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宙》书评

出版日期:2015-12-12
ISBN:9787552008938
作者:陈坤,周赟,徐晴,夏雨池,班宇,btr,独眼,Darth_Coco,高雅,Lo,玛鲨苗酱,Ryan,水母,糖匪,烟囱,赵人秀
页数:236页

信仰,从梦想开始

收到一封太空派对的邀请函。哎吆,oh my god,总于能跟地球人拍桌子瞪眼说:再见,地球人,我要去远方嗨皮牛页了。我滴星空梦啊。我滴那个天啊。谈宇宙之前,先试着谈谈起源。让时间回溯,从童年开始,谈谈当初的妄想。前几天,从快递小哥手中签收完快件,我把包裹上的个人信息粉碎后扔进分类垃圾桶。我翻看着这本《大宇宙》钻进电梯,像扎入时光隧道——讲台上老师正在黑板上用粉末四溅的白粉笔写下“我的梦想”;一群呜呜泱泱,鼻涕横流新入学的我们在灰白墙面下,斑驳课桌上兴奋不已。在那个年代,谈及“我的梦想”,让人神往。在每个班学生大约在四五十人的年代,“我们”可以比当下,21世纪的当下更能肆无忌惮地“妄想”。登月飞天,行医救人,骑着扫把,坐上神毯遨游宇宙……当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充满幻想地疑问:天上有什么,星星为什么眨眼,月亮昨天像圆盘,今天怎么变成镰刀了?新时代刚走入校门的孩子们也许再也不会面对“我的梦想”这种启蒙。我想问问孩子们:“假如你什么都不怕,你会做什么?”然后,我问了问自己:假如我什么都不怕,我会做什么?求索。我脑海第一时间下意识地弹出两个字——求索。很长一段时间,在我们的社会里,当你提出一个普遍认知尽头的疑问时,身边多数人抓耳挠腮后无奈地耸耸肩,借助模糊记起的宗教格言,鸡汤咒语应付地回答。还有一撮群体,对这一类问题感到不舒服,因为,这些疑问生动地,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理解的局限性,但又不愿“路漫漫其修远兮……”有些人愿意问这类问题,是因为他们偶尔会得到一些惊奇,第一视角的惊奇。我们这些离原子和恒星同样远的人类,一部分正在扩大自己探索的视野去拥抱这非常小和非常大的对象——宇宙。对于登月的路程,始终在变。无论是它对于地球人类的距离,还是人类登月的行程。探索宇宙奥秘的距离,千百年来始终在向前迈进。曾经在卡尔维诺的一片科幻文章里读到过他描述登月的情景。我凭借模糊的记忆试着再现一下:“那时的我们只需划着圆身平底的小木船,带上一架木梯,把船划到月下,一人稳船,一人扶梯,一人顺着梯子爬到横梯顶端,双手像猴子勾树枝一般地拽住月亮,然后他就像被树枝的力道拽上去……”世界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博士的《平行宇宙》中也曾写到,潮汐导致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霍金的《时间简史》也有描述:从前月亮曾经离地球很近。是海潮一点一点把它推向远方的,月亮在地球上引起的海潮使地球渐渐失去了自身的能量。宇宙学的第一次革命是在17世纪引进望远镜时产生的。在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和约翰尼斯•开普勒工作的基础上,伽利略•加利列伊借助望远镜展示了天空的壮观。这第一阶段的进展最终在艾萨克•牛顿确定了控制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后达到顶点。宇宙学的第二次革命是在20世纪引进大型望远镜产生的。威尔逊山上有一架望远镜,配一面直径2.54米的反射镜。在20世纪20年代,埃德温•哈勃利用这架巨大的望远镜推翻了几个世纪以来有关宇宙是静态的和永恒的教条。他证明天空中的星系正以巨大的速度远离地球,即——宇宙在膨胀。也因此证明了爱伊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结果——空间,时间不是平的和线性的,而是动态和弯曲的。以此,宇宙起源第一个似乎可信的解释——宇宙开始于“大爆炸”,爆炸导致星星和星系飞快递向外送到空间。现在,我们正进行第三次宇宙探索。“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是持久和深沉地思考着,就越有新奇和强烈的赞叹与敬畏充溢我们的心灵,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这是《大宇宙》书中记录康德的一段话。爱因斯坦说:“神秘感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美丽的体验。它是最根本的情感,有了它才能哺育出真正的艺术和真正的科学。无论是谁,如果对它没有认识,不再好奇,不再有惊异,那就与死无异,而他的目光也就暗淡下来了。”1970年,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给时任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马绍尔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恩斯特•施图林格写了一封信。