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301250126
作者:刘建华
页数:324页

内容概要

刘建华,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北京慧士德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曲阜尼山圣境旅游文化园区总体文化规划设计人。
属蛇,自谓文化生态社会学者,人称游吟思想家。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以读书、游历、交友为业。数十年游历人类诸多文明圣地,参访世界几多名校。读老子孔子,也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崇敬朱熹,也景仰康德。对《周易》充满情思,也对海德格尔和汉娜•阿伦特由衷钦佩。刚刚问禅访道,转身便听教堂钟声。听交响乐尤醉大提琴的沉思,交朋友不嗜酒肉而喜高谈阔论。不可救药也!

书籍目录

目录
〇一 [圣] 从司马迁的“黄帝”说起
〇二 [宫] 从黄帝的“合宫”说起
〇三 [堂] 从周公的“明堂”说起
〇四 [梦] 从孔子的“周公梦”说起
〇五 [源] 从曲阜的“鲁源”说起
〇六 [成] 从孟子说孔子“集大成”说起
〇七 [子] 从齐国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说起
〇八 [性] 从孟子的“修身养性”说起
〇九 [经] 从儒学的“十三经”说起
一〇 [国] 从《周礼》的“礼仪之邦”说起
一一 [礼] 从《礼记》的“礼辨异”说起
一二 [乐] 从《乐记》的“乐合同”说起
一三 [俗] 从《仪礼》的“移风易俗”说起
一四 [本] 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起
一五 [王] 从内圣外王的“素王”说起
一六 [祭] 从古代中国的“神谱”说起
一七 [敬] 从箴言“毋不敬”说起
一八 [孝] 从《孝经》“以孝为教”说起
一九 [养] 从庠序的“学养”说起
二〇 [尊] 从“几杖”的“礼遇特权”说起
二一 [宴] 从学校的“养老礼”说起
二二 [冠] 从“成人礼”说起
二三 [田] 从“藉田礼”说起
二四 [菜] 从“释菜礼”说起
二五 [师] 从“孔子问官”说起
二六 [化] 从“邦教”说起

作者简介

尼山书院,是孔子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和中国精神的象征。本书作者潜心尼山,博览群书,皓首穷经,含英咀华,厚积薄发,从“十三经”元典中提取二十六个最重要的主题词,效法先哲,分二十六个专题解剖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基因。
本书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背景下,旨在帮助大众正确认识自己与传统文化内在关系的一部生动的启蒙读本。这二十六个主题词,无一不是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与生俱来”的精神文化基因,都与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深刻的联系。借助这本书,读者也许可以找到一条回归自己精神文化基因的光明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影响中国人一生的二十六堂国学课!


