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翼之暗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1331537X
作者:(日)麻耶雄嵩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麻耶雄嵩 Maya Yutaka
本名堀井良彦,一九六九年出生于三重县上野市。京都大学毕业生,“新本格推理发源地”京都大学推理社团骨干成员,和绫辻行人等并列为新本格派推理第一代作家。
一九九一年,在岛田庄司的提携下,发表长篇小说《有翼之暗》,正式成为推理作家。随后,又陆续创作了《夏与冬的奏鸣曲》、《鸦》、《萤》、《痾》、《木偶王子》等作品,一举奠定了其在新派推理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麻耶雄嵩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部均能引发巨大争议。他的作品深沉厚重,结局往往具有不可思议的“崩坏性”。这种对传统推理理念的挑战,使得麻耶雄嵩一方面遭受保守派读者猛烈批评,另一方面却被新一代读者奉若神明。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发端
第二章 序幕
第三章 死神与少女
第四章 邂逅
第五章 镇魂曲
第六章 勒克纳诺瓦书
第二部
第七章 麦托卡登场
第八章 イマカガミ
第九章 悲惨的结局
第十章 尾声
自作解说

作者简介

一封委托书与一封恐吓信同时寄到了私人侦探木更津悠也的手上,他与助手香月抵达今镜家,自此踏入了苍鸦城的杀戮世界。今镜家的成员一个个身首异处,无人猜透凶手的意图与布局;困境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另一位侦探——麦卡托鲇……


 有翼之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日本小说阅读有感系列--长评慎不入剧情、发展、解密、诡计自不用一一叙述。有趣的或许是阅读者对待如此灯泡一亮的创意尝试、和充满表达力野心而轻薄书写技巧的作品的态度。另外我也想讨论一些关于{凶手}另一种可能性的思考。(中篇起有剧透)关于阅读一本书的体验,到底是为了通视四海、衔拾古今,为了找到能够支持对于世界朦胧认知的种种依据,为了能够获释那些拘泥于自身经验的种种想法、为了体会世人用心沉淀,编织,浓缩、最终将提炼的观念付诸文字的沉默创作过程,为了打破个人想象延伸的极限通过他人知觉的触角完善观念,打开脑洞,等等......还是,只是为了阅读之后【发表】一个评价,那一瞬间“judgement”的快感?在此想提一下日本人的创作态度。可以说推理文学上创作人的写作态度非但不是游戏写作、东施效颦、市场考量、麻木随意,而是建立在庞大的阅读量、知识储备与清晰的写作诉求上的一种或大胆狂气或中庸之道尝试。在此,两种形容都意在褒奖。回到这一篇作者于推理社实习时在业余时间内为实践脑中出现的不乏挑战性意味的“几个主意”而做出的作品。一定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篇本意发表于大学推理社社刊上的,事实上连”出道“之作都算不上的自娱之作。引用作者自述中的描述,大家可以此窥见:”我原本打算写一个极具闹剧性的轻松小短篇,形式上恶搞《黑死馆杀人事件》,讨人厌的名侦探跑进奇异洋馆的设定也是一样的,但诡计只有两个。文中的侦探是一个净说无聊笑话、满嘴烟味、人有点胖的中年活宝,老是嘲笑歇斯底里的女助手,结果被人家扔了茶碗和镇纸。就是这么一个无聊透顶、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形象。“不过创作的过程是充满推倒重来、自我完善和新的小灯泡闪亮的时刻的,于是在如此三番的过程当中,也就是我这里想强调的一段比较长但定义了作品意义的引述:”在《有翼之暗》中我思考的问题是,由谁来攀登顶点。当然,从创作《MESSIAH》的时候开始便是如此。本格推理,又有名侦探,在这种情况下独享此地位的通常是侦探。所以侦探才会被称为名侦探,贯穿整个系列解决迷案,最终为作品落下帷幕。然而,自从我在高中时读了《十日惊奇》,不知为何很抵触这种单纯的名侦探大获全胜的故事。话虽如此,以凶手的胜利告终则又抛弃了本格推理——尤其是名侦探推理类作品所宣扬的劝善惩恶。劝善惩恶类作品给人带来的畅快感毕竟不同凡响,所以不让凶手受到相应的惩罚是不行的。只有一人能登上作品的最高峰,由谁来占据这个位置呢?侦探还是凶手,抑或是其他人呢?也许是谬论,我认为后期奎因问题如果换一种表述方式,其实就是“如何能保证侦探抵达至高点呢”。侦探能成为神吗?从最初《MESSIAH》的这个标题就能看出,作品中会出现若干个“神”的形象。不过,和后来的成品不同,当时我的想法还只是简单的“第一推动者=神”,类似“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纳斯”的模式。