信中,玛丽•尤肯达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挨饿,你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施图林格很快给尤肯达修女回了信。他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NASA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在1970年5月6日的回信中施图林格写道——亲爱的玛丽•尤肯达修女: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来信,但这封对我的触动最深,因为它来自一颗慈悲的饱含探求精神的心灵。我会尽自己所能来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们表达深深的敬意,你们献身于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帮助身处困境的同胞。施图林格又在信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心地善良的伯爵,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上的穷人,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你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后来就有了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大宇宙》书中有一段描写一位NASA宇航员工作的文字。当时读这段话特别震撼,我瞬时脑补出画面(画面来自科幻电影)——“记得在国际太空站进行平常任务时,我正为新组件系紧螺丝钉。可当我回头一看,地球在活生生的蓝绿中漂浮,望向另一边,我看见最黑的黑暗远处被一点星光刺穿。景象如此强烈又超现实。”书中对叶永烜教授的访问,其回答亦是让人充满悸动——“如今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已经飞出太阳系,飞到太阳系和别的恒星系统之间的区域……”对登月计划你怎么看?“人类没有去过的地方想要有的占有欲望,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本质。”被称之为“太空偏执狂”的埃隆说:“如果你只跟权力打滚,革命不会发生,得为你所相信而战。”“旅行者一号”的电池将在2025年耗尽,这是一次“后会无期”的旅途。1990年2月14日当“旅行者一号”刚完成其探索土星的任务时,NASA给它发出新的指令,要它往后看一眼已拍摄一路拜访过的行星,其中的一颗,就是我们所在的地球。此时“旅行者一号”已经远离地球60亿公里,照片上的地球只不过是一粒微弱尘埃。正是这粒尘埃上,无数艘搭载了人类好奇心的飞船一次次地起航。迄今,人类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一位被称之为人类母亲的非洲女性——露西。露西的后代子女,没有汽车,没有手机,没有GPS,在近似洪荒的世界中,向东走,向南走,向西走,向北走。几十万年后,从北极到赤道,从几千米海拔的青藏高原到平原沼泽撒哈拉。这个世界上每一处都有了人类的足迹。人类靠着自己的双脚,在没有地图,没有科技 ,随时可能被自然灾害、危险动物干掉的情况下,探索出地图上每一个可能到达的地方。没有奖杯和奖状,没有赞助与口号,不能被媒体宣扬,不能发“朋友圈”炫耀……1946年4月份,美国成立了NASA的前身“空天委员会”,这一天被看做是现代航天事业的开端。过了20多天,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实验室,人类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这两项技术的诞生,相差不到一个月,但是在今天看各自发展差距却尤为明显。也许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如果大胆设想,探索太空,是人类当下生存的咽喉,是关乎人类明天存亡的棘手大事,今天的航天事业也许会有另一番境况。以前看到过这么一段话:500年前,人类叨叨祖先放弃了海洋,100年后我们的后代会埋怨我们放弃了太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诗人佩索阿一本名为“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的书名,特别适合放在这篇书评中。在这篇书评的结尾我还是忍不住想知道——假如你什么都不怕,你会做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人类航天事业迈进“一小步”的先驱们——致敬!几画2016/1/7书书名:《大宇宙》出品人:陈坤 费勇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日期:2015-12-12第一版定价:48.00元

