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屿之歌 清泉故事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0214705
作者:[美] 丁松青
页数:376页

内容概要

丁松青,一九四五年生于美国圣地亚哥,九岁时便立志做神父,十八岁进入耶稣会修道院修习。
一九六九年来到台湾,两年后在东南海岸的小岛兰屿做见习修士,与雅美族人度过了难忘的一年。一九七六年夏,自菲律宾修习两年神学后,再次回到台湾,在新竹山区的清泉天主堂任职神父,融入泰雅族人的生活,至今仍生活在那里。
一九七二年,与三毛在兰屿岛上偶然相识,由此开始了两人长达二十年的友谊。在三毛眼中,丁松青不仅是毕生的挚友,更“是诗人,是艺术家,是神父,是可爱之人,是天父的孩子”。
因着对爱与生命相似的心灵感悟,三毛以感性轻灵的文字翻译了他所写下的系列作品《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刹那时光》,将爱与希望传达给更多的人。

书籍目录

【兰屿之歌】
有这么一个人 三毛
和海一起
兰屿
伊莉莎白
礼物
海底世界
自由之歌
岩石
龙眼
拜拜
约玛姑妈
卡吐西
台风
金项链
海夜
里帕沙的心愿
晨光中的儿童
小雅由
田螺与小米
学校
远足
被鬼抓到了
生活点滴
依凡瑞奴之夜
猎猪记
第一艘船
道多陀的世界
肥皂
巴阳
烦恼
打工
黑糖
木屋
迷人的村落
飞鱼
捕鱼
生命之歌
最后的战争
老颜
岁月人生
耕耘与收获
船的日子
后记
【清泉故事】
清泉之旅 三毛
和山一起
前言
山地世界
风雨故人
半个婚礼
河里的孩子
十只小鸡
运动会
中兴之歌
大丁神父访清泉
耶诞节的泪水
一场大火
演出问题
两个山地人

给库诺西的十字架
到更高的山上去
山青会
四种人生
木材工厂
动物的故事
山地舞
安全之旅
鸭毛
施与受
吃飞鼠肉
阿秋的世界
我的姑丈
蛇的故事
山修士
耶诞马槽

作者简介

三毛译作  大陆首度出版
一九六九年丁松青来到台湾,两年后在东南海岸的小岛兰屿做见习修士,与雅美族人度过了难忘的一年。一九七六年夏,在新竹山区的清泉天主堂任职神父,融入泰雅族人的生活,至今仍生活在那里。本书即是丁松青记录下的在兰屿、清泉两地的生活故事、心灵成长。
海岛,飞鱼,木刻小船;青山,吊桥,红砖小屋。
呼唤飞鱼的赞美歌声绕过海岸,白茫茫的山岚覆盖群山间的村落。人人相识,没有秘密。他悄悄走入这天地,走进热情又含蓄的人群,触摸他们质朴的灵魂,共享欢乐与痛苦。
“我不晓得这是否由于我是另外一个世界的访客的缘故,总之,每次到了那儿我就禁不住想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它。”


 兰屿之歌 清泉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9条)

  •     2016年1月18日 阅读今天的读的书是丁松青的《兰屿之歌》,是由三毛翻译的。读三毛大概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每次读都有新的触感和启发,我常常说三毛是我人生坐标系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她让我看到了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无私的付出和艰苦的努力,更要让自己过得有趣,只有真正有趣的人生,才能趣之于己,趣之他人。回到《兰屿之歌》,虽然只看了前50页,但是我却敢断言,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故事里的兰屿以及住在兰屿上的人。读这本书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日本晨间剧《海女》,同样是住在岛屿上,同样是一群岛屿上的人,没有一个坏人,大家住在一起,就这么和平的过日子,就这么每天老一点,每天老一点。想到这样的静谧和安然,心里就觉得莫名的踏实和阳光。前50页的《兰屿之歌》有一个段落让我很有感触,丁松青是一个美国的修士,他初来兰屿,便把自己的晚饭分给了食物相对匮乏的岛上的孩子,朋友伊丽莎白便说他,适合在这里工作。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因为他具有爱人的能力,他的爱不只是要去改变兰屿岛人落后的现状,更是爱他们现有的样子。有时候爱不仅仅是要去改变更是要学会接纳。学会接纳所有的不完美,并在不完美中与爱人打成一片。所以,爱是每天和他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每一点改变,并甘之如饴。