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210083030
作者:[美]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谷歌、IBM、凯萨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 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以及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
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 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
金丽鑫,美国普渡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士,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曾在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从事外事口译和笔译工作,另在美国普渡大学承担中美科学技术翻译工作及口译工作。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从确定性开始
第二章 洞察先机
第三章 变 革
第四章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 反其道而行
第六章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第七章 主导未来
后记
注 释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学会如何看到未来,你就更知道现在怎么做!
...................
※编辑推荐※
☆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亚马逊榜首畅销书。
☆ 作者是美国资深未来学家,30年潜心研究科技趋势及其在商业上的应用,是微软、谷歌和IBM等著名科技公司的幕后咨询师。
☆ 《高效 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史提夫•福布斯倾力推荐。
☆ 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未来科技的趋势,并且把远见力总结为一种可以开发、深化、细化的技能,任何人都能迅速掌握。
...................
※内容简介※
假如未来是可见的,结果会怎样?投资者会播下财富的种子,等待收获确定性的利润;创业者会调整业务方向,下一个台风口会像航班一样准时到来;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须知,趋势有硬趋势和软趋势之分,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未来的变数。
本书的主旨便是对这两者加以区分。作者所领导的机构是全球久负盛名的预测者,数百次精准预测到大变革,无一失手。本书首次公开作者精准预测的逻辑,以理解未来的7大原则构建“远见力”,甫一出版即登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受到美国商界精英的热烈追捧。如今,只有少数人具有“远见力”。“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跟随本书养成正确的习惯,你也能看到硬趋势。
...................
※名人推荐※
写的极好,全面透彻地帮助读者掌握7个原则,不论是谁都能从中获得独一无二的技能,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
一位资深企业家的洞见和战略选择,极具启发和影响。
——史提夫·福布斯,福布斯集团CEO及《福布斯》总编辑
如果你能预测未来会怎么样?如果你能彻底改造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怎么样?如果你能跳过阻碍直达目标又会如何?读读这本书吧,未来有无限可能。
——肯·布兰佳(Ken Blanchard),《一分钟经理人》和《更高层面的管理》的作者
我爱这本书!它既有趣又有启发性。你应该立刻买下来,读一读,试一试!
——艾伦·M.韦伯(Alan M. Webber),《快公司》(Fast Company)杂志联合创始人
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压力日趋紧迫,从投身于创业的领导者到跨国组织的管理者都能从本书提到的7个原则获得深刻的洞察力。它将改变你看待阻碍的方式,开拓你的思维,发现新的机遇。
——特里·琼斯(Terry Jones),Travelocity创始人以及Kayak董事长
这本书太棒了!是穿越喧嚣的利器,远见力告诉你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世界中存活并兴盛。
——海军少将戴维·比尔三世(Rear Admiral David Bill Ⅲ),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基金会执行董事
本书为喧哗的商业世界提供了绿色通道,为未来开启了启示之窗,将会刺激一大波创新和积极变化。
——霍华德·普特南(Howard Putnam),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前总裁
对于想要在变革的未来世界中获利的人来说,本书提供了一种远见力和有用的战略。这是一本革命性的书。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福布斯》评选的“五位最受尊重的执行教练”之一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5条)

  •     变化总是无处不在,所以经常听人说,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赶不上变化……难道未来真的不可知吗?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和错综变幻的未来,只能无所适从吗?当然不是,你完全可以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1.未来总有不期而遇的变化等着你前两天朋友们就已经约好这个周六早上五点半去操场练习间歇跑,昨晚临睡前怕睡过点,还特意提前定好了今天早晨四点的闹钟。可是半夜朦朦胧胧中就听到外面哗哗的雨声,心想好大的雨啊,看来约跑要泡汤了,因为即便天亮后雨停了,操场的跑道也会有不少积水,所以又在朦朦胧胧中睡去,闹钟响起的时候也就没有起床。后来看大家的留言,活动确实因为雨而取消了。夏天的天气就是这样多变,这一周已经有好几天下阵雨了。当然,现代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已经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很大的支持了,听说有一种手机软件,可以随时查询某一地点周边、某一时刻前后的天气情况。