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我们逃无可逃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40464264
作者:康慨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康慨:锡伯人,1985年生,重情义,广结友,嗜自由。
曾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奖,2003年考入北大元培实验班。上大学时被人称作雅痞,大概是因为此人身上有些莫可名状的邪气。
十年间,从北京到新疆、广西、上海、辽宁、再回到北京——
一路漂泊,一路寻找,理想、迷茫、反抗、成长,
被坚硬的现实接连撞击——
但始终相信生存美学是可能的。
现任博集天卷读行者图书主编。
@康慨:weibo.com/flytowild
邮箱:kangkaipku@163.com

书籍目录

Chapter 1  青春未名
001
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海底
Chapter 2 爱情
037
有一种东西/它会在整个夏天的夜晚/像风一样突然袭来/让你猝不及防 /无法安宁/与你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
Chapter 3 迷途
089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Chapter 4 别离
111
当我们在恋爱中时,总想尽量隐藏自己的缺点,这并不是由于虚荣的缘故,而是担心所爱的人会苦恼。真的,恋人们都想表现得像个上帝,而这和虚荣无关。
Chapter 5 逃避
139
一个逃避规则的男孩/越过界河去送信/那是诗,或死亡的邀请
Chapter 6 转身
147
一定要走下去。我走不动了。我还要走下去。
Chapter 7 无足鸟
157
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Chapter 8 出走
159
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
Chapter 9 苏醒
173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Chapter 10 成为你自己
189
那些没能把你杀死的,将会让你变得更强。
Chapter 11 等待
199
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生活塑造成一件艺术品?
Chapter 12 曙光
211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条仅供自己走的路。它通向何方?走就是了。
后记:人是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
221

作者简介

土家野夫: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各自的印记。康慨年纪尚轻,笔力不轻,电光石火间,尽现80后一代的理想与迷茫。
周濂: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卡小卡,我会感觉很有趣,并愿意跟他好好聊聊天,交个朋友。
心怀理想的人,常常会对现实感到无奈。最棒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儿“不正常”。卡小卡时不时这样安慰自己。
有一点幽默、有一点叛逆的他,刚上大学不久,一个师姐突然在BBS上留下一封遗书,然后跳楼自杀了。这件事成了一个无法摆脱的魔咒,长久地纠缠着他的神经。
爱情、友情、学业相继展开,又相继脱轨。生活是条单行道,他却似乎一直在逆众而行。
走进社会之后,他依然迷茫,在坚硬现实中屡屡撞伤,直至来到曾经恋人边远的家乡小城,一段美妙的生活际遇让他慢慢意识到,破解现实迷宫的钥匙不在别处,就在他自己身上……


 青春,我们逃无可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9条)

