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改变中国

出版日期:2014-3-1
ISBN:9787220088191
作者:叶永烈
页数:514页

内容概要

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主要著作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此外还著有《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以及超级畅销书《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等。新近著有“叶永烈世界观”之《真实的朝鲜》、《美国自由行》、《欧洲自由行》、《俄罗斯自由行》等。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 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书籍目录


小引
第一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毛的遗孀被捕”震惊世界
关于“毛的遗孀被捕”的种种传闻
张耀祠和汪东兴说出“拘江”内幕
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决策“拘江”
华国锋首先提出抓捕“四人帮”
陈云、邓颖超、王震积极支持
吴德说出了内幕
毛泽东去世结束了“毛泽东时代”
第二章 中共中央“群龙有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夤夜上玉泉山
急派“文官武将”耿飚管制电台
迟浩田奉命进驻《人民日报》
中国新闻界最初遵命保持沉默
两报一刊社论泄露中共“最大机密”
“按既定方针办”背后的尖锐斗争
“篡改毛主席指示”的帽子物归原主
第三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华国锋一上台就“照过去方针办”
邓小平给华国锋写信
上海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公布粉碎“四人帮”
诗人贺敬之又“放声歌唱”了
“双庆大会”席卷全中国
人们关注着上海的大游行
华国锋在万众欢呼声中登上天安门城楼
华国锋成了“当之无愧”的领袖
第四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毛主席放心,我们放心”
“你办事,我放心”的争议
“华主席”置于“党中央”之上
“英明领袖”成了华国锋的专用词
毛泽东曾四次否定了自己选定的接班人
毛泽东局促中第五次选择接班人
铺天盖地地为华国锋歌功颂德的热潮
第五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
华国锋姓苏不姓华
成为毛泽东故乡的“父母官”
引起毛泽东的注意
华国锋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全会上发言
积极投入“反右派运动”
面对来自庐山的大震荡
三次受到毛泽东赞扬
在“文革”动乱中仍稳步上升
扩建韶山革命纪念地
毛泽东向斯诺介绍华国锋
华国锋的“平民情结”
华国锋从湖南跃入中央
毛泽东对于党、政、军接班人的安排
华国锋历史性的一天
第六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粉碎“四人帮”是“文革”的“胜利”?!
“四人帮”极“左”乎?极右乎?
华国锋强调继续“批邓”
新的难题接踵而来
终于提出“两个凡是”
第七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邓小平成了中国的“焦点人物”
华国锋左右为难
华国锋的讲话使“气温”骤降
陈云等呼吁为邓小平平反
华国锋步步后退
邓小平终于重新工作
邓小平第一个抨击“两个凡是”
《人民日报》的内部材料惊动了华国锋
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三号人物”
邓小平向“两个估计”开了一炮
华国锋主持下的中共十一大
全国科学大会的幕后斗争
第八章 精心选择突破口
人们惊呼“黑线”又重来
聂荣臻和陈云强调实事求是
胡耀邦成为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中共中央党校成了胡耀邦的阵地
《理论动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两个凡是”使平反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南京出了个胡福明
北京的孙长江与胡福明不谋而合
《人民日报》打响第一炮
关键时刻来了杨西光
胡耀邦一锤定音
《光明日报》终于推出“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九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11日:征讨“两个凡是”的檄文发表
12日深夜:吴冷西来电
吴冷西曾是《人民日报》第二任总编
13日:胡耀邦说“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17日:汪东兴质问“哪个中央的意见?”