也就是说,唯有拉上最后一块帷幕的人才能获得“神”也即“第一推动者”的资格。一场为取得唯一一个绝对地位的障碍跑比赛。修改《有翼之暗》时,我在这方面做了进一步强调。而实朝君则有幸得到了这个地位,但其实这偏离了我原来的主旨。我这么说是因为,如果这是一个无法完全确定线索真伪的世界,那么绝对的神之地位自然也会随时翻转,亦即所谓的”无限循环阶梯“。作品中,实朝君貌似顺利地收了尾,但他也只是一尊”临时“神。世间认为是木更津破的案,而读者认为是实朝破的案,两者若是不对等可就麻烦了……因此在最后一章里,虽然实朝在与真凶对话,但文中除去一处②,并未点明对方的主语。而那一处又是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所以是实朝本人认定的主语。没点明主语这一点,同时也可表示实朝本人其实也不这么认为。当然,今后我也不会明示此人是谁。因为即便点明也没多大意思吧(我曾以《无限循环阶梯篇》为名在社内发表过一次,如我所料被批为画蛇添足)。而且,如此一来上层便被确定,但这又是另一尊”临时“神,于是我就必须再次暗示上面还有一层。“到这里,各位看懂了么?到这里,各位是否应该发问?可以说,在各类评客里”哗众取宠“,”扯淡“,”为了逆转而逆转“”随意任性“的四次推倒重新建立的设定,恰恰正是此作品【闪光】的一个小小创意——【攀登的主要构成关键!,在此设想之上,甚至可以说凶手最后没有转身,“她”真的是各位设想的“她妈?又或者事实上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结局吗!难道,在这么多大家的{随意任性}的评论当中,没有一个人看到这层意义并加以思考吗!?难道愚蠢肤浅的如你一样的读者,只注重“发表”一段浓缩精炼的三句评论的人,哪怕有一点点接近去理解作者创意的原意与用心吗!?请回答。凶手真的是90岁的老太婆吗?或许,是以武断、无知、麻木、不加体会的“judgement”谋杀了一个大胆实现的创意的你?`.`.`.`.`.``.`.`.`.`.`.`.`.`.`.`.`.`..`.`.`.`.`.`..`.`.`.`.`.`..`.`.`.`..`.`另外还要说一点,书,的写作描述、代入感、人物塑造、人物可记忆性,情节推动功力等固然重要,也可以是区分建立地位的写作”大家”与类型作者的指标,但是,这不是应该带着“先入之见”去期待每一本书的指标。也就是说,在打开一本贺木苦毛小屎丸的作品的时候,请不要以横沟正史的叙述风格去期待它。在此再引用作者自述,“有一件事我必须做出诚挚的反省,不能光害臊一下就完了。那就是我竟敢随意编造炫学的内容。作品中的一部分炫学内容是假的。说是不知天高地厚吧,其实是我自作聪明地认为:反正都只是一些小点缀,读者不会仔细阅读,胡扯几句也不要紧吧。出于类似的理由,实朝和夕颜的对话也被我故意写得乱七八糟。在最初的《MESSIAH》里,他俩的交谈还是很平常的。此等轻慢之极的态度,说到底就是觉得“反正就写这么一篇嘛”,有点胡乱写写的意思,说得不好听就是一种业余心态吧。当时我丝毫没有想到这本书竟会成为我的代表作之一,直到二十年后都有人阅读。事实上,从第二作开始,虽然有不少因无知而犯下的错误,但我已经不再信口开河了。这次新装版出炉,但抱歉的是,我几乎没做修改。文章仍像以前一样难读。原因有二。其一,不管怎么说这是我的出道作,包括苦涩的部分在内,我想尽可能地保持原样。其二,拙劣之中自有不同寻常的气势,我怕凭自己现在的力量,改得不好可能会丧失这种气势。满纸胡诌的炫学似乎也如实反映了当时那个不知利害、见识浅薄的我,所以我一概保留,未加修改。”有翼之暗中,可以说是刻意薄弱化了人物的性格、存在感、观念和彼此的影响之类的东西,又或说因为一幅心思放在了创意的实现上,对这样需要专业功底写作天赋的方面并没有加以过度的处理。要对“聪明”的读者说的是,作者并不是茫然不自知的认为文中这些方面是处理的很好的,需要读者去“点醒”他,而是在全然自知的情况下,正视了因忽略传统文学所重视部分而导致的缺点,同样,也体现了大家所提到的一股【狂气】!纵然叙述不佳,人物稀薄,但是无理论怎样也要把这个点子表现给你的这股气势,请接招!作为读者,想说的就是这些。作为读者我也不能够算是很合格,读的作品不够多,对于写作背景社会关系时代现状等因素的awareness也不足以称道。不过,读数的时候只要摆正态度,抛去前见,准备好打开视界与脑中地域,我相信是可以获取比一时浅薄武断更高的快感的。最后,“总之,《有翼之暗》有好亦有坏,乃我青春之作。”以作者自述的最后一句话结尾。祝阅读愉快。