行走星辰大海

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个关于宇宙的梦想。当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头上这片星空感到好奇。每年的夏季,天气总是让人那么难耐。无论风扇再怎样呼啦啦的吹总是驱不走蚊帐中的湿热。每天的晚饭后是一个难得舒适的时候,夕阳已经落下,知了也不燥鸣,而这个时候的石板却留有余温,屁股坐在上面舒服的不得了。手摇着蒲草做的扇子,听着草丛中的蛐蛐的曲调,听着大人讲着传说。躺在麦草编织的帘子上,看着满天的星斗。最喜欢的是听牛郎织女的故事。那边是牛郎星,那边是织女星,那边是织女的梭子……间或有颗流星在空中划出漂亮的轨迹。冬日里远处皑皑的白雪泛着淡淡的光,而此时空中猎户座那是异常的闪亮。那漂亮的三颗星闪耀在南方。“喜欢仰望星空,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大宇宙》中的这句话让人热血沸腾。节日的礼花绚烂的奔向天空,很多人都想用它来开创一个光明的未来。明朝的万户也有此想。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迈出了那著名的一小步。1977年,旅行者号飞向星际带去来自地球的问候。孤独的星球上的人们总是渴望受到来自其它星球的问候。总是试图探索未知的世界,与其它星球上的人们取得联系。看看《大宇宙》书面上的腰封,太空派对的邀请函,人类孤独太久了。有人说《三体》获奖是中国科幻的一个里程碑。在我看来,它最大的作用是激起了更多人对于未知世界,对于宇宙的兴趣。就像哲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一样,看着很远但是很近。应召着《三体》带来的热度,对于未知的宇宙更是愈发的好奇。《大宇宙》中讲述那些努力探索的人们着实让人倾佩。比如书中对于陨石猎人的描述。近期大热的space x火箭回收,给人们带来欢呼雀跃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航空平民化的希望。就像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商业宇航社区其实离的很近。没准明天我们就可以生活在其中。对于一个宇宙控来讲,翻阅书中所附的插图其实是一种享受。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学到新知。很多图片都给人以震撼。不过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讲,本书的排版有点凌乱。图文的编排过于满当。有种硬生生的充斥感。在习惯了传统的书刊之后,再翻阅本书的时候感觉很违和。英文、中文、图片,正文、注释、旁白,往往看不出侧重点。各种大小的字体,段落与分栏在吸引了过多的注意力的同时还带来了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不知道注意力该落在哪里。就是说,按照所接受的视觉教育,感到难以理解。应该说《大宇宙》的选题很赞,尤其是在最近关于宇宙探索好消息不断的情况之下。它很契合当下人们对于宇航的热情与关注,可谓生逢其时。阅读时,热情再度被点燃。《行走•大宇宙》做为一本mook,这种尝试是很有益的。相对于传统的杂志,它较好的解决了人们读杂志时的意犹未尽的需求;同时也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虽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希望这种形式能够走的更远。

爱你如宇宙般宽广

孩子总说:“我爱你如宇宙那么宽广。”可是,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谁都不知道,但是,我们都很想知道。我们只知道宇宙很大很大,我们在揣测地球以外的星际是否还有其他生物,我们在畅想哪一天可以乘坐宇宙飞船便捷地来到太空四处巡游。大宇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未来的征程、旅途。但是在踏上宇宙之旅之前,总还是要先对这个未来的目的地多一些了解。《大宇宙》,是一本集合了宇宙畅想、宇宙的一些已知探索、以及与宇宙相关的某些领域的知识为一体的别样杂志书。关于宇宙的杂志书我还是第一次读。没想到,这本书的主编居然是陈坤,没错,就是那位明星大帅哥陈坤,有点酷酷的不苟言笑的陈坤,虽然知道他早就跨跃在出版界,但是我一度以为他主编的书总还是八九不离娱乐,却没想到“行走gogo”都go到了宇宙大世界了。宇宙,浩瀚无垠。它到底有多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说得清楚。宇宙里的物质,科学家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已经探知到的那部分,在我们看来,也是捉摸不透的。因为无知,所以怀着虔诚的心去看待地球以外的大宇宙,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如同书中提到的那些宇航员们一般踏入太空,倘若飘浮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那般遨游的心境该是怎样的美妙?且说这本书,它既写到了1969年阿波罗的登月,也写到了至今人们仍在探索宇宙之路。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也在书里和我们聊聊科幻以外的太空探索。宇宙给我们发出了邀请函,等待着地球人去探知。我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陨石猎人的经历。不论他们的初衷是为了发家致富,还是因为一腔热血一心想要探知“星星”的秘密,但是可以用自己的眼和手在地球上寻找星星们的踪迹,能与那些坠落在地球上的“星星“亲密接触,发现它们、向世人展示它们,这样的经历足以让人兴奋不已。关于宇宙的知识也如同宇宙一般,无穷无尽,这本书里知识量很丰富,通篇读下来收获颇丰。文/ashley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COSMOS IS CALLING