18日:张平化向各地“打招呼”
19日:熊复说《红旗》要“慎重”
29日:华国锋强调“团结”和“纪律”
6月2日:邓小平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第十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汪东兴发出“下不为例”的警告
《人民日报》偏偏再来一例
《哲学研究》出马呼应
罗瑞卿大将鼎力相助
《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并肩作战
批判“两个凡是”的又一记重锤响鼓
甘肃第一个发出响应的声音
科学家加入战斗行列
中共高层的不同表态
邓力群的报告吸引上千听众
周扬尖锐批判“两个凡是”
第十一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黑龙江爆发“红与黑”之争
新疆率先出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书
辽宁批判“特殊身份”论
邓小平在吉林再批“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大论战推向全国
湖南终于赶上“末班车”
两个“特写镜头”
“《人民》上天,《红旗》落地”
谭震林给《红旗》出了难题
邓小平说《红旗》“不卷入”就是卷入
《红旗》终于“后院起火”
第十二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国务院务虚会受到好评
邓小平的建议成了“会议的中心”
陈云作了“爆炸性”发言
陈云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发生“《中国青年》风波”
“天安门事件”终于平反
为彭德怀平反的艰难历程
陶铸女儿《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引起震动
华国锋宣布八条决定
华国锋承认“两个凡是”错了
华国锋提出“新的大跃进”
“经济专家”陈云强调“稳重”
邓小平作了历史性的总结
(略)

作者简介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国不是立即走上了正轨,而是深受“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这两年的时间是中国当代最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故事。
中国传记文学著名作家叶永烈,走访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及见证者,以大量翔实生动的材料回顾了1978年前后的党内斗争和政治事件,描述了诸多开国元勋及政治领袖在不同思想下所展开的政治斗争,揭开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疑团。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兼顾,是一部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巨作。


 邓小平改变中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自打人类有文字以来,无论在哪种文明中,书籍都惊人的有两大共同主题——战争和政治。不然,你看看欧洲的《荷马史诗》、印度的《吠陀经》、中国的《尚书》,那里面不是神仙打群架的回忆录,就是神仙开会的会议纪要。后人很容易会把战争和政治误会成先人版的新闻联播和“爸爸去哪啦”,并不是古人生活乏味、娱乐枯燥,把战争当饭吃,把政治当球踢,而是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战争和政治确实是最重要的事。古代生活那么苦,如果在忙完生存和生殖两大时代命题后,尚有余力,却都拿来侃战争、聊政治,可见这事一定不亚于今天的升职加薪、买房买车、约会约炮、孩子上学、丈母娘过生日、陪老婆逛街等一样的头等生活大事。有需求,才会有生产,有持续广大的需求,才能流传至后世。战争和政治,约等于今天影响甚至决定着每一个人的生存、生活和生意的社会环境,是与自然环境同等重要的“第二自然”。 和平年代,政治就是和空气、土壤、水、气候一样,可以合并同类项的生存环境。表面上,我们的衣食住行是由经济决定的,生存质量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生活品质是由科技水平决定的。实际上,是由“政治“决定的。因为战争和政治、抢劫和交易之间必须有明确的界限。正如网友所言,如果假币能用,谁还会用真币,假币成本多低;如果假话能行,谁还会说真话,真话成本太高;如果靠关系更能成功,谁还靠自己努力,傍官最省力;如果官大就是法,谁还会守法,守法零收益;如果以国家名义,霸占财富可行,谁还会爱国,窃国最简单!起关键作用的都是“政治“,而不是经济,不是生产力,不是科技水平。这个意义上讲,文明即政治,不同的文明即不同的政治。当然,如果你头脑里理解的“政治“,只是《资治通鉴》、《甄嬛传》、《纸牌屋》里的政治,那么我确实错了。因为我无法扭转你“小兵张嘎手撕鬼子”式的历史观和政治观。现在社会人文学科里所有的“当红炸子鸡”,其实都是从“政治学”里分离和演变出来的,显而易见,自然科学除外。经济学最早是“家政学”,如何管理自己的奴隶庄园。正式的社会学起源于德国的孔德,模仿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群体现象。政治学因为亚里士多德的缘故,被狭义理解为政体的swot分析。实际上,政治学研究的是什么是最合情合理、最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人间秩序。中国的先秦诸子研究的都是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学”,刨除物理学、天文学、动植物学,所有的希腊先哲也都是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学家。不要当且仅当雾霾把你的孩子请进医院,把你家的老人提前送进火葬厂的时候,你才开始关心空气质量,大家才开始寻求雾霾发生原理。同样,不要当政治雾霾了,你才开始关心政治,关心政治学。30年前的那一场政治雾霾,是怎么治理的?“从华+国+锋到邓+小+平”这段历史尤为值得参详揣摩。某党到底是如何运转的,“邓+小+平改变中国”绝对是最好的组织切片之一。对,这不是书评,只是给你一个读书的理由先!
