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子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38741056
作者:(印度)戴博诃利
页数:29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那神女在水面停了不久又沉下去了。王子看见她那么俊美,心里非常眷慕。她忽然沉下去,使他的热爱立时变成疯狂。回宫以后什么话他都不能说,只说:‘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又走了!’王召集了国内的名医来治他,可是都不能把他治好。于是王命人在四城擂鼓,召那能医治王子的人,应许如果把他治好,就要把公主许给他为妻,并且分给他国土的一半。有一个老婆子名叫八奇母,走去摩触那鼓,说她有医治王子的本领。她命王为她搭了一座草舍在池边,在离池不远的地方又伏着些侍从听候她的差遣。听说那神女再浮上水面来,八奇母便把她留住,命侍从用肩舆把她抬进王宫去。王子因为见着那所爱的神女,他的病立时好了。当时王就要与他们成亲,但那神女不愿意,因为她还有一位丈夫在水底,如必要她与王子结婚时,就得容她用一年的时间来把前夫忘却,所以延迟到现在。现在你所听的乐音就是从宫门口送出来的。这就是这段奇事的大概情形。” 公子问:“这真是一段奇遇!不晓得八奇母受了什么赏赐没有?” 婆罗门人说:“还没有。王本应许要将公主许给治好王子的人,可是八奇母是个女人,她请求王把所应许的赐给他的儿子八奇珍。可是八奇珍是个心志不定几类疯癫的人。他出外已经一年多了。现在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他常常是这样,出外很久,忽然就回家来看他的母亲,忽然就去了。现在我想他有娶公主和领受国土的福分,他的母亲一定希望他回来。” 公子问:“他的模样是怎样的?他回家的时候都做些什么事体?” 婆罗门人说:“不错,他就像你这样的身体,不过年纪轻一点。他不常穿衣服,只围一条布在腰上,用灰涂身,拿着一根树枝在手里。他到他母亲的家,必在门外舞一阵,口里还唱着, ‘嗒!嗒!嗒!’的声调。他说话也很不清楚。当他的母亲对他说:‘八奇儿,同我住几天吧,’他必回答说:‘不,不,我不住,我不住。’他若是对于他母亲的要求要应许的时候,必定说, ‘哼,’意思就是‘好吧。’” 公子自从听了婆罗门人所说的话,把事情的原委探究出来。他断定妃子是自己一个因着宝珠的能力浮上水面来,被老婆子捉住的。他的朋友王子必定还在水底,而那颗宝珠必定是在老婆子手里。他想他的朋友丢了那颗宝珠一定没法逃出来,一种失望的悲伤不觉涌上他的心头。他整夜里深深地出神,试要想出一个方法来救他的朋友。他想除非得再从老婆子手里夺回那颗宝珠。

