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五城

出版社:爾雅
出版日期:1999-11-1
ISBN:9789576392764
作者:賴瑞和

作者简介

後記
那年我離開香港嶺南學院,回到我出生的那個南方邊城,暫時不想工作,每天上午的唯一功課,便是寫作這本書,晨早起來,先陪長女棠兒等她的校車。她上了校車,常會轉過頭來跟我扮個鬼臉。然後,我就走到樓上那間書房,開動電腦,開始一天的寫作。
那書房的窗子向南,面對著一個軍營。那軍營的風景很美,有幽深的古樹林和一大片青翠的草地。每天清早寫作時,經常可以聽到軍隊在草地上操過去的步聲和他們悠揚的軍歌。軍營前面是一條馬路,不免有些「車馬喧」,但我那時的心比較寧靜,久了也就「心遠地自偏」,彷彿再也聽不到車聲了。
我便在這風景優美的南方的窗下,寫了九個月,寫完這本書。回想起來,那是我至今最快樂的一段寫作時光。當時我規定自己每天只寫一千字左右,不要多寫。下午午睡後修改上午寫的初稿,晚上讀書,過著一種很有紀律的生活。
這本書是我過去幾年來在中國行走九次的紀錄。這九次行程,絕大部分是火車旅程。除了東北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海南及西藏沒去外,我幾乎全靠火車走過中國其餘二十多個省和自治區。寫作時,我把重點放在旅程本身,想以一種沈靜的筆調,細寫火車旅行的樂趣和一些比較少人去的「非旅遊熱點」,如山東嘉祥的武梁祠、陝西麟遊縣的九成功醴泉銘碑、西安唐太宗的昭陵和唐大明宮遺址等等。
我的妻子先後兩次替我校閱全書,以及兩歲的幼女維維安帶給我許多的歡樂,都是我十分感激的。在此也要特別感謝我的前同事,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童元方教授的提示,以及柯青華先生那麼快就答應替我出版這本書。 一九九九年九月六日 賴瑞和 於馬來西亞最南的邊城新山市 電子郵件:sflai53@tm.net.my 【目次】 【內容簡介】
爾雅出版社特別推薦
乘火車,擠巴士,單身走遍遼闊的中國大地。是許多人埋在心底的渴望,也是本書作者賴瑞和少年時代的一個夢想。三十五歲那年,他終於漸漸圓了這個夢,帶著一本中國地圖,一本『全國鐵路列車時刻表』,走過徐霞客走過的路,又到過許多徐霞客未到的地方。橫過中國大地四萬多公里,和大陸民眾一起擠爆滿的火車,睡簡陋的小旅社。
本書即作者九次中國旅程的紀錄。以簡樸親和的文字,細寫比較少人到的「非旅遊熱點」和文物,趣味中,集地理、歷史、文化於一爐,本書涵蓋的範圍之廣,作者旅程之長,為歷來所罕見。
本書作者賴瑞和,廣東梅縣人,一九五三年生。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及博士。曾任教於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香港嶺南學院翻譯系,即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本書是作者的第一本書。