  •     小时候家里有一张年画,是毛主席接见某位外国元首的照片,图画在毛主席的右肩膀戛然而止,但是有一大簇鲜花在他的右侧,我就常常问姥姥“那捧着鲜花的人是谁”,姥姥就含混地说:“那个人是华国锋主席,但是他说了你办事我放心的假话,就不让他出来了。彼时的我并不明白什么意思,甚至现在的我也不知晓这其中的历史渊源,但是我记下了华国锋这个名字,也记下了“你办事我放心”这句话。传记作家叶永烈的新著《邓小平改变中国》是明晰那一段中国过渡时期历史渊源的通识读本。涉及了从打倒四人帮、抓捕四人帮,到一个个被打倒的党政领导们陆续恢复工作和邓小平复出组织工作的整个过程,读来实在过瘾。这是一段被真空的历史阶段,许多年来,华国锋这个名字似乎是一个微妙的代名词,我们的教科书上、我们有限的历史读本上,好像根本就没有这个人的存在。多么弥足珍贵,《邓小平改变中国》中叶永烈以大量的笔墨为我们再现了一个接近于真实的华国锋,更接近于真实的过渡阶段的历史脉络。他深入挖掘了后来被邓小平定义为“中国过渡阶段”的1967-1969年间,华国锋作为主席接班人一边矢志不渝地遵循对领袖的极端崇拜、长期极“左”思想高压下毫无意识被“两个凡是”桎梏的所有思考,一边为维护个人领袖形象、为树立个人领袖威信付出的所有努力。理清了历史脉络,也澄清了人们对于华国锋这位忠厚、老实、宽怀、包容的老人的误解以及怀疑。有推己及人的意味,也有反思以及警醒。众所周知,人类的历史由一条又一条交错或并行的道路和在这条或那条道路上各自奔走的人们组成,他们有的时候交叠有的时候又并行,他们的存在客观安排,也有历史的必然,而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点就是这个书名与内容似乎相去甚远了,因为书中以详尽的采访资料记录了华国锋作为毛主席钦点的接班人,在主席去世之后以国家领导的身份主持了中央工作那个阶段的所有工作细节,而且书中更多地表现了华国锋、叶剑英、王震、胡耀邦等人在那一阶段的具体工作,过程中虽略约涉及了邓小平辗转复出过程的方面记录,但显然篇幅很少。如果改成一个譬如《华国锋在1967--1969》可能会更好。另外此修订本中作者还特意增添了邓小平女儿邓蓉否定初版中关于粉碎四人帮之前,软禁在北京宽街的邓小平曾在王震的联络之下秘密会晤过叶剑英的事情的标注和另外几处修订标注, 这是传记作家始终遵循事实之心的自然呈现,非常难能可贵。
  •     此书是以“毛的遗孀”被捕的外国报道为开篇,由一个有着极强的“政治嗅觉”的驻华外国记者为引线,引出了接下来的四人帮倒台下文为起始的。这不是一本写邓小平的书,而是那个时代的一些记录。只是,相比邓小平在其中只是出现在几章,这本书里华国锋倒更像是主角,他的戏份才是最多的。甚至可以说,整本书概括起来,根本就是华国锋从开始上位到最终下课的经过。事实上,这本书不过是以二者的交替为主线,再现了1976-1978这两年中共高层政治斗争的惊涛骇浪过程。作者朴素的文笔,仿佛引领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时期,亲眼见证了当时的暗流汹涌,以及那些惊心动魂。这书的书名究竟是《邓小平改变中国——中国命运的大转折》,还是该叫《中国命运的大转折——邓小平改变中国》呢?或者就该改名叫《华国锋与邓小平》呢?当然,后面这个书名就未免太过平淡了。但这么厚的一本砖头书,前半本的确少有提到邓小平,全是在讲华国锋如何扶摇直上的。全书连尾声共有十四章,直到第七章“邓小平”才出现,而后面有四章是介绍“‘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还有两章是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尾声又是交代华国锋‘后事’的。【总的来说,就是全书只有1/14部分是涉及小平同志的。】对于想了解邓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力的的读者来说,实在有种上当的感觉。所以本书的大标题的确是很有问题的。不明白编辑为毛给改成这个名子,或许只是为了吸引读者?邓小平的身高157厘米,和前者相比,华国锋1.8的身高,可以说是一个大个子了。据说,大个子的人,多少都有些死心眼;而小个子的人,心眼多。后者我不确定,但是前者,很明显,华国锋就是例子。最起码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只是看了这本写的更详细的书,才不禁感慨,华国锋或许也不过是造化弄人罢了。如果他不是生错了时代,或许,他是会成为一位好总理的,就像周总理一样。但事实就是,作为既得利益者和与之对立的“正义力量”(“悲情者”与“被迫害者”)的一方。两者间除非有一方背叛阵营,否则是绝不可能有媾和的余地的。至于华国锋,就像鲁肃说孙权,“我可以投降,但是大王投降不得”。别人都可以改弦更张,唯有他不行。至少,在他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威望,身上的光环还只是因为继承逝者来的时候,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不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没意义。真正重要的是,他必须按照老路坚决的走下去!政治没有谁好谁坏。