前言

戴博诃利(Lal Behari Day)的《孟加拉民间故事》(Folk-Tales of Bengal)出版于一八八三年,是东印度民间故事的小集子。著者的自序中说他在一个小村里,每夜听村里最擅于说故事的女人讲故事。人家叫她做三菩的母亲。著者从小时便听了许多,可是多半都忘记了。这集子是因为他朋友的请求而采集的。他从一个孟加拉女人那里听得了不少,这集子的大部分就是从她所说的记下来。集中还有两段是从一个老婆罗门人那里听来的;三段是从一个理发匠那里听来的;两段是从著者的仆人那里听来的;还有几段是另一位婆罗门人为他讲的。著者听了不少别的故事,他以为都是同一故事的另样讲法,所以没有采集进来。这集子只有二十二段故事,据著者说,很可以代表孟加拉村中的老婆子历来对孩子们所讲的故事。正统的孟加拉讲故事的村婆子,到讲完一段故事以后,必要念一段小歌。歌词是:“我的故事说到这里算完了,那提耶也枯萎了。那提耶呵,你为什么枯萎呢?你的牛为什么要我用草来喂它?牛呵,你为什么要人喂?你的牧者为什么不看护我?牧者呵,你为什么不去看牛?你的儿媳妇为什么不把米给我?儿媳妇呵,你为什么不给米呢?我的孩子为什么哭呢?孩子呵,你为什么哭呢?蚂蚁为什么要咬我呢?蚂蚁呵,你为什么要咬人呢?喀!喀!喀!”为什么每讲完一段必要念这一段,我们不知道,即如歌中词句的关系和意义也很难解释。著者以为这也许是说故事的在说完之后,故意念出这一段无意义的言词,为的是使听的孩子们感到一点兴趣。这译本是依一九一二年麦美伦公司的本子译的。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直译,只把各故事的意思率直地写出来。至于原文的词句,在译文中时有增减,因为翻译民间故事只求其内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余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译述这二十二段故事的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Folk-Lore)的研究很有兴趣,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流入的,多译些印度的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助;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小说看,我自己许久没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的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民俗学者认为民间故事是重要的研究材料。凡未有文字,或有文字而不甚通行的民族,他们的理智的奋勉大体有四种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这四种便是故事、歌谣、格言(谚语)和谜语。这些都是人类对于民间故事的推理、记忆、想象等,最早的奋勉,所以不能把它们忽略掉。故事是从往代传说下来的。一件事情,经十个人说过,在古时候就可以变成一段故事,所以说“十口为古”。故事便是“古”,讲故事便是“讲古”,故事的体例,最普遍的便是起首必要说,“从前有……(什么什么)”,或“古时……(怎样怎样)”。如果把古事分起类来,大体可以分为神话、传说、野乘三种。神话(Myths)是“解释的故事”,就是说无论故事的内容多么离奇难信,说的和听的人对于它们都没有深切的信仰,不过用来说明宇宙、生死等等现象,人兽、男女等等分别,礼仪、风俗等等源流而已。传说(Legends)是“叙述的故事”,它并不一定要解释一种事物的由来,只要叙述某种事物的经过。无论它的内容怎样,说的和听的对于它都信为实事,如关于一个民族的移植、某城的建设、某战争的情形,都是属于这一类。它与神话还有显然不同之处,就是前者的主人多半不是人类,后者每为历史的人物。自然,传说中的历史的人物,不必是真正历史,所说某时代有某人,也许在那时代并没有那人,或者那人的生时,远在所说时代的前后也可以附会上去。凡传说都是说明某个大人物或英雄曾经做过的事迹,我们可以约略分它为两类,一类是英雄故事(Hero-Tales),一类是英雄行传(Sagas)。英雄故事只说某时代有一个英雄怎样出世,对于他或她所做的事并无详细的记载。英雄行传就不然,它的内容是细述一个英雄一生的事业和品性。那位英雄或者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说的人将许多功绩和伟业加在他身上。学者虽然这样分,但英雄故事和英雄行传的分别到底是不甚明了的。术语上的“野乘”是用德文的“M-rchen”:“它包括童话(Nursery-Tales)、神仙故事(Fairy-Tales)及民间故事或野语(Folk-Tales)三种。”它与英雄故事及英雄行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点,它不像传说那么认真,故事的主人常是没有名字的,说者只说“从前有一个人……(怎样怎样)”或“往时有一个王……(如此如彼)”,对于那个人、那个王的名字可以不必提起;第二点,它是不记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空间的;第三点,它的内容是有一定的格式和计划的,人一听了头一两段,几乎就可以知道结局是怎样的。传说中的故事,必有人名、时间、地点,并且没有一定的体例,事情到什么光景就说到什么光景。从古代遗留下来的故事,学者分它们为认真说与游戏说两大类,神话和传说属于前一类,野语是属于后一类的。在下级文化的民族中,就不这样看,他们以神话和传说为神圣,为一族生活的历史源流,有时禁止说故事的人随意叙说。所以在他们当中,凡认真说的故事都是神圣的故事,甚至有时只在冠礼时长老为成年人述说,外人或常人是不容听见的。