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大中文系的人

出版日期:2014-9-1
ISBN:9787305139475
作者:张伯伟
页数:366页

内容概要

张伯伟,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浸会大学客座教授。嗜书、好酒、爱清谈。机缘凑泊,偶涉随笔,追求融合思想、学问、性情的文字风格。

书籍目录

前记

第一辑 人来人往
绕谿师的“藏”与“默”
“行道救世,保存国粹”——程千帆先生的精神遗产
一件化俗为雅的小事
程千帆先生的治学与教学
老师,我舍不得您
说先师闲堂赠潘石禅先生诗兼述往事
天真的浪漫诗人——赵瑞蕻先生
有思想的顽童——许志英先生
痴雁——严迪昌先生
晖弟已矣,虽万人何赎
六十年间几来往——我与《文学遗产》
韩国文化散记
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印象略记
忆南洋

第二辑 书前书后
《隋唐诗歌史论》读后
《程千帆诗论选集》编后记
南京大学档案馆藏《程千帆友朋诗札辑存》题记
《桑榆忆往》题记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韩文版序
读《中国文学批评》
写在《嘉定钱大昕全集》出版之后
《悔村遗稿》《石山遗稿》跋
略说《东坡禅喜集》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发刊词
“域外汉籍研究丛书”总序
题《道在瓦甓》
《春天种一颗树》序
《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序
《明末清初杜诗学研究》序
闲堂师批语辑录

第三辑 独言独语
书绅录
首届文科强化班开学典礼讲话
南京大学1996届学生毕业典礼讲话
南京大学2000届学生毕业典礼讲话
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
文学院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讲话
2006年“赵安中特聘教授”受聘仪式讲话
2013年南京大学111周年校庆学术报告会讲话
“皇帝·单于·士人:中古中国与周边世界”国际青年学者工作坊致词
“素心会”发起词
读古典文学的人

第四辑 随事随想
学界“偷心”钳锤说
《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获奖随感
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我与中国诗学研究
关于大学人文教育的若干断想
关于近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从“西方美人”到“东门之女”
再谈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参加侧记
“张力”的学术
壬辰纪事

附录
一口吸尽西江水──专访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教授

作者简介

前  记
欣逢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名文学院)百岁之禧,身为本系之老生、老师,思有以颂歌一曲,《读南大中文系的人》属之。其人既为读兹在兹之主体,又为被阅读之客体。语涉旁犯,义取双关。盖人世间主客之互换兼容,一如庄周与蝶,未必能划然区分也。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若以今语译之,“盛德”也者可谓精神遗产,每系于魁梧长者,亦贵乎薪传后学,是为“颂歌”之真实义,曰“人来人往”者以此;学者生命体现于文章,思想蕴含于著作,无论发潜德之幽光,抑或启朝花于未振,权藉序跋引而长之,感而题之,曰“书前书后”者以此;负杖行吟,块然独坐,此学者动静生涯之二端,惟媚时违心之语难作,稠人广众间登台讲演,彼或听而不闻,余亦无异面壁喃喃,曰“独言独语”者以此;观宇宙之窅邈,叹学林之无恒,每至百感苍茫、一时交并之境,辄触绪纷呈,难以自抑,曰“随事随想”者以此。附录一篇,则他人访谈,读人者复为人所读,主客转换,不亦宜乎?
书成,承南京大学出版社慨然刊行,谋事诸君皆中文系前后同学,可称一大因缘。聊缀数语,略叙撰著之意,兼为读者之助。
张伯伟记于二0一四年二月十日