这毕竟不是科幻小说,跟地球联军和外星文明都没太大关系。书里不讨论虫洞、高维空间和引力波,不争夺香料,不建造鹦鹉螺,老鼠不是智慧生物,也没有原力或者二向箔。书名虽然叫了《大宇宙》,讲的还是地球人的故事。讲音乐人、艺术家、宇航员和芸芸众生,也讲布满航天精神遗迹的城市、长达世纪的火星殖民计划,以及一台会发微博的月球车。我们脚下的星球每天被阳光和风环绕,高楼和坟冢永远都在生长,工厂和火山昼夜嘶鸣。但这些东西宇宙都不关心,《大宇宙》也不关心,它只在试图提醒我们还有山要登,还有星球在等,月亮上也有黄昏;试图描述还会有人身披铠甲徒步澳洲,或者翻山越岭地狩猎陨石,用地球人的热烈方式爱着世界;试图记录人类无数的巨轮、火箭、刺入深空的梦,他们起锚、远航、放肆生长,或者沉入深海、在高空烧成灰烬、埋入这个星球或深或浅的夜。因为真实,前因后果都限于地表,不跃迁也不坍缩,所以情感也都连贯真挚。简明和繁冗都有,高亢和深邃齐全,读来章节圆满、句读恳切,好像每个字都在用力。更重要的是,它不会试着感动任何人。如同星空浩渺,从来不为谁璀璨,不过如你所见,有的是人对它着迷。所以这本书适合读两遍。第一遍得如饥似渴地读,抱着人类了解宇宙时那种急功近利的通病,在每一个句子里面寻找答案。读完书里用力讲来的每个部分,像在黑夜里点亮一个一个光点,连成线,织成面,汇成三维空间。用这种恢弘的感慨来感念脚下这颗温暖的星球,就像几个世纪前人类常做的那样。第二遍则要等,十天半月过后细嚼慢咽地读。开始体会到看起来的宇宙,终究是一片一片极寒的星域中一颗一颗蛮荒的星球上一寸一寸绵延起伏的山川海洋、荒漠和熔浆。终于理解有些人永远看不到地面,因为他们只关心星星们长什么样。也开始理解宇宙虽大,还得用双脚一寸一寸土地踩过。最后,作为少有的“会让人迫切想寻求答案”的MOOK,这些都已超越“单纯地评价好坏”这样的意义。如同这个宇宙本身,你会尽你所能去观察,却很难对它下定义。若是地外文明能懂,不妨给他们看看,告诉他们人类都是怎么抬头仰望、妥协或者对抗、燃尽热爱和梦想,在这个星球之上或者之外取暖和发光。注释:“不争夺香料,不建造鹦鹉螺,老鼠不是智慧生物,也没有原力或者二向箔。”梗分别出自《沙丘》(香料),《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银河系漫游指南》(老鼠不是智慧生物),《星球大战》(原力)和《三体》(二向箔)。

第一本从头翻到尾的Mook

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从头到尾翻完,这么大的选题,编者做的真用心啊。先带你登月再去全世界航天城兜风,完了让你跟那些追陨石的猎人和摄影师聊天,听各种收藏家艺术家作家聊宇宙,顺带给推荐一堆宇宙电影和音乐,总之就是看到停不下来咯。黑白底色排版真的很酷,视觉上很抓人又不会觉得乱。文字还是中英结合,关键英文材料都放出原稿,能顺便学英文有没有。要好好宝贝起来的一本Mook。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这真是一句话暴露年龄!曾经有“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后来有喝啤酒吃炸鸡怀里搂着来自星星的你。我真是俗人思密达。可是,世界上那么多浪漫的事,为什么最浪漫的时刻我们总是会想到流星、星星呢?仰望星空才知道世间有文字叫浩淼。抬头见月才懂得世间有感觉叫夜凉如水。在这个雾霾布满灰色天空的时代,想想头顶还有一片无垠的纯洁与未被污染,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安慰。一下午各种琐事和烦心事,所幸知道嘈杂之外还有安静的宇宙。看看手边的《大宇宙》,读读这些踏实接地气的文字,感受这些实实在在的宇宙梦想,突然觉得很感动。每个人都想着升职加薪赚大钱,创业娶白富美挂高富帅,谁还会想人类这个种群的最终梦想和追求?是的,我们的先辈走出山顶洞,走出非洲,走来走去走西口闯关东,走了这么久,接下来我们将走向哪去?走到哪里?很感谢,有人做这样一本书。很感谢,这世界还有在为梦想唱颂歌的人。莫名感动。