至于他们在打猎或耕作以后在村中对妇孺说的故事只为娱乐,不必视为神圣,所以相对于神圣的故事而言,我们可以名它做庸俗的故事。庸俗的故事,即是野语,在文化的各时期都可以产生出来。它虽然是为娱乐而说,可是那率直的内容很有历史的价值存在。我们从它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思想和习惯。它是一段一段的人间社会史。研究民间故事的分布和类别,在社会人类学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因为那些故事的内容与体例不但是受过环境的陶冶,并且带着很浓厚的民族色彩。在各民族中,有些专会说解释的故事,有些专会说训诫或道德的故事,有些专会说神异的故事,彼此一经接触,便很容易互相传说,互相采用,用各族的环境和情形来修改那些外来的故事,使成为己有。民族间的接触不必尽采用彼此的风俗习惯,可是彼此的野乘很容易受同化。野乘常比神话和传说短,并且注重道德的教训,常寓一种训诫,所以这类故事常缩短为寓言(Fables)。寓言常以兽类的品性抽象地说明人类的道德关系,其中每含有滑稽成分,使听者发噱。为方便起见,学者另分野乘为禽语(Beast-Tales)、谐语(Drolls)、集语(Cumulative Tales)及喻言(Apologues)四种。在禽语中的主人是会说人话的禽兽。这种故事多见于初期的文化民族中。在各民族的禽兽中,所选的主人、禽兽各有不同,大抵是与当地当时的生活环境多有接触的动物。初人并没有觉得动物种类的不同,所以在故事中,象也可以同家鼠说话,公鸡可以请狐狸来做宾客,诸如此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识别力还不很强。可是从另一方面说这种禽语很可以看出初民理智活动的表现方法。谐语是以诙谐为主的。故事的内容每以愚人为主人,述说他们的可笑行为。集语的内容和别的故事一样,不同的只在体例。它常在叙述一段故事将达到极盛点的时候,必要复述全段的故事一遍再往下说。喻言都是道德的故事,借譬喻来说明一条道理的,所以它与格言很相近。喻言与寓言有点不同。前者多注重道德的教训,后者多注重真理的发明。在低级文化的民族中常引这种喻言为法律上的事例,在法庭上可以引来判断案件。野乘的种类大体是如此,今为明了起见,特把前此所述的列出一个表来。我们有了这个表,便知道这本书所载的故事是属于哪一类的。禽语的例如《豺媒》,谐语如《二窃贼》,喻言如《三王子》、《阿芙蓉》等是。孟加拉民间故事的体例,在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出它们有禽语、谐语、集语、喻言四种成分,不过很不单纯,不容易类别出来。故事的主人多半是王、王子和婆罗门人。从内容方面说,每是王、王子,或婆罗门人遇见罗刹或其他鬼灵,或在罗刹国把一个王女救出来,多半是因结婚关系而生种种悲欢离合的事。做坏事的人常要被活埋掉。在这二十二段故事中,除了《二窃贼》及《阿芙蓉》以外,多半的结局是团圆的,美满的。在这本故事里有许多段是讲罗刹的。罗刹与药叉或夜叉有点不同。夜叉(Yaksa)是一种半神的灵体,住在空中,不常伤害人畜。罗刹(Rakshasa)男声作罗刹娑,女声作罗叉私(Rakshasi)。“罗刹”此言“暴恶”,“可畏”,“伤害者”,“能瞰鬼”等。佛教的译家将这名字与夜叉相混,但在印度文学中这两种鬼怪的性质显有不同的地方。罗刹本是古代印度的土人,有些书籍载他们是,黑身,赤发,绿眼的种族。在印度亚利安人初入印度的时候,这种人盘踞着南方的森林使北印度与德干(Deccan)隔绝。他们是印度亚利安人的劲敌,所以在《吠陀》里说他们是地行鬼,是人类的仇家。《摩诃婆罗多》书中说他们的性质是凶恶的,他们的身体呈黄褐色,具有坚利的牙齿,常染血污。他们的头发是一团一团组起来的。他们的腿很长,有五只脚。他们的指头都是向后长的。他们的咽喉作蓝色,腹部很大,声音凶恶,容易发怒,喜欢挂铃铛在身上。他们最注重的事情便是求食。平常他们所吃的东西是人家打过喷嚏不能再吃的食物,有虫或虫咬过的东西,人所遗下来的东西,和被眼泪渗染过的东西。他们一受胎,当天就可以生产。他们可以随意改变他们的形状。他们在早晨最有力量,在破晓及黄昏时最能施行他们的欺骗伎俩。在民间故事中,罗刹常变形为人类及其他生物。他们的呼吸如风。身手可以伸长到十由旬(约八十英里,参看本书《骨原》)。他们从嗅觉知道一个地方有没有人类。平常的人不能杀他们,如果把他们的头砍掉,从脖子上立刻可以再长一个出来。他们的国土常是很丰裕的,地点常在海洋的对岸。这大概是因为锡兰岛往时也被看为罗刹所住的缘故。罗刹女也和罗刹男一样喜欢吃人。她常化成美丽的少女在路边迷惑人,有时占据城市强迫官民献人畜为她的食品。她们有时与人类结婚,生子和人一样。今日的印度人,信罗刹是住在树上的,如果人在夜间经过树下冲犯了他们就要得呕吐及不消化的病。他们最贪食,常迷惑行人。如果人在吃东西的时候,灯火忽然灭了,这时的食物每为罗刹抢去,所以得赶快用手把吃的遮住。人如遇见他们,时常被他们吃掉,幸亏他们是很愚拙的,如尊称他们为“叔叔”或“姑母”等,他们就很喜欢,现出亲切的行为,不加伤害。印度现在还有些人信恶性的异教徒死后会变罗刹。在孟加拉地方,这类的罗刹名叫“曼多”(Māmdo),大概是从阿拉伯语“曼督”(Mamdūh),意为“崇敬”、“超越”,而来。这本故事常说到天马(Pakshiraj),依原文当译为“鸟王”。这种马是有翅膀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它在地上走得非常快,一日之中可以跑几万里。印度的民间故事常说到王和婆罗门人。但他们的“王”并不都是统治者,凡拥有土地的富户也可以被称为王或罗阇,所以《豺媒》里的织匠也可以因富有而自称为王。王所领的地段只限于他所属所知道的,因此,印度古代许多王都不是真正的国王,“王”不过是一个徽号而已。此外还有许多事实从野乘学的观点看来是很有趣味的。所以这书的译述多偏重于学术方面,至于译语的增减和文辞修饰只求达意,工拙在所不计。许地山十七年六月六日 海甸朗润园赠与爱读故事的芝子

