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与伏尔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561781081
作者:亨利·古耶
页数:610页

章节摘录

见到老教授难过的样子,我.赶紧宽慰他说:我们的德语文学界似乎也没有谁在研读维兰德,好些学德国文学的兴许都还没听说过维兰德哩……我身边另一位在座的同伴也赶紧插话:我们的大学正在与国际接轨,大学外语系有“外报阅读”、“科技德语”一类课程,却没有古典文学课程。从前的外语系以教古典文学作品为主,如今的外语系不过是在培养会说外国话的机器……我们也在与“国际接轨”呵,学美国大学……老教授说,美国就是如今的“国际”,我们的大学时兴不知所谓的“文化研究”,我要是现在做大学生,可真就惨咯……我们七嘴八舌地把话题转到了维兰德身上。维兰德(1733-1813)是德国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作家、批评家,也是古典学家,史称德国小说的鼻祖。老教授说,如此集学者和作家于一身、对古典和现代两边都了如指掌的大师,德语文化史上真还数不出几个来;他创办的著名评论刊物《新德意志信史》在德国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担任爱尔福特大学哲学教授期间,维兰德研究古希腊史学和卢梭哲学,还翻译了莎士比亚的22个剧本,晚年转而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翻译(翻译了阿里斯托芬、色诺芬、贺拉斯、卢奇安、西塞罗等人的作品)——我接过话头说,维兰德翻译色诺芬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不是单纯的爱好,而是为了清除当时正在兴盛起来的康德哲学的“流毒”(用维兰德的语词)。维兰德的小说创作带有深刻的思想史意涵,哪里是现代和当今的小说家可比的……长篇小说《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篇幅长达千余页,无异于以文学的写作方式来反驳和抵制康德的新形而上学,我觉得是有意识承接阿里斯托芬和色诺芬的风范。

前言

卢梭和伏尔泰:新旧世界之交的两个巨人歌德曾经说过:“伏尔泰标志着旧世界的结束,卢梭代表了新世界的诞生。”短短一句话,切中了伏尔泰和卢梭之间关系的要害:他们俩同为新旧世界之交的历史巨人,启蒙运动的主将,距离不可谓不近;然而毕竟一旧、一新,着眼点不同,所以两人虽然同时叱咤欧洲文坛达半个世纪,相互却恍若隔世,其间距离又不可谓不远。加之他们各自的个性、共同的朋友圈子、生活际遇等因素,使俩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又多了几分传奇色彩。所以,自从伏尔泰和卢梭在1778年相继去世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成了法国乃至欧洲思想史界的热门话题。不仅像康德、歌德、柏格森、罗素这些大家有所论及,以此话题充当饭后茶余谈资的寻常文人骚客,也不乏其人。

内容概要

作者:(法国)亨利·古耶(Henri Gouhier) 译者:裴程

书籍目录

中译本前言/引言第一章 樊尚之前的卢梭和伏尔泰第二章 樊尚的“创作激情”(1749年10月)第三章 两论的读者伏尔泰(1750年和1755年)第四章 伏尔泰致卢梭的信(1755年8月30日)第五章 致伏尔泰的信(1756年8月18日)第六章 《致伏尔泰的信》的发表(1759-1764年)第七章 关于戏剧艺术的信(1758年)第八章 “我恨你”,卢梭致伏尔泰的信(1760年6月17日)第九章 伏尔泰发怒了第十章 伏尔泰和萨瓦牧师(1762年)第十一章 《山中来信》(1764年)第十二章 《公民们的感情》(1764年12月)第十三章 “让一雅克的对头”第十四章 卢梭的反应(1764-1766年)第十五章 “黑暗事件”(1766-1767年)第十六章 “黑暗事件”终结第十七章 最后十年附录伏尔泰为卢梭提供住处书目注释人名译名对照和索引标题译名对照地名译名对照

编辑推荐

《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第2版)》:巴黎上流绅士与日内瓦公民“闻名遐迩的阿鲁埃”与“只配被遗忘的让一雅克”,属于自然和真理的伟人与升华人类精神的导师新旧世界之交两个巨人长达半生的思慕和纷争。