  •     因为很喜欢图书的封面,对这本《青春,我们逃无可逃》产生了兴趣。现在通过同事,借到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到了小200页。整体来说,出身北大现又从事图书出版行业的作者,文字功底还是很好的,但是对于故事本身的架构我觉得还是太平实了一点。整本书讲述的无非是青春男孩身上发生的爱情与生活、思想之间的矛盾、纠缠,正应了书名——青春,我们逃无可逃。作者从主人公卡小卡的高三一直写到了他大学毕业后的三年(目前就只看到这个时间点的内容),一路走来先是在高中时代的最后一年奋发图强,凭着自己的聪明,高考分数遥遥领先。然后稀里糊涂进了北大的实验班,准备选取自己一直想要学习研究的物理专业。刚入学的时候,自然是热情澎湃,觉得美好前途就在前方,但却遭遇了同校诗姐的莫名自杀,然后渐渐发现大学其实真的没那么美好,一切跟高中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大家还是要为了学分,为了毕业,为了所谓将来被束缚被限制。不到一年,卡小卡转换专业,稀里糊涂进了哲学系。这时候,一直期待渴望的爱情也降临在他身上。郎才女貌的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但是,生活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卡小卡在论坛贴上遇到了一位类似隐士的人,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想要解脱,想要自由的思想终于爆发。他不明白自己每天上自己不喜欢的课,应付自己不愿考的试到底是为了什么,因此他开始频频逃课,让自己肆无忌惮地沉浸在卡夫卡、福柯的哲学世界里,开始思考着总也找不到答案的问题。精神困惑重重,然后身体健康迅速下降,各科成绩也亮起了红灯,女朋友看他如此不争气也渐渐淡漠了,最后卡小卡提出了分手。后来卡小卡退学了,踏上社会会靠着给某杂志写黄色小说过活。因为文笔过得去,脑子也聪明,每个月的收入还可以,但他深深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这样一份工作,甚至心底是厌恶的。终于,后来他来到前女友老家海南,在海边租住了一间房子,过上了自己有一点孤单,有一堆惬意的日子。这时候,他遇上了黛玉。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卡小卡的确脑子很聪明,但他又没有洛克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绝不动摇的坚持。也许因为他所沉迷的是哲学领域,而这一领域并不能成为他可能的谋生的手段。没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恐怕谁也不能生存。所以,卡小卡只能在思考、困惑之外向学校头像,向社会工作投降。书中写到的他的爱情其实也是很肤浅的,更没有多少打动人心的地方。在我看来,他的女朋友至少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两个人的观念在内心深处其实是没有交集的,但他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作者在卡小卡主动提出分手,并没有再写他女朋友的任何反应,不知此处应该作何理解。书中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暗示了卡小卡会选择自杀这条路,暗示的很明显。就好像一部烂俗电视剧,刚一看开头观众很容易就猜得到剧情,其实这种写法我是觉得真的不怎么样。如果再过几年,我可能看到暗示结局的这个地方就直接吧这本书放手了。青春与矛盾之间似乎可以画上等号,谁的青春没有迷茫、彷徨、揪扯,主人公卡小卡的人生不过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书中最值得看的一点可能要数卡小卡在哲学上对卡夫卡、福柯等人的哲学的思考了,虽然他最后的结果是主动选择死亡,但他的思考在这会并不能给读者带来太多的益处。有些读者可能自己从未思考过这类问题,因为获得比较肤浅;有些读者可能想过,但没想通,后来就放弃了,因为他还想生活的幸福一点。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难得糊涂;有的读者可能跟卡小卡一样陷入了迷茫、不安,甚至是困顿,但最终他们选择屈服,像生活像现实的规则屈服。