 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国人乃至世界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源五千多年。在孔子之前不乏名人志士,尧、舜、禹作为帝王自不必说,作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的周公也没有孔子那么大的影响力,为何只有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也许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书名《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孔子的学说是二十六堂课就能概括的吗? 《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十三经当然不是三言两语便可概括,但是最主要的思想却可从此书窥得。纵观全书,作者将这十三经中的理想社会图景,一幅幅地描绘出来,连接成一副长卷般的连环画,呈现到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不自觉地就沉浸在古代的文化长廊中,尽情的吮吸前人的思想精华。看到目录,我们不难发现全书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解读孔子的思想。从司马迁笔下的”黄帝”到周公到孔子到孟子到“十三经”到董仲舒,以时间的脉络来看更能让人思路明朗。通读下来,不难发现孔子的思想是建设我们现代道德的精神资源;孔子思想为现代人提供了人生的智慧;孔子的精神为我们现代人的人生设计,树立了标杆。在这本书中,可以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在修身。其中,“仁”的内涵十分丰富,以《论语》中“仁者爱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言论可以看出,“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宝贵的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个人对于他人及群体的价值取向,所以,“仁政”成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模式,为政以德,取信于民,勤政爱民,节用恤民,与民共忧,等等,都可以说是施行仁政的最基本的要求;“礼”的中心含义不仅包括“礼品”、“礼仪”等内容,而且更广泛地指一整套维系国家、社会正常秩序的礼法制度及其观念。时至今天,展望中国,人们对孔子思想的重视随处可见: 中国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谓“政者,正也”;同时,重视仁义,提倡在保持法制精神的前提下,“以德治国”。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的主张中,最终的落点是“群众的利益”。在此方针指导下,目前,各级各地政府都把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当成了自己的施政纲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应该说,至今为止,人们也许只体会到了其中一部分的真谛。时光茌苒,在未来的时间里,人们对此将体会更深。
  •     以孔子为代表人物的儒家文化在我国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世人皆知的。而尼山作为孔子的诞生地,是先哲孔子精神的外在物化象征。当我们看到尼山,不禁会想到孔子,想到贯穿中国千年的儒学。在《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这本书中,作者借尼山之名,向读者讲述儒家思想的精髓与发展,带我们重回那诗书礼乐的时代。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于每章引言前的古体字分析起,主要是小篆,兼有甲骨文、金文。这个字是一章内容所要阐述的核心思想,从对字的意义的分析中,我们也能看出我国古人的理想追求,仅举几例:立——顶天立地做人;国——持戈守卫疆域;法——能断是非曲直。我们现在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基本形成,后世为维护统治,不断对其理论进行与时代相结合的发展,以适应不同社会统治的需要。汉字是表意文字,与拉丁表音文字不同,从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即使不知道它念什么,也能大致猜出其意义。“明”字流传至今仍是日在左,月在右,日月交相辉映,不就是光明吗?“孝”字“子在下,老在上,就像是儿子背着父亲”(见本书178页),其含义不言自明。汉字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演变中静静地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流淌。从接受义务教育时我们就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孔子之后,儒学被发扬光大,“仁”和“礼”也被延伸出更多的内涵。这些在这本书中,作者均有所涉猎。孔子重视教育,为宣传自己的思想不遗余力,因而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这一成语。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为劝说统治者们相信自己的主张,也是尽心尽力。孔子是最成功的,他的儒家学派影响中国几千年,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多方面给予指导,实乃人生大赢家。众所周知,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很适用的。作者在书中对此也有专门的章节表述,强调古代教育对孝道的重视。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我们是否有必要重提儒家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呢?齐鲁大地今天仍是我国教育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可能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息息相关。重访尼山,探索儒家思想的精髓,追寻圣人先哲的思想之路,是这本书引导我们要了解的。儒学被太多的学者研究过太多次,因而这本书的观点也没有多少新颖之处,这是个小小的遗憾。但通过这二十六堂国学课,我们也能对儒学有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有所收获。国学朝圣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后辈非上下求索而不能得。
