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如此:胡适说佛》书评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802564473
作者:胡适
页数:496页

原来如此

之前从未读过胡适先生的书,原本怕它晦涩难懂而不打算读它,路过它第三次时终于决定借阅一下。此书是胡适先生研究佛学的一些成果,前半部分文章应该是他给学生们讲课的内容,随后有部分与国内及日本学者的学术信件,最后是一些研究禅宗及佛学的文章。通篇考证中国禅宗历史真伪、及禅宗论著的内容占了主要篇幅,可能更适合专门研究此类问题的学者研读。不过前半部分语言幽默诙谐,文章中穿插着许多生动有趣的典故,让人捧腹大笑、过目难忘。后半部分虽然更加学术化,但也能让外行人学到不少知识。总的来说对非专业人士来讲是一本可读的书,将中国禅宗的发展做了清晰的梳理,有趣的故事也阐释了许多道理。下面摘抄本书中前半部分一些有趣亦是有益的段落:如果一天到晚,老是打坐,容易出乱子。譬如在打坐的时候,忽然涉想某人欠我的债,或恋爱的事情,或可恶的人与可恶的事,心更不定了。在这时候,非数息所能为力,所以还要旁的方法来帮助,即靠“慧”——知识——来帮助。所以,第二个方法叫“不净观”。所谓“不净观”,就是用智慧想到一切都不干净。譬如当我们涉想某某漂亮的小姐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她身上是如何的不洁净,鼻子里都是鼻涕,嘴里都是唾沫,肚子里都是腥血等不洁之物,并且到她死后,桃色的脸庞也瘦成白皮夹腮了,乌云般的头发也干枯了,水汪汪的眼睛也陷落了,到了尸体烂了之后,更是怎样地腐臭,怎样地变成骷髅。如此,我们也就不想她了。漂亮的小姐,金钱,地位,都作如是观,自然这些念头都会消除净尽。 第三个方法叫作“慈心观”。所谓“慈心观”,便是训练你自己,不但要爱朋友,还要爱仇敌;不但爱人,还要爱一切物。如当不安定的时候——生气的时候,一作“慈心观”,便会不生气了。但有时还不能制止,所以又有第四个方法。 第四个方法就是“思维观”,就是凭我们理智的了解力来解决一切。常言道“无常一到,万事皆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任何物件,都是不能永久存在的,都不过是九十几种元素所凑成,将来都要还为元素的。比方有人骂我是反动派,反革命,走狗,当我们听到,自然很生气,非要和他拼命不可。要是拿我们的思维力来一分析:骂,到底是什么呢?不过是由空气传来的一种音浪,对于音浪,自然用不着生气。至于骂我的人呢?依着化学的分析,也不过是几分之几的氢气氧气等等的化合物,而被骂的我呢?也是和骂我的人一样,几种元素的化合物而已。等到死后,大家都物归原所。如此,则所有骂詈,不过是一种气体的流动,两个机关打无线电而已,有什么了不得?到此地步,就无人无我,四大皆空了。