只在夜深人静时,他们才会让自己的思想跳出来。当然,肯定也有读者跟卡小卡一样,选择了自杀,从而获得解脱……还要补充一点,卡小卡其实活得很孤独。自己的父母爱自己,可是他们爱的方式给了他很大的压力,而事实上他们也并不能完全的理解卡小卡;自己的老师其实对于自己的仅有的关心也只停留在“相信你”的层面。也的确是这样,没有人有理由要求别人切实的了解自己,因为我们显然也不见得就了解别人;宿舍的兄弟虽然给了自己很多快乐,也可能在困难的时候跟自己一起分担,但是他们也不是真正的理解卡小卡对哲学的思考。他们都忙着过自己的日子,忙着在自己的理想范围内生活;女友显然也没有和他心灵相通。其实属于卡小卡的这些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周遭生活。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哲学不同,自然也就有了各种不一样的人生。
  •     是个人情感的原因,导致这点文字要掺杂我更多的感性成分,恐怕难以做到公正;于是,这条权作评论或是读后感,不以书评形式示人。只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内心最脆弱的一根神经,所以更多的是关于个人喜欢的问题。我今生第一次完整阅读的第一本小说,叫做《上海夏天》,那本书我前后大概阅读过十几次,每一次都很细致。具体的故事我依稀记得,尤其是其中两句话,都是小说男2号严浩说的,一句是:“难过这种东西,就像插在胸口的刀,拔出来给别人看也不过溅别人一身血,所以说了也没什么意义。”另一句是:“我们都应该在青春结束之前干掉自己。”显然,这两句话显得格外阴沉。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考这两句话的方式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不断的变化。起初我为这样深沉忧郁的文字而陶醉,觉得很美。在大概在上到高中几年之后,我又一度曾觉得它幼稚。上了大学之后偶尔会为这两句话伤感,直到上了班,直到遇见这本书,我又一次有了新的认识——《青春,我们无处可逃》。有趣的是: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还在读另一本新书——是柯艾略的《阿莱夫》。这两本书为我营造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空间。《阿莱夫》在某些角度,其实就是这本《青春,我们无处可逃》的注解。也许你并不信轮回,但你一定知道有这种说法存在。在《阿莱夫》中,男主人公穿越时空看到自己的前一世、前两世、前八世,以今生的视觉去望着那些曾为他而死的女人们——女主人公在他今生的咫尺奏响小提琴,那看似优美纯净的画面,谁又知是前世的姻缘?其实这便是: 用过去改变当下。是的,青春我们无处可逃;然而,当它悄悄走了,又是无可挽回的。试想,昨日便是你的前世。你已错过了什么,你还渴望什么?你放弃了什么,你还在坚持什么?我们这个靠着惯性运动前行的社会,冷落过几人的青春?青春真的很重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在时代的齿轮不停的转动下,我们一脚踏出了青春,却深深怀念着曾经的纯真。无论如何表达伤感,青春依然是每个人记忆里最简单的美好。那里少有欺骗、少有市侩、少有裙带、少有攀附;即使有,也有着足够安抚自己的苦衷。蒋方舟的新书也出来了,《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从书名来看,与之独有一面之缘的蒋方舟是在自嘲,其实不看书我也懂得她要表达的东西:平淡,其实就是一种沧桑。岁月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它只是一张纸。有人在纸上写字,有人在纸上作画。纸上滴落了一些计划之外的墨汁,有的人嫌弃这遗憾,想重新换一张更干净的;而还有的人,把那个“污点”当作是这纸的灵魂,以它为中心延伸出了一朵花。这都并不是坏的,最令人心疼的是,有人会把那纸篡成团。抛弃。在这本《青春,我们无处可逃》的书里,你可以试着放弃故事的表面,带着与你的青春有关的一切记忆,伴随着作者心跳的节奏,穿越回去。文中的卡小卡与你不曾相识,你却会渐渐懂她,因为赋予她生命的作者满怀悲心。在一个熄灯的夜晚轻轻合上书,躺在床上,在一片黑暗中看到:斩断的锁链、思考的侧影、紧握的拳头。这就是青春!