———————————————————————————————————————————2016年1月19日 阅读今天的看的书籍仍旧是丁松青神父的《兰屿之歌》,这本书读到现在,在我看来确实有些写得淡了。兰屿岛上的生杀予夺在神父的笔下就像流过岩石的山泉,清淡而甘冽。又像一只沉着的鹰,站在峭壁上,冷眼旁观又荣辱不惊。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生命的定力吧,在生死面前仍旧能够保持一份谦恭和冷静,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不过度夸张的生的蓬勃,又不过度渲染死的寂静,这样的人才是拥有了大智慧的人。看《兰屿之歌》让我有机会能够反观生命的价值,有时候我们太看重生命的分量,似乎忘记了,每个生命都是组成自然的一个因素,既然是生命就免不了生老病死,日出日落也总有时候。所以有一天当我们发现,我们在不经意之间已经老去,别害怕你只是履行了一个生命该有的轨迹,长生不老的才是妖怪。兰屿岛人把生死看得很轻,小由雅的妹妹死去了,马上埋葬,一堆草叶和干麻便是她的坟墓。台风掀飞他们的家园,他们却安然的躲在教堂里做木雕小船,有时候,认命就是听从大自然的发落,相信每一个心怀安宁的人都不会受到亏待。今天的书里有一个片段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卡吐西是个和丁神父走的很近的青年,之所以走得近,我猜他是想要有机会享受到神父从西方带来的先进物品,并且享受到与神父一样的“优越生活”,但是丁神父却说“我可以如村民期望地做个有钱的外国人,也可以像身边的人一样过着贫困的生活。我选择了后者,我有的如果比别人多,我怎么能和他们分享呢?”在我们的惯有逻辑中,只有比别人多才有机会与别人分享,但是我们却忘记了分享与施舍的区别,分享是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与角度上的,分享是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交换,这种交换远比我把多余的分给你这样的施舍更有价值。但是我们常常觉得只有富余的部分才能拿出来与别人交换,这种思维定势真的非常不好。平等的交换,饱含了生命的体验与经验,充满了各种期待与盼望,这种价值远比居高临下的施舍更富有生命的维度。《兰屿之歌》的平淡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就像淌在海底的洋流,无声无息又改变了世界。———————————————————————————————————————————2016年1月20日 阅读花了三天的时间看完了丁松青神父的《兰屿之歌》,似乎也跟随他一起在岛上居住了三个昼夜一样。常常觉得看完了一本书就像结束一场旅行,那些书中的人物,路上的景色以及那份最宝贵的未知感,都在合上书的一刹那与我们悄悄告别。征服未知的过程,就是我们寻找满足感的过程,当心里被淡淡的情怀填满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从旅行或者阅读中得到幸福的时候。《兰屿之歌》是一本平凡的书,在这本书里似乎找不到任何刻意的渲染与做作的煽情。有的只是直白的讲述和有些克制的情感。似乎这才是一个外国人对于台湾岛屿土著民本该有的情感赋予。也似乎只有深入了解土著民族本真面目的人,才知道他们粗陋生活现状下,那一颗颗高傲的灵魂,是不需要任何怜悯和施舍的。丁松青神父似乎是我们平等观察与深刻了解台湾土著民的一双眼睛,借由这双眼睛,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生老病死与悲欢离合。在今天的阅读中,我读到了丁松青神父与岛民一起,到台湾中部山地打工的场景,他们共同分享没有佐餐的白米饭,共同经受体力消磨的残酷境遇,但是丁松青神父却说:我相信亚美人已经接受了我,虽然我永远也不可能像他们一样,可是他们却知道我曾尽力试着去分享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我在昨天文章中写到的一样,分享是基于平等之上的,神父在这里用了分享,而没有用体验,我想就是基于这种平等的视角,要和岛民一起共同享有一种生活,而不是浅尝辄止的评价与批判。另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段落是,神父在教当地孩子画画时,他说:不管我教他们画什么,女孩子每天都画房屋和花草,男孩则画同样地渔船。他说:乌托邦本来就是缺乏创造和变化的。孩子们知道的世界只有一个—他们自己的美丽世界。的确是这样,我们常常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乌托邦之中,对于乌托邦我们也有相对固化的描述,衣食无忧的生活,团结和睦的世界。