走着走着或许走到了宇宙

陈坤突然走着走到了西藏,殊不知,现在倒是走着走着想要行走在“宇宙”中了。当然,我不知道他是否要在宇宙中行走漫步,就像《地心引力》电影里边的那些角色一样,在宇宙中唱着歌,漫步,虽然可能突然遇到飞来横祸。我想,即便没有真的走在宇宙中,陈坤已经透过这编这本书告诉我们一点,或许他的心“比宇宙要宽那么一点”。关于宇宙,有许许多多的谈论,不管是真实或者是虚无,仰望天空的那一刻,我们会不经意地感觉到一种源自深邃以及浩瀚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我们赞美月色的美,或许让我们感慨人的渺小,或许还有让我们得到一片宁静:毕竟和宇宙相比,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计较的呢?忙碌的世界与浮躁的生活多少让人想要逃离,却又没有多少人真的鼓起勇气逃离。些许年前,这样的逃离的“浪潮”引爆了一次畅销书的形成,许多人开始思考间隔年,开始书写城市人生,开始写路上的经验,开始写许许多多的人与物,当然少不了要去一趟西藏去洗涤心灵。慢慢地,生活的引力让人们回到既定的轨道,回到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束缚确又维持生存的轨道,而有些人的轨道上,运行的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着遥远的星球。这本陈坤主编的《大宇宙》算是一本天文事件或者是宇宙窥探的说明,从登月时刻到当下被宠爱的科幻文学,这本书从多方面来显示了宇宙与我们当下的关系。我们或许都还记得阿姆斯特朗说的那句关于“一小步”的话语,我们也一直都在憧憬能不能找到下一个地球可以延续智慧的生命。或许我们将永远不可能找到,即便我们找到,当下我们的能力或许并不能达成我们的愿景。关于遥远的外太空,我们被许许多多的东西所吸引,出现了陨石猎人,层出不穷的外星相关的电影,以及很多人在追捧的小说。这本书给我们所见到的不仅仅是宏观的一些伟业,还有个人面对这样的伟业的看法,或许在我们为之骄傲的同时,有人在担心辐射。这本书的编排让人感觉惊艳,不论是精美太空的图片,亦或是一些简单的绘画,每一页的排版都对得起读者。显然中英文之间的交错让这本读物的风采尽显,让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接触到最真实的对话,是的,译者或许并不能全然传达信息。不管是天文学上的小白,或者是对宇宙没有什么概念的读者,通过这本书,大抵可以算是入门了。

人类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无垠的星空?(题记:探索的野心和欲望)

问:“人类什么时候感觉和宇宙最近?”答:“大概是眺望星辰大海的时候。”(貌似是在书里的哪儿读到这么段,可惜忘了是在哪一页看到的了(≥△≤))——宇宙,是一个梦想!和痴想或者理想不同,人类的梦想,总会给人以坚韧而有力量的感觉。“请收好这封太空派对的邀请函宇航员、天文学家、陨石猎人、艺术家、科幻作家、音乐人、暴风兵……他们已从22个地球角落出发,与你共赴宇宙尽头的盛大狂欢!我们是几十亿年前熊熊燃烧的大火爆出的一点火花喜欢仰望星空,因为我们的归途是星辰大海”再没有比看漫画更不用费脑子的书了,再没有比读科学理论更费脑子的书了。哦,现在又多了一个选择,Mook。“Mook”是一个英日混血的组合单词,即将杂志期刊(Magazine)和书籍(Book)合在一起,成为独具魅力的“杂志书”(Mook)。就是把杂志以书的形式发表,没有杂志的时间限制,一般每期一个主题。简单地说来,就是图片多文字少,编辑取向情报多理论少,其性质介于Magazine和Book之间,故而简称为Mook,意为杂志书。感觉这期《行走·大宇宙》的内容就有些近乎于学术类Mook了。本期的主题说是什么“大宇宙”未免有些太过泛泛,还不如套用邀请函上的“太空派对”之语,来得更加实际。用粘在封面上的笺纸取代太过常见的腰封已然是神来一笔,白底黑字的书封反衬得上面荧光粉的邀请函愈加醒目,激情四溢的文字更是令人读来心潮澎湃,难以自已……如此牛逼的图书的设计,不知是出自何等神人之手啊!不过,这次居然在书后看到了三篇小说,感觉有点不妙呀。诚然觉得文笔还都挺不错的,但在当今越来越多的Mook不是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干脆关停,就是从做资讯转为小说期刊或改以小说为主要出版内容物的时候,希望《行走》能够一如既往的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图片内容,而不是做不下去了只能转型吧~

