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诗全集(第一卷)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100117925
作者:[奥] 赖纳·马利亚·里尔克
页数:1142页

内容概要

作者
赖纳•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年),奥地利作家,20世纪德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德语文学史上唯一堪与荷尔德林比肩的诗哲,对中国白话诗创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
译者
陈宁(1970—2012年),出生于沈阳,辽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生前为《沈阳日报》编辑,2002年创办“里尔克中文网”,多年从事里尔克诗歌的汉译与研究。

作者简介

★汉语世界首部《里尔克诗全集》
★首次依据德语国家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译出
★收录里尔克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
★译文精准,注释翔实,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诗歌全集
★收录里尔克生前正式出版的诗歌
《里尔克诗全集》依据德语国家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译出,收录里尔克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共 分四卷:1. 生前正式出版诗集;2. 原初与未刊诗集;3. 逸诗与遗稿;4. 法文诗全集(附意大利语和俄语诗歌)。年表、注释一应俱全,译文精准,注释翔实,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诗歌全集。
《里尔克诗全集》第一卷《生前正式出版诗集》收录了里尔克生前正式出版的诗歌,包括里尔克早年自费出版的三部诗集《宅神祭品》、《梦中加冕》和《降临节》,以及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巅峰诗人地位的《杜伊诺哀歌》与《商籁致俄耳甫斯》。