  •     1. 传说中的四层解答观时心情:第一层:看看书页的厚度所有人就知道这必然不是最终解答。。。但谁也没想到它真的会变成最终解答的一部分第二层:那么荒唐到毛利小五郎式的搞笑型解答——但为什么竟然无法反驳!!!尤其是连续斩首和麦卡托所猜测的那个凶手的动机之间的关联——我真心觉得实在是太高端了。这个动机和现象之间的关联放到其它作者手上可能可以作为核心plot来出本书,但放在有翼里只是轻松一刻第三层:看到这里——我的心情是:太特么失望了!推理过程很美,手段很美,布局很美,凶手动机简直唯美到神圣,但核心诡计——地狱之门的密室,我简直想摔书说你特么是在逗我吗?而且更搞的是这时候看看书页厚度我根本就没想到还有最后第四重解答,以为最后那二三十页猜是侦探和助手谈谈人生谈谈理想的页数,所以这时候我真的在那一刻想说——这是神作。。你是在逗我吗。。。。第四层:什么也不说了。。。这最后三十页大反转简直就像是三体最后30页可以拆了所有CP一样。不同的是这反转反转得合情合理,反转得心服口服,反转得我看一行字就会想起前文里的无数铺垫,最终自己只觉得——呵呵,智商上的差距,果然无法逾越啊。。。2. 此作之所以为神作……从第一章就开始死人,一直死到倒数第三十页。死与死之间环环相扣,全书无尿点(飞机上如此糟糕的阅读环境我愣是从上机开始用6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然后用剩下6个小时来回忆,赞叹)——要知道在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用谈人生谈理想来充实页数的时候(谈得好不好暂且不论),麻神是多么的实诚,多少页的书,就让你看多少页的推理。两次结局,两次高潮。当你看最后一重伪解答的时候,会像读许多许多本格推理小说一样唾骂自己:所有的线索都在前文,为何自己没有发现!当你看到最后真结局的时候,会再次唾骂自己:所有的线索都在前文,为何我没有发现!!!——在同样的一个故事里,两重解答一真一假,却都用尽了前文埋下的无数伏笔。无论哪一个都是惊世之作,而麻神在同一部作品中,用着同一套线索伏笔,却合情合理地放进了这两个答案。实在是不能不心悦诚服。(。。。尽管对伪解答的密室诡计部分还是持保留意见。。。)无数伏笔,毫无痕迹。最令我惊叹的就是大厅的颜色,那么小的一个点,前文无数次重复,完全没有在意。最后却证明它也与结局息息相关。只能说全书无废句,无灌水。一看便知是长久时日堆积下来,把每一个小细节都想通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哦对还有“我”的名字和麦卡托的实名!!!简直了!3. 麻神萌萌哒木更津:我以为他知道他有危险了呀,怎么还会被杀掉!——对于这种宿命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我还是。。。Hold不住啊!!!全书都在向奎因致敬,“我”喜欢自比黑斯廷斯,倒数第二章的泡妞行动拜华生为师,加上密室讲义——麻神你还真是很多人的脑残粉。。。继续去刷麻神的其它作品了~
  •     刚刚拜读完了日本推理作家中代表性与争议性兼具的麻耶雄嵩老师的出道作【有翼之暗】,也对本作结局产生了一些姑且可以称作有讨论意义的想法,然而仔细阅读完豆瓣读书以及其他网站的书评后,发现似乎之前并没有读者朋友提出过类似的论点或深入分析过开放结局抑或隐藏结局的可能性。然而如若不讨论本书结局最后“再上一层”的可能性,既忽视了作家创作的初衷,也会对本作之于推理文学范畴的地位评价及学术性带来很大程度的削弱与伤害。故而简单的写了这样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论述性文章。本文仅代表个人的观点,虽有一定的根据,但也只能作为具有可行性的可能性的一种来讨论,完全不能等同于作者自己的观点。另外由于本人不懂日文,无法直接阅读原文,因此阅读的版本是中国新星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版本,难免会因为个人对译文的错误理解或译文本身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产生对原作的把握偏差,在此先致歉了。在进入正文前还请允许我再就两点进行说明,一是本文讨论根据的底本是新星出版社的译本,下文所引用的页码也会以此为准。二是因为是对结局和故事整体的讨论,难免涉及大量泄底的内容,请关注阅读体验又没有读完本作的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完毕后再看本文。至于已经读过并构筑过自己的理论的读者诸君,不妨往下读,无论对本文的观点赞同与否,只要能吸引大家做一些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写作本文的我也一定会甚感欣慰的。看过【有翼之暗】的很多读者对本作的构架,一般都是理解为有四层解答。三个伪解答,分别由木更津,麦卡托及木更津提出。而最后的真解答由香月提出。本文讨论的,是第五层解答的可能性,亦即本书正文中各人提出的解答对于根本事实来说,均为伪解答,而本书还暗示了一个隐藏的真解答是否可信。对于如何证明第五层解答的可能性,我想从正反两个方向来论述。反的方向,是在很多人眼中本作的缺点,例如90岁老人挥刀砍杀众人的现实可操作性;因为维持血脉纯洁连续杀人这个动机的合理性;以及香月的身世在最后才提出,而前文没有任何提示对于推理文学而言的不公平性。诚然,如若第四层香月提出的解答为真解答,那这些缺点都是无法辩解的客观存在,即使这是作者的20岁的出道作,但考虑到其在本书中体现的对布局的掌控能力,最后为了一个惊喜的逆转而牺牲作品的现实可操作性,动机合理性与作品对于读者的公平性,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这种取舍,对一个具有独到逻辑思维的推理小说创作者,会否采用,是值得读者质疑的。