难得有人讲得如此明白

昨天读了《胡适谈佛》一书。我原本以为一讲到佛教的历史,由于涉及到太大量的民间力量,故事一定会送伞不堪。没想到胡适把佛教的历史,从一个理性科学的角度,收拾时分利索,简单易记得像金庸小说里讲的宗派的历史一样。书中的历史来自于30年代,里面所含的意义到了今天,又有了新的延展。胡适给出的阐释,为今天的故事提供了原因,让今天看起来十分难以理解的事变得可以理解和铭记了。释迦摩尼没有神力,为什么中国人在烧香拜佛?中国最盛行的是大乘佛教。佛陀的教导里面本来没有鬼神,也没有神力。但是为了迎合印度人的偏好,佛教被印度教同化了,演变成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可以信仰菩萨,主要目的是度人济世,相信神力,主张偶像崇拜和使用咒术。胡适将其称为一架垃圾马车。因为他里面有很多内容和胡适所信仰的科学理性矛盾。在大乘佛教最兴盛的时期,咒术仅为一小部分。在其末路的9世纪,咒术变成了主流。这就是密宗。现在中国最为兴盛的仍是密宗吧。为什么喇嘛不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多数解释只是浅尝辄止地说,是"归依无量的佛"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 是中国佛教宗派净土宗的主张。净土宗主张人可以通过自身修为,死后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宗为民众带来的是"上天堂"的一个权利,和欧洲文学里面的人们渴望天堂一样,这个权利的诱惑对于劳苦大众来说,是可以为其舍命的。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中国人的天堂。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比较相信的是"入土为安"。极乐世界对我的感召力不大,因为我追求世俗的幸福,这和当初苦难深重的中国人太不一样了。也可以这样讲,一旦民众可以获得世俗的快乐,净土就离中国主流文化越来越远。"我送你上西天!"这句话就变得更好理解了。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个世俗的人,他相信利益,而不相信道德中的善。而听这句话的人是一个道德上正义的人,而这个人正在做一件舍身取义的事。说者认为听者的正义信仰十分可笑。"我送你上西天!"等于"既然你蠢到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还拿你的那一套邪说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评判我,那我就送你去那里吧。"净土宗影响深厚。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织田信长杀死过寺庙的和尚,而德川家康通过拥护佛教来收买人心。德川家康的军中打着"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旗号。这里的佛教和净土宗的主张是一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怎么回事?这是中国自己的佛教。印度讲究渐修,就是很多僧人,在师傅的指引下,一点一点地,一级一级通过考试,最后成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还保留着这些传统。而在中国,可以顿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成了可能。藏传佛教里面要求人们做什么什么一万五千次等等的,恐怕也非佛陀本意。但话又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渴望佛陀是一个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者呢?但既然叔本华也从佛陀身上获得了灵感,那有可能佛陀的思想有可能的确智慧到了超越自己的时代。就像老子一样。唐僧取回来的是什么经?你会说,唐僧取回来的经书都没有字,他看到没有字,还笑了。这个充满佛教智慧的桥段,我们稍后再说。先说唐僧当时是翻译了很多的经书的。他取回来的经书是唯识派的。什么是唯识派?胡适给出的解释是,唯识派把心的官能和心的对象分为了六百六十法,中国人是没有那个耐心研习得。据我自己的想象,当时中国的上流社会信仰的是孔孟之道,所以人们会一直拿君子的标准为行为提供准绳。君子的心是唯一标准的圣人心,所以君子没有那么多心的官能。中国人的超我不柔化是有历史原因的。不说儒释道中的"释",说儒家的话,儒家的人的超验存在感就是成为圣人,也是神秘主义倾向的一种。所以唯识派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据我对于唯识派的假想,应该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写的《思考快与慢》很像,讲一下什么是"局内人思维",什么是"拥有效应"。。。。。。其实我从这本书已经理解到"色即是空"了。通过文字的力量带给人顿悟,是这本书无法比拟的价值。"不说破" style大爆发表面上的故弄玄虚,其实好像有深刻的道理。比如说前一阵的大师问答笑话"你永远改变不了一个碧池"。这也是从中国古代就有。你问了一个问题,打你就好了。答非所问的方式,叫做"不说破",也叫做禅机。所以当《西游记》里面唐僧拿到了无字的经书,一场辛苦一场空,本来应该生气的事,后来也转嗔为笑,他得到了一次禅机悟道。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认为,语言只能提供一个结构,来描述一个"等比"的比喻。所以问题的答案也许无法通过词语表达,而是要用反直觉的行为,让提问者直接感知到。我现在看到的最好的禅机回答,是《道士下山》里面,王学圻打翻的水瓢。用禅机的话讲,叫水瓢秘诀。感觉很像行为主义艺术吧。行为主义艺术也是禅机的艺术。原来有个可爱的同事,喜欢问"小轿车是轿子么?","土豆是不是地瓜?","西红柿是不是柿子?","十一是不是二十一?"充满禅机的一个人。如果说得再直白一点,这些问题里面的荒谬用禅机方式,阐述了笛卡尔对于认知的理解。人和事物之间相隔着的是人类编纂的概念,人对于物体的认知是人造概念的集合。她想用禅机的方式告诉你,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缘来如此:胡适说佛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