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环境史研究

出版日期:2016-3-1
ISBN:9787030477057
作者:王建革
页数:606页

内容概要

王建革,男,1964年生,山东省招远县辛庄人。1985年毕业于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农学系,获本科学位;1988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遗室农业史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史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96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留校工作直到现在。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农业史、生态环境史、历史地理。王建革白1992年以来开始研究中国的生态环境史,几乎是国内*早的以史学方法研究生态环境史的学者。就内蒙古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的生态史研究出版学术专著3部:《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水乡生态与江南社会(9-20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这3部专著分别对内蒙古、华北和江南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同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发表在《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等刊物上的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书籍目录

绪言
一、人与环境关系的层次
二、三江
三、太湖的形成与发展
四、三江与江南
第一编 吴江的陆淤与吴淞江流域的水旱变化
第一章 吴江水文变化
第一节 运河对东部河网的影响
一、长堤与落淤
二、围田扩张
三、元代的淤塞与水脉
第二节 元明时期河网的形成过程
一、出水口的北移
二、河网状态
三、圩田水利的整合
第二章 湖田与水环境
第一节 明代太湖口的出水环境与溇港圩田
一、出水口变迁与湖田形成
二、湖面、河港与湖田
三、岸制
第二节 清代东太湖的湖田与水文生态
一、湖流与植被
二、吴江河港的水流网络
三、东太湖的缩小
第三章 旱涝敏感与干田化趋势(12-17世纪)
第一节 宋元时期吴淞江地区的旱涝
一、丰水时期的水利与涝情
二、淤积的影响
三、昊江陆淤与水灾加强
第二节 明代吴淞江中下游的旱情敏感
一、长期积累与明初水文变化
二、明中叶的旱情
三、种植与赋税变化
四、小结:水旱趋势的影响
第二编 嘉湖生境的形成
第四章 嘉湖地区的水文生态
第一节 元明时期的河网、圩田与市镇
一、四面运河的形成
二、东部高地平原
三、低地水环境与圩田
四、水网与市镇走廊
第二节 杭嘉湖地区的旱涝敏感
一、嘉湖平原区
二、山水之间的旱灾
三、明代的旱情增长
……
第三编 水生植物的生态与景观变化
第四编 生境认知与生态文明

作者简介

本书研究的江南之区域限于太湖以东的长三角地区,论述区域与内容偏重于吴淞江中上游的吴江一带和杭嘉湖地区。宋代以降,这一地区一直就是中国经济与文化的重心。本书全面地分析江南的水文、水利、植物与环境全方位的关系,以史学为主体,同时涉及到地理学、气候学、植物学、农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和美学、文学、山水画和园艺美学等相关社会和艺术学科。既有传统的考证,也有前沿性的环境史和艺术史的描述。全书共分四部分九章。第一部分析吴江和吴淞江区域的淤陆过程与水旱变化,探讨分析吴松江口的陆淤和太湖东部地区水网与地貌的变化,特别分析了太湖沿岸的淤积与湖田形成过程,最后分析了吴江与吴淞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旱敏感。第二部分分析嘉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形成过程和桑基农业的发展,对嘉湖地区的水文生态与桑基农业生态进行了分析,特别对宋以后嘉湖地区的水旱变化进行了论述,对桑基农业生态的形成及其由此形成的小生境,以及小农家庭适应重赋压力的生存途径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水生植物的环境变迁及其对景观的影响。这一部分既分析了有机的自然,也分析了人对自然的审美。依次分析了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动态过程,描述了水生植物在水环境变化下的变化,也讲述了文人对水生植物的审美反应。第四部分分析了士人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相关的生态文明的发展。这一部分是人对环境感知,涉及到人文艺术,文学和艺术中自然的内容占到一个很大的比重。人影响了自然,自然也影响人。士人集团对环境的自然美欣赏过程,论述了环境审美过程中的人与环境的历史关系。


 江南环境史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