  •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的这句话已经被无数人引用过,我自己也非常喜欢,所以当看到这句话出现在小说封面上的时候,一下感觉与这本书拉近了距离。说实在的,自己也是近些年才渐渐明白这句话的,十年前的我一定无法体会这其中滋味。我想,不管是作者还是书中的卡小卡,对于这句话,一定也是一边成长一边领悟的吧。青春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段岁月,不管是已经过去的,还是正在经历的,抑或是等待着到来的,只要活着,谁也逃不过。所以不管什么时代,“青春”总是一个特别容易触动人心弦的一个词,不管是小说,电影,还是音乐,只要读到,听到,看到,都会有意无意得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着熟悉的影子。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般的日式残酷到《蓝色大门》系的台湾小清新,从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到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多少人曾迷恋过这样的青春;从《毕业生》的迷茫到《猜火车》的疯狂,从《发条橙》的邪恶到《死亡诗社》的激情,多少人震撼于这样的青春,可是回头看,大部分人都是在青春过去后才感慨青春,因为很多事情,正在经历青春的人其实并不明白。作者说,他写这本书也是一种自救。我想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能够为自己的青春写一本书,真的是件无比美好的事情。青春的关键词,总是逃不过校园,友情,爱情,理想,前途,迷茫,挣扎,受伤,成长等等的这些,但是即便如此,每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又是如此的不同。就如这本小说,它是作者的青春,不管是回忆的部分,还是想象的部分,都是他的环境他的经历所造就的青春。卡小卡这样的人,那么聪明,那么颓废,又那么偏执,他的青春读来让人觉得而有点荒诞,有点不羁,又有点随性。而这样的人,其实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存在的。封面上那个略显沉重的黑白色系的未名湖,很适合这个故事的意境。似乎在青春里,每一种情感都特别容易被放大,友情和爱情甚至比亲情更为重要,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种暗喻,会因为一个人倾注所有,会因为一句话反目成仇,会一本书把自己的生活颠覆,甚至会因为一时想不通而放弃生命……青春,虽然与美好同在,却也被死神纠缠。作为一本青春小说,本书的可读性其实还不错,但是在一个后青春的读者看来,觉得作者的写作还不够成熟,有写地方写得太“过”,这一点最大的体现在作者对于他人的引用。小说中“福柯”出现的频率简直就是“洗脑”式的,不论你喜不喜欢,这些理念都被不停灌输到你的脑海里,以至于一本书读下来,我对福柯的印象远比对卡小卡的印象更深刻。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阅读体验,觉得有一种压迫感,让人无法自在的思考。这样的故事大概更容易讨男生的喜欢吧,作为女生读来,觉得这个故事里多少有着一些男生的死要面子和夸大其词,这似乎是很多青春期男生的“惯性”。如果挑剔一点来说,我觉得这个故事还不够“接地气”。我不喜欢逃避现实的那种人生,所以对于卡小卡的逃离,更觉得是不成熟的男生的一种不负责任。青春,是一段不管你如何它都真实存在的任性岁月,面对是远比逃避更加需要勇气。因为天地再远,也逃不出自己的心。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一般 作者把自己的P大经历半小说化了 印象深刻的就那篇遗书
  •     直男写的
  •     室友喜欢的类型...
  •     整个社会就是一台巨大的隆隆作响的绞肉机,我们都是可怜的被绞的人。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瞥见精密之中的缝隙,逃出生天,躲过死亡的命运。
  •     不喜欢自传
  •     太有共鸣了。一下回到旷课、发呆、看闲书、灌未名、跟室友扯jb蛋的岁月。
  •     很喜欢小说中的一句话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     狗屁不通
  •     裝幀精美,黑白調象徵自由與死亡。中國版《少年維特之煩惱》。
  •     献给迷茫中仍然坚持着的我们
  •     书中对人生的思考还是挺有意思的,值得我们在校大学生看看。
  •     满分
  •     值得一读
  •     一般般吧。摘一下当时的读后批评:“康慨这个书,恕我直言,太稚嫩太单薄。有三流小说低俗不雅的情节,二流小说弄巧成拙的结构,幸好主题在于体现生存美学的可能性。但除了零零碎碎搬来几位哲学家的象征性原话,算是给我拓宽了一点点哲学视野,整个小说真的不够分量。”后来这个微博偶然被作者看到了,他还挺谦和,弄得我怪不好意思。不过,还是觉得这书一般般。
  •     略无聊的故事,不过观点比较上进
  •     我很喜欢这个书名,也很喜欢封面,内容正在读完,读完再发评
  •     其实是一本还挺自以为是的小说,当然,我也是自以为是的这么说。说起来,当时我学校里也有自杀,我也读哲学专业,书中的一些想法我当时也有,可是现在看到类似的想法,还是觉得幼稚……我也不知道为啥。PS后来才注意到作者是这书系主编,难怪装帧什么的这么好,可是里面编校的错误实在是不少呢!
  •     总能让我找点那些逝去的青春,我爱过的人,做过的事
  •     为我而写!
