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60747057
作者:王培元
页数:9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吓得胆战心惊,等到写好放下来,头发都变白了。东晋太元年间(376~396),朝廷新建了一座太极殿。按照习惯,当时的大臣谢安就想请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来写。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谢安不好意思直接张口,就用韦诞的故事来影射。王献之对谢安的用意心知肚明,但就是不答应,谢安就只好请另一位书法家刘壤之来题写。 可见,请著名书法家题写匾额,也算一个悠久的传统。起初是宫殿,后来商业店铺的牌匾,讲究的也要请书法家来写。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招牌,也体现出一种文化品位和艺术吸引力。同样,常常与匾额相配合的楹联也成为书法家公开展示技艺的方式之一,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而逢年过节所用的春联等,其书写虽不一定要请书法家,但也要请写得好的人来写。这种种表现,都体现了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书法艺术影响于普通人的生活,是多么深远啊! (四)扇子上的书法 书法不仅是书斋厅堂的艺术,还可以写在扇子上供人欣赏。 观看中国的戏曲,常常看到文人雅士们手拿一把折扇,扇面上非书即画。这是文人雅士的象征。但扇子又是实用物品,普通民众消夏乘凉也少不了它。只不过普通人使用的扇子材质普通,工艺也显得粗糙而已。但即使这样的普通扇子,如果有了书法,也可以变得身价百倍。 王羲之,既是一个有率真性情的人,又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他家住在蕺山(今绍兴市卧龙山东北),有一次出来游玩,看见一位老婆婆拿了一些六角形的竹扇在桥边卖。这些竹扇是很普通的,看来也没有几个人买。王羲之看到这种情形,就对那老婆婆说:“您这竹扇看来不好卖。我给您在上面写几个字,您看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很快在每把扇子上各写了五个字,就还给了老婆婆。老婆婆看到满扇子墨迹淋漓,觉得把扇子弄脏了,显出很是,院惜的样子,并且说:“我们家一日三餐全靠这些扇子,现在却让你给弄成这样子。”这时王羲之说:“您只要告诉买扇子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每把扇子要卖一百钱。”一百钱买一把竹扇,在那时候可是不低的价钱。老婆婆将信将疑,但还是照着王羲之的话做了。买扇子的人一听说是王羲之的字,纷纷来买,不一会儿,这些扇子就全部卖光了。 还有一个相似的故事。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在做杭州太守的时候,接到一纸诉状,有人告对方欠绫绢(两种丝织品)钱两万不还。被告方是一户制作扇子的人家。苏轼审问时了解到,这户人家刚刚遭遇父亲去世,又碰到开春以来的低温天气,做的扇子卖不出去,实在不是有意赖账不还。苏轼听完,盯着被告看了一会,就说:“你把你做好的扇子拿来,我来替你卖。”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一)萧翼赚《兰亭》 (二) 《黄庭》换白鹅 (三)匾额楹联书艺生辉 (四) 扇子上的书法 (五)一介使者亦求书 第二章探索书法艺术的内涵 (一)书写和书法艺术:笔法、结构、章法 (二) “墨池”“笔蟓”——书法从磨炼中来 (三) 感悟自然——观公孙大娘舞剑器 (四) 境与神会——书法创作的最佳境界 (五) “功夫在书外”——学问的滋养 (六) “书如其人”——书法的人格魅力 (七) 我自成我书——书法的生命在于创新 (八) 书法艺术的世界影响 第三章体验书法艺术的奥妙 (一) 了解一下“文房四宝” (二) 写点毛笔字——书体练习 (三) 法书阅读——从欣赏中学习 (四) 结语:进入一个艺术的世界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读本:书法艺术》旨在为了促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读本:书法艺术》的策划与实施。来源于对当前语言与文化传播的理解。当各国各民族的科技成果、生活方式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以百川汇海之势融入全球化浪潮时,世界也在倾听不同国家、民族的声音。欣赏多元文化的精彩。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语言与文化。都可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影响他人。变革自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时间和空间的交织中对话。在国家、地区、种族的跨文化传播中交流与重构。正如全球化市场需要中国一样。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同样离不开中国。绵亘发展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同样也应该在全球化浪潮和社会需求的涌动与召唤下。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展现自己的风采。


 书法艺术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