书还在印,这是书摘

书还在印,12月12日上市,先放书摘上来供大家参阅。这是本命途多舛的书,感谢每一个曾伸出援手的人。【cover story:cosmos is calling】我想,所有宇航员在太空都有过情绪化的一刻,特别是你的首次任务。泪珠不会在太空飘浮,因为那里没地心吸力。泪水涌满眼睛,你就得擦干。——《焦立中:我们只不过在宇宙开了个小派对》当那只雄鹰降落在月球上时,我跟全世界其他人一样,完全词穷了,一句话来都说不出来。我想当时我唯一能说的就是,“哇哦!天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除了是人,我什么都不是。——《1969.7.21:登月时刻》“为什么要找外星人?外星人会很浪漫吗?会和人类拥抱、好好生活吗?”叶永烜以人类历史上文明间冲突可能会产生的毁灭性后果为例,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贸然寻找外星人的行为,就好像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就去捅人家的马蜂窝。”——《叶永烜:人类为什么要走出非洲?》埃隆的野心甚或使命感,却是可往返的星际大迁徙——他相信,到了2040年,火星已准备好让人类定居。……一世纪的火星殖民工程,需要上百万不同界别的人协助建设,即每年得送走80K+“新移民”,再加上大量物资材料,也许是超级飞船十万次的“星际迷航”。 “我知道这听起来多疯狂,我不认为SpaceX能独力进行。但如果人类希望成为‘多星球’ (Multiplanetary)物种,我们先必须解决如何将百万人送去火星。”——《埃隆•马斯克VS.尼古拉•特斯拉: 跨越一个世纪的火星对话》使用火箭代替飞机作为交通工具能让人们从休斯顿到北京只需要花2个小时的时间。未来人们度假的时候也许可以考虑去太空看看,而乘火箭搭载的飞行器去国外参加一次会议可能就像乘坐高铁一样方便可靠。——《第二世代太空潮:走出象牙塔》只有休斯顿的小孩才能在成长过程中体会如何驶向太空,那是仰望和探索的视角,那是城市和人类的未来。——《太空城市-仰望星空的正确方式》我选择陨石的出发点是:我所得到的东西是否是真实的。把陨石拿在手里的感受是很有趣的,好像把我们中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的地方握在手里。——《一场虚实之间的寻找游戏》他们的征途是真的星辰大海,也是草原、河流、荒漠、冰川。所有这些危险和不确定,似乎也成为这种稀有职业的魅力和吸引力之一。“想想多么神奇啊!这是一块来自地球之外的碎片,它有几千年、几万年的历史,而我竟然是地球上第一个见到这个天外来客的人!”“星星就装在上衣口袋中,感觉特别幸福。”——《陨石猎人:大地上的星星捕手》人类先民认为世间万物和人一样都有生命,有灵性,也会交合而生育。先人们观察到妇女怀孕,隆起的肚子就像一颗巨大的鸟蛋,妇女生产时流出的羊水,很容易比附成蛋破裂流出的蛋清。同样,宇宙自然也会被想象成产生于一个巨大的“宇宙卵”。——《卵生宇宙、通天柱与驮地兽》“音乐不是这颗行星的一部分,它的灵魂是关于快乐的。很多音乐家演奏的是地球上的事,而我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悲伤并且沮丧,可以说是爬向自己的音乐。而人们应该有着去向别处看看的梦想,音乐家不应该被理论、自我或金钱束缚,否则便永远不能真正地进行创造。……土星人告诉我世界将陷入一片混沌中,而我应该做的就是演奏音乐,那时全世界都会开始聆听。”——《太空声响漫记》我们会一边想象一边演奏,演出的时候,我们两个就好比是在驾驶着宇宙飞船在太空里旅行,然后遇见一些幽浮或者奇怪的现象,情节慢慢展开。跟进化论相比,我们更相信自己是外星移民。——《李剑鸿&韦玮:银河神经唤术士》以Starlab为名,来自我对宇宙和星星的迷恋。对我来说,音乐里面有一个宇宙,而我是其中的探险家。——《印度音乐&starlab:写于印度西岸的妙声往世书》日本人认为人死了以后会成为一颗星星。