,而他怎么死的,为什么格雷迪一点也没有感到震惊与悲伤,小说中也没有提供答案。少年格雷迪虽然前往墨西哥的动机不明,但一个少年所能经历的事他都差不多经历了,同性之间的友谊、普通人的温馨、爱情的得而复失、人与马的情谊、饥饿、贫穷、杀戳、美墨边境的风土人情,以及长辈的教悔,也许少年格雷迪确实没有有意识地去完成自己的“自我完成”,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这个过程,也许这才是一个少年自我完成的真实写归照,如果所有的这些都是科马克•麦卡锡的精心布局,那我在此得承认他是高明的。格雷迪出狱后,与曾经恋人阿茉詹德拉的姑婆(她父亲的姑姑)有过一段长长的对话,这位老妇人同时也是阿茉詹德拉的教母,在老妇人漫长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女的成长史、墨西哥的革命史,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在此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命运与墨西哥整个国家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其实这个家族的历史也可看作是格雷迪的家族史在遥远的墨西哥的投射,老妇人规劝格雷迪服从命运的安排,我们不知格雷迪是否在此完成了自我的完成:“在我看来,这世界更像是一场木偶戏。你到舞台大幕后面,循着一串串木偶线去找时,就会发现,这些牵线的末端握在另外一些木偶的手里,而这些木偶自己的牵线又由更上一层的木偶掌控着,如此类推,在我的一生经历中,我看见这些牵线是没有尽头的。”“即使懂得历史也不能挽救我们,实际上历史总是不断地重演,人类社会充斥着贪得无厌、愚蠢无知和嗜血残杀,这是人类的痼疾,就连全能的无所不知的上帝对此也无回天之力。”有人声称科马克•麦卡锡颇得海明威的真传,确实如此,这不仅表现在《天下骏马》那些简洁的对话,还表现在马克•麦卡锡把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运用得如火纯青,以至于我们读完小说还是会感到迷雾重重、疑云重重。
  •     这是一本要倾注极大热情去完成的作品,也是需要耗费多少个日夜才能翻译出场面和意境来的挑战。爱马之人皆渴望一匹良驹,为了他们,甚至可以走在死亡的边缘,以生命为代价。为的不是马本身,而是马所具有的浪迹天涯的精神,人的精神和马同在。有良驹相伴的时刻是潇洒的西部牛仔,驰骋在现实和梦境的山间,与良驹走失的牛仔立刻变成为一无所有,为了自己的马和枪,代表身份的两样东西,能够不惜一切的去争取,牵动折磨自己的神经。总体来说,这本书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瑰丽的自然风光和主人公约翰•格雷迪出来闯荡后所面临的种种险境。小说中的故事不同电影给人的感觉,凡是都有个结局,凡是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小说来的更现实一点,它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在情绪和情感之间游走,一会是飞奔的快意,一会是月光下的浓情,在让他栖息的这片牧场上,上演了这个时段的美丽童话,用流畅的语言富有朦胧感地去讲述一个穷小伙和富家女相爱的故事。传奇的并不是他们的爱情,毕竟爱情是无疾而终,传奇的是格雷迪这个人本身。一段平静美好的生活后,剧情陡转直下,他和一同来闯荡的挚友一同被关进了监狱,在墨西哥这个没有死刑的国家,坐牢却是更为恐怖的事情,你不知道真正等待你的是什么,不管是押解他们的上尉,还是监狱里的主事人,想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并非是事情的真相,而是可以付出多少金钱去换回他们的性命,这是在上演赤裸裸的钱权交易,对于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墨西哥而言,也是一种缩影的写照——毒品、军火、黑帮。可怜的人们,他们是真的没有钱去能够为自己去做什么,只能用拳头去对抗暴力,撞的头破血流。捡回了命,却丢了情人,格雷迪如何争取和挽留,跨在他们之间的大山从未有丝毫的移动。小伙子已经没有什么可犹豫,枪抵着上尉,几匹马一口气全部拿回来,这——是他的尊严……格雷迪的正直和坚强,在危险中所表现的智慧和从容,连法官都微颤,若真有正义的天秤去衡量,不管是理智还是情感,都偏向了他这边,来的如此不易。太阳余晖下,染红了一片天,格雷迪经历了这一切后,蜕变的可以迎接更大的暴风雨。
  •     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具体请看我写下的读感。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能够洗涤心灵的小说 好几处读得热泪盈眶 所谓的灵魂共鸣就是如此吧
  •     20160824。 这只是一切的开始 少年郎 所有的爱只是昨日的种种 未来的日子是闪闪发光的星辰 走吧 走吧 去远方 不停下 和你的马。
  •     出乎意料的好读。一个少年的成长,表面上就是这样的故事。打斗片段,很武侠化的感觉。很说不清的读后感,有一种也想要浪迹天涯的冲动。
  •     挺好的,每个人的少年时期应该都有过“仗剑”走天涯的梦想。
  •     依旧克制到接近残忍 蓝色还是反复出现 不过这本总算有些温情了
  •     因为无力阻止爱人的离别,因为对死于非命的布莱文斯深怀内疚,因为对袖手旁观的自己的唾弃,因为灵魂的躁动不安,格雷迪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灵魂,他找得到的只是一个找马的使命: “只要我活着,我一定要找到马的主人”----其实,这也不只是在找马,更是寻找生存的意义
  •     比起《血色子午线》,差了那么一口气。
  •     名字翻译得过于有气势了。
  •     3.5 冒险故事,成长史诗。为了增加作品厚度添加的历史传奇与主线脱节严重,倒是对西部景色的描写很出色,兼有细腻与壮阔。
  •     精彩且富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冒险之旅。
  •     大师级就在于细节的描写!