不过这次我们没有提前查询,一次普通的跑步活动而已,影响并不大,因为一般来说,如遇天气异常,比如严重雾霾、大雨等等,活动就可以自动取消。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了不可琢磨的变化,有的可能带来麻烦,有的可能蕴藏着机遇,只是好像更不容易预测和把握。2.“远见力”让你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从天气的变化和预测,让我联想到这两天正在看的一本书,英文名字叫《flash foresight——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e impossible》,也就是,闪现的远见力——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它的中文版书名定为《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书名起的这么神秘,你或许以为这是一本算命或占卜的书吧?我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不是的。不过,它确实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和把握未来。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世界上很多知名企业提供咨询,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很多人都被瞬息万变的现实所困惑,认为人生在世,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现在,好像比过去更加充满了不确定,不知道接下去将面临什么。可是,你越关注不确定性,就越有可能被所谓的世事难料吓到,就越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但实际并非如此,未来是可以被预测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了解未来,我们对未来的了解远远高出自己的想象。在书中,作者提出远见力的概念,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这个定义看上去似乎有些矛盾。因为,既然是感性认识,就更像类似灵感的东西,而在我们印象中,灵感总是来无影去无踪,无可追寻,就更不能像理性认识,无法用逻辑来解释。可作者为什么还说远见力是“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呢?这是因为作者发现,这些像灵感一样闪现的远见力由七个原则而触发,也被称为七个触发器,即: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问题);5)反其道而行(看见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为你指定一个未来)。这本书也是从上述七个方面来系统阐述的。我们对于这些原则其实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有意识地运用到现实中,更没有加以开发、细化和强化,变成我们自己的远见力。就拿我们熟悉的股神巴菲特来说,如果称其为富有远见力的人物估计没有人反对。而在别人向他请教投资的秘诀时,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而他运用的就是触发器5,典型的“反其道而行”。“反其道而行”能够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当你看向与其他人相反的方向,其他人就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东西了,却能够让你发现潜在的机会和可能,以及那些被别人忽视的东西。为什么说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呢?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这里。如果永远跟随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就会像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能否成功到达彼岸不说,还有被挤下去被洪水冲走的风险,这也是大多数人在工作生活中常犯的错误。别人考研你也考研,别人创业你也创业,别人跳槽你也跳槽,别人炒股你也炒股,甚至买衣服也总是买网上所谓的“爆款”……,可是别人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你却没有。难道就你倒霉,偏偏运气最差的总是你吗?抛开你努力不够,方法不对,或许应该换一种思维了,你的选择和决定是怎么做出的呢?总是随大流,总是从众,却还梦想着异军突起,可能性大吗?穿着“爆款”满街撞衫,还想让别人一眼记住,可能性大吗?另外,巴菲特那句道出投资诀窍的名言也运用了触发器1——从确定性出发。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而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规律,我们可以从掌握规律开始来把握确定性。自然界中有很多周期性变化的东西,如四季更替、潮涨潮落,而在经济和政治等领域,也有一些周期性的规律,如物价的涨跌、利率的起伏。如果正值市场萎缩的时期,接下去会怎样呢?无非是市场很快又会扩张,反之亦然。虽然巴菲特已经把秘诀公之于众,但是你并没有成为另一个巴菲特,不是他说的不对,而是因为你没有照着做。《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作者李笑来也说,学生们总爱问他教的方法有用吗,他对此也无可奈何,用都不用又谈何有没有用呢。从中可以看出知行合一是多么重要。3.看清未来的趋势至关重要或许你会说,未来离得太远了,跟我们当下的生活关系不大,所以能不能看清趋势、有没有远见力无关紧要。但实际上,今天和明天只隔了一天,而未来又是由一个又一个明天组成的,所以未来并不遥远。正所谓,人无远见必有近忧。而那些富有远见的年轻人是怎么说的——让未来现在就来。虽然很多天才发明家正是具有远见力的人物,但远见力并不止是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它还能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身边的各种事物。最近生涯咨询专家赵昂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讲真,未来的趋势,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多数人了解趋势的目的无外乎是想借势,看看自己是否能赶上一些趋势的发展”,通俗地说,也就是幻想当风来时,自己刚好是那头坐在“风口的猪”。