作者简介

《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第2版)》内容简介:以“伏尔泰和卢梭”或“卢梭和伏尔泰”为题的研究为数众多,以至人们不敢再沿用类似的标题来写一本厚书。当然,伏尔泰和卢梭的对子很有法兰西精神的特性,在他们之前有过“笛卡尔和帕斯卡尔”、“高乃依和拉辛”、“波舒哀和费纳隆”.在他们之后又出了“保尔·克洛代尔和保尔·瓦莱里”……《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第2版)》涉及的不是比较.而是对历史事件的历史性研究。我们想知道卢梭怎样看伏尔泰。伏尔泰又怎样看卢梭。迪德凡夫人在给伏尔泰的信中这样写道:“后人将会把我们这个世纪称作伏尔泰的世纪。”当时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不,后人将会把这个世纪称作伏尔泰和卢梭的世纪”,甚或是“卢梭和伏尔泰的世纪”,那么迪德凡夫人一定会笑出声来。伏尔泰也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伏尔泰生前一刻也没有想过,卢梭其书其人将会在思想和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1765年,他非常自信地宣称:“让一雅克·卢梭只配被人们遗忘。”在卢梭的想象世界中,有两个伏尔泰:对其中之一的崇拜,并不必然导致对另一个伏尔泰说过的侮辱话的忘却;两个伏尔泰可以不矛盾地并存。1760年6月17日的那一句“我恨你”没有被划掉,而且也不可能被划掉;它只不过失去了现实的意义。作为一个“孤独漫步者”,卢梭投向文学共和国的眼光是一个智者的眼光,他不仅要求自己超越一切纠纷,而且相信自己已经超脱了。

图书封面


 卢梭与伏尔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很厚的一本书,毕竟属于学术研究的范畴。但因为研究的内容是两位大师之间的关系,让内容没那么枯燥,甚至有了些当时八卦的味道。没有详细阅读整本书,单单看了前言和后面两人交恶后的论战。有几点感触:1、当时的大师对骂跟现在的方寒大战非常类似,从学问到隐私,面面俱到。尽管当时没有发达的信息平台,但仍旧通过书信影响社交圈,甚至大众,获得粉丝支持。可见大师也是普通人。2、对于两人的学术,实在因为本人学疏才浅,并无研究。但从本书给的直观感受而言,因为出身阶层不同,导致二人性格、行为处事迥异。伏尔泰成名早,身价高,属于上流社会。而卢梭则是草根出身,因为才华,崭露头角。伏尔泰一生对卢梭极尽攻击诋毁之能事,实在有失大师风范。而卢梭则超脱许多,他一生特立独行,虽敏感多疑,但才思过人,虽不近人情,常常被视为忘恩负义之徒,皆因为其思想之独立,不因受人资助而低眉顺目。而今伏尔泰的作品已不再辉煌,卢梭的著作却越发不朽。关于休谟与卢梭反目的章节,尤其精彩,从中也窥见当年思想启蒙阶段,这些大师们的恩怨情仇。姑且当做八卦看之,也觉趣味盎然。
  •     卢梭是名副其实的日内瓦人,却阴错阳差被称为“法国人”;伏尔泰是法国人,却时不时以“瑞士人”自居,就连他死亡地都选在法瑞边境小镇费尔奈(Ferney)。在随后的十年间,伏尔泰在日内瓦继续过他的上流生活,卢梭却因被伏尔泰“扳倒”不得不在流亡路上颠沛流离;思想和作品都气度恢宏的伏尔泰,居住的“乐园”宽敞明亮,他不仅乐善好施,还把街头流浪的孩子收留到这里,供他们锦衣美味。卢梭则显得过于敏感和焦虑,不仅行踪飘忽不定,其作品也耐人寻味。伏尔泰天生具有优越感,卢梭则自愧卑贱,伏尔泰的大开大阖让人情愿追随,卢梭的自怨自艾让人同情怜悯。他们就这样把18世纪的日内瓦划成了两条阵线,每个人都有忠实的拥戴者。远在德国冷眼旁观的歌德慢悠悠的说:“和伏尔泰在一起是结束旧世界,和卢梭在一起是开始新世界。”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其实我买的是第一版 第二版看起来封面比第一版直观很多。。。这本书其实是学术书籍 作者也是权威 书里面提供了大量非常详实的史料 让我们能从他人评论,本人书信中多角度了解一个真实的卢梭和伏尔泰 就像译者在前言中说的那样 看完这本书 我没有觉得我离他们俩更远了 而是我深深地知道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看完这本书 我觉得我不仅知道了他们之间的故事 了解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我还看到了在他们由爱到恨这段曾经可以成功的友谊中无尽的无奈与遗憾 或许我们可以从他们俩的失之交臂与反目成仇中看到许多人生的道理 感悟很多人生的冷暖。。。最重要的是,作者采取的是中立的态度,他没有去评判在这场启蒙运动中的悲剧中 到底是卢梭错了还是伏尔泰错了 他只是做一个静静地叙述者 让我们自己去判断这书很厚 但是我觉得看完了真的很受感动!喜欢书里两个主人公的,不要错过啊!!
  •     唉为什么我只看到了无尽的基情= =我真是太不好了。。。
  •     因为查资料,通读了这本50万字的巨著。
  •     [PKU/E2-1]B565.26/29.1这其实是一本工具书。
  •     多是二人交往琐事
  •     但图书的设计也太cd了,那么厚的书,搞得宽度那么窄,设计者是怎么想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