  •     前半部分挺积极有趣的,后半部分消沉,坚信美好
  •     如果真的喜欢 就要坚持下去
  •     有很多相同的感受 这大概是我们的通病吧
  •     传记部分不得不评论,很真实很有意思,体味得到作者本人才换横溢和机智。不过主人公离开大学的部分开始内容和描写都很刻薄没有实质,从页数也看得出做真没耐心好好写下去了。作为小说没有太大价值,不过作为一种想法,几篇随笔,读过以后并不后悔。
  •     我,现在很像那个迷茫的卡小卡 但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吧
  •     青春,就是不断地在迷失中找寻
  •     自由也是流动的
  •     真正的快乐在于过一种有希望的生活。青春,我们逃无可逃。
  •      谢谢我们还年轻
  •     你,是一只无足鸟,一生只能在空中飞来飞去,饿了,就吸风饮露;困了,就睡在风里;只有死亡才能让他脚踏实地。
  •     天才少年的乌托邦之国。
  •     混时间了
  •     很好
  •     现实和梦想,世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生活
  •     世间的人本就生而孤独,我们都无处可逃,大概可以做的就是在自习室,周围的人拼命忙于考研冲刺时,却花费了半个下午畅快淋漓的去读了一本所谓的闲书,来自肾上腺素反叛的快感。
  •     只喜欢那封遗书
  •     我们带着盲目和未知的疑惑去探索灵性的根本,去反抗我们所抵触的,多少人能坚持,多少人能始终充满自信,或者说有多少人始终带着怀疑去看,而不是盲目跟随大家走的路?
  •     从石一枫到李师江再到康慨,我读的为数不多的以校园为载体的青春小说都是男性作家为之,非常有意思,这里面有一些共通的东西,也有一些不同,慷慨的这本小说,哲思要更多一些,也就是与自我对视的距离更远一些,除了青春的审视,还力图于社会性话题的探讨。
  •     很真实,不错的文笔!作者挺幽默,还很有思考!
  •     还行,比我写得稍差一点儿
  •     作为小说,太多说教。
  •     2014.6
  •     比其它青春小说更深刻。
  •     今儿本打算去706听听人工智能,结果又拿起这本书了。上次只看了个头,这次一口气全读完了……搞得跟韩剧似的,好玩的往往只有开头,到后头止不住多“虐”呢。诶诶,在706强行忍住了,不料在回学校的路上还是泪眼婆娑,搞得路边大爷以为我怎么了呢。同感处很多很多,多到令人绝望。我不觉得书里的“师姐”是任性的,活着对她来说实在太辛苦了(原谅我这可能有点以己度人了……)。不是每个人都有着卡小卡强大的意志力,而这意志力也是与从小到大很多因素有关的(这说得有点环境决定论了……)。一言两语也说不清楚,改天写篇读后感吧。不过啊,最后对那首诗的解读还是让我看到了点希望的,至少还是要去试试改变,去试着看清很多的桎梏,或许我们的“无处可逃”还是能找到生路的。还有啊,每章节前面的那些语录超喜欢啊,尼采什么的……
  •     “如果真的喜欢,就要坚持下去” “忘了那段不成熟的过去吧,好好生活” “嗯。”
  •     前半段太冗长 后半段还好 结尾比较无力
  •     受到了康慨同学的影响,我也开始阅读福柯、维特根斯坦和尼采。青春是美好的,有时也是迷茫的,谁的青春不残酷,经历过,历练过,就是一生的财富!不要死去,活着真好,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去改变,去迎接!
  •     2014年8月27-28日读。2014-270。
  •     小说描写部分适合在校学生看,较校园化,谈到的爱情观也很校园化,文字描述可见作者功底不怎样,叙述逻辑不合理,建议看下胡适<科学价值观>里面的论断.后面写作者自己感想部分,还是挺不错的,但是最后那篇剖析,觉得还是写得不怎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