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

出版社:薛小荣 时事出版社 (2013-02出版)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802325760
作者:薛小荣
页数:29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澄清两种模糊认识 一是必须以科学理性、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研究转型时期党执政资源流失的现象,既不要庸人自扰,又不能熟视无睹。 对于现阶段党执政资源的流失,当前学界、政界的主要观点主要集中表现为:(1)认为随着执政时间的增加,经历战争洗礼、坚定承认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社会成员减少,新一代对执政合法性不断提出质疑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危机;(2)认为“党政分开”这一改革过程发生偏差以及发展民主政治、扩大人大权力而造成党的执政权力弱化,使党失去社会控制力;(3)认为经济基础的变化,多种所有制成分不断增加,夺取了很多基层党组织的阵地,使党的组织资源萎缩,使党失去政治动员力;(4)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层加剧,利益多元化,价值观念变化使政治信念缺失,使党失去社会凝聚力。上述观点对于目前党执政资源的流失现象作出了一定的合理解释。但是,仔细分析这些观点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点,即是在立论分析的时候,研究者先定地认为党的执政资源具有不可流失性,认为已有的资源既然可以办好过去的事情,也能够办好当前和今后的事情,所以应该永久保持反复使用。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一是没有认清党执政环境的变化,从而将变化当成危险的挑战,而不是丰富和拓展执政资源的机遇;二是没有理解执政资源在向执政能力转化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能量的“消耗”,从而将正常的“消耗”看作是“流失”。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执政资源的流失,不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独特现象,而是世界上所有长期执政的政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预防并遏制党执政资源的流失,首先就必须从思想上澄清这一模糊认识,以一种科学理性、成熟自信的态度对待转型时期党执政资源流失的现象。从很大程度上讲,执政环境的变化虽然导致党的某些传统执政资源的流失(比如意识形态力量的使用),但绝不能因此就说它弱化了党的执政能力,而应该理性地认识到这是现代执政环境对执政党提出的客观要求,某些传统执政资源不是“流失”,而是“转向”,回归到了正确的位置,发挥了更加恰当的作用,从而应该可以和能够强化党的执政能力。今后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根据执政环境的变化及对党执政提出的新要求,在丰富和拓展新的执政资源的同时,还要重新整合党的传统执政资源,使之在现代执政条件下发挥正确而恰当的作用。

内容概要

薛小荣,陕西安康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事政治与国家安全教研室讲师、博士,上海市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军事历史与军事政治学、网络党建与网络社会治理等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和目录索引3篇。出版著作5部:《中国共产党与国防现代化》、《天下黄阿:黄河的人文历史》、《民族国家视野下中国近代国防的重构》、《军事与政治要论:马克思主义军事政治学经典论述与基本观点》、《中国军事政治学理论:共产党人的军政关系思想》。主持各类课题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党建与网络社会管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2CDJ008)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项目批准号:2011EDSO01)1项,等等。

书籍目录

导论 信息网络技术对执政党建设的三重影响 第一章 网络党建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网络党建的必要性 二、网络党建的可能性 第二节 概念与内涵 一、网络党建的概念 二、网络党建的内涵 第三节 价值与功能 一、网络党建的价值 二、网络党建的功能 第二章 网络党建的目标任务 第一节 政党与政党声誉管理 一、政党声誉:政党的人格化 二、政党声誉管理:政党形象 第二节 身体在场:物理空间领域的政党声誉管理 一、实在的空间: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路径依赖 二、消失的地域: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现实困境 三、重置的资源: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自我调适 第三节 身体缺场:网络空间领域的政党声誉管理 一、流动的时空: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总体态势 二、隐匿的身份: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特征规律 三、喧嚣的声音: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治理原则 第三章 网络党建的组织主体 第一节 网络党组织的概念 一、报纸一电台时代的政党组织 二、网络一微博时代的政党组织 第二节 网络党组织的类型 一、网站型网络党组织 二、论坛型网络党组织 三、博客型网络党组织 四、手机型网络党组织 第三节 网络党组织的特征 一、政党的“代言者” 二、网络的“志愿者” 三、市场的“竞争者” 四、规则的“服从者” 五、技术的“失控者” 第四章 网络党建的活动平台 第一节 党建网基本运行情况的调查 一、党建网的建设情况 二、党建网的管理情况 三、党建网的使用情况 第二节 党建网基本功能的认知调查 一、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分布 二、调查对象的年龄比例分布 三、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比例分布 四、调查对象的职业比例分布 五、调查对象的党龄比例分布 第三节党建网基本功能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发布的传递工具 二、党务开展的活动平台 三、党群互动的沟通渠道 四、主流声音的“聚集地”  第四节党建网功能发挥的效用困境 一、科学定位与组织管理的关系 二、搭建平台与平等空间的关系  三、优化结构与完善功能的关系 四、资源整合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第五章网络党建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组织的信息化:建立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一、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二、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 三、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第二节党务的网络化:实现党的工作对社会的全覆盖 一、党建信息发布的网络化 二、基层党务活动的网络化 三、党员学习教育的网络化 四、党员组织管理的网络化 第三节网络舆情治理:发挥网络党组织思想引导作用 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二、“众声喧哗”:“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作为  三、政府舆情治理的成功经验:汶川地震时期的网络舆情 四、“站在凳子上演讲的人”:网络党组织舆情治理的方式 五、“伍皓微博”:网络党组织舆情治理的实践探索 第六章 网络党建的主要能力 第一节组织凝聚能力 一、把握组织凝聚能力的内涵 二、增强组织凝聚能力的意义 三、提升组织凝聚能力的途径 第二节媒介交流能力 一、把握媒介交流能力的内涵 二、增强媒介交流能力的意义 三、提升媒介交流能力的途径 第三节意见表达能力 一、把握意见表达能力的内涵 二、增强意见表达能力的意义 三、提升意见表达能力的途径 结束语 网络党建: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网负责人员管理情况调查 二、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网支部书记使用情况调查 三、浦东党建网社会认知效果调查问卷 后记

编辑推荐

《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由时事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介绍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已经日益显现出其对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深刻影响。现代政党作为产生、形成于机械大工业时代的特殊政治组织,在信息社会已经渐露峥嵘的新形势下,必然会引起传统政党组织结构的自我变革。因此,如何通过政党的组织重建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不仅是中外主流政党的普遍共识,更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