  •     咳,这语言……如果也可以称“大师”的话。开头造作、别扭,为交代而交代。从“上路”开始,渐入佳境。一些场景——特别是爱情,摇摆在煽情和抒情之间,在这里,美就是主流,虽然也确实很美;画面感,作者甚至是太过于依赖;动作的连续性,似乎只是为了动作本身,看不出有什么必要的深度,也是服务于画面,同时带动文字往下走。区分动作与动作的,是语言——《血色子午线》确是分界线,又不如《血》;在这里,也就是叙事,但终归太顺畅了,有点美国大片的意味,虽然很好看——有几个场景确惊心动魄又震撼人心。又一次借人物之口叙述历史及宏观大义——这是种太过于常规常见的手法,似乎可以此增加深厚度(如果语言不能予以深度的话,而情感,完全是能想象的情感;作者终归意识到纯动作还匮乏了点什么),甚至跟某种情结有关。好吧,历史有那么重要吗?
  •     翻译水平太差,可惜了这个书名,这样的翻译使名著成劣质的书了
  •     千帆过尽,马革归来,拼不过现实的爱情,抵不过距离的友情,挣不过命运的生命,只剩下骏马聊以慰藉。 可,骏马好驭,人心难平。
  •     最好的麦卡锡应该是老无所依和路,这部和前两本写的不是一回事儿,但还是稍差点。
  •     写得真美!突然温柔一下,真让人受不了。赞叹。
  •     重现经典系列的书都是好书,尽管有些书晦涩难懂,但是都是经典之作,不妨拿来读读、这部《天下骏马》的精装也是期待已久,之前买过平装的,但是精装出来,还是不由自主的买下、看着书架上整齐的一排,倍感欣喜。
  •     雄浑的边境风光,勇敢的少年牛仔,一段段艰难的路途,一场场成长的蜕变~
  •     果然是哈罗德布鲁姆用生命在卖安利的男人
  •     描述精美,开头觉得有点慢,但即视性很好。中间就精彩起来,直到结尾让人跟随主人公不停探索
  •     书包装很好适合收藏。
  •     十年之后重读,依旧为这隐忍克制的笔触而迷醉。男孩旅程的开始。梦境已然揭示了第三部的结局。而我却开启了一段明知结局是死亡的回忆之旅。
  •     非常美,无论是荒野流浪还是爱情故事
  •     热血少年马踏天下的追梦传奇!还不错!
  •     越看到后面越精彩
  •     也许每个人都对马儿有着莫名的热爱之情,那是源于儿时对马儿的俊美体格的欣赏,抑或成年后对马儿所象征的自由之躯的热烈追逐?如果你艳羡西部牛仔的潇洒,希冀了解西部牛仔的生活,那么一定要翻开《天下骏马》,追随着那些热血少年的追梦脚步,与他们同行,领略美国西部的粗犷、激烈与抒情。《天下骏马》是语言大师科马克•麦卡锡的《边境三部曲》的开创篇,以其辽阔的画卷、传奇的色彩、特... 阅读更多
  •     边境1/3:他认为,这个世界心脏跳动和运作要付出可怕的代价。这个世界的美丽与丑恶、幸福与痛苦正以相同的程度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这一逆差加剧加大而急转直下,那么,到最后哪怕只是要目睹一朵鲜花也要付出血腥的代价了。
  •     人总要去看看这辽阔美丽的世界
  •     荡气回肠的小说。有托马斯沃尔夫的味道。
  •     挺好的~
  •     虽然有一小点点地方没搞懂,但是那种西部、狂野的感觉让我神往。
  •     我看他的三部曲不是按顺序读的,我喜欢比利,我觉得能在他身上找到共同点,所以更加爱(穿越),但是读完2本之后马上想读第三本,但是在图书馆没找到,所以来网上买了,也当做收藏吧,不知道为什么看他的书总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我是武汉工程大学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