 读南大中文系的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南大中文系的人》下面几篇都极好。1.绕谿师的“藏”与“默”2.“行道救世,保存国粹”——程千帆先生的精神遗产3.一件化俗为雅的小事4.程千帆先生的治学与教学5.老师,我舍不得您6.晖弟已矣,虽万人何赎7.六十年间几来往——我与《文学遗产》8.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印象略记9.《程千帆诗论选集》编后记10.南京大学档案馆藏《程千帆友朋诗札辑存》题记11.读《中国文学批评》12.《明末清初杜诗学研究》序13.书绅录14.文学院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讲话15.读古典文学的人16.学界“偷心”钳锤说17.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8.我与中国诗学研究张伯伟 : 《明末清初杜诗学研究》 序P185“学术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精神文化的探讨,有两个时期最值得重视,一个是其开创期,另一个是转型期。”P185——P186“因此,选择这样一个课题,重要的思考就集中到如何研究上来。而对于“如何研究”的思考,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学术传统,另一方面则如禅家所说的“应病施药”,需要针对当代的学术状况及其“病症”。 学术研究无疑是从熟悉基本史料开始,并且能够以“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尽可能巨细靡遗地收集相关文献。其后是对文献作初步的整理和分析。再其后,则选择最重要的问题以及最有力的史料写成论文。常见的缺陷在于,或者根据不够丰富甚至是很少的材料作出宏大判断,或者大量堆砌资料而将观点淹没在文献的海洋之中。如果做个大致的区分,前者倾向于“思而不学”,而后者近乎“学而不思”。”记得季思先生给我们作报告,自述其学术道路并介绍其研究经验。他的报告大约一个多小时,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终生难忘的是这样一段:季思先生回忆起当年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求学的情形,讲到他写了一篇自己觉得较为满意的论文,呈交胡小石先生批阅。几天以后,胡先生把他叫到家里,让他从这个书架、那个书架搬下一些书,接着指出其论文中的某些不足,最后对他说:“季思啊,聪明人要下笨工夫。”十年前,我在日本见到京都大学的兴膳宏教授,他应该是现在日本中国文学研究界学术成就和地位最高的学者了。他跟我讲:“贵国毛泽东先生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认为,骄傲使人进步。”日本汉学家入矢义高先生1998年去世,他生前研究中国的小说、元曲、中古词汇、敦煌学、禅宗语录以及日本的汉文学,他是以一篇关于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的书评震撼中国学术界的。他在敦煌文献、口语文献、佛教文献的研究方面,被国际学术界推许为“最大权威”。传说他对于治中国学的人提出了三项条件:一是要有钱;二是要能喝酒;三是要有闲情。这大概是有些开玩笑,不过,谐语中也有庄语的味道。第一点说明学术不能“为钱作”。同时,在那个年代的日本学者,治中国学尤其注重版本,有钱是为了“淘书”,“淘书”也必须有钱;第二点有他的个人特色,入矢先生很爱酒,十年前我听说他每天抽两包烟,喝十瓶啤酒。而第三点所体现出的更是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日本汉学家入矢义高先生1998年去世,他生前研究中国的小说、元曲、中古词汇、敦煌学、禅宗语录以及日本的汉文学,他是以一篇关于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的书评震撼中国学术界的。他在敦煌文献、口语文献、佛教文献的研究方面,被国际学术界推许为“最大权威”。传说他对于治中国学的人提出了三项条件:一是要有钱;二是要能喝酒;三是要有闲情。这大概是有些开玩笑,不过,谐语中也有庄语的味道。第一点说明学术不能“为钱作”。同时,在那个年代的日本学者,治中国学尤其注重版本,有钱是为了“淘书”,“淘书”也必须有钱;第二点有他的个人特色,入矢先生很爱酒,十年前我听说他每天抽两包烟,喝十瓶啤酒。而第三点所体现出的更是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张老师是很有学术理想的学者。天份高,又勤奋。论文不多,但每篇份量都很足。骄傲,也有骄傲的理由。
  •     活气满眼
  •     伯伟先生的学术随笔集,学养深厚,气象峥嵘,时见赤子之心,一往有深情。
  •     有几篇读得很感动。可惜编辑不太用心,可以编得更好的
  •     四辑的题目起得挺有意思,期待将来变成四本书
  •     选文质量参差不齐!有时候书袋掉得比较不自然,就当段子读了。
  •     老师赐书
  •     张老师性情中人。怀人文章,写管雄、许志英和严迪昌三位先生的印象最深,欲吞还吞,有许多曲折的意思。明末清初杜诗序,谈以意法两个维度分析可以取法。程先生批语有些地方很可琢磨。还有我一直怀疑张老师有个引书资料库哈哈哈。
  •      1,张先生五官长得确实好;2,不同时期性质相近的文章汇集起来后,马上就能发现,因为发表太易,同样的说法/段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不同文章中反复出现;3,最末一篇《壬辰(2012)年纪事》中略去的「家事」最是撩人,看来张先生记下的东西不少,将来恐怕都会出版吧……
  •     窥探南大文学院掌故之不可多得的人文随笔
  •     对第一部分兴趣是最大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