我一直很憧憬夜空和人死后成为星星的传说。我认为接近死期的老人的身体里蕴涵着七十年份的悲伤与喜悦,我在人体上钻孔的时候,一直在考虑着这些事情。每钻一个孔可能就代表着这个老者的一段生命记忆吧。——《大垣美穗子:身体略大于苍穹宇宙》外星生命肯定是有的。但我不认为有外星人。人类最怕孤独,因为人是绝对的社会动物。如果人类的科技到达一定程度就会觉得自己也许在宇宙里也应该有个伙伴。然后去寻找这些同类生命的线索来安抚自己。——《陈熹:制造视觉硬科幻》就算真的有三体人,等他到达地球也可能要几百年的时间,在此之前,人群之中传播的信息可能并非恐慌。大刘说,“更大可能是漠不关心。而漠不关心,比恐慌更可怕。根本不考虑以后那么长远的事儿,根本不做任何准备。这也是一个危险。”——《刘慈欣:一个奔向浩瀚无垠的邀请》“暴风兵的盔甲不像人们说的那么没用,它救了我的命。”“春节太忙没有顾得上R2,可是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养它。”“他大概两个月的时候,一天晚上,不睡觉,一直不睡,我就给他哼《帝国进行曲》,他就睡着了。”——《澳洲风暴——暴风兵斯考特的徒步环澳征途》/《洪涛:R2是我的家庭成员》/《DZ:501军团中国驻防军指挥官》当科幻电影没有像样的特效,还停留在模型和人偶的阶段,许多插画艺术家已在廉价科幻杂志(pulp sci-fi magazines)的封面上铺开了充满未来感的视觉创作。——《木浆纸科幻的视觉传奇》【travel】我的家乡没必要是我出生的地方,为什么我一定要和自己出生的地方绑在一块?难道土地会滋养我的根吗?我是棵树吗?对你来说我长得像棵树吗?得了吧,咱们还是讲讲道理吧!他们问:你来自哪个国家?我说:尼泊尔!他们就说:你怎么可能来自尼泊尔?你看起来不像啊!我生活在尼泊尔,所以我来自尼泊尔。我出生在哪?我出生在罗马尼亚,一个特美的国家,可牛了!但我更喜欢尼泊尔!——《从北京到博卡拉到Old Blues》【regulars】他把自己和一头幼象关在集装箱大小的玻璃屋。每一面墙上都闪跳着宇宙诞生演化的模拟图像:超新星膨胀、星云形成、无数星际尘埃、第二代恒星形成、气态行星形成、行星群围绕着双恒星公转着、在某一刻停下自转的死星沦为一半冻土一半焦灼的地狱、大气稀薄的星球上所有的湖面在沸腾。高速快进,不断循环。远超出人类计算度量的时间与空间在那一刻塌缩成这间集装箱大小的玻璃屋。一头象和一个人的宇宙。——小说《看见鲸鱼座的人》,作者糖匪“这是献祭。”他指着墙上表示巫族纪年的一个菱形,说,“每条线是一年,4年为一轮,每过一轮,要到巫墙内枯坐一个时辰,而每个巫族人在16岁时将到巫墙内许愿,定下终生献祭的禁条以及由此得到的报偿。”“交出一种能力,换回另外一种?”“有时是能力,有时是实现愿望。”“你选了哪一种?”——小说《城图纪行》,作者独眼我是不是真的?也就是说,我是不是真实的存在?如果我是真实的存在,我怎么可能打开一扇墙上画的假门就逃了出来呢?——虚构《墓地疯子》,作者btr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上一次看gogo是《行走•快门不停》,陈坤在《西行路上的旅人速写》中用快门向读者讲述了他们这些依靠行走的力量来修行的“旅人”。荒凉的戈壁滩上陈坤稀疏的胡渣钻出黝黑的皮肤,聚光灯下的潇洒王子、不羁少年的踪影全无。或许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然而不论时空如何转换,全世界的人类都会做的一个动作就是——仰望星空。《大宇宙》追随着刘慈欣《三体》获奖的步伐,将涉及人类宇宙探索的所有内容一网打尽,邀读者共赴宇宙尽头的狂欢盛宴。其实,仅仅是看到封面,我就已经对其中的内容迫不及待,因为gogo的时尚前卫与全球视野总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第一手资料,而作为一个初级科幻爱好者,这也是一次增长知识、开拓兴趣领域的好机会。