而正的方向,是即使很多读者认为麻耶雄嵩的作品的标志就是结尾的崩坏性,而强烈的崩坏性难免对作品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产生影响,而麻耶雄嵩本人却一直坚称自己是古典解迷的本格的完全捍卫者,可是如果打上崩坏性的标签,让人难免会不自然地把作品归为新本格甚至变格的范畴,这与作者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那么,如果假设第五层可能性的存在,又如何呢?答案显而易见,之前的正反矛盾性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在推理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Ellery Queen(埃勒里奎因)的早期代表性特征就是在揭晓最终答案前插入【挑战读者】这一环节。为向早期的倡导公平解迷的古典本格致敬,后期日本的作家如岛田庄司在【占卜星杀人事件】以及有栖川有栖在【双头恶魔】中纷纷插入多达两封甚至三封对读者的挑战信。如果麻耶雄蒿真的坚守古典本格,本文又是对带有挑战信环节的奎因国名系列作品的致敬,自然不会在提出第四个解答文章就戛然而止。如果说麻耶雄嵩想遵从古典本格的解迷特质又想另辟蹊径又当如何呢?如果本书在提出第四个解答后就完结,把这个带有些许暗示和不确定性的结尾当作是对读者的挑战信,而作者为了不让读者作弊,不经过一番思考就阅读最终解答而采用了直接放弃写最后的解答的极端做法,又当如何呢?如果这样考虑,【有翼之暗】就变成了一篇经过作者自己刻意粉饰的正统的本格作品。第四层不是真的解答,那老人犯罪的可操作性以及犯罪动机都变得不再是失误,而香月的身世也不再是不公平点,而是在挑战读者前为了解答的公平性最后抛出的一条线索而已。最后再看看作者本人对此有什么想要说的,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作品后作者的【自作解说】,就会发现在309页的第四段,作者提出“时朝君貌似顺利收了尾,但他也只是一尊“临时”的神。世间认为是木更津破的案,而读者认为是时朝破的案,两者若是不对等可就麻烦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表示如果想对等,也就是作品能公平,世间和读者得到的待遇应该是相同的,即要么都得知真相,要么都不知道真相,这样才是对等的。既然世人已经相信了不甚合理的第三层解答,两方都知道真相显然是不可行的,也就是说,作者的目的是让两方都得到错误的真相,以此来制造公平性,所以香月才是临时的神,他的解答如果是真的解答,那他就是永恒的神了。另外在309页的第五和第六段,作者也提到,他的创作方法是无限循环阶梯式的,即一个解答上面一定有一个新的解答,一个反转后面一定是另一个反转,但是如果这样,书就会一直写下去完结不了,所以一般在书中最后的解答后,把真正的解答,做暗示化处理。这也证实了有第五层解答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说,从作者的这些话中,可以明确推断出第五层解答是确实存在的,只是最后没有写出,用暗示化的方法处理了而已。那隐藏的第五层解答到底是什么呢?大家不妨继续看309页的第四段,作者写道“因此在最后一章里,虽然时朝在与真凶对话,但文中除去一处(303页的“她”),并未点明对方主语。而那一处又是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所以是实朝本人认定的主语。没点明主语这一点,同时也可以表示时朝本人其实也不这么认为。”作者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这段话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虽然作者在下一段表示自己之后也不会明示此人是谁,然而因为在这一段,他已经暗示得相当明显,故才有之后“因为即便点明也没有多大意思吧”的论述。作者暗示的信息,有这几点:1.香月实朝其实心里知道躲在暗处听自己的论述的黑影并不是他推理中的主谋娟代公主,只是因为他自己是叙述者,所以才故意把主语做模糊化处理来误导读者。2.虽然没有点明姓名,香月认为躲在暗处的黑影是女性,故用了“她”。而且因为黑影说过话,女性模仿老人的声音的难度似乎比男性模仿起来可行性大太多。3.香月的那段论述是对真凶说的,也就是说真凶存在于香月发表观点的房间,可以听到他说话。那么,这个“她”如果不是娟代,那会是谁呢?这里只用做一个简单的排除法即可,和案件密切相关的并且还幸存的女性,似乎只有夕颜一个人了。可是是香月知道其实她是凶手,所以故意编出一套俄国公主清洗血脉的理论让她麻痹大意使自己脱离危险吗?可是他既然最后道出了无人知晓的自己的身世,似乎又是与之矛盾的。而且,真的有编出一套理论说给主谋听的必要吗?他可以放心和手染至少10人鲜血的凶手结婚吗?这种假设似乎完全不符合逻辑。