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一成不变的极致,也是一种单调,拥有冒险精神,并且敢于在生活中为自己创造困境的人,才是生活在真正的乌托邦之中。书的最后,丁神父简单地描写了一下,他来岛任教之后,孩子们的改变。一个孩子说:我什么都不在乎,甚至连死都不怕,有一回我从树上跌下来差点把命丢了,可我一点都不在乎。可是现在我在乎了。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一味的培养人的勇敢,而是让人对于生活充满敬畏,对于命运的派遣充满好奇,因为我们热爱生命,向往美好,所以我们才更加珍视自己的身体,更加爱护自己的灵魂。《兰屿之歌》是我重拾阅读并开始记录阅读轨迹的第一本书,我很庆幸,能遇到这样的一本平淡但又充满力量的书,我想这本书的情怀正暗合了我们生命的模样,在平凡中践行伟大的使命。谢谢丁松青神父,谢谢三毛!阅读 感悟 生活:www.ichongfei.com
  •     记得上初中时,爸妈送给我一本三毛的《温柔的夜》,我读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爸妈看着自己女儿的兴头这么足,又马上追加了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这后一本书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三毛与荷西在广袤沙漠里的生活令人大开眼界,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生在大都市,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生活的小女孩来说,全然是另一种体验。虽然我在之后的学业里更多接触的是纯文学,但三毛的影响至今未减。在那时的我看来,三毛是很不一样的女性,她也写缠绵的爱情,但更心系于广大的世界。她游历了大半个地球,在撒哈拉那样艰苦的地方,也能苦中作乐,发现陌生世界里的各种奇妙事物。而今读到丁松青的《兰屿之歌》和《清泉故事》,我也有着似曾相识的感受,难怪三毛当年会那么热情地帮他翻译、出版,而且据说这还是三毛唯一的译作。这位美国来的神父,在台湾的原住民地区一呆就是几十年,期间,他笔耕不辍,用纯净的文字记录下了与原住民们生活的点滴。也许翻译的笔法沁入太多三毛的风格,也许两个人的灵魂就是那么的相似,阅读这本书时,我不时会比对《撒哈拉的故事》,二者在心境上实在是太相像了。三毛写起撒哈拉里的部落人民,既不俯视,也不美化,她会乐于体验当地人的洗澡文化,对那种暴力的结婚仪式则颇感无奈。而看过丁松青的文字,我发现世代居住兰屿小岛的雅美人与沙漠部落里的人们也是那么相似。神父十分热爱当地人的淳朴、可爱劲儿,但也会对人类共通的贪婪与狡猾神伤不已。就像他碰到了马浪这样可靠的雅美族小伙儿,被他一家人热情地招呼着,也碰到了约玛姑妈这样“难缠”的老妇,每次来他的住所都会问东要西。面对这样一个并不“开化”的族群,丁松青非常困扰,不知道是要接受这种“落后”,维持原有的“平静”,还是要试图改变雅美人的“陋习”,带领他们改造家园。正是有了这份困扰,他的文字才显得更加厚重。而这份纯净又厚重的文字,正是靠了三毛的翻译,才得以面向更广大的中文读者。可以说,是三毛让丁松青的写作有了更广泛的意义,而丁松青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也让三毛寻得了慰藉。1979年,三毛遭逢荷西意外身亡的巨大打击,人生陷入悲痛时,她收到了丁神父的《兰屿之歌》,从中又体会到了生命的热度,看到了一颗“美丽而敏感的诗人之心”。合上书页,我不禁猜想,三毛或许是在丁松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当她在悲痛中接到《兰屿之歌》手稿时,回想起的不仅是丁松青被雅美族小孩围住的亲切场景,还有初踏足兰屿时那个活力四射的Echo,而那之后不久,她就奔赴了撒哈拉,开启了自己最壮丽的旅行。而今,她感受了生命的破碎,却又在丁松青那里见识到了一个经年打磨却完好如初的灵魂,一定会是感动万分的。《兰屿之歌》与《清泉故事》也许正是对三毛破碎心灵的巨大安慰。我也愿她怀着这份慰藉,在天堂安息。