赵昂这篇文章针对的是那些投机心理过重的人,与其总是打听消息和窍门,希望走捷径,不如潜下心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他并不否认趋势的价值,而是认为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和没有轮到拼天赋的程度一样,也根本没有达到可以通过了解趋势来借势的水平。还记得“从确定性开始”这个触发器吗,无论未来如何变化,不付出努力是不会成功的,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应该也是赵昂强调努力的原因所在。4.结语与以往任何时代相比,我们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变化更多更快的时代,如果不关注未来的趋势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所以,有意识地训练和提升自己的远见力吧,让自己也能够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     你是否总热衷于讨论未来,却没有认真地考虑过未来?你是否总觉得未来属于天机定数,却没想过如果自己拥有远见力,你也可以预见未来?未来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可见,不可能,但对于那些拥有远见力的人来说,他们能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我们真的需要远见力么?当然!我一直认为,在现代社会,远见力应当成为个人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一环。在阅读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之前,我对远见力的认识一直都停留在模糊与感性的阶段。合上书本后,我惊叹于作者对未来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他之所以能分析得如此透彻,正是运用了远见力,他还通过分享大量的经营案例来引导我们深刻理解远见力的7个原则。如果掌握了这7个原则,对未来,你也能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本书作者之一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曾为多家财富500强企业提供战略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另外一位作者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 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企业经营案例,涉及行业之广,几乎涵盖了市场所有重要领域,比如高新技术、互联网、制造、医疗保健、新兴农业、大众消费品、能源化工等等,作者尤其着墨于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在他眼里,科技进步是最大的硬趋势。在同一件事情的分析上,作者还展现出其独特的视角、博大的眼界与全新的高度,令我惊叹。初读此书时,我笃定这本书可能更适合企业的决策层、产品战略、营销运营的高管们阅读。但深入阅读后,我才逐渐发现作者撰写此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引导更多的普通人通过培养远见力去科学地看待未来。我本身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此书能让我跳出固有工作的“思维盒子”,以更高的高度全局看待企业经营事务。同时,它提出的7项原则也让我对如何经营好个人职业未来有了更多的感触。原则一:从确定性开始我们常常觉得世事难料。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比过去更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未来将面临什么。我们若自我设限,将注意力过多放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确定的事物上,则是将自己的远见力牢牢桎梏起来。所以作者提出第一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他引导我们通过观察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周期变化与线性变化,从而得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判断出该事物发展的硬趋势与软驱势,最终指导你的判断与决策。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课题得出的推测;软驱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驱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举个例子,比如股市涨了跌,跌了涨,这是硬趋势,但何时涨何时跌,这是软驱势。在职场中,人们都关心这样的问题:“我所在的行业/公司还能繁盛多久?“或”我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以后是否还存在?”谁都希望自己所在的组织基业长青,谁都期待自己从事的职业永远是市场热门。但在瞬息变化的时代中,谁都无法看透说清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一味地沉迷在“不确定的事”当中,做无用的担忧与猜测,就违背了远见力的第一原则“从确定性开始”。那么,要想摆脱这样的思维困境,我们需要关注哪些“确定性”呢?对你所在行业/组织来一次大检查:我所处的行业/组织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或正走下坡路?国家的政策导向与经济环境对该行业/组织有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整体薪资水平相比以往上涨还是下跌?整体人才流向是流入还是流出?组织的竞争对手生存现状如何?同业中是否有新的竞争对手进驻?另外,再对自己进行一次大检查:如果我所在的行业衰落了、组织倒闭了,我从事的职业在其他行业/组织里是否有出路?在人才市场中,我从事的职业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岗位薪酬水平是同比增长或是降低?培训市场上是否有针对我目前职业所开设的培训课程或进修班?未来,我的职业是否存在被科技手段取代的可能?曾经世人眼里再庞大与稳定的组织,也终有一天会走向末路,不信你看看那些已经倒下的行业巨头,这是硬趋势。作为组织内的一名员工,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分析确定性因素来判断软驱势,从而拿出相应对策,这才是你的远见力。原则二:洞察先机我们往往提倡“主动”,但主动,是为了避免问题恶化,解决的还是今天的问题,这是不够的。