那么,如果连这个假设也排除掉,只剩下最后也是最合理的可能性———香月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谋。香月是主谋符合作者暗示的三点吗?其实是完全符合的。香月知道黑影是夕颜而不是娟代,也知道她俩都不是凶手,因为自己才是凶手。这个说给凶手听的推论不但是说给夕颜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那么香月有犯案的动机吗?当然有,他是为数不多动机最合理的嫌疑人之一,根据作者最后交代的线索,他是合法的今镜家继承人,如果排位在他前面的人都死了,他要么可以表明身份继承遗产,要么可以隐藏身份借着和唯一继承人夕颜结婚得到遗产。他还有一个潜在的动机,就是自己的母亲椎月因为和不被认可的人私奔被娟代囚禁的事,很可能是真的,香月出生后不是像他自己所说是母亲椎月为了保护他而把他送给妇产医院护士收养,就是因为香月的父亲龙树因为一些原因只愿意养一个孩子(如自身经济困难,龙树家反对,香月出生时有一些病症等),于是只有把他送人。如果是后者,香月对今镜家折磨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抛弃自己,应该都是有怨恨的,继而对兄长麦卡托有怨恨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完成了这个计划,他不但得到了遗产,也惩罚了自己怨恨的这些家人。如果香月是主谋,他犯罪的可行性高吗?自然是非常高的。他是青壮年的男性,体力正处于巅峰时期,攻击被害者时自然比嫌疑人娟代(90岁的老人)以及雾绘(体弱多病的少女)得手概率高很多。而且,他还具有另两个优势,一个是几乎没人知道他的身世,如果说大家疑心到对侦探和警方都设防,也很难防备到古往今来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侦探助手身上。一个是如果第四层假说是伪解答,扮成日纱是化妆或受到20年折磨衰老的椎月(此可能性比90岁的俄国人娟代化妆可行性大太多),那椎月很可能和自己的儿子达成同盟,一起报复今镜家,充当香月的共犯。因为这两点,香月成功犯案的概率更是大大提高了。在梳理讨论香月实际的犯案过程前,我想先简单的讨论原文的两个不合理处和一个小暗示点。第一个不合理处是如果第四层解答成立,娟代化身家政妇日纱杀双胞胎不合理。她们和家政妇朝夕相处很长世间,看上去很有感情,而且如果日纱因为双胞胎遇害而悲痛欲绝的表现是装出来的,一个是她演技实在太好,而且悲伤有多种表现,也没有非要如此演的必要。如果像书中所写的痛哭声久久回荡,作为一个与双胞胎非亲非故的家政妇角色来说反而是不正常的,容易被人怀疑她的表现是出于其他内情。家政妇这种有违常规的表现,反而更像是无法忍住的真情流露。如果家政妇是被释放出来的椎月,确实和双胞胎有感情也确实没有杀她们的初衷的话,那这个不合理处就得到妥善解决了。第二个不合理处是香月为了制造自己与夕颜的alibi(不在场证明)在咖啡馆做出引人注目的举动。如果他真的不涉案,只是看透了真相,想要保证自己不受怀疑而如此做,似乎顾虑的也太多了一点。而且他是如何推测出娟代要在什么时候对最后三人下手而据此制造alibi呢?完全不符合逻辑。如果是他自己涉案而且想要和夕颜结婚,那制造alibi才是他正常的心理,作为主谋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是看不到自己制造alibi行为的不合理之处的。最后再说一个小暗示点,香月设计了这个局,用奎因的国名系列中对应的物品串起各个被害者,那他自然是对奎因的小说十分了解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在书244页中,香月为了等和医生讨论的木更津,随手拿出奎因【荷兰鞋之谜】的文库本阅读,与其说是巧合,倒不如说他喜欢奎因到了随手都带这一本书随时反复阅读的程度。而且后来他自己做第四层解答时,特别是关于【生死之门】的名称各国翻译区别的那段,也可以显示他对奎因是很有研究的。接下来梳理案件时,采用的观点只是我单纯的推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般破案侦探无外乎采用三种方法:1.先完全根据逻辑提出一个系统的假设,再根据假设寻找支持的证据。2.极可能多地采集各种证据,分析出有用的证据再据此提出假设。3.前两种的混合版,一部分证据根据假设寻找到,一部分假设根据发现的证据补充完整。我们现在做分析时是无法实地采集证据的,而因为这个解说是暗示解说,文中的提示不可能出现决定性的证据,所以本文分析案情时,干脆只采用完全根据逻辑而来的推论,也只讨论这个推论成立的条件下逻辑的严谨性,对于实际的真实性,因为证据不足,并不做讨论。那如何根据逻辑性推理呢?即使这本书中提出的各个解说对于真相而言都是伪解说。但是结论错了,并不代表侦探推断的任何事都是错的。事实上下一个侦探往往就是在把前一个侦探的推论全盘打翻的基础下建立自己的推论的,才导致大家迟迟接触不到核心真相。