只不好等华国锋坐稳了位子,也会搞个改革开放,只是他没有那个机会罢了。事实上,这两者间很难说是谁对谁错。我个人认为,作者写的和他要表达的,可以再斟酌一下。不管怎样,任何一个政权或者势力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立足,那么它必然有其正确的一部分,或者说它必然有一群坚信它是正确的追随者。但正确与否从来是相对的。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不外如是。所以,上位者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沉迷于自己的正确之中,不要让自己的主观冲晕了头脑,更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并不就是代表了,上位者是牧羊人,人民一定就会是羊群了。我们需要强调的就是,身为牧羊人的上位者应该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和自制。理想是一把利剑,不但能伤到别人,用不好也会伤到自己。窃以为,认为既然是正确的,就一定会获胜或者是成功的想法;远比认为,力量更强者一定会获胜的想法,要更加的危险。现实的情况就是,当时的国家已经像是绷得过紧的弹簧,如果不想像苏联一样,最终覆灭于变革的浪潮之中,最后导致其领土被瓜分,该顺势而为,还是顺势而为的好。人需要认清的一点是,没有一个人民会愿意为了上位者的理想而去死。绝大多数的人包括你我,都不是圣人,需要的也很实际。就像上位者不是真正的神一样。想要他们的服从而非反抗,首先,你必须要给他们利益,接着要让他们明白,如果他们的利益被夺走了的话,那就会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当旧有的支配体制完全被打碎,让改革的阻力降低到了最小。可打破旧有的支配体制就是正确的吗?当时对于那些获利的人民看来确实是正义的,但是之后呢?人心都是易变的。拿破仑说过,今天为我欢呼的这些人,也会为我上断头台而欢呼。所以,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样的观点都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会跟着时事而转移的。就像是退下来的华国锋,公允的说,为什么现在的华国锋能退,而更早之前的建文帝和建成太子不能。就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因为,现代政治已经最大程度上的脱离了血脉继承的法则,所以华国锋这个“继承人”的存在,已经不再构成威胁。他退了,也只是失去了权利,或者还影响到子女的仕途。书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两个凡是”的产生与推倒、华国锋上下台期间的事,在那段特殊时期,面对当时的重重困难,以政治强权人物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改革派,力挽狂澜的政治智慧与政治手腕,让历史的巨轮转变航向。这后面的主推手之一是邓小平。不过总的来说这段历史的发展,是许多大手共同推动的结果。或许是从腥风血雨中闯过来的共性,他们有的是直面痛苦和死亡的勇气,是能为自己信念去死的执着,是能牺牲一切包括自己成就大业的智慧。同志,好似彼此之间无声的默契,因为信任,有许多东西自然而然便从容起来。其实再冷的人也有热的一面,就像再坚硬的壳也有柔软的内里,邓小平就是这样的人。和周恩来正相反。周总理倒是再热的人也有冷的一面,再柔软的表象下也有坚硬的那部分。书的内容详实,只是史料堆砌的过多,大量的引用似乎有掉书袋的嫌疑。不管其文笔如何,单看作者认真的态度就值得敬佩。大量的摘录罗列的的第一手的史料,确实是很有价值的。可惜,作者本人没有将之系统的概括,而且叙述的逻辑性也似乎有些凌乱。虽然显得严谨,增加了可信度,但拖沓的步调,大大的影响了本书的可读性。不过,作为一本纪实文学来看,也没必要要求太高。反正作者的纪实类作品,一贯是【坚持“九字方针”——“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的,他不写那种根据资料拼拼凑凑的作品,更不写“复述”式的作品。自称写传记作品三十余年,“从不东拼西凑”。】叶永烈的文笔平实,坦然的将这段历史在我们的面前铺陈开来,带着些不自觉的慨然。朴素的文字,通过其对历史细节的描述,让人多少也能感受到当时的政治氛围和政治人物的动机。说起来,改革开放与否,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有这么大影响力?过往提及的时候,也只是反复讲它的重要意义,而本书通过大量细节描述,可以说是对文章的前因后果不厌其烦的考证追寻,因此事件显得可信的多了。仅仅就史实来说,这本书对于那些在文革结束后生人的人来说,的确是值得一读的。经此一读,对那时中国的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的大争论确实了解了不少。相信本书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去了解这个国家当时上层博弈的风云变化,和从那时起便深植于这个国家的政局隐患。