我们要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问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解决。我常遇到这样的毕业生,他们直到求职那天才发现自己的专业早已被市场抛弃,或受到政治经济影响一蹶不振,机会寥寥。那时,他们才慌了神,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道路该走向何方……而另一些同专业的同学,早在学校期间就洞察到了就业趋向,提前就把毕业后转行的事情给考虑好了,并赶紧转型充电、参加培训班、考执业资格证……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自信满满地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邀请。都是同专业的同学,具备远见力与缺乏远见力,差别就是那么大。职场中,我们也常有这样的体会,大家大部分的时间都像救火队员似的忙于应付危机,疲于奔命。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缺乏远见力的行为依旧无法改变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冒出来的窘境,所以大家每天都是忙、茫、盲……每个人口头禅就是”先不管,做了再说!”我们普遍认为,在以结果为导向、强调执行力的企业里,迅速的行动力比一切都要重要,但我们却忽略了一点“为了加快速度,我们愿意放慢脚步吗?”洞察先机,是防患于未然,预先看到问题,并找到应对预案,我们只能从内到外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强制地从外面改变。原则三:变革变化与变革,哪个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说得最多的词?是变革,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化仅仅意味着做同样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则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无论我们身处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这由不得我们愿意不愿意。大家可以留心一下,我们身边的组织、企业、行业,这几年是否都在经历着深刻的质变?被彻底改造?我们是否不断听到有新兴行业兴起,传统行业衰落,有新型公司崛起,传统企业倒闭……看到这里,也许会有朋友提出疑问,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后是不是都得面临失业?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作者已经给出了非常完美的答案——在技术驱动型变革的时代,需要兼容并包的思维。这句话如何理解?我以媒体行业举例。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被逐步打破。试问,过去风头旺盛的纸媒,如今还在市场上露脸的剩下几家?自身门槛限制、受众减少,发行量萎缩,效益下滑,传统媒体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新媒体凭借其资讯丰富、方便快捷、受众广泛、0门槛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观众。于是,在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势下,很多传统媒体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寻求转型之路。但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媒体从此就退出江湖了呢?非也,网络媒体也同样存在缺陷:信息的权威度、专业度仍值得商榷,信息碎片化问题也一直为人诟病,受众需要花大量时间淘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这本身也是一种时间成本的浪费。所以,我们与其说新媒体击垮了传统媒体,传媒行业在衰落,还不如说这是一次媒体行业对自身信息载体的优化。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原先高冷的传统媒体不得不做出了自我改革,那些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机构,该衰落的任其衰落,愿意自主创新的机构,该成长依旧会获得成长。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变革视为,谁取代了谁,谁击垮了谁,而是需要辩证地看待,这场战争中,双方是否都做出了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的举措。如果将整个媒体行业比作一盆绿植,新媒体就如同一把剪刀,剪掉了枯枝败叶,留下蓬勃生机的新芽。作为职场人士,我们无法左右管理层的决策,但我们需要观察,如果你所在的组织高层常常沉溺在自我感觉良好中,闭目塞听、拒绝变化,我劝你还是早为自己做打算吧。我也常常劝那些身处传统行业、有上进心、有能力的年轻人,若组织为适应新经济需要成立新部门,一定要主动竞争上岗。这个时代,你不主动求变,就只有被别人改变的结局。原则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我们往往被那些我们自认为棘手的问题所蒙蔽,并将该问题视为最大的拦路虎,一味沉溺于“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没解决,所以其他的事都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迷思中。但实际上,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试图去解决它们。书中提出了“剥洋葱”思考法: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的表皮,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一层层剥离,最终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在哪里。读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最近的一些事。好几家老板曾同时邀请我为他们招聘管理人员,但了解实际情况后,我发现这些老板都陷入了同一个思维“陷阱”——“我的企业之所以存在那么多问题,都是由于人手不足导致的!”实际情况呢?他们并不缺乏人手,甚至已出现了人满为患、人浮于事的危机,才导致效率低下、沟通受阻。在这个案例中,“人手不够”只是洋葱最表面的那一层问题,老板们却只看到那一层,背后的实际问题:人员配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晰、业务流程不明确、内部沟通官僚化……他们都看不到,而这些都需要进行内部改革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进而解决效率问题。