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每个解说,采用每个解说中合理的一部分,抛弃其他不合理的地方,就能根据这四个解说拼凑出第五个更接近真相逻辑上更合理的解说。如此拼凑的第五层隐藏解答,事件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娟代确实是俄国公主,今镜家也确实谋害了俄国作曲家得到了大量财产,香月确实一出生被送走,椎月确实被母亲囚禁。然而娟代应该是真的去世了,椎月才得以被害怕妻子却同情自己的父亲释放,不得已先作为家政妇伪装。她和原来的恋人龙树家的关系后来并不好(从被关20年龙树和儿子麦卡托并没有明显设法打听她下落的举动可姑且假设),于是她联系了自己另一个儿子香月,香月应该并不像他自己所说,并没有什么写着身世的护身符,之前完全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是椎月被释放后主动联系了他,告诉了他自己的身世,给了他戴在脖子上的十字架。椎月的计划本来是除掉父亲和关系本来也不好的哥哥们,以及其他可能的继承人(遗产法中和香月平级的有马,静马及菅彦),就算自己怕引起怀疑不能表明身份,作为儿子的香月只要表明身份,也可以继承遗产。夕颜和今镜家没有血缘关系,双胞胎,雾绘是下一级的继承人不必担心,麦卡托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如果他不出现也罢,出现了分一部分遗产也没有什么问题(麦卡托是自己主动来的,静马偶然邀请的,还是静马被椎月(幕后是香月)怂恿邀请他的,根据已知事实无法明确判断)。于是她和香月也是按照这个计划进行的,只是香月打了另一幅算盘,因为对自己母亲以及兄弟也有怨恨,他认为不如除了自己中意的夕颜外把涉事人等全部清除更加方便,于是利用了母亲,先假装和她配合。但是,首先,他需要有个理由合理地出现在今镜家才行。所以,麦卡托的一部分推理其实是正确的,只是他弄错了对象,不是侦探而是作为侦探助手的香月想借这个诡异的案件的布局合情合理的来到今镜家。邀请函和恐吓信是伊都在化为家政妇的椎月的劝导下发出的,经过装饰的案发现场也是香月为了吸引自己的朋友木更津而量身打造的,就是为了利用他最后的推理使自己脱罪(如果不是这样,碰巧是遗产继承人的香月因为偶然的委托参与到事件中未免太过巧合)。密室因为椎月有钥匙,也确实像第四层解答那样只是根据证言误导形成的密室,同样是为了吸引木更津的兴趣。至于化妆的头的案子,似乎也是麦卡托的推论更合理,只是在楼上接住头并洗净化妆的是香月,他的房间本就在楼上,之后他才下楼碰到了修楼梯的长工。之后香月杀死了双胞胎,椎月很伤心,她对香月来说也失去了利用价值,于是也被除去。最后麦卡托,菅彦,雾绘三人的死亡,香月看似有alibi,其实很可能是互相利用了三人互相残杀而布局的不完全alibi。香月向菅彦表明麦卡托的真实身份,表面他才是真的凶手,利用他保护女儿的心理怂恿他仿造麦卡托的手法在自己去咖啡馆时杀死麦卡托保护自己的女儿(此推论的正面间接事实依据是菅彦多次托付香月照顾女儿,显示了对香月的独特信任和两人之间有深一层的关系;侧面间接事实依据是麦卡托身为侦探又受到木更津的警告,自然会特别留意自身安全。菅彦作为麦卡托的委托人,又不在他怀疑对象的行列,所以香月利用菅彦对自己的哥哥下手比较容易得手)。在从咖啡馆回来的路上,他约了菅彦在教堂,杀死了他做好了十字架,然后回到馆内,和木更津一起顺理成章地发现了麦卡托的尸体并成功的获得了alibi。至于雾绘死时面部表情宁静,也不排除香月利用她消极的对待死亡威胁的心理和对神的崇拜而多次找她谈话,一步步误导她最终自杀结束一切。至于香月为什么要最后向夕颜发表第四层解说,目的无外乎借机合理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不引起她对自己可能涉案的怀疑,让她为自己推断出案情的机敏而折服,也趁机表明了自己是真的爱她,在乎她,而不是为了遗产和她结婚。如果夕颜是因为某种原因被香月引诱到墓室,香月来后她怕被发现自然也不便开口说话或现身,他开始说话时她又没办法插嘴辩解,夕颜反倒有可能出于对案件真相的好奇,顺水推舟地用类似老年人的嗓音和香月搭话,因为夕颜以为香月并不知道是在和自己说话,香月说的那些关于在乎她的话自然信以为真。香月这样做,不但又设了一层局,让夕颜成为完美证人,使嫌疑更加远离自己,也为今后他们的幸福婚姻生活做了铺垫。第四层解说看似恢弘精彩,其实牵强处众多,也像是香月为了天生更注重细腻的感情多过理性与逻辑的女性量身打造的。娟代的尸体应该早被母子二人处理掉了,如果他们没杀原来的家政妇,原本娟代的棺材里面会空空如也;如果杀了,棺材里面会是真正家政妇的尸体。这样如果哪天出现特殊情况要开棺,香月的第四层解说也有了一定的间接证据做支撑。最后再说对本作的两个小的遗憾。一是如果这不是出道作而是发过木更津系列,麦卡托系列以及有几本香月中规中矩出场的作品之后再出版,本作对阅读过前作的读者的震撼一定是无以复加的。二是虽然作者已经承认本书中有些炫学的部分是自己编造的,但是既然加了,就像调料一般,实际上影响了文章的节奏,不是因为炫学太多,而是太少了的缘故。既然作者原本对古典音乐有一定造诣,不妨借书中人物之口详细的有系统地介绍一番,而不是寥寥几处让没接触过该领域的读者摸不着头脑。