  •     这是一本可以让人看入迷的书。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让你去一个与世隔绝的原始村落里教化当地人,你会怎么做?兰屿是台湾岛附近的一个美丽的小岛,位于台湾东南海岸,与台湾岛只有四十七海里的距离,乘坐直升机,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这座小岛哺育了一个古老的民族——雅美人,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原始,在巨大文化差异背景下,接纳他们和被他们接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段时间,这座岛被日本人侵占。据书中所述,日本人用严苛的规定逼岛上的雅美人每天工作,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他们。后来中国人来帮助,却使用了过于肤浅的方法,送衣服送粮食,雅美人得到了救济粮,于是不再耕耘劳作,而是习惯于去教堂领取救济品。当供应停止,大部分人便不再去教堂了,但田里的情况已经大不如前。后来兰屿上建了监狱,士兵和犯人来到这座岛上,树木和牛羊遭了秧。丁松青,本书的作者,一位默默无闻的美国修士。他原本打算在岛上度假,顺便等一份工作。然而等着他的岛屿,并不是休闲度假的胜地,而是一场修行的开始。他将在这座岛上从一个普通外国年轻人成长为小岛的守护人。Part 1 这个歪果仁很有爱进入小岛后,面临的第一关就是融入这个民族之中。丁松青是一个美国人,三毛第一眼看到他时评价这个陌生的异国年轻人“头发剪得规规矩矩,牙齿极整齐,眼神温柔友善”、“很羞涩,极纯净”,他的气质被三毛概括为“这个青年,是有光辉,有信仰的”。他从来不耍心机,和他相比,购物时企图向当地人讨个便宜的三毛自嘲“自己的如意算盘打得不太忠厚”。三毛眼里的他是怎样生活的呢?三毛省了午饭的一条红烧鱼献给他,却被他均等地分成很多块分给穷苦的孩子们。他的食柜里只有可怜兮兮的两只鸡蛋,这样的境况,想要做顿午饭都很为难。他在来到这个岛之前是怎样的,我并不清楚。但在这座岛上,他不愿做一个特殊的人。他有爱这座岛和岛上人民的能力。接受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按照他们的生活方式来改变自己,真正融入其中。这就是爱。哪怕这座岛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相比是那么地遥远,既然来到了这里,就全心全意地与他们相伴——雅美人,也渐渐地接受了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棕发青年。Part 2 这个歪果仁是个好奇宝宝雅美人,本书的主角——有着独特的文化。比如一对名字都叫做“雅由”的父子,并不是孩子以父亲的名字命名,而是倒过来,父亲以孩子的名字改名。再比如,丁松青和雅美人朋友马浪在海滩捉鱼,马浪用大拇指挖出鱼眼珠放进嘴里,说这是“最好吃的部分”。他们对于鱼的种类有讲究,有只有男人可以吃的“男的鱼”,女人和老人、孩子也有相应的鱼。如果女人吃男的鱼会生病,有时会流产甚至死亡——许多像这样的风俗,我还是头一遭听说。丁松青忠实地记录下了雅美人的文化,或许他也一样暗暗感到惊奇吧?有时候,丁松青就像个小孩子。对,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冲动、爱冒险、对各种事情都感到好奇。他看大家携着渔具浩浩荡荡地去海里捕鱼,他也要去,虽然到最后也没帮上实质性的忙。他的朋友巴阳要学着妻子去台湾的山上打工,他听说这件事,就央求朋友带自己一起去。后来他真的跟来了,雅美人朋友们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随大伙儿一起上山后,每天的工作就是种树,工钱80块一天,其中五块要买饭吃。但是,在一起干活一起流汗的过程中,他和那群快乐的雅美人相互帮助,从中感到雅美人真心地接受了自己。监工说,这是他见到的第一个来做工而不是旅游的外国人。Part 3 这个歪果仁挺深刻丁松青在教堂工作,而教堂实质上就是一个提供帮助的地方。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地方,供给心灵洗涤,在温饱困难的兰屿,提供物质救济。丁松青忙里忙外,不时给病人看病、给孩子糖果、给上门要饭的老弱一碗碗米。但是这个岛上的住民仍然不相信科学、小偷小摸、祈求施舍。而且一旦伸出援手,来讨东西的孩子和老人,只会越来越多。赤贫的生活让丁松青也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资源如此匮乏,怎样拯救他们?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物质文化落后到甚至不需要货币。大家集体劳动结束后按照人头来平均分配战果。整个岛上只有一台电视机。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化岛民的任务如何得以实现呢?