那种只想通过招人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所以,对于问题,我们都不要妄下判断,任何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下意识的评估,都会掩盖了真相,无论它们表面看起来多么合理。原则五:反其道而行在寻找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轻松确定寻找的方向,但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然后看相反的方向。逆向思考这一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解决你浑然不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很佩服一位前同事,我想他的经历就很好的践行了“反其道而行”这一论点。我们是一家传统家电销售公司,根据行业特性,每年召开两次订货会、新品会都是雷打不动的惯例。在大家的印象中,订货会无非“老三样”:订货、收款、吃饭,酒店就是主会场。但有一年那位同事筹办了一场既别开生面又意义非凡的订货会,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并让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时传为佳话。因为他竟然把订货会开在了我们当地的重点大学校园里!他主办的那场订货会主题为“重走青春路”,会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均围绕着“青春”这一主题,不论是请帖、宣传品、展示资料处处洋溢着校园青春的气息。会议当天他还邀请了所有的客户亲自到大学校园里徜徉参观,正所谓“重走青春路”,并筹划了专题讲座,让客户们有机会现场聆听大学教授做经济形势的演讲,演讲结束后,还组织客户们穿学士服、扔学士帽、重拍毕业照……反正除了读书,大学生干过的事儿,这些客户们都重新做了一遍。这场主题鲜明、充满创意的“重走青春路”订货会让老板们兴奋不已,赞不绝口。很多老板都是没上过大学就出来闯世界的,能在大学校园里这样潇洒走一回,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大学梦”的另外一种实现……这次订货会的筹备思路,我认为很好地体现了“反其道而行”。传统的观念认为,在商言商,商界处处充满现实的利益交换,而象牙塔纯洁神圣不沾染世俗气。但我那位同事,偏反其道而行:你谈生意,我谈文化,你聊赚钱,我聊初心,你讲利润,我讲梦想......这样的订货会,在商界与文化、企业与高校之间碰撞出了火花,商人的学业梦想也同时得以“实现”,谁能说这不是一件很有创意的事情呢?我想,正是由于拥有这样卓越的远见力,那位同事的职业履历一直都很出彩。墨守成规很快就会过时,你只有走没人走过的路,才有赢的可能。原则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在这个时代,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这意味着你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停滞不前;你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只做你一直在做的事。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创造和重新定义。如同我们在原则一中强调过的硬趋势与软驱势,变革是硬趋势,再创造是软驱势,因为无论你希望与否,变革一定会发生,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再创造,也将由我们自己做主,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你需要预见你所在的行业、领域将会发生的变革,并通过重新主动塑造与定义自己去适应它们。你的本质、性格不会随着时间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你学到的技能、知识,却可以获得增长,你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技能,从一个不断萎缩的行业转向到一个不断增长的行业。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自己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成为斜杠青年,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单一职业身份,他们身兼多职,过着多元化的生活,这就是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的结果。斜杠青年们通过挖掘自身的特长与爱好,不用再依附于任何一家组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他们不会由于失业而惊慌失措,因为他们还有别的后路可以走。重新定义的原则也在HR身上得到体现。以往,我们对HR的工作存在着固定认知,偏重其职能管理这一作用。但随着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企业对HR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重新定义了HRBP这一角色。所以,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多HR转型定位的方向,这是时代的需要,不论你愿意与否,它已然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重新作出定义。原则七:主导未来书中提到,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换句话说,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公司里有一名销售部门的同事,90后,工作勤奋努力,肯吃苦。一开始,我并未觉得他与其他同期进入公司的小伙子有什么差别,但他在一次会议上发表的PPT让我从此对他改观。他的PPT前几页没什么特别,但最后一页有这么一段话“当业务时,做主管的事,当主管时,做经理的事……”他说这是他的工作愿景。看完这段话,我又把他的工作表现都联想了一遍,果然,他确实是那种思考很多,并真正付诸行动的员工,他能想领导之所想,思维的高度与广度甚至超出了他目前的职位要求……果不其然,两年后,他如愿地做了主管,这个晋升的速度对于一家组织完善、结构庞杂的大企业来说,已算很快,并大大超出了其他同时进入公司的年轻人。在职场中,如果我们想主导未来,首先我们就要明白自己想要把未来塑造成什么模样。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培养你的远见力,才能看到不可见,才能做到不可能,才能搭上时代的顺风车!