另外关于第三层解答的那个密室换头的亮点,因为相关知识写的太少太含糊,让很多读者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而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却独特的理论雏形。如果按照京极夏彦老师的那种写法,花二十到三十页用诡辩体系叙述,创造在书中特有的连科学家都无法争辩的独特的假想现实,本书的层次会更高一些。当然这样一来对读者的门槛也自然而然提高了,但一部作品想成为经典,门槛自然不是一般通俗作品可以比拟的。期待如【自作解说】中描绘的那样,作者在未来某一天会推出改订完全本的【有翼之暗】。以上毕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推论,没有证据支持的臆想也很多,仅是促进大家讨论思考而已。因为第五层很多的解释与麦卡托的第二层有重合的地方,所以也不再一一仔细讲解,大家有兴趣自可详细对照。本文的另一个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讨论麻耶雄嵩这篇出道作可能的古典本格特质,为其作品被误解为具有不公平性正名。如果我的一些推测真的有幸和作者的初衷相符,也可以显示20岁写出如此本格作品的麻耶雄嵩,确实是少见的天赋与才气兼具的作家,他本人与他的作品,值得我们给予进一步的研究与关注。P. S: 本书中的两个侦探,木更津更像是作者为了阐述自己 “反侦探” 理论而设计的角色。所以他才会经常做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却逻辑正确的推理。但是这些推理因为忽视了人性和常识对结论的影响,只考虑逻辑的可行性,变成了只有侦探这一类人才会信服,但在真实的世界不太可能发生的理论。反观麦卡托,作者显然给予了更大的信任,他在本书中做的第二层推理不但符合逻辑,也具有现实世界的合理性。只可惜他似乎犯了一个大概侦探才会犯的错误,即侦探的助手变成了他思维的盲点,不然指控木更津的那些理论,照样是可以带到香月身上的。作者没有用实证推翻麦卡托的推理,只用木更津又现身这一事实让大家对他的理论失去信任转而寻求其他解答,这种掩饰 “事实上并没有被否定的推论” ,给读者造成一种 “推理已经完全被推翻” 的错觉的写法,似乎也暗示着作者自己心目中的事实与麦卡托的推论相去并不远。P.P. S: 很多人不理解本书的书名【有翼之暗】的意思。除了作者在【自作解说】中提到是为了向自己欣赏的作家鲇川哲也的【有翼之靴】致敬,怕是也可以单纯从字面意思理解, “暗” 指的是黑暗的,恶意的事物,而翅膀很容易被看作是神或天使的象征,有翼之暗,大概指的是长着翅膀的恶意,也就是说极端的恶意也可能是神性的一种体现,或带着极端恶意的神才能保持神性的意思吧,这不但符合本书的主旨,和作者很多其他作品中对 “神” 的认识也是契合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进度条教你看会不会有反转,神经粘合的脑洞除了让人想撕书也注定了木更津只是个配角,可怜的麦卡托,系列作的主角怎么能在第一本就死了呢,最后黑化的结局给全文的神经病程度提升了一个等级也算一抹亮色了。
  •     哈哈记得我刚看完这本书还在空间里吐过槽,略混乱的感觉……各种推翻几位侦探你方唱罢我登场也是没谁了……不过看在无水+我死忠埃勒里·奎因的份儿上也不忍心打低了……
  •     文笔不怎么样,但是情节确实够猎奇,一案强行四破,一个比一个惊悚离奇,结尾华生和黑斯廷斯强行开金手指真是无语。。。
  •     神作,诡计无敌。
  •     阅读过程非常愉悦,逆转再逆转十分带感,但还是忍不住骂一句:这特喵的也行?作为推理小说的门外汉,后记里关于侦探和神的讨论,神之上是否还有神,十分有趣,不知道是否会见到麻耶老师再改写的那天。
  •     厉害到看完想哭,因为根本无法企及
  •     一点都不崩坏啊,这个第一人称叙述者跟案件有关不是很显然的嘛。虽然推理部分在信息上是欺负读者的,但致敬奎因还有宗教的部分都不错啊。
  •     一遍又一遍的反转,让人在诧异和惊叹之间徘徊。
  •     看后回想起来…还是会被人物表的混乱关系吓到…三次逆转…麻神
  •     说是309页开始真解答的都可以歇了。按这个不负责任瞎扯淡的套路,大家都可以乱写一堆破烂反转然后加一个开放式的后记就封神了。
  •     麻耶自己说有些艰涩的内容是因为年轻故意卖弄的,不怪翻译。怎么说呢,作为年轻的出道作还是很棒的,日本推理作家对于古典音乐的爱不是一星半点。
  •     又是家族
  •     最能体现麻神创作思想的小说。另外很多人吐槽的最后的解答(哔)麻神并没有肯定这是正解,结局其实是开放性的。在我看来,事件中受益最大的香月夫妇脱不了嫌疑。
  •     结尾一波三折妙趣横生 真没想到香月竟然是最厉害的boss 整本书宗教意味非常重 没有宗教知识的我心里很苦了 以及日本推理作家对哲学都这么感兴趣吗
  •     这结局的崩塌······话说麦卡托鲇不是系列侦探么··为什么上来就死了?