丁松青尝试过与很多人接触,常常奉献自己得到的粮食和药品。他已经深深明白了,这座岛需要的,不仅仅是贡献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还需要他去爱他们。让他们从灵魂深处、从年轻一代开始改变。岛上有一座台湾人建造的小学,其实设施都是最原始的,甚至连一片围墙都没有。校长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小岛带来改变。丁松青也是一样。他来这座急缺教师的小学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他不断鼓励这些孩子,希望他们能在自己慷慨的赞美中收货自爱和自重。他想要把文明世界的一切美好带到这座小岛上来。他的生命已经根植在这片荒寂的海岛上。在他看来,是兰屿改变了自己,让自己同化为众多雅美族人中的一员,而事实上,是他用自己受到的教育、自己的智慧和灵魂改变了兰屿。或许我们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的同时,可以去思考乃至体验一下人类贫穷、艰难的过去。我们在这样情景下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将多多少少会改变我们自己的选择。而成千上万的年轻一代的选择,将会决定这个国家最贫穷地区的未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完这本书蓦然找到了读完<万物有灵且美>的暖意与温情。传教士平凡的故事,也许匆忙于工作的我们永远无法亲历,可那些虔诚而简单的理念与朋友,却打湿了长久坚硬的心。
  •     她和他都过着我想要过却不敢迈出步子的生活,她写了我想写的文字,他没有。
  •     从另一个角度看台湾~
  •     清新的文笔,冒险的灵魂,新奇的万物,善良的本真。这就是三毛的文字给人的印象,果真只有三毛才能理解的纯真心灵,我们羡慕,不是因为现实让我们无法游走四方,而是我们的心灵未曾行走在路上! 如何让你永远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三毛用文字告诉我们,要让你的心灵永远在路上,如果你落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就生了根发了芽,那就只能长大啦!
  •     台湾的小百姓的暖
  •     作为译者的三毛
  •     一口气读完了~那么质朴平和~清澈明媚~
  •     用了很久才读完 比起三毛其他的文字 译著丁松青的《兰屿之歌》显得低调却又不落俗 不是刻意洗礼心灵净化灵魂的鸡汤 但却是一本十足的人世桃源录 与其说是一本散文 不如说是一篇充满不造作温情的日记 全书清质 甘醇 就如山涧的清泉缓缓浸入人心 又像静谧的东南海岸上浮动的海浪 原始不代表落后 而是对于生长之源的敬畏和守护[em]e400126[/em]
  •     清晨的薄雾、遗世独立的岛屿、追逐黎明阴影的阳光、遵循着古老仪式摇摆起舞的雅美人……一首由自然孕育的兰屿之歌。或许只有性情纯真的三毛才能译出浪花碎成千万多星光那种质朴得令人感动的诗句吧。痛苦灵魂中那份怪异的苦闷…有的人仅仅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戳中心窝的流露。
  •     这本书就像人生,大部分是没用的,剩下的,影响至深。这本书是丁松青的日记。前部分记录亚美人,后部分是泰雅族。从这本书里,可以了解两个民族,可以了解神父的工作。读书开始时的疑问得到解答:怎样才算爱他们?爱是分享。分享他们的食物,生活方式,把自己当成他们,又保持自我。
  •     具备爱他们的能力
  •     喜欢读别人生活的点滴,独特的人
  •     看的时候正好去了涠洲岛上的教堂,以前这些四处传教的外国神父真不错,不知道是因为假期还是因为这本书,我的认知又有了新变化
  •     因为三毛才买的书,觉得就是一本神父的日记吖。也许是不深入当地,并不觉得有多震撼。
  •     没三毛的好看
  •     是分享一段山路岁月的日记。
  •     比起兰屿 我更喜欢清泉的部分
  •     这一本和《刹那时光》一定要一起看,才能发现这书写得多好~主写兰屿和清泉的故事点滴。引领你去热爱生活,热爱周围的人~从内心深处。
  •     很平和的 一本书,让我们了解神父在传道时会做什么。因为喜爱三毛,当时特别渴望读这本书,终于在淘宝上买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多么真实的书,对台湾的原住民并没有过分的赞扬,也没有贬低,是一本非常客观的书,我喜欢西方的神父——他们并不是在说教传道,他们在与我们一样在努力地生活!