  •     知道这本书,是缘于鼹鼠的土豆的推荐。土豆姐的荐书很靠谱,比如《认识商业》,读后令人拍案叫绝。真正促使我想读这本书,还是出于我的私心:我想知道未来的技术趋势是什么。而作者之一的丹尼尔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技术预报员和策略大师,在这方面肯定会给我启迪。为什么要知道技术趋势呢?因为价值派投资大师菲利普费舍的投资理念,他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对掌握新科技的公司股票非常的推崇。他那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科技和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截然不同,所以我想知道我们的未来趋势是怎样的。读了本书之后,作者在不同的行业:能源(从煤炭到石油的短缺)、农业(如何灌溉)和医疗行业给了不同的趋势,使我受益匪浅,对今后股票的选择起了指导性作用。当然这些是术的层面,作者还从道的层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怎样培养远见力来看到这些趋势。本书讲了三个问题:什么是远见力?怎样培养远见力?我能做什么?主要是第二个问题讲了七个原则。首先什么是远见力: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和强化的技能。远见力能够让任何人窥见并塑造出他或她的未来。怎么样培养远见力呢?请遵循以下七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在创造主导未来从确定性开始,要找出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股票市场就是典型的周期变化,涨跌有时。下次股票或者基金跌了要镇定,或者反而高兴,因为同样的钱可以多买些份额。等再次涨起来的时候,会赚的更多。由于三大数字油管---计算机处理能力、网络传输速度和存储能力的几何级增长,科技在未来有以下8个趋势: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和汇聚化。这八大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从内而外主动改变,跳出我们的问题,尝试反其道而行,来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在读三章的时候,作者提示我们考虑一下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对于我来讲:就是缺钱。刚买的房子要还房贷,刚生的儿子嗷嗷待哺,我想给他最好的教育,父母人到老年需要赡养.....然后用薄洋葱的方式来分析一下问题:我为什么缺钱?工资太低?为什么工资太低?能力不够?211学校研究生毕业,应该不是。那么是我选错了行业?制造业不赚钱,什么样的行业赚钱?如果制造行业赚钱,为什么我不赚钱?是我的职位问题吗?那制造业内的什么职位赚钱?为了聘得该职位,我该如何投资自己?从最后那章的远景公司的成立来看,我想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接下来就是行动:1)找出一定会发生的和可能会发生的,什么是公司所面临的问题?2)看看自己有没有办法跟其他人合作,让工作更有效率?3)每周一小时思考未来因为在商业社会,有两个准则:凡是可能的,总会发生。你不做,别人总会去做。最后吐槽一下本书的翻译,实在是不敢恭维。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厉害,可是对某些科技的翻译让我这个理工生读起来十分拗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书内容不多,通读也就一小时多,给我的感觉是「炸裂」。作者归纳了一个金字塔,从下往上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本文基本上集中了智慧。大脑按摩。
  •     观点清晰,逻辑独特,有想法。
  •     要再看
  •     阅读时间:2016.8.1——2016.8.11
  •     看完大家的评论,我十分怀疑我和你们看的是不是同一本书。也就那么回事吧
  •     如果马已经死了,就要赶快下马。技术的马匹快速驰骋,如果错过了它改变方向的那一刻,你最终会摔倒在地。同时,眼前有越来越多的马儿阵亡,知道何时下马也至关重要。跳过眼前的问题,解决未来的矛盾。不断审视未来才能把握正确方向。
  •     道理、思维,多数说出来也不算是振聋发聩,闻所未闻,然而行动上如何体现?。作者列举了很多例子,涉及科技、能源、教育、医疗等方面,也看得出此书很积累了作者一生之经历、经验。【一天看同一本书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脑壳装满了感觉再看多少也装不了了。
  •     果真与《成功心理学》相映成趣了
  •     检查你所从事的行业,把所有硬趋势列出来,将不确定的删除,就知道哪些确定会发生。
  •     表面的东西理解,很多例子没完全明白,希望能在以后得实践过程中吸收,有点深奥
  •     年度最佳
  •     几年前的书 还是非常有启发性 所谓远见力 是要区分好周期性趋势(软趋势) 和 直线上升趋势(硬趋势)前者预言未必实现 因为只是变化 而后者是必然的变革 生活中要观察和思考的是硬趋势
  •     重塑思维的一本好书,结合了科技的趋势和一些思维方法
  •     关于明天,一切看起来都是未知的,但是很多今天正发生的都是对明天的启示。
  •     比较空洞,没有带来新知。
  •     对不可掌控的未来多了一丢丢的掌控感。看完好想换工作!