 杜甫的五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原以为是处处都得深思的文学书籍,然而几小时就一口气读完后,说它是一本作者乘着火车游历中国大陆的随笔更恰当吧。作者是带着研究唐代历史的学者眼光去游历的,因而选择的路线景点也不无透出厚重的历史文化感,也无论是历史名城还是无名小村,都能随性地走走,看看。然而,并不像一般学者那种高谈阔论式的腔调,赖瑞和先生流水账式的记述了九次游历中国大陆的趣事,或者说琐事。所以,即使即使如我这般,匮乏相应背景知识的普通读者也能在从字里行间抓一丝丝的感悟,或羡慕。从头至尾作者都以“火车迷”自诩。作者说“有幸在这个意义深长的年龄……觉得真是一种美丽的巧合。”在三十五岁那年,他以乘坐火车的方式开始了大陆行。为何眷恋着火车?那代表着他少年时代的梦想,又以“火车进站”是件充满张力和联想的场面强调了“火车”于他的特殊感情。那种在月台上拥抱离别或者等待重逢的场面太感人。但很可惜,我自己在没多少有关经历,对此了解也多限于电影桥段,因而不能切身感受那承载着整个少年时代憧憬的“火车”究竟意味着什么。的确,人在少年时总有这样那样的梦想,但随着无论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世俗化,儿时的梦想大多变得模糊斑驳,最后消失在时光的那头。若能在成年后还想得起,甚至践行当年的梦,那真的太值得感激了。在长沙的售票厅,作者第一次在国内自己买火车票,对售票厅的印象用了“晕眩”,觉得“粗蛮”和“人龙……永不会动”来形容。如果赖瑞和先生还愿意乘着火车游历大陆,他可能会惊讶于场景的熟悉。看吧,即使过了二十多年,那种拥挤压迫的场面仍未改变。而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乘飞机多于乘火车,毕竟不能像作者那样持有外国护照走专道。回到梅县老家,作者对他母亲出生成长的那间祖屋有这样描述,“……高高的门槛……仿佛走进一部古装的布景……连清早折射进来的阳光,也感染上一层幽幽的古老暗影。”联想到自己幼年时曾短暂呆过的祖屋,也带着那样厚重的苍桑感啊,再大的阳光也无法驱走那沉积了几十年的灰旧气息,然而又那样亲切和有着不可言说的归属感。时间又走过廿年,不知作者的祖屋还在否。可那承载着我幼年记忆的我家的老屋,却终究抵不过城市化的大刀阔斧,突然有一天,被夷为了平地。在陇海线上,作者疲惫又难以入眠,总也忍不住悄悄去张望。是啊,正如作者所言,想到千年时光中无数军人、文人和赶考的士子都曾走在过同样的路上。他们不慎疾病不辞艰辛长途跋涉只为了心中那可怜又可敬的信仰,那样的画面,只要一在脑海中闪过,也许再感性一点的人会红了眼眶吧。抵达西安,想望昭陵。但当作者亲身体验后失望地指出在长安城是望不见昭陵的,前辈诗人种种“望昭陵”的举动也只是精神上的寄托罢了。不可否认,诗可作史,但绝非都实,读诗,体会诗人给出的象征和想象往往比刨根问底地去求实要美的多。来到三清殿,看到它的废墟孤零零立在玉米田里。似乎倾诉着无论多么烜赫一时,也许君王也曾心爱过一时,也免不了人去楼空,斯人已逝的悲凉。时光能把人的活动都淹没掉。然而大自然的魅力却不是历史能拂去的,终南山的苍绿顶峰,阳光、湖水、白云和山影,穿越千年依然令人神往。走到大理,最心仪的是鲜少人知的《南诏德化碑》,一路颠簸终于抵达,作者绕碑行走用手轻触碑身,说那仿佛是触摸着南诏和唐代的历史。文物,它不会说话,它就静静地在那儿。重要的是去见它的我们,一旦看到它,就仿佛能从它身上看到那背后的历史。去见身在嘉兴偏远醇美农村的汉代武梁祠,作者感叹到正因为不为外人所知,也没有什么游人,一派清幽祥和,也因此逃过历代的兵灾人祸。相比太“热门”的孔夫子故乡,和在王墓中已长眠两千多年终难逃现代旅游浩劫的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幽灵,五梁祠无疑是幸运的。我一直认为瞻仰古物犹如品酒,无需人人都去尝一口。走近安阳,伫立在殷墟之边,看到洹河水东流而去,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满身书卷气的作者一眼千年仿佛看到了殷商晚期宫女汲水的场景。若是换做我,怕是什么史实也联想不起吧。在咸阳布衣一章中,作者在两亭稍作歇息,说他的心情出奇悠闲,想要好好享受一下小城的淳朴和宁静,并说也许旅行本该如此。的确,旅行本该就是优哉游哉的,那种跟着旅行团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权当到此一游的方式,从来就不该被视为是正常的旅行方式。哦,不,也许那充其量只能算作旅游。而非旅行。实有太多能触发倾诉的点,却不能够一一赘述了,最喜欢的一处是作者在去秦岭的途中见着正去秦岭山捕蝶的年轻人。刚迈入二十代的我虽还不能体会“一生”究竟有多重,然而读到那句“……好羡慕那些年轻的学生,我这一生,只怕不可能会有这种机缘了。”竟有些惋惜生命的无奈。很多事情你现在不去做,一辈子也不会去做了。附言:本以为杜甫的“五城”无疑是出身之所巩县、赶考应试之洛阳、十年困守之长安、漂泊暂逸的成都以及晚年留守的夔州。然而作者却以“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指出这“五城”实际上指的是唐代的五座军城,以此否定了我的臆想。也至于早构思好的关于草堂的言语也只能作罢。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看似散漫的随笔,却透露着许多思考以及作者对唐朝文明深深的热爱之情
  •     整个中国,我才走了那么一小点。盲目地走无益而茫然,像作者一样用古代历史串起来倒是不错的选择。
  •     easy essay although a little bit dry and out-dated
  •     挺有意思
  •     作者夢回神州,意象清平悠遠,煩躁的時候讀一節,竟有寧靜心神之效。國中時看,被憂傷的驢子迷住了,被新疆的饢餅迷住了,現在的大陸還適合搭乘軟臥旅行嘛?
  •     和杜甫没太大关系,也不太壮-倒是散游更像一些。文中总是出现闲散这个词,繁体字的闲也是好几次后才认出来。繁体竖排看起来很舒服。大概对游览地点本身的记录和对乘坐火车的描写占的篇幅差不多。写了很多我生活过,到过,向往的地方。中国的土地,一定要都去一遍的。
  •     走過的很多地方往往成為語言上的數位,或許記錄心情來得更有意義。想坐火車了,喔,出發前得多讀點書。旅行或許不是詩和遠方,就像生活,酸甜苦辣,离合悲欢 “下三峽,真是一段悠悠我心的旅程。登船初時的興奮過後,便沉入一種山長水遠的心情,說不清是快樂或不快樂,不知道是歡喜還是悲傷。或許這些情緒全都有吧,混合在一起了再也分不清了
  •     沒事的時候在圖書館重讀台版書,突然很想去國立清華大學聽一次賴瑞和的課,對,就搭台鐵去,告訴他我也是個古典詩詞研習者的火車迷,再問問他,現在還在漫遊嗎?No.3#NPUE#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