  •     无论如何,麻神的小说我看的很开心,有一种被耍了的开心
  •     一脸懵逼,熟悉的崩坏感
  •     囧十一亿分之一囧
  •     21岁的出道作,麻神你就这么鬼畜了真的好吗。所谓崩坏,就是不按常理来!推理部分不强,剧情来的太快有违和感,解答有不少坑爹之处然而三重反转超炫酷。心疼麦卡托。
  •     对我来说,麻神的书写得太少了,总是不舍得看。阅读中常被失望和怀疑笼罩,常有你特么在逗我?!的情绪出现……出道作满满的致敬元素,比肩独眼少女,更有开放式结局。
  •     什么鬼
  •     麻神第二本。好看的庄园连续杀人事件,半开放式的暴风雪山庄模式,全书致敬了卡尔,奎因的国名系列还有十日惊奇以及黑死馆,全书出现了四处伪解答,甚至连侦探也死了,最后的真凶舍得惊为天人,动机同样令人咋舌,全书多次逆转,麻神的出道作真心质量极高!
  •     哈???那么久就出来四个解答,三伪一真,还一个比一个扯淡。两个侦探一个比一个装逼,还死了一个。90岁老妇手起刀落砍光一整个家族???不愧是战斗民族,一切都是玄学。几十亿分之一的概率都能拿来用了,就那么几个人,各种角色切换自如,还甩锅奎因,厉害了,处女作就别那么吹了吧,多尴尬啊。
  •     对于前半部分的炫学以及故作姿态的表述不怎么感冒,密室讲义一般般,但是看到那个后面不敢相信惊掉下巴的伪解答才发现所有线索都在隐藏事件的背后涌动——接着真正的解答虽然更加震撼,却在可信度上无法令人满意。
  •     给四星是因为作为本格推理的四重解读确实亮点。如果没这最后一重我大概会给一星。但我还是不会再看他第二本书,脑回路太异于常人,脑洞开的真受不了,其一。作为诡计和解读的核心构架没问题,只是写法太让人受不了,对话一直在炫学,其二。包括仨侦探在内,太多角色简直都是深井冰,其三。
  •     清奇神作
  •     恨死了,谢谢。中二病晚期啊?
  •     不给人物关系表看的头好晕
  •     麻神真的给跪。。。
  •     在飞机上看完的第一本麻耶,途中数次以为要坠机了。
  •     系列侦探一上场就死了,呵呵。古堡杀人,前两白页各种苍白晦涩的对话和接二连三的猎奇断头案,后一百页三重解答,层层逆转瞬间将故事提升了一个档次,第二重解答里的受害人瞬间换头活着跑向密室的伪解答看的我目瞪口呆,差点就信了
  •     没看过外国的推理所以对十国不了解
  •     相当于破了三个案子 作者全书各种引经据典看得我好无知
  •     反侦探类型很少见,作者很狡猾,先以劣质诡计来降低预期,还不止一次。
  •     看到比拟杀人真相时吓得赶紧去安利了一波。。。伪解答在驾笼某篇里已经看过类似了但还是惊叹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动机,感觉在看伦理剧
  •     作为一部出道作品,惊艳到爆炸!
  •     阅读之前,没有真相
  •     新本格,崩坏流。本以为自己会接受不能,结果读到最后却发现还不错。
  •     读过最过瘾最畅快的连续逆转,致敬也挺有意思
  •     气氛营造到位,只是连续的逆转与动机令人不那么信服
  •     很不喜欢开放性结尾的推理,自动脑补无数个反转以致继续失眠!----名侦探这玩意儿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兴趣爱好。
  •     活尸之死/俄罗斯连体人之谜
  •     重重逆转停不下来,相亲相爱一家人。麦卡托鲇的戏份怎么和设想中的完全不一样啊!
  •     感觉不算推理范畴了,麻耶给的线索基本推不出什么鬼,甚至好些案件已经不详细着墨了,似乎告诉大家,诡计不重要,悬念在动机。但是纵观全书,四次破解,三次翻转,不到最后10页不出真正答案,名侦探不但出丑,甚至自身也被献祭这一点实在是非常过瘾!配角华生上位,最后一幕超神,妹子现金全到手,这龙傲天式的玄幻结局太美!
  •     被麻神圈粉了。。。
  •     嘛……几个伪解答一个比一个脑洞大,手法不去说了,这杀人理由我也是不能服气(ΘˍΘ=)而且造密室的理由呢 啊 说锁门就锁门_(:з」∠)_
  •     翻译得不是很通顺,读起来很累,这并非大问题。麻耶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便写下了此作,之后写作水平有所下降(只是有所,不是大幅,因为本书完全依靠多重反转被奉为神作,抛开这些套路,此书基本上可以归为麻耶其余作品之列)
  •     哦我為何老是把書名打成有暗之翼 // 麻耶老師總是讓我前3/4想摔書后1/4又害羞地夸起劇情來... 總之就是這麼一本彆扭的、偵探還真是沒什麼用的、用了四解雙高潮才把整個故事講完的、挺厚的書...
  •     对我来说,阅读流畅度方面感觉有些困难,却也熬夜看完了。创意点赞。不过,麦卡托死了啊,我看其他有关他的作品时总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     有翼居然是麻耶的出道作品,他真的很厉害……虽然讲真我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小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