  •     单看该书介绍中的话,还以为尼山书院是孔子建立的呢!结果到网上一搜,合着这个昔年曾云集了莘莘学子的尼山书院,也只是建在尼山而已,若说是真的和孔子有什么干系,不过是有些牵强附会罢了。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 一代圣人孔子诞生在这里。位于曲阜市城东南30公里。山上的尼山书院是元朝至元二年(1336年),中书左丞王懋德奏请建立的。几经败落,数次重修重建。毕竟又不是杜甫草堂那样的建筑,就连由后人依样画葫芦再建起来的杜甫草堂都假着呢,就说一个元朝人建起来的尼山书院是“孔子的精神象征”,给人感觉这物什和孔子他老人家的关系有多近似的,也没觉着说得太大了吗?最近不巧看了两集港台版《花木兰》的电视剧,深感刺激,为了洗眼睛又随手拿本《乐府诗集》,正翻到了那首《木兰诗》。作为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后人考据原型有两种可能,一是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二是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琢磨了一下,之所以会选这两个时间段,不独是时间对得上,更重要的还是也唯有在那种礼崩乐坏的时候,才可能出现花木兰这样的女孩吧。花木兰所做成的事,是重重封建礼制压迫下所洗脑的女性所不能的。所以,花木兰之前无花木兰,花木兰之后更无花木兰了。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了强健刚劲的女性母体,软弱卑微的女性是无法养育出更多优秀的后代的。可无论事民族还是国家,如果没有了人,没有了后来的继任者,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呢?反正,历史上那些个“儒家治国”的国家,全都死得很惨。单看西夏国的下场就知道了。当然,也有人会拿“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事儿。说什么儒家的精神开始是好的,还是进取的;只是后来腐朽了,退化了。但现实是,保守封闭退化的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的子民依旧很有攻击性——就算是保守封闭退化了的兵家法家,天然的性质所限,再怎的也不会陷入咬文嚼字死抠字眼的泥潭吧?坦白讲,我一直对儒家是没多少好感的,尤为不喜那些强调“亲亲尊尊”的阶级性论调。相信天性散漫的年轻人很少会有天然对这种东西有好感的。“天下大同”的理想是好的,但是想的是挺好,可怎么才能达到天下大同的目的呢?在那些儒生们看来,就是一个“尊礼制”,若是人人都能遵循儒家编出来的那套礼法纲常,不逾矩,随分从时,自然就天下大同了。你觉着这现实吗?反正我是觉得不现实的,大抵现在但凡是有点思考能力的成人都会感觉荒谬吧,然而,古代人迷信这种想法的还大有人在呢。王安石就是因为信了这套,过分的信赖那些大宋地方官员的道德情操,以至于变法残民累己,甚至造成了整个朝廷严重的党政。大宋之灭亡未尝全赖于此,但也未尝和此无关。只能说,纵观古今就从无有哪家学派是有野心如儒家或儒家的人一般,能想着“罢黜百家”独尊某术的。可儒家的那些个封建礼制所冀求的“天下大同”,根本是和墨家所主张的“兼爱非攻”一样的只是某些个人会认为的理想状态。说白了,哪怕墨家盛产游侠,但依旧比不过那些儒生的上下两张嘴皮子。一直感觉,儒家还不如和道教、佛教一样,干脆也弄个儒教出来得了。反正这三者“佛道儒三家”从来都是并称在一起的。就连儒家那些人不动辄也自称是什么“吾辈名教中人”吗?可见,儒家在它的信奉者来看,根本就是和宗教一样的。这玩意儿和西方的“拜上帝教”一般,都有着强烈的唯一性质,和大统一精神。正是这种‘独’,造就了它强烈的排他性。私以为,正是这种精神上的控制与桎梏,比起其他单纯学术派别的诸子百家,儒家才会有着如此显著的宗教性质。和偏向实用性的兵、医、农等诸家不同,私以为儒家更适合去当幼儿启蒙的老师。作为道德范畴,几千年下来,儒家已然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国人再撕剥不开了。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我们从小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受着儒家思想的熏陶长大的。至于本书,26篇26堂国学课,每篇开始给出了一个关键字,并几个与该字相关联或干脆就是从该字延伸出来的字,这些字的小篆或者是甲骨文的图样。颇类说文解字。书的装帧制作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之所以能有这么个定价出来,大概是不想让作者的稿费摊薄出版社的利润吧?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作者将孔子与同时代的西方哲人放到同一个语境下对比思考,宏大的国际化视野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相当不错的一本书。
  •     以二十六个重点关键词独立成章,既对国学有整体的大范围介绍,又能在每个国学话题中深入启迪读者。
  •     孔子用一生,演出一场可歌可泣的春秋家国梦。自他滥觞的儒家精神与情怀,永远地流淌在国人血脉中……
  •     用绳命游说列国的孔子,用绳命好礼复古的孔子,他孜孜不倦的求索与思考,影响了整个东方!
  •     虽说书里的文字非常简单,写得清楚明白,但其中也包括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原始文本,内容详实,史料充分,可谓雅俗共赏。
  •      作者对经典的引用和阐释浅显易懂,结合当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引起我很多的反思。(3)好礼之风自古有之,这本书中对“礼”进行了许多的介绍和阐发,不过在当代,“礼”已经物化得太厉害啦。
  •     可以在书中慢慢寻找祖先给我们的灵魂烙下的印记。一句“毋不敬”,闻之如醍醐灌顶。
  •      国学给人一种深奥难懂的感觉,但这本书语言简明精要、通俗易懂,随处穿插的国学经典故事更是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文化精粹阐释得淋漓透彻。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梦做了千年,也影响了千年的国人心理结构。
  •     作者用26个关键词将国学的精髓串起来,既浅显易懂又内容深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仔细读一读的好书!
  •     把孔孟的大道哲理,渗透进凡人琐事、当下社会,读得懂,有收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