只是,可能是书写的比较早的关系吧,貌似当时作者还没有出国。有些地方干脆不能写的,还好说;但是,某些写的比较隐晦的部分,看得就比较费神了。像是,华国锋【在改革大潮汹涌而至之时,思想不能完全跟上形势】,是因为他【长期在省、地、县委工作】,【参加爱革命后主要是学习毛泽东指示】的关系,所以,【在毛泽东去世之后,他只能依靠树立毛泽东的威信,以毛泽东的旗帜稳定局势】,看看,这话说的多么的艺术啊(﹁”﹁)长期从事地方工作,——在中央没有威望就直说嘛!亲历者当年说的比较克制,可作者再写的时候又何必如此的隐晦。如果,读者的脑子不够灵的话,根本都看不出来。不管怎么说,【就算是作者对当事人进行了采访,最好也要以第三人称转述一下,加工一下,再加上作者本人的分析;不然只是引用当事人的原话,还不如去看当事人的回忆录】。说起来,之前从读到的一段网友评价很有意思,说的是:【一部当代版的后党与外庭之争“太子干掉了太后,旧臣又干掉了太子”当代史再一次证明,权利若想实现传承有序的世袭,旧臣一定要杀,皇后一定要殉葬,此书再一次对此做出了明证。】永远是急领导之所急的“孝子贤孙”华国锋,靠着他的唯命是从,一步步的熬到了最后。可惜,这样一个人人都说好的为人,却没能笑到最后。他是属于过去了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令人摒弃的阴影里的一部分,更是那个错误的时期的最大孑遗。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悲剧式的人物,纯属是成了旧时代的殉葬品。作者许是很同情华国锋的。他是这样的一个悲剧性人物,他的身份注定了他的退无可退……和所有的“太子”一样,身在那个位子,也不过是有进无退罢了,只能是勉力一争。华国锋的经历多少令人联想起了太子建成和建文帝,事实上,这三者的为人都称得上是个“仁”。有意思的是,历史上的这三个好人,却也都不约而同的败给了雄才大略的继任者。——都是令在位者还能掌控形势的时候,真正放心的好接班人;也是都是令在位者在感觉自己不再能掌控形势的时候,为之担忧的接班人。“教徒弟的时候都想要蠢萌,等到自己只能撒手的时候又都希望是腹黑了”,这是我前些年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有感而发的话,貌似用在这里也是恰到好处。是的,和最终真正坐稳这个位子的人相比,他们的心性不够果决,性情不够刚强,手段也相差太远。确实,他们败得不冤。想想看,这些个“好人”如果真的成功上位了,之后的国家又会如何?没有远见,缺乏大局观,眼睛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可以说,保守有余而进取不足。幸好他们没有上位!建成太子被杀,建文帝下落成谜,华国锋黯然退场。唐太宗名垂千古,永乐帝一世雄主,于是,历史选择了邓小平,邓小平也成就了历史——PS.【】内或摘自原书,或来自网上,非原创。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开篇史笔当真了得,明为褒邓,实为述华。历史始终要比文学更精彩,谁能构思出一国元首甫登大宝便遭监视,尽全力剪除奸党后又被权臣威逼,最终却还能安享晚年的故事?可惜后面几章完全沦为官媒资料摘抄,搞得虎头蛇尾,不知是文气衰竭还是审查限制之故。
  •     改变历史的拐点
  •     邓小平的部分占比很少,最后三四章冒出来,好像是突然就掌握了最高权力一般,其实还真的没办法知道里面的内情。作者将纷繁复杂的史料这么整理排列起来,也是很见功力的,比想象中的好。
  •     从小就在读叶永烈,这本书实际上算是《华国锋》传。
  •     看过邓小平的自传之后再来看这本书,感觉很多历史的细节变得生动起来了。政治在很多年后,其实也变得像故事一般,留下的是非曲直,由后人去评说。
  •     比较详细的叙述了从毛主席去世到三中全会的各种政治细节,引用了很多历史报纸文件资料。还不错。
  •     说了邓小平在最后一次复出的过程与其复出后带给中国的第一次重大变革,未涉及日后经济发展总设计师的范畴。
  •     个人崇拜
  •     出门忘带书了,在机场书店的粪堆里难得找了本相对靠谱点儿的书。里面就可以看到耀邦同学不一样的地方,少有怀有赤子之心的政治家,开明大气,死的早真是可惜了。
  •     本书全面纪实反映了1976至1978年间的中国政治变动,材料详实,论述中允。只可惜书名并不能准确涵盖本书内容,可谓名实不相符。
  •     对于华国锋和胡耀邦的介绍非常立体
  •     全书叙述太多,分析少,概括少,总之,写得太散。但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对了解这段历史有参考价值。但书名不当,因为主要不是将邓如何改变中国,书名改为“华国锋的下台与邓小平的上台始末”比较好。另外,看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华的下台其实斗争得并不激烈,看来老帅老干部们还是权力很大的。
  •     感觉看得是华国锋传
  •     76年到78年的历史,中间穿插了华国锋、胡耀邦等人的发展历史,写的挺心潮澎湃的,消遣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