内容概要

  戴博诃利(Lal Behari
Day),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个穷苦家庭,在亚历山大?达夫神父的加尔各答苏格兰教会学校受教育期间正式皈依基督教。1867年任西孟加拉邦贝汉布尔大学校长,从1877年起,他成为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的董事。1872年至1888年期间,任加尔各答大学胡格利学院的英语、心理学、伦理学教授。他还主编有孟加拉语月刊杂志,同时还主编《印度改革者》(1861)、《星期五评论》(1866)和《孟加拉杂志》(1872)这三份英语杂志。他还经常用孟加拉语进行专栏写作,并为《加尔各答评论》和《印度爱国者》撰写文章。他的代表作品是用英文创作的《孟加拉农村生活》(1874)和《孟加拉民间故事》(1883),这两本书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影响非常深远。
  许地山,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民俗宗教史学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许地山一生著作颇多,代表作品有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命命鸟》、《换巢鸾凤》、《缀网劳蛛》、《春桃》、《危巢坠简》、《铁鱼底腮》;散文集《空山灵雨》、《许地山选集》;童话《萤灯》;论著《印度文学》、《国粹与国学》;宗教书《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册);译作有《在加尔各答途中》、《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月歌》、《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沃里克?戈布尔(Warwick
Goble),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插图画家之一,早年为报纸绘制插画,后来致力于为世界著名的科幻神话和童话民间故事绘制插画,代表作有《世界大战》、《君士坦丁堡》、《英格兰的大教堂》、《水孩子》、《日本童话绘本》、《五日谈故事集》、《孟加拉民间故事》、《印度神话传说》、《印度圣人传奇》和《金银岛》等传世的插画经典。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死新郎
第二章 骊龙珠
第三章 三宝罐
第四章 罗刹国
第五章 鲛人泪
第六章 吉祥子
第七章 七母子
第八章 宝扇缘
第九章 阿芙蓉
I. LIFE’S SECRET
II. PHAKIR CHAND
III. THE INDIGENT BRAHMAN
IV. THE STORY OF THE RAKSHASAS
V. THE STORY OF SWET-BASANTA
VI. THE EVIL EYE OF SANI
VII. THE BOY WHOM SEVEN MOTHERS SUCKLED
VIII. THE STORY OF PRINCE SOBUR
IX. THE ORIGIN OF OPIUM