  •     没有什么神仙大法让你直接看到水晶球里的景象,然后发大财,成为人生赢家,有的是让你更爱你眼前的生活,然后努力实现你内心最美好的愿景,为了你心中的好未来而努力。想把握住未来,那么,你首先得爱现在以及,接受过去。
  •     只看了前三章和后记,其他部分不管是理论还是实例都很难吸引我看完
  •     最后的案例实在太棒了!
  •     回京途中匆匆读完,感觉洞见未来的关键是在于了解科技和社会发展硬规律后,能够用是深刻别致有逻辑的思维能力去消化和利用这些规律
  •     这本书通过确定性,来预测和思考未来的可能性。可以很好的跳出现在,而扩宽眼界和思维。 我们平时最多的是稀缺思维,这导致我们做事会顾虑,不愿分享,这样的效益长久来看更加底;如果做事情用丰饶思维,时间越长,效益的凸显会越明显。 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
  •     发现预测依据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     书中讲述三个片段 1、遇见未知 2、跳出面临的问题 3、主导未来
  •     坚持着读完了。很有启发意义的书。尤其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代。晚一点会写详细书评
  •     后记特别好看。
  •     就像开车、阅读、上网一样,远见力也应该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事实上,远见力也来自于对最新科技的深刻了解以及对人口数据的变化等方面的掌握,只有把握确定的,才能预知未来的发展。要顺应硬趋势,把握软趋势,运用创新思维,跳过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 但是看完本书,我并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感觉作者只是提出了这些原则,有点空泛,怎么应用还是讲的不够清晰。读完我依然不知道怎么预见未来……
  •     整体上并没有太大惊喜。有点鸡肋,正本书都在说应该具备远见力,但是却没有说如何去做到。感觉它什么都没说吧,又觉得说了些什么。
  •     好日子不在过去 而在未来
  •     虽然是2011年出版,现在读的时候、方法也不落后。
  •     获取远见力的七个触发器
  •     务实实用,把一个模糊的东西变得可以触摸和把握,如果每章后面的习题能够认真思考一下并写下来,一定会非常受益。
  •     L201711-关键不在理解,而是应用。
  •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作者的观点实际上是活在未来,用未来来指导当下,翻译不太好,大多数是例子,读多了觉得没什么意思。
  •     看似并不深奥的道理,但要身体力行,对于个人的思维和眼界、执行力,要求都是很高的,所以不要想着看完这本书你能马上成为未来学家,还得平日逐步学习积累、实践。
  •     未来
  •     学者理解未来,试着预见未来
  •     利用远见力的七个触发器,把握住未来带来的机会,努力从内到外主动改变,破茧成蝶!
  •     关于趋势预测
  •     中译本太晚了出的,目测本书是10年出版的。。。用书中自己的话说,观点都变成事后诸葛亮了。不过用这些原则和3个数字化油门来时刻提醒自己转换视角看问题还是不错的。
  •     有点意思
  •     具体事例加方法论,配合《转向,工程师的思维》一起实用,让人眼界大开
  •     80后是自己胡乱规划自己的一代,90后是有父母可参考规划自己的一代。70后是正在规划00后的一代。总之,人生需要规划,规划需要远见力。
  •     稀缺思维转化为丰沛思维
  •     20161001 未来不可知,但未来有规律可控。掌握发展的七个原则,将会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趋势,读得心潮澎湃。
  •     光看目录就可以大概了解作者的思路,更何况内容殷实例证让人信服。
  •     对拓宽思维和眼界帮助非常大的一本书~
  •     想要看到未来最重要的是找到硬趋势;想要改变未来,先从软趋势下手。
  •     其实蛮有趣的,不是传统的那一套,有助于帮你在鸡汤遍地的时候有些其他的想法,但是关键的还是付诸实践的勇气啦。
  •     清醒的时候重读了一遍,这书还不错的说
  •     闪现的远见力是有用的,必不可少——发现思维的盲点、超越想象的边界、洞察未知的机遇、先发制人的利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