  •     唯愿与同
  •     我更爱清泉
  •     三星给原作,一星给我最爱的三毛。
  •     爱与包容,写的浅显易懂。拥有大爱的人才能把这么深厚的感情淡淡的写出来。
  •     三毛
  •     我并不十分热爱三毛的字,但我却感激在此时读到这本书。书中照片里那些朴实的生活震撼了我。那么遥远而真实的美好。
  •     读完我只是看在是三毛的翻译。但是两则三毛为其写的序,只想再慢点读,不想结束…
  •     六月读完的第二本书是丁松青神父所著,三毛亲译的《清泉故事》。丁神父是美国人,在他还是修士的时候,前往台湾传教,走进兰屿,走进大山深处的清泉,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书中对于他传教的信息几乎很少,他大部分篇章都在用幽默又深刻的语言来一点点向世人展现淳朴热情的原住民文化。这当中,有原住民的无忧无虑,也有他们的迷失彷徨。 于几年前就被台湾原住民文化深深吸引的我来说,这本书让我再次对于2015年台湾之行在台东因为一些不愉快,取消兰屿行程感到万分懊恼。2014、2015连续两年前往台湾,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进心之向往的部落之中。
  •     还不错,很喜欢这种随笔
  •     我,身在家乡,心向远方。他,身在异乡,心向天堂。其实是出于好奇,这种绝无可能去尝试的生活,能在别人的描述里体验一番,很满足。何况,是那么温馨、柔软。
  •     终于读完了,每一篇小文章语言很简洁,内容很充实,丁神父对雅美人和山地人的爱弥漫在字里行间,他是真的“有爱的能力”的人。爱是很神奇的东西,自发的情感,自然的付出,而且让你感到很幸福。
  •     粗读了一遍,可以再读一遍
  •     好极了。三毛的翻译也好极了。喜欢兰屿之歌多过清泉故事,多一分真诚和质朴。台湾的每个城市和离岛都有自己的文化保留,本书让我对原住民的神秘的面纱多了一分了解~
  •     因为是三毛译的才看,无奈文章单调乏味,大大减低我看书兴致,拉低我看书进度,放弃还书后豁然轻松。
  •     一口气读完,清澈,温暖!
  •     出乎意料的好读!书四星!另外一星给作者的摄影!
  •     真的可以有人把生活过得如此纯粹,即使是挤在熙熙攘攘的教室里,呼吸着充满困意的空气,这本书就跟清泉一样把我带到wonderland。我因此思考关于我的生活的局限性,以及关于我的生活的可能性。
  •     高山和海边的台湾版的peter hessler,文字简洁清爽充满了爱与淡淡的忧伤。三毛翻得特别好,一点也不像是翻译出来的。但是为什么不经意发现了三个错别字?
  •     本来想写一些什么的,但是看了大家的断评发现没有什么可补充,以后还是应该先自己写再去看你们写的呀……
  •     非常向往这本书里的那些朴实悠远的生活,充满厚实的力度。
  •     如果你愿意 你可以治愈我
  •     闻名已久,终于读到,喜欢神父融入当地族群,平视众生的态度
  •     只想到这句“灵魂只能独行”
  •     读了一半,像小学生般的行文,于是就没有兴趣了。
  •     喜欢心生清澈的美文,简单,质朴,却又令人动容,无非是生活琐事,却狠狠地打了现代速食快节奏的耳光。毕生所求所愿就是心生爱意,无他。
  •     “施与受——究竟哪一样才真是最重要的呢?” 我想,应该是爱。
  •     很多个关于爱和信仰的故事,可是我总觉得这个神父和我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
  •     有趣
  •     治愈,小小的快乐是最快乐。
  •     他们不是为了自由而唱,因为他们的生命意志就像风和海一样无羁。
  •     喜欢这样的文风。用很自然的文字来写生活,用很细腻的情感来说故事。一本娓娓道来又妙趣横生的散文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