编辑推荐

《吉祥子:孟加拉民间故事集(中英对照)》是中国著名的印度文学史家许地山为伉俪情深的知音妻子周俟松翻译的神秘有趣的民间传说。民国最有灵性的文学家许地山为相守12年却情深百年的爱妻描绘的最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讲述的最神秘奇特的异域传说。

作者简介

《吉祥子:孟加拉民间故事集(中英对照)》是印度作家戴博诃利的经典作品,于1833年首次出版,百年来译为多种文字,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许地山是民国时期公认的最有灵性的作家,他对《吉祥子:孟加拉民间故事集(中英对照)》的翻译,被季羡林评价为“对印度文学传入中国有开创之功”。
《吉祥子:孟加拉民间故事集(中英对照)》是许地山为相守12年却情深百年的爱妻周俟松用朴实无华的笔调描绘的最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用自然平凡的语言讲述的最神秘奇特的异域传说。
中英双语、沃里克•戈布尔1912年原版插图首次合璧出版,精彩演绎戴博诃利的杰作。
最纯净、最精致、最空灵的中文写作典范,神话、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的巅峰之作。


 吉祥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起先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有着浓郁的南亚风采和情调。书中的插画也非常贴合主题。而且中英双语的排版也十分贴心,可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却又环环相扣,不义的人与事都遭到了惩罚,仁义的人也终于由最初的穷困潦倒,变得富裕充足,获得了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令人感受到浓厚的神话色彩,书中虔诚的人能够与神灵对话,还有邪恶的能幻化成任何形貌的罗刹,以及价值连城的摩尼宝珠和会说话的聪明善良的古树。本书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向读者诠释了朋友的仗义、妃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婆罗门人的机智、大力龙王的残暴和罗刹残害生灵、贪食的本性……本书共分为九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时也能了解到孟加拉当地的风俗,因此也多偏重于学术方面。虽然读后情节都记不大清了,因为实在太多纠缠在一起,但本书还是值得一读。其他的介绍书中都有,我便不赘述了。怀特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一言难尽
  •     好故事呀~我的故事说到这里算完了,那提耶也萎了。那提耶呵,你为什么枯萎呢?
  •     看着这个故事就好像回到小时候看格林童话,但是这个故事并没有像我们看到的那些那么有条理性,仅仅作为传说,或者村头大妈讲的故事,扬颂着真善美的故事倒是真的,没事还想看看这个系列的第一辑。PS:没看这书后面的英文版……
  •     有些童话 相当恐怖
  •     睡前故事~~
  •     有些有的重口味
  •     是了解另一个文化的窗口吧
  •     当时在图书馆翻到的,就把两本都借回来了,只是没想到豆瓣居然搜得到…我想着这书一定很偏…… “许地山给妻子翻译的闲读”这初衷无疑给这书增添了一丝温情与动人的色彩。我本身是一个喜欢看故事的人,这么多小故事倒是解闷,而且同时接触到印度的一方面文化也还挺新鲜的。
  •     挺好看的。不会给小侄女看,小侄女这年纪,应当多看奇思妙想的故事。人性太恶的故事不给她看,青蛙王子灰姑娘这种也不要给她看。
  •     被封面的印度风吸引了,故事也非常有特色,不过和另一本略有重复。后面附的英文版不难,很容易看懂。
  •     跟寓言故事差不多 没预想的精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