 里尔克诗全集(第一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最初是被Dasha翻译的里尔克早期《时辰祈祷书》所打动,但成书(简称“书”)中词句比原先(简称“原”,约为Dasha2003年的译文)所见已有不小改动,且这种改动在书中所在多有(目前“汉语里尔克网站”里所呈现的译文比我原先所见也有修订,应是出自Dasha自己,但成书中的译文仍另有改动,不同于网站里的)。也许是“先入为主”的效应,觉得改动后的不如“原先”的那么流畅自然、富于美感,令人困惑:是谁做的修改?Dasha自己、商务的编辑还是哪一个校稿人?是出于何种标准做的修改(为了更准确--可惜我不懂德文)?书前书后都找不到说明(若为Dasha自己所做,似乎也没必要说明,那我原先所见只不过是他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如《修士生活》第一首:(原)“时光俯下躯身,轻抚我/以清澈、金属质的敲击声。/这感觉令我颤栗。我感到:我能够——/且领会到形象化的日子。/虚无依然完美,在我觉察之前,/每一个进程都静静凝立。/我的目光成熟如同一个新娘,/落在每一个渴望她的物上。/虚无于我虽然微渺,我却依然爱它,/巨大地,画它在金色的背景上。/高擎着它,我不知道谁/灵魂因它而离散……”对照:(书)“此刻时辰俯身,轻触我/以清澈、金属质的叩击:/我的感官颤栗。我感到:我能够——/我正在掌握可塑形的日子。/在我洞察之前,一切尚未完成,/每个进展都静静凝伫。/我的目光已成熟,目光所欲的事物/一一到来,好像新妇。/无物于我太小,但我依然爱它,/我画它在黄金背景上,巨大,/我高举着它,但不知道谁/灵魂被它溶化……”(301页)可对比“汉语里尔克网站”里这首的译文,与成书中的文字基本重合: http://www.rilkecn.com/text.asp?ID=1318 但此后书中译文就屡屡有超出我原先所见的改变了。再如:(原)“我爱我生命中的晦冥时分,/那一刻我的感官渐渐深沉。/那一刻,仿佛在旧日的信笺中,/我发现,平淡的生活已然度过,/如传说一样遥远而神奇。那一刻里,我省悟,我拥有/通往第二个永恒悠长生命的空间。/时而我恰如那棵树,/枝繁叶茂、树影婆娑,在坟茔之上/充满幻梦(温暖的根须簇拥/在梦的周围),那个昔日少年/在伤悲与琴声中失去的梦。” 对照:(书)“我爱我本质的幽暗时分,/在其中我的感官渐渐深沉。/在其中仿佛在旧日的信笺,我发现/已然被生活过的我的日常生活,/已然杳如传说,已然被克制。 /从其中我获知,我拥有空间,/通往第二个无时限的宽广生活。/时而我好像那棵树,/成熟而簌簌,在一座坟茔上空 /将梦实现,实现逝去的少年的 /(此时已被温暖的树根拥着) /曾在伤悲与歌唱中遗失的梦。”(303-304页)另可对比“汉语里尔克网站”里这首的Dasha“修订版”译文:http://www.rilkecn.com/text.asp?ID=1322又如:(原)“你并未惊异于风暴的力量,——/你已经目睹了它的成长;——/……/夏日一派安宁,/树的汁液上升;/此刻你感觉到,树叶渴望/落入万物的根源。” 对照:(书)“你并未惊异于狂风的冲力,——/你已经将它的成长目睹;——/……/夏日的星期静静停伫,/树的血液冉冉升起;/此刻你感到,它所渴望落入的,/是那创造万物的。”(第367页)此刻你能感到,成书中(至少此处)语言更加啰嗦、平庸化了,更别提“将它的成长目睹”这种化石翻译腔了。为什么会这样?(参看这首在“汉语里尔克网站”的译文:http://www.rilkecn.com/text.asp?ID=1398 )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陈宁译的里尔克可以明显感到一股稳固的风格,或许就是所谓的“里尔克式”。话说以陈宁的实力应该有更多的注释啊,然而,已有的不少注释感觉还是不够过瘾。大概要照顾到大众吧。但即便照顾大众,标下行号不碍事儿吧?
  •     老师也指过我的哑……
  •     轻∞悄
  •     感谢,好诗,印刷也很赞
  •     谁令我们如此背转身去,致使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保持着一个离去者的姿态?又一次在尽展山谷的最后山冈上,转身、停布、淹留-、,就这样我们活着,总在别离中。
  •     但说实话,陈宁先生翻译Rilke 的诗虽倾注了大量心血,译文质量仍不很理想,太过直译反而使美感在语言的流转中渐渐损耗。就以《严肃的时刻》一段为例,陈先生的翻译是 谁此刻在世界上走 无端端地走 走向我 其中无端端一词略显生硬,换成 了无因由 会好一些。另外为了凸显诗歌的音韵节奏,可添加适当的标点符号或空格在 谁 后面,或在 走之前。许多其他的译诗虽然遣词好,但带入整体感觉音韵都不到位。北岛音译的秋日读起来就比陈译的高一个档次
  •     一把小提琴,在奉献自己。这一切都是委托(陈宁) 有一柄提琴在倾心相许。这一切就是使命(绿原) 有一把小提琴献上来、这一切全是委命。(刘皓明) 一阵琴声悠悠传来。这一切皆是使命。(林克) 一把小提琴会让自身顺从于你的聆听。这一切都是使命(黄灿然) 从这一句诗的翻译,可以看出五个译本的特点。我从前喜欢看的绿原的本子,是因为他有时凭借诗人的天赋能与里尔克相合。我一直不喜欢林克的译本,是因为他身上那个三流的抒情小诗人,竟然还自许是里尔克的知音,得意洋洋,国内人多喜欢林克,皆是如此。刘皓明的,透露着博学而来的自大,有时自信的过头,他看了很多里尔克的研究材料,自以为可以捕获猎物,很多时候都扑了空。黄灿然的英译本,偏重散文化,意思更明确,但和里尔克已经有些距离了 陈宁的译本更接近绿原的。
  •     而黑夜已将颗颗钻石,撒向了蓝色的远方
  •     半文不白,译得一般。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     译注放在最后翻阅起来不是很方便,需要同时打开两本书。个人感觉短诗翻译略优于长诗,致敬译者的认真。
  •     喜欢!只看了第二册,想买
  •     我无法评价他,也不能恭维他,毕竟除了嗲哥,我们中没人和他真正有过联系。他的形象和片段只是偶尔出现在我们的相谈中,不过是年轻人聚在一起,说到以前很厉害的一个学长。后来有的事改变了,有的事也未可知。其实也就是这样,自己做完了,就将之交给未来。
  •     译文不错,装帧精美。轻灵唯美,意境悠远,百读不厌。
  •     “就这样你们几乎因拥抱而彼此相许永恒。”这三本寒假在家看的。前两本半夜看的哭出声…
  •     前后断续花了一个月对照原文读,Dasha整体风格比较忠于原文,因此少了一些神来之笔,评论里对此评价是稳固,深以为是。不过还是有几个小疏漏,比如《圣母生平》的第二首《圣母献堂》里,Bogen应该是穹顶,而不是桥的意思。一些地方翻译得太固定了,比如畏葸这个词,频率太高。商籁致俄耳普斯第一部第13首有一种里尔克不曾具有过的简朴的质感,摆脱了以往在讨论生死之时的那种晦暗,里尔克早期以现实笔触描写老妇的诗歌也很好,可惜他并没有往这个方向走。说实在的,并不喜欢备受推崇的物诗,就跟三流画家改行做文学家一样。
  •     翻译不能忍
  •     孤独者之歌。
  •     稳
  •     翻译很难懂、慎买。读起来很像一个正在学中文的外国人————“如果结合物向我们显示了它最高度的隐蔽的团体, 我们就会拥挤进碳酸盐鲜美的婚姻幸福, 拥挤进氯化物的修道院 ”
  •     里尔克曾经说:我所有的书中只有少数的几种是不可或缺的,有两部甚至无论我在何处都在我的物品中:《圣经》和丹麦伟大诗人茵斯彼得雅各布森的书籍。 雅各布森的小说《马利亚格鲁伯夫人》临近结尾有一句话:“我相信,每个人生着他自己的生,死着他自己的死,我相信。” 我感到:你曾经幸福,在春天或者在梦里。 黄昏迢远而来,穿过雪覆而轻悄的冷杉。将冬的面颊紧贴在万家的窗,黄昏偷听着。 你一踏入,你就是客。——谁的?你战栗着望向荒蛮的大地。
  •     反而更喜歡《時辰之書》和《新詩集》裏的詩,而不是《商籟致俄耳甫斯》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