书中关于宇宙的内容大约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追溯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美国1969年的登月计划开始,盘点了迄今为止人类对月球、木星、冥王星、土星、火星、等星球的探索活动。大量的图片、报道、采访,其中还有对“土星探索之父”叶永烜的报道,可谓内容详尽,资料丰富,非常值得一看。而除了国家的探索行为,现在商业航天项目也成为了另一个新热点。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通过私人航天运营项目填补航天飞机退役后太空运输大军的短缺,因此美国太空港应运而生,目前已经有9家被批准上线。“休斯顿太空港”计划将自身打造成商业宇航社区,使用火箭代替飞机作为交通工具供人们使用,从休斯顿到北京只需2个小时!这真的即将把我们“坐着火箭去”的戏言变为现实。而在这部分内容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白骑士二号和它的驾驶员。这一架(或者应该说是三架?)超级炫酷的飞机和它无比帅酷的老爷子级驾驶员分分钟令人拜倒。如此漂亮的飞机、如此专业的驾驶者用前所未有的直观方式让人们看到了地球第二宇宙世代的到来。商业航空的发展预示着这些曾经遥远抽象的一切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所,而太空港也将成为新的旅游景点。虽然与美国休斯顿相比,中国体制内的文昌和酒泉等宇航基地还不具备商业航空的可能性,但在发展道路方面却可以获得一些思路,为航天产业、为当地经济、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不同的人会选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浩瀚星空带给自己的震撼与感动。接下来的部分是关于陨石猎人、太空音乐、艺术作品的介绍。在这些猎星人、音乐家、艺术家的藏品或作品之中,无一例外都表达着一种对宇宙太空的特殊感情。比如,大垣美穗子的艺术作品《灵柩车》,体现了日本人在“死亡”和“宇宙”之间的独特认识。日本人认为人死之后会成为一颗星星,于是大垣美穗子便用一辆灵柩车让体验者躺进“灵柩车”,观看着车里循环放映的彼岸世界的影片,体验往生者被载向另一个世界的感觉。这看起来多少有些令人惊惧,但不得不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极致体验。刘慈欣的采访中,最值得思考的是他对人们如今太空事业的冷静认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被无数次引用到滥情的地步,但在虚拟空间之中的一切口号的行动并不能引发太空事业的真正启动,如果要严肃地去考虑这个问题,就要构想国家层面、政府层面,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各方面的运作,实际上它异常枯燥。有关太空科幻电影的介绍,以《星球大战》为例讲述了科幻电影对人们生活与梦想的巨大影响。DZ和他的501军团,自己动手制作COS道具,利用爱好“做好事”,将义卖和参加商业活动的收入捐献给儿童福利院,成为了将爱好与慈善事业结合的典范。而《太空科幻电影谱系》一文则盘点了从1902年至今的科幻电影。附录“冷门科幻片观影指南”总结了除了主流太空科幻电影之外的冷门电影,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最后的Travel去到的是博卡拉,Coulumn则收录了三篇科幻小说和一些有趣的漫画,比较讨文青读者的喜欢。总体说来,除了排版上刻意营造的大小不一的字体让人有些眼晕之外,内容方面确实比上一本更加充